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散文专评】郑保光/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党在我心中”特刊征稿启事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品赏方良先生《逸仙散文》有感

作者:郑保光

方良先生花甲之年结集出版了他的又一部杰作《逸仙散文》,这既是为自己的第一个甲子润色添彩献上一份厚礼,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精神财富,也为社会奉献了一部可读性强的精品力作,可喜可贺可敬!承蒙先生厚爱并千里赠书鼓励,深感荣幸!虽与先生年龄相近,又系同乡,相距不过几公里,可惜造化弄人,此前未曾谋面更无交集,于我实属人生憾事。好在有潇湘牵线文字结缘,终于在2020年12月份,幸运地有了第一次微圈交流,从开始的不经意欣赏到逢文必读,慢慢地我被先生丰富的阅历,渊博的学识,行云流水的文笔,空灵的写作风格和衔华佩实的文章所深深吸引。文学体裁形式多样、诗文词赋样样精通,是先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的文化底气;谋篇布局别出机杼、用词遣句驾轻就熟,是先生勤奋好学笔耕不辍的成功秘笈。手捧《逸仙散文》一书,如入文房书斋雅香扑鼻,一字一句悉心拜读,惊叹先生虽非名人巨匠,却满腹经纶可媲美文坛名家,文学造诣之高深令我敬仰,不同题材的作品均笔酣墨饱令人佩服,本想借此机会附庸风雅沾点“逸仙”之气,鼓捣几句华丽雅致之词以示敬慕,无奈一介白丁力不从心,只好搜肠刮肚,拼凑几句粗言俗语权当读后感,如有驴唇不对马嘴,乞望诸君批评指正!
一、故土情结是激发作者创作灵感的不竭动力
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曾动情地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而方良先生正是在汨罗江上游(当地称之为沙河),一相对闭塞的村落中长大的农家汉子,也许是这条母亲河厚重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作者与生俱来的文学基因,或者是屈原的爱国情怀和不朽诗篇,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热情,铸就了无法割舍的汨江情结,尽管已久居南国富庶之地,但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始终绕不开对家乡的依恋和眷顾,对这片神奇土地和秀美山水的钟情,于是开篇即以《汨罗江之魂》来展现汨罗江的雄浑与温婉。“时而咆哮,时而温柔。一江碧水,自东向西。走过了几多弯弯曲曲的岁月,目睹了几多分分合合的人生。途经这里,不是归人,只是一匆匆过客。”看似写汨罗江千万年来,自东向西奔流不息这么一种自然现象,其实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接着由远及近将著名历史人物,穿越时空隧道使之真实再现,从屈原的忧国忧民到奸人离间,从革职流放到抱石投江,在那种没落时代,屈原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但以一己之力,注定了他无法逆转的悲剧人生。韩愈和柳宗元虽未投江殉国,但其命运与屈原又何其相似,归根究底无疑是时代的悲哀!继而以近代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激荡起汨罗江上的滚滚怒潮”,于是“沉睡已久的梦想,被眼前壮丽的美景激活了”,前后呼应与屈原、韩愈、柳宗元三位历史人物形成了鲜明对比。最终作者发出了自问自答的灵魂拷问:“汨罗江的灵魂是什么?”“天下兴亡为己任,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何其大气,正能量满满,从而奠定了作者在文学创作道路上的胸怀与格局!
《家乡的夜合山》,作者以抒情的写作手法,将夜合山、龚家洞的唯美,与黄昏炊烟、太阳穿透丛林投射到落叶上的光芒等,巧妙地融合起来,用形象逼真而又不临摹不落俗套的语言,编织成一幅洞天福地的山水画。如:“一层淡淡的炊烟做了群山若隐若现的纱衣”,乡村黄昏景色尽收眼底。又如:“金黄的光芒钻进丛林,镀亮每一层落叶和那些已然模糊的往事。”随之自然引申出人物故事,不牵强不拖泥带水。要达到语言上流畅,就需要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需要扎实娴熟的文字组织能力,而作者正是具备了这样的水平和能力。他写龚家洞的真人真事,也写传说中的赤脚大仙,人物刻画鲜活,文字精美简洁,读来如沐春风、引人入胜。后来,虽因无法说清的原因,最终离开了家乡,从此也再没去过龚家洞,但他记住了龚布衣这位曾经可掏心掏肺的兄弟,记住了家乡的奇山秀水花草鸟虫,故乡在他心中,如同在村口翘首以盼的母亲,让远在他乡的游子始终魂牵梦萦。
《弱者》描写的是作者的一位同学,当过兵、坐过牢,从最可爱的人变成了人人避而远之的劳改释放犯,获罪原因是在自留山上砍了一堆桐树,准备引种木耳还债及维持生计,最终被法院以乱砍滥伐罪判刑两年,出于同学的那份感情和信任,作者义无反顾为其辩护,其结果按他的话说:“就好比在辩护席上放了一个不太响的屁”,只能以注目礼的方式看着法警把他带离法庭。文章对整个事件只还原过程,没有是非曲直方面的评判,是作者在文学创作方面方向把控得当,毕竟法不容情,避免了重蹈上世纪八十年代伤痕文学覆辙。另一方面作者轻描淡写地将同学从建新农场回来后,硬要给他二十元钱作为当年充当辩护人的报酬,足见其人性人品不算太差。整篇文章贯穿起来看,从当兵复员——砍树种木耳——坐牢——刑满释放后第一时间送钱———性格犟不太招人待见——至今光棍一条——精准扶贫对象、五保户。活生生的弱者形象跃然纸上,至于如何评价,人人心中有杆秤!
二、孜孜以求是提升作者创作水平的力量源泉
方良老师在楹联诗词曲赋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出过著作获奖无数。近两年来才开始创作散文,在《留言与打赏》一文中,自谦是一名新兵,但只要阅读过他的文章,就会被他扎实的文学功底所折服,用久经沙场的将军来形容也不为过,能达到这种境界,除了他在文学方面天资聪颖,主要应归功于几十年来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方可在文学园地显山露水,争奇斗艳、吐露芬芳。
从《若英园的前世今生》,不难发现青年时期的作者,就能以若英的优雅高洁立德明志。并请当地书画名家胡雪中先生,挥毫泼墨写下“若英园”三字以作园名,自此若英园也伴随作者在浩瀚的文学海洋中遨游,撷取美的浪花,乘风破浪不断驶向更深更远。
《诗坛昨夜坐春风》是作者回顾自己在学写楹联、格律诗方面,所走过的艰难历程。小时候就熟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宋人绝句一百首》,很难想象在那个温饱尚未解决,读书可交白卷的年代,是什么力量支撑起作者的求知欲望。为了写诗写联拜访当地名人名师郑楷蔚先生,并成了忘年之交。郑楷蔚先生何许人也何德何能?说他是名人一点不假!与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张震将军是同班同学,他去北京老将军不管多忙一律接待,在“跑部钱进”特殊时代,当地党政把他奉为座上宾。说他是名师货真价实!解放前的大学生,在诗书画方面造诣很深,堪称大家。正是有了名师指点,加上自身努力,方良先生的诗联作品在全国大赛中频频获奖,大有“青于蓝而胜于蓝”比学赶超之势。所以在《逸仙散文》的许多章节中,穿插了不少的诗联词赋,这也是作者在散文写作上有别于他人的独特风格,有如高山流水大气磅礴。
