沙皇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为何没有盟友?只能说自作自受!

克里米亚战争的前奏,要从180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开始,在此之前的1798年法国占领了奥斯曼帝国的埃及和叙利亚,这对于庞大的奥斯曼帝国影响是痛并快乐着,毕竟穆斯林独立运动如火如荼,令奥斯曼帝国可以体面卸下包袱。

而法兰西帝国疯狂的扩张击败神圣罗马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是松散的政治联盟,却是哈布斯堡王朝最后荣耀,拿破仑击败奥地利与普鲁士,即便是偏远的瑞典也没有放过,欧洲大陆几乎臣服在法兰西帝国的旗帜下。

但有两个国家不肯屈服,就是英国和沙皇俄国,英国率先实现工业化,又开拓海外殖民地,若法国统一欧洲势必威胁到英国权益;而沙俄疆域与人口始终是欧洲第一,长期以欧洲宪兵的身份干涉诸国事务,此时被法国超越绝不甘心。

于是经济方面拿破仑实行封锁,以断绝英伦三岛的物资供应,同时集结当时最大规模的,五十万部队(这个数值略有争议)进军莫斯科,但大陆封锁政策全面失效,进攻莫斯科又遭遇寒潮而惨败,元气大伤的法国军队,最终被反法联盟攻入巴黎拿破仑退位。

拿破仑帝国的破灭,使得沙皇俄国抵抗法国的英雄,但此时欧洲战意正浓不便再扩张,沙俄敏锐抓住时机向黑海扩张,1806年俄土战争签订的《布加勒斯特和约》让俄国吞并了比萨拉比亚地区, 1828年又逼迫奥斯曼土耳其签订城下之盟《亚德里亚堡条约》。

《亚德里亚堡条约》,使得多瑙河三角洲、黑海东岸和高加索的大片领土划归俄国;俄国商船可自由通行于黑海海峡, 商人可在奥斯曼帝国境内自由经商;塞尔维亚、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脱离奥斯曼帝国自治, 由俄国进行保护。

沙俄又趁着1831年奥斯曼土耳其国内起义之际,签订条约帮助奥斯曼苏丹镇压起义,代价是俄国军舰,可以自由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 沙俄也取得在奥斯曼土耳其驻军的权利,通过一系列条约,奥斯曼帝国几乎成为沙俄管辖的行省。

奥斯曼帝国不愿亡国,英国避免俄国向埃及扩张,因此“克里米亚战争”最终爆发!对于擅长政治的英国而言,衰落的奥斯曼土耳其,远比强盛的沙皇俄国要受欢迎,毕竟英国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印度,通过红海商路是最便捷的路线,且中东已经发现石油,是维系工业不可或缺的材料,如果被沙俄所阻断,对英国而言是致命的,若沙俄吞并奥斯曼帝国,势必集中全力争夺欧洲将更为可怕!

想将沙俄势力逼退只能以武力实现,但英国知道势必损失惨重国内势必反对,所以找来了曾经的战争对手法兰西,法国在拿破仑帝国所受创伤未愈,急需外界的援助恢复国内秩序,惠灵顿公爵给予法国优厚的战败方案,使法国民间对英国有着感恩之心,且拿破仑三世为了重返国际舞台也愿意与英国联合作战重振法兰西的国威,

而奥斯曼土耳其早已对沙俄敢怒而不敢言,毕竟国家衰弱实力决定一切,深知沙俄接下来就是吞并奥斯曼土耳其,而英法虽名义上帮助自己却必然有所图谋,但此时奥斯曼帝国已无从选择,得到英法的物资与经济援助后,奥斯曼帝国全面倒向英法一方,各地预备役军队全面动员,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准备。

奥地利帝国自从被拿破仑,剥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头衔以后日渐没落,只能授予匈牙利贵族自治权,形成“二元君主制”的奥匈帝国,使哈布斯堡王朝权威削弱,同时奥匈帝国在意大利对法国,和在波希米亚对普鲁士接连战败,令其国际影响力跌入谷底,迫使其向东南巴尔干方面扩展影响力,企图攫取土耳其退出巴尔干后的权利真空,却由此与沙俄结怨。

此时意大利亡国四分五裂,威尼斯与佛罗伦萨等邦国经济与工业较强,但撒丁王国军事夺取意大利南部,着手准备统一整个意大利王国,解决内部诸侯联邦撒丁王国有绝对信心,但外部有奥匈帝国与沙俄的干涉,这对萨丁王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克里米亚战争爆发以协助英法,换取英法两国支持的撒丁王国,终于将外部势力驱逐使其完成统一。

