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

第496天

今天最大的启发是来自稻盛和夫《利他的经营哲学》中得到的一个观点: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即使长大了这个观点仍然适用,只不过是我太自大了,总认为妈妈落伍了,跟不上时代,她的思想是狭隘的,其实这都是我的过度剖析。

当然妈妈的观点也是片面的,那如果我否定了,就不证明我也是片面的吗?第449天的事件我如此激烈的否定妈妈对我的提醒,其实最大的错误是我。

别人可以有偏见、消极,这没有关系,但我的目标远大,如果也带有偏见去看待一个人,甚至是去批评责备,那证明我做得还不够好。我还不能做好一个管理者,我不够包容。一个优秀的人应该能包容所有的观点,无论妈妈的观点多么消极,无论她内心的动机是怎么掌控我。但妈妈的道理是普世的,的确有的人要加以注意,有的事情不应该做。

我懂,但是我能听妈妈的话吗?很明显没有,而且最过分的是还去否定妈妈,这是最大的错误,我还不够有同理心。我对妈妈的剖析太深了,说白了就是我的内心戏太足,妈妈的动机才是最单纯的。妈妈是善良的提醒我,仅此而已,她从来没有想过去掌控我,干涉我。这所有的认知都源自我过度的自信,总以为读了几篇心理学文章就洞察了人性,我大错特错。

往往朴实的道理就从最不起眼的身边的至亲说出来,只是我忽略了。今天这句话对我的启发太大了,平时听到什么名家名师讲出一些抽象的道理,我就奉为至理名言,反复的品味品读,奉为真理。但是来自妈妈的口中,却成为我眼中的大俗话而听不进去,而且还反驳批评妈妈,真的是太不应该了。仔细想一想妈妈的话比一些至理名言通俗易懂,更具有说服力,我仅仅是看不起妈妈而已。越是亲切的人说出的话越不爱听,说真的假如是一个什么名师、长者对我说出“这件事你不该做,这种人你不要相信”,我肯定感动的要死,但是没必要,妈妈的提醒足够使我终身受用,我只是没有好好听妈妈的话。

所以以后遇到问题还是要咨询一下爸爸妈妈,听一听他们那些通俗的大道理,他们的建议才是真正的通俗易懂,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是这么简单,当然如何做还是要我去努力了。

爸爸和妈妈相比,其实爸爸作为一个文盲他更加积极向上,虽然爸爸讲不出至理名言,但是他的大俗话在我人生成长的节点中给了我很多鼓励,比如当初选择来广东工作。

爸爸的角色在我的成长中更多的是一个榜样,他给我更多的是支持,爸爸告诉我该做。妈妈作为情感细腻的女性,她的指引最多是关怀阻止,什么事不该做。

从小到大就是他们这样促进我的成长,但长大了就盲目自信的去追求名师名言,就忘记了妈妈最直白的建议,不该做、该做。当时感受不到以后就会逐渐明白,一定要相信父母的直觉,以后要提醒自己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一些同理心,不要否定父母对我的建议,顺从、尊重并且带上自己的行动。当然立场底线问题还不能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