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孩子的拖延,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奏效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安奕婷

1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家长读书会。其间,一位妈妈无可奈何地诉说,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她说她家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每天晚上回家做作业,都要做几个小时。

从六点大概能做到九点钟,她每天陪着孩子写那么久的作业都快要崩溃了。

大家不解,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怎么会写那么长时间的作业呢?肯定另有原因。

后来,这位妈妈才道出其中的根源。说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总是会做各种小动作。

比如挖挖鼻子,挠挠头发,或是玩玩橡皮,看着窗外发一会呆儿,一直在拖延写作业的时间。

有时,还没写几个字,又说渴了要喝水,或是憋不住了要去小便,总之五花八门的事由层出不穷。

妈妈耐心地劝导多次,只能起到一会儿作用,过一阵又会做起小动作来。

这位妈妈说有时气不过,就会克制不住对孩子发脾气或动起手来,但效果甚为。孩子就是无法控制住自己,总是会做小动作来拖延时间。

其他人听了她的诉说后,纷纷表示也有同感。孩子不仅写作业拖延,而且吃饭、起床时也都会出现同样的现象。

另一位妈妈说,感觉现在的孩子都得了“拖延症”,父母气得抓狂,孩子却在那儿依然我行我素。

百度上说: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长期有拖延行为的人,会出现自责情绪、自我否定以及负罪感,严重的还有可能会形成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面对此类现象,父母们应该究其原因,为孩子及时矫正拖延现象,不然也许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

我家儿子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也是一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做事拖延,没少让我头痛。

前几天,他竟然告诉我,上学太无聊了,没时间玩儿,感觉是在浪费时间。

他竟然认为上学是在浪费时间,玩才是最主要的。

听到他说这样的话,我真是又气又急,苦口婆心地对他说教一番后,不但没有取得效果,反而让他更厌烦。

他每天放学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玩具拿出来玩。吃饭时也要喊几遍才会答应。

写作业更要催上三到五遍,他才会不情愿地坐到书桌前。

有一次我把作业都跟他说一遍后,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谁知,等我把饭做好了,才发现人家根本没在写作业。而是又趴在地上摆弄他的海洋动物玩具呢。

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还好我极力地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让心中的“小恶魔”消退了下去。

后来,我和他“约法三章”,把所有的玩具都收了起来,告诉他只能周末才能拿出来玩。

他虽然不情愿,在我的强烈要求下还是勉强同意了。

但是,他做作业的时候仍然磨磨蹭蹭,动作缓慢,真是让人头疼。

他的行为好像是在向我做无声的对抗,好像在说你不让我玩玩具,就不是想让做作业快点吗?我偏不。

父母的强硬态度虽然改变了孩子的一些做法,但并没有从根本让孩子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而自觉主动地学习。

柏拉图说:拖延时间是压制恼怒的最好方式。

拖延有时是孩子一种无声的反抗。

3

对于我的苦恼,我特意请教了一位儿童心理学的朋友,她向我讲诉了自己是如何纠正孩子拖延行为的,让我受益匪浅。

她说她以前工作很忙,女儿小时候是在农村的爷爷奶奶家长大的。

后来,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朋友才把孩子接到了身边。

可是,当她发现女儿做事很慢,甚至有些无意的拖延现象时,她开始自己寻找方法。

她说拖延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拖延者会认为自己等足够长的时间,那些他不喜欢做的事情就有可能会消失。

也可能是一种寻求认可、报复或逃避一件看起来很难的任务的下意识方式。

朋友在读了很多书籍后,总结了以下几点,并在女儿身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建立日常惯例表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日常惯例表,包括吃饭、写字、阅读、娱乐、休息等,并规定结束的时间。

最好让孩子来完成这张表,不会写的字可以采用画画的方式,让它更富有趣味性,操作起来孩子才会更有成就感。

✔让孩子体验拖延造成的后果

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拖延而造成了一些不当时,父母们一定不要急着去帮助他。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承受其带来的后果。

如:他不愿意写作业,就让他不交作业,接受老师的批评。

✔运用选择性的提问句

当孩子拖延时,千万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去要求他必须怎样做,也不能使你的问句只能让他回答“是”或“不是”,而是给他一个选择句,让他自己选择答案。

比如吃饭的时候,你可以问孩子:“你是再玩5分钟过来吃饭还是10分钟呢?”

✔父母要有和善而坚定的态度

父母在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时,态度上一定要做到和善而坚定,既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友好和善,又要坚定原则。

例如孩子到了读书时间还在看电视,这时父母要语气坚定地告诉孩子读书的时间到了,必须要关掉电视,否则下面的时间都会打乱。

4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拖延不是遗传,但会把人逼疯。如果任其发展,就会成为持续一生的习惯。

这种习惯会在生活、学习及工作中体现出来,虽是无意,但却会带给孩子许多痛苦,同时也会让他身边的人很难耐。

愿父母们都能重视起来,正确面对孩子的拖延,找对方法,帮助孩子改变这个不好的现象。

千万不能让他成为一种习惯,因为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