沙俄就这样在自己的野心和狂妄中沉沦,成为列强共同讨伐的对象却不自知,直到奥匈帝国向沙皇发出外交照会,沙俄竟然一意孤行对抗诸多列强,不知该赞其勇气可嘉,还是贬斥其妄自尊大。

按照战后统计,奥斯曼土耳其仅伤亡3万人,但笔者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早已失去往昔的雄姿,被沙俄海军仅用四个小时,便歼灭奥斯曼帝国黑海舰队,俘虏了奥斯曼帝国的舰队司令奥斯曼帕夏, 摧毁了土军的海岸防御工事, 取得了锡诺普海战的胜利。

虽然从1854年开始,英法舰队为奥斯曼帝国的运输船队进行护航,以保障奥斯曼土耳其的后勤补给线畅通,但奥斯曼军队依旧不敌沙俄险些溃败,英法见奥斯曼帝国已达极限于9月正式出兵,战局才开始逐渐向联军利好,英法联军负责总攻塞瓦斯托波尔,奥斯曼土耳其士兵负责侧翼掩护,以及工事修筑和运输补给。

在后期塞瓦斯托波尔拉锯战中, 奥斯曼帝国想将克里米亚半岛的军队,调往高加索战场增援,缓解俄军对卡尔斯的围攻,但英法的战略重心在黑海,于是驳回了奥斯曼帝国的请求,最终导致卡尔斯在11月被俄军攻克,奥斯曼军队全军覆没,奥斯曼土耳其民兵及劳役伤亡更不可计数。

克里米亚战争又被称作“第九次俄土战争”,数个战场的主力都是奥斯曼帝国士兵,减缓着英法对塞瓦斯托波尔围攻的压力与最重的伤害,然而,奥斯曼土耳其没能利用英法援助,没能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与缓和民族冲突,当英法减少物资援助后,奥斯曼土耳其除了胜利者的荣耀,整个国家已残败不堪。

英法经济优势更愿意与沙俄长久消耗,沙俄将注意力集中到克里米亚战争,但英法仍向亚洲拓展脚步,同时欧洲拉拢普鲁士与奥匈帝国等,瓦解沙俄可能的援助通道,并拉拢中亚的浩罕汗国等,企图从沙俄背后创造战机,不可思议的是竟然全部实现,战争的天平随之向英法倾斜。

长久的战争消耗,令工业能力软弱的沙俄无法负担,而国内也爆发多起农奴起义,虽然都被沙俄用军事手段平息,但沙俄仍咬牙坚持期待英法放弃而独霸奥斯曼帝国,然而瑞典和普鲁士显露出作战的迹象时,成为令沙俄屈服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方战争时期,1721年瑞典惨败给沙俄,丧失了波罗的海属地,1809年,瑞典再次战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 ,成为瑞典永远的痛,瑞典经济实力雄厚工业能力也极强,又在反法战争中表现颇为耀眼使沙俄颇为忌惮,波罗的海是沙俄欧洲的门户不容有失。

普鲁士在反法联盟中的英勇令各国侧目,可以说普鲁士主宰了战争,但普鲁士经济和发展落后,面对庞然大物的沙俄总是处于下风,如瓜分波兰,普鲁士获得的权益最少,却被沙俄当成西欧的桥头堡,肆意指挥协助沙俄维护欧洲秩序,两国由此发生不愉快。

若无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有绝对的实力无惧瑞典与普鲁士,战争的消耗令沙俄不堪重负,若真的与瑞典和普鲁士发起战争,那么奥匈帝国和法国势必也会卷入,全面的战争但俄国没有盟友,且已经处于失败的边缘,即便胜利也毫无所得,由此沙俄接受停战协议。

克里米亚半岛,濒临黑海和亚速海, 拥有塞瓦斯托波尔和耶夫帕托里亚等天然良港, 是沙俄梦寐以求的战略要地,沙俄只能暂时收起野心伺机再战,接受奥匈帝国提出的五项谈判条款,双方正式在法国签订停战议和《巴黎和约》, 首场现代化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至此结束。

也就是在《巴黎和约》刚刚签署的1855年3月2日,不堪受战败之辱的沙皇尼古拉斯一世死讯传出,他的死承担起沙俄战败的全部罪责,却不可避免的令沙俄霸权走向衰落,无力再与欧洲列强争锋,只能够转向东方。

克里米亚战争是近代首次科技战争,在军事和学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无线电首次应用于实战,占地救援也挽救无数生命,精密度更高的滑膛枪开始推广等等,克里米亚战争使奥斯曼帝国濒临崩溃,沙俄也跌下霸主宝座,开始由英法主宰欧洲秩序,沙俄完全有机会避免这场战争。

(0)

相关推荐

  • 18,19世纪的沙俄为何不对军事三流的清朝下手,转而入侵强大的奥斯曼和波兰?