《诗酒会》其标题就是一幅鲜活灵动的人物风景画,若英园主的“英雄帖”请来了十里八乡的文人墨客,怡情于山水之间,吟诗作赋、把酒临风、快意人生。若英园虽陋室山居,却高朋满座,飘溢着“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高洁儒雅之风。在这些当地名人面前,当时的东道主方良先生年龄最小,大都是他的父辈甚至是祖父辈,如:郑楷蔚老先生如健在的话已近110岁,刘玉斌、胡雪中、熊芳桂、夏国胜等都已作古,能得到如此众多的乡贤器重,除了作者高尚的人品和个人魅力,很大程度上应是其出类拔萃的才华,征服了这些曾自命清高的长者,对面前的这位小字辈不得不刮目相看,并纷纷拿出看家本领,以装裱好的墨宝丹青相赠,寄之以厚望。因此作者立下誓言:“读书万卷、藏书半楼、出书一部,实现三般心愿全操券。”现在作者已实现心愿,本可功成身退,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大有波澜壮阔、滔滔不竭之势。
三、以小见大是拓展作者创作意境的思想基石
创作意境是文学作品的灵魂,是作者的真情实感,通过文学表现形式,以其达到揭示某种社会现象的目的。方良先生的作品,多以小地方,小人物,小事件为题材,细细品读窥斑见豹,可以通过这些“小”的表象,丰富的思想内涵,隐喻大社会大世界色彩斑斓、五味杂陈,是作者在文章构思之初,如何排兵布阵埋下的伏笔,力求引起读者的思想共鸣。
《安聋牯传奇》故事中的主人公“安聋牯”这个诨名,较之原创作了改动,虽都是诨名,但前者在家乡可与真人真事划等号,作者应是为了避免官司缠身,才作了更改。文中的“安聋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就认识,虽没有经济上的交往,但也有过一些礼节性的日常招呼,他在罗家巷租店面做药材生意,与我岳父母家也就相隔几个门店,加之从我祖父开始,就与中医药有不解之缘,所以有时也到他店里看看,以期学点经营之道。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哪怕是吃碗面,也必掏出一扎厚厚的票子付款,让人啧啧称赞羡慕不已,这也许是他喜寻花问柳的惯用手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印象之二就是不善经营,当时除了白术(平江称平术),还有树皮类药材杜仲、厚朴、黄柏等价格疯涨,为了抢资源不管是生品干品都收,但他并不懂得收生品风险是很大的,加之天气原因和把关不严,捆好的树皮类药材不拆开验货,导致中间夹杂着其他树皮甚至是砖头也能蒙混过关,我当时就在心中断定:这样下去不亏才怪!结果可想而知,药材霉烂变质成了垃圾,通过行贿信用社主任贷来的款,也全部打了水漂,最终与信用社主任“成了建新农场患难与共的狱友”。其实文章最后的一段话:“一个人有点才华,如果不走正道,上帝也不会原谅的”。才是文章的落脚点和想要达到的高度。
《玫瑰之约》虽以小小说形式呈现,但故事情节不排除实有其人其事,故事从网上“撩妹”开始,到见面后迫不及待行云雨之欢,双方坠入情网不能自拔,却又身陷道德约束深深自责,以至在梦中对前来索命的小鬼大声呐喊:“我不是西门庆,玫瑰花也不是潘金莲,放开我!”道德与情感的碰撞,难道这就是底层社会芸芸众生的宿命?结尾以北宋词人张耒的《少年游》:“含羞倚醉不成歌,纤手掩香罗。偎花映烛,偷传深意,酒思入横波。看朱成碧心迷乱,翻脉脉,敛双蛾,相见时稀隔别多。又春尽,奈愁何!”来表达心中的纠结与无奈。与当今打工一族身居异乡,情感生活空虚与迷茫,导致漂泊在外的孤男寡女,情难自禁红杏出墙,这种不被法律允许,却被现实接受的临时夫妻,是改革开放几十年伴生而来的社会问题,理应得到各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
《逸仙散文》收集了方良先生41篇精品力作和一篇后记,因本人才疏学浅,无法面面俱到,况先生之作岂是我能班门弄斧妄加评论,好在有文坛大咖精彩点评一语中的。湖南教育界美女作家彭定华先生为其作序《若英飘香伴人生》,并对作者给予了高度评价:“往事似繁星,才情如泉涌。这个莞香堂主飘过了长寿,飘过了平江,飘向更广阔的天地”。岳阳文坛常青树蒋正亚先生《方良:食书而化之》:“博览群书,活学活用,信手拈来,方良是也。”评价之高,着实令人羡慕!于我来说机缘巧合,遇此良师,有此益友,虽诚惶诚恐,却深感荣幸!

作者简介:

郑保光,平江长寿镇人,基层医卫工作者。

图片:平台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卢宗仁专辑         万辉华专辑     蒋正亚专辑

彭定华专辑          吴标华专辑      易石秋专辑

陈有红专辑         谭伟辉专辑       黄志中专辑

谭湘岳专辑         沈保玲专辑       史建国专辑

朱素青专辑         杨英专辑           柳平国专辑

许光辉专辑         杨辉专辑          弘毅学子专辑

方绪南专辑         龚春林专辑孙美堂专辑

万志勇专辑         甘桂柳专辑      官松源专辑

熊英专辑             刘正年专辑       罗夏龙专辑

秋暖跃马合辑      魏晓晖专辑       方良专辑

何志贤专辑        吴穷专辑             严树林专辑

何贵专辑            夏四文专辑

(专辑持续更新,欢迎作者入驻)

(0)

相关推荐

  • 《作家新视野》9-10月纸刊诗歌上刊作品之十四ll总第741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纸刊作品 [本期作者]董庆周.周慧业.董孙永.李建国.徐先标.(排名不分先后) 平淡(外三首) 文/董庆周(河北) 雨簌簌下 一些槐花儿和碎叶落地,随波而去 雨水打湿了鞋和裤子 满街 ...

  • 妥了!首届汨罗江文学奖散文组完成终评~

      香 草 美 人 地 中国汨罗江 国际诗歌艺术周 诗 韵 汨 罗 江  (现场视频 制作:杨志) 11月4日至 6日,首届汨罗江文学奖散文组迎来终评.经评委前期认真审看.集中合议讨论.现场数轮投票, ...

  • 歌谣唱到汨罗江畔

    清风朗月,不期而遇 李登建老师题字  文 / 禾源 歌谣唱到汨罗江畔 01 "正月笑嘻嘻,二月屁股翘翘起.三月开桃花,四月蛤蟆叫呱呱.五月包粽子,龙舟擂鼓祭屈子--"虽说童声稚嫩, ...

  • 窦启英丨端午情思(散文)

    "麦儿熟,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雄黄烈酒艾叶香,香包花馍挂胸膛.七彩裹肚花又亮,家家粽子甜又香.粽子投到汨罗江,屈原精神万古长--" 一年一度的端阳节到来时,渭北高原五峰山下,泾 ...

  • 【名家周刊】号外18 总第0986期 2021年6月上半月吕森特约诗人40家|| 闪闪烁烁的记忆 仍在时间之流随水灯冉冉漂荡

      总 第 0986 期  华语诗典藏                                          本     文   |  阅 读 魅 力 指 数 : 十 星 级  |  ★★ ...

  • 【九子岩诗歌大赛】|参赛作品(十一)

    九子岩诗歌大赛参赛作品(十一) 在九华与春天邂逅  文\张宗新 在九华,看花台飘雨 亲吻着古松翠柏迭起的林海 氤氲浮动,潭水清澈,千峰万壑,瀑飞泉射 此时,燃一炷香,在梵音钟鼓的感召里 默默洗涤着,被 ...

  •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诗/清风‖ 《屈原祭》

    [三江文学现代诗刊] 原创作品总第744期 社       长: 李 不 白 特邀顾问: 周 渔 总       编: 黄 葵 副  总 编: 火 灵 主       编: 张明洪 审       稿 ...

  • 汨罗江之祭读后感

    乍一看<汨罗江之祭>这个题目,油然望文生义,臆测这是一篇凭吊屈原的感怀之作.从古及今,为屈原作挽歌的诗词文赋并不鲜见.不禁暗忖:本文题材选择似较平常. 不出所料,文章开篇即导引出与汨罗江魂 ...

  • 【全球华人文学社】隆重推荐端午特刊展播

           本期上刊诗人 王传璋  郑国需  杜玉林 秋君  流石  雨禾  张健 钱义