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办 vs 理藩院,制度变革的历史因循
今日中国,有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政治治理模式:“一国两制”。
自港至台,一国两制的制度实现,是个越来越有争议的现实问题,故需好好探讨一番。
1、一国两制的历史渊源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1982年,邓小平在讲话中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所以世人大多把这种政治智慧,归功于邓小平的独创。
但其实回溯历史,1638年大清王朝皇太极时期设立的理藩院,管理满蒙回藏,与六部管理的原大明汉族的郡县分头治理,是整体统一、内部分治的“一国两制”政治制度之肇始。
若再往上回溯,秦朝始皇帝开启大一统后,郡县制和封建制共存于秦汉时期,是地理位置相互交融的“一国两制”之存在。
2、大一统华夏的历史形成
华夏五千年农耕文明,南稻北粟,基本是在胡焕庸线的东侧,东南季风区,来建立王朝和中央统治。
胡焕庸线的西侧,是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游离于中原王朝的边缘。
吐蕃王朝和蒙古帝国,是短暂而强盛一时的政权存在。
汉击匈奴移民垦边也好,
唐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也罢,
中原王朝多以朝贡贸易或驻军要冲的松散形式管理边疆。
华夏民族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其盈余有限,农业财政在历史上不足以支持在大漠边疆实行细致深入的全面治理。
游牧民族以夷入华,形成华夏今天的规模和统一,这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3、郡县制的形成
马克思以欧洲人的中心视角,观察到“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转换的历史进程,并概括成人类历史的“普遍规律”。
而经历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教育的我辈中人,应该认真加以修正了:
(1)中国的封建制,始于夏商分封诸侯,于西周达到顶峰(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始建郡县;
(2)从公元前221年起,中国就已经脱离封建制,转为郡县制;
(3)中国没有资本制,从1911到1949的30年,只是过渡期而已;
(4)欧洲没有郡县制,从罗马帝国消失至今,依旧一盘散沙,“欧盟”难以整合民族和政治治理。
概括秦汉时期的“一国两制”,过程如下:
(1)秦统一后,推广郡县太急,财政出了问题,又有张良等六国旧贵族利益受损、极力反扑;
(2)汉代秦,“答谢”贵族及功臣,恢复封建,后加强皇权,先去异姓王,再平七国之乱,封建制与郡县制的并行,始终问题不断;
(3)历经反复,汉朝从中得到教训,最终将封建置于郡县之中,渐渐使其徒有其名。
以汉长沙国为例,自公元前202年建立至公元7年废除,共存在209年。
最初由藩王治国,拥有行政权、官吏任免权。
削藩集权后,封地逐渐缩小,长沙王“唯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上至丞相、下至县令全部由朝廷任免。
秦汉以后,凡中央统治薄弱,王(同姓、异姓)霸(军事割据)封建而治,则必为华夏之乱局。
郡县制+科举制,是华夏文明成功的基础。
华夏两千年的历史,就是反封建的历史,是去除血统论和贵族继承、实现平民政治的成功实践!
1911年的中国,
反帝反殖民是正确的,
反封建则迟了2千年、名不符实。
马克思地下应知:
欧洲是封建(贵族-农奴)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
中国是郡县(地主-农民)制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转变。
二者大大的不同。
4、理藩院的历史贡献
华夏历史,外族取中央政权而代之,有元、清2朝。
元,为蒙古游牧民族,马上取得天下,马下无所建树,不足百年而退。
清,来自关外辽东,胡焕庸线的东侧,满族既有游牧、也有农耕,善于学习,勤于施政。
清政权与汉族政权最大的不同,是在中央并立六部与理藩院,二者平级;
从中央行政体系上看,是标准的“一国两制”。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满汉共治,管理原大明郡县制的18个行省;
理藩院,满主蒙辅,治理边疆,管理蒙、藏、回部。
理藩院是中央政权管理边疆事务的常设政治机构;
中国的大版图中,对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的实质统治,只是到了清朝,才有了完备的制度。
5、郡县制的近代推广
清朝对郡县制的推广,对近代中国有决定意义:
1884年,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新疆建省;
1885年,以赔款迫退侵台日军,在台湾建省;
1907年,将奉天、吉林、黑龙江改为行省。
内、外蒙及西藏,清朝也想行省化、郡县制,但来不及了。
民国推翻清朝,仍延续着郡县制的进程:
1913年11月至1914年6月,分别设立绥远特别区、热河特别区、川边特别区、察哈尔特别区;
1928年,改热河、察哈尔、绥远为省,后又设宁夏省、青海省、西康省。
最后一块版图由共和国完成:
1959年西藏平叛,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自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对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将原来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到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设立,
中国边疆地区的郡县化一共经历了238年。
县以下政权,则起源于民国的乡镇,完善于共和国的人民公社。
而帝制时代的华夏,县以下是乡绅自治,并没有政权的延伸。
6、港澳台办的作用与意义
了解上述历史变革后,我们就应该清楚:
在如今的中央-地方治理体系中,港澳办、国台办,就是等同于理藩院一般的常设机构,是中央政权加强管理、实质管理的需要。
一国两制,不是为了让边疆“完全自治”;
一国两制,最终是为了“改土归流”和郡县治理。
过程可以曲折;
结果不可改变。
学习历史,你才会看清现在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