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族从起家到富有昌盛,走向衰弱最后告别的过程

1一个家族的崛起在这个世界类似生物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一样,在条件合适的时候才会产生。

在那之前,那些家族可能已经默默无闻地存在了几百年或者上千年,但一直没有能够出现一个精英,一个家族的领秀,带领整个家族突围出底层。

因为一直没有物质能力培养出一个有文化有见识的后人。

平日的收入,基本上都被日常生活消耗掉了,所剩无几,几乎没有喘口气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出生的下一代,大多时候是上一代的翻版,在社会最底层辛苦劳作换取一些生存所需要的费用。

他们每日所想的不过是下个月的生活。当温饱还是首要问题时,不会考虑太多长远的事情。

他们一代接一代地穷着,在贫穷里面无限循环。

直到这个家族的创始人不甘再继续底层的生活。

2 对于一直在底层挣扎徘徊的家庭,最初的原始积累难度很大,需要几代人连续的努力,想快速完成积累的前提是特别拼命。

1989年,一个叫丁尚彪的上海男子,借遍亲朋好友,凑了5万多块钱(相当于他们家当时15年的收入),去了日本。

他原计划上完语言学校后继续读大学,并在日本发展,目的就是通过留学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但是因为学校的问题他开始了在日本的黑工生活,一天打三份工。只要能挣钱,他什么都干,想挣够钱给女儿一个好的学习条件。

八年后的1997年秋天,他女儿丁晽进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2004年,丁晽医学博士毕业,与妻女离散15年的丁尚彪才踏上回乡的飞机。

原本需要几代人努力积累的物质基础,丁尚彪一人完成,付出的代价自然比别人多,是以健康为筹码的拼命。

但是,这个家最艰难的原始资源积累还是完成了。

非常努力非常拼命的丁尚彪父女俩,用十五年的时间改变了所属阶层。

医学博士的丁晽,婚姻对象也是同级别的男性。她的孩子起点与社会阶层都比她高,以后成功的速度会快很多。

丁尚彪的外孙从小就可以直接进入精英阶段的培养。

那些质问为什么十年寒窗比不上几代人努力的,是错误地把自己和同时代的那个人当做同一个奋斗阶段的人来对比。没有意识到在奋斗的进度条上,自己是和人家的爷爷同辈的,刚刚开始启程。

人家家庭从祖辈就开始拼命,父辈继续努力,自己也在学习,几代人的奋斗接力赛他接手过来继续下去,资源储备自然比你强。

就像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是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秦国六代君王的努力奋斗,汉武帝能够出兵打匈奴因为之前有文景之治给他提供了财力保障。

3从第一代打苦工克勤克俭挣教育费用,到最后精英家族的形成,中间的每一代都要努力。

无数家庭没办法坚持走过这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中间有太多的变数。大部分家族到了第三、四代就停滞不前了,开始懈怠,开始花天酒地坐吃山空。

由俭入奢易,人奢侈习惯后很难控制对物质的欲望,享受过了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很难再回头过艰苦的生活。

那些富不过三代的都是没有文化底蕴的暴发户,智慧不够,没有驾驭大笔钱的能力。很多有钱人曾经富甲一方、红极一时,却无法逃过这种世俗的诅咒。

他们因机遇赚了钱,却没有统筹规划能力,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钱财,把钱的益处最大化。

大衣哥朱之文因唱歌暴富。钱是有了,但是夫妻两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底层,对财富的理解有限,儿女的教育没有跟上。儿子才二十岁就结婚了,而无数的同龄人还在学校求学。

朱家无法成长为精英家庭。

作为艺人,总会有过气的时候,不可能永远有出场表演机会。

而他的儿女只会消耗家产,不会创造利润。才刚刚有些钱,就纨绔了,没有创业的能力。

别人富不过三代,他家第二代就已经垮了。

所以不要以为有钱了就是脱离底层了,可能很快又会回到起点。

4三代出贵族,需要三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出众的能力,普通人一代就想成为精英很难。

当父辈拼命赚钱供孩子读书,希望他将来有个好工作的时候,无意中已启动了这个家庭的阶层跃迁计划。

平民家庭孩子的正常路径,基本就是走知识改变命运的普通模式,高考是最廉价最公平的上升途径。

先成为平民精英,然后在高一点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在高一级的层面才有机会接触高一级的人,学习更高的知识。一级一级升上去,到更高的地方才有机会成为精英。

而精英家族的建立则需要更久才能完成。

不只是钱的事情,还包括后代培养、家风树立、门当户对的通婚、家族成员眼界和见识各方面的提升等等。

像丁尚彪家庭,需要第三代的子孙也很优秀,第四代才马马虎虎会有贵族的样子,一个新的精英家庭才算真正产生。

现在的富一代富二代,很多都才十几二十年,无论做事谈吐都有一股久穷乍富的浮躁娇情做作,全身上下弥漫着浓浓的暴发户气质。

三代之后,才能慢慢地洗掉骨子里爆发户的心态,才有足够充裕的时间慢慢沉淀精神世界,面对巨额财富才会渐渐从容淡定,家族文化开始建设。

5一个家族的延续,往往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后人不断推着这个家族前进,需要能扛起统领家族的人才。所以,培养优秀的后代是家族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那些传承了好几代的世家,都有家训家规一类的规则管理子孙后代的行为。

孟子曰:“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被后人扩展为“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著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的家族传承了十六代,靠的正是“道德传家”。

这个家族的家训只有短短的三十个字: 以产遗子孙,不如以德遗子孙; 以独有之产遗子孙,不如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依靠这个家训,贝氏家族从明朝初年到现在600多年,经历了多个朝代的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人才辈出。

贝氏族人认真执行了家训的“以公有之产遗子孙”。

贝聿铭叔祖贝润生重金购买狮子林后,将其和整个家族共享。在园子里设立贝氏祠堂建立义庄,用来赡养、救济族人。

贝聿铭也从狮子林的独特建筑设计里得到很多灵感。

无独有偶,西方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家训也提倡团结互助精神。创始人老梅耶去世前对五个儿子留下一句话:

只要你们团结一致,就所向无敌。你们分手的那天,将是你们失去繁荣的开始。

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徽标是五支箭,寓意着老罗斯柴尔德的五个儿子,象征着这个家族的族训:“团结、正直、勤奋”,与中国人说的“兄弟齐心,其利断金”同样的内涵。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一句座右铭是:“勤奋出贵族”,财富是勤奋工作的副产品。

曾国藩一部家书,树立了整个家族浓厚的文化氛围,子孙后代中人才辈出。

钱钟书家族,从千年前的吴越国开始。作为中华大地的千年名门望族,《钱氏家训》内容比较多,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

所以钱氏精英也是分布多个领域,家族群星璀璨,当代国内外的钱氏名人共有100多位。

这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一个共同点都是要求后人努力向上,勤奋节俭,互相提携。

每个家族的创始人,都把自己从人生中领悟到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应该遵守的行为方式,通过家规家训的形式传承给后代,希望后人保持已经取得的优势,让自己的家族源远流长。

6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永恒,一些家族在辉煌了几十年上百年以后因为各种原因走向消亡。

东晋的王谢世家因政治纷争族人被害,剩余的后人大多不知去向。已故著名导演谢晋,是(陈郡谢氏)东山谢氏之后,算是这个千年大族的袅袅余音。

很多家族的衰亡是因为祸起萧墙窝里斗。为了利益,兄弟反目,父子成仇。

有些家族因为时代进展,经济形式发生变化没有及时跟上,不再拥有某方面的优势。

有一部分富家子弟确实是世人眼光里的那样,

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吃喝嫖赌败光家产。

但更多的,是因为后代能力羸弱,无法掌控局势,却又刚愎自用,而致使前人努力成果快速归零。

2003年,山西海鑫集团董事长被刺身亡,22岁的儿子李兆会中断学业,仓促接班,成为李氏家族的第二代掌门人。

接班后,李兆会把父亲的得力手下全部排挤出局。独揽大权之后,他抽出大笔资金在资本市场玩得不亦乐乎,然后欠下巨额债务。

一个家族企业如果没有一个能力卓越的领导人,那么离崩塌就近在咫尺了。无能的后代会把整个家族带到岔道上去,迅速走向衰弱。

上世纪五十年代,华人企业家王安在美国创立了一家电脑公司,当时能够与IBM这样的行业巨头分庭抗争,王安一度成为美国第五大富豪。

比尔·盖茨曾说,如果王安公司没有陨落,世界上可能就没有他的微软公司。

1986年,王安任命他的儿子王烈执掌公司。

王烈能力平平,执掌企业后失误频频。接班才一两年,财务就急剧恶化,亏损严重,公司股票下跌了90%,王安电脑迅速进入巨亏状态,公司一败涂地。

1989年9月,病危之中的王安,亲自宣布免去儿子董事长的职务,另请高明。1990年王安去世。

王安电脑公司在1992年8月申请破产保护,于1993年9月正式破产。之后,王安电脑连同它创始人的名字渐渐销声匿迹。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以前在美国曾经有一家无限牛逼的王安电脑公司。

所以家族衰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能扛起整个家族重任的接班人。

衰败是崛起的逆过程。但是,下坡永远比上坡快得多。从创业到鼎盛要花费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辉煌到破产可能只要几年。

几代人的心血,只要一两代不争气就挥霍光了,堕落下去沦为平民百姓。家势下降以后,后面就很难再振雄风。

人类历史上,一些名门世家象璀璨的星星一样照亮了我们这个世界。它们各领风骚几十年或数百年,然后慢慢地象最初那样归于沉寂。

但是,世界永远不会寂寞。一个旧家族暗淡下去,另一个新家族升起,此起彼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