    俄国人是个好战的民族,他们的近代史,就是战斗的近代史. 不说二十世纪的事了,仅从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来说,俄国人和瑞典帝国开战数次,和奥斯曼帝国也是多次开战,和波兰也是数次交锋(波兰多次被虐). 按当时 ...

  • 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十二场战争, 俄罗斯越战越大

    人类文明的历史,从某种程度就是一部战争史. 宋太祖赵匡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一些国家,因地理,环境,文明,民族等等的原因经常发生战争. 真的是离天堂很远,离地狱很近. 比如,英国与欧洲大陆崛起 ...

  • 沙皇俄国崩溃的根源是什么?

    沙俄的国家战略就是"双头鹰",其最终走向崩溃的根源也在于东西两个方向上的扩张被同时打崩.其实没有人怀疑过沙俄的庞大与强悍,从最早伊凡大帝建立俄罗斯帝国开始,俄国就是实力的象征.经过 ...

  • 一战之后欧洲曾短暂收复君士坦丁堡但并未守住

    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前,东正教和天主教之间虽然有很大矛盾,但对待奥斯曼人,双方的态度是一样的,那就是坚决不能让君士坦丁堡这个西方桥头堡被奥斯曼人夺去. 为此,身处梵蒂冈的教皇对君士坦丁堡的危机深表关切,并 ...

  • 克里米亚战争,遭盟友背叛列强群殴,俄罗斯“人品”问题出在哪?

    在欧洲甚至世界战争史上,1853-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都有着重要地位.本来,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争,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在这之前已经打了多次仗,到这一次是第九次俄土战争. 势均力敌变成" ...

  • 克里米亚战争33–沙皇尼古拉

    上篇<外交风云>里面咱们说到,沙皇尼古拉终于认清形势,答应无条件接受"四点要求".随后的几周里沙皇想尽早开始和谈,随着奥地利加入西方阵营,沙皇担心一场群殴俄国的大战即将 ...

  • 克里米亚战争 01 – 东方问题

    前些年普大帝策划克里米亚公投,把克里米亚从乌克兰肢解出去并入俄罗斯,让克里米亚这个原本生僻的名字一下子成了热门词儿.也确实克里米亚对俄国来说地位十分重要,俄国人也花了大把人力物力经营于此,俄罗斯族还占 ...

  • 克里米亚战争 02 – 英法的态度

    上篇<东方问题>里面咱们提到,俄土之间矛盾纠纷的解决,两个大国英国和法国是绕不过去,这两个国家在土耳其问题上,是怎么考虑的呢?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英帝国,国势可谓是如日中天.工业革命在英 ...

  • 克里米亚战争 03 – 法俄较劲

    上篇<英法的态度>里面咱们提到针对土耳其的"东方问题",英国和法国跟俄国都有不同的看法,法国总统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还打算在其中的圣地问题上做做文章.于是路易·拿破仑· ...

  • 克里米亚战争 04 – 缅希科夫的使命

    上篇<法俄较劲>里面咱们说了法国跟俄国在土耳其较上了劲儿,法国赢了一合,沙皇发誓要扳回来,那么沙皇尼古拉打算怎么做呢? 沙皇尼古拉是个意志坚定的行动派,光耍嘴皮子不是沙皇的风格.尽管知道了 ...

  • 克里米亚战争 05 – 英国人无所作为

    上篇<缅希科夫的使命>里面,咱们说到英国大使馆临时负责的罗斯上校,命令地中海舰队立即派军舰到土耳其海域,为苏丹撑腰.不过当时通往伦敦的电报线路,只铺设到贝尔格莱德,到君士坦丁堡这段还需要其 ...

  • 克里米亚战争06–陷入僵局

    上一篇<英国人迟疑不决>里面,咱们说到俄土谈判令英国人忐忑不安,这谈判桌上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情呢? 回到1853年的3月16日,缅希科夫拿出内斯尔罗德给的第一个锦囊,要求土耳其人在圣地问题 ...

  • 克里米亚战争07–维也纳备忘录

    上篇<陷入僵局>里面咱们说了,几方剑拔弩张,作势谈判破裂就大打出手.沙皇入侵多瑙河口诸公国的消息,通过报纸和外交渠道在英国广泛传播,但是阿伯丁首相认为那并不表明就要打仗了.英国驻圣彼得堡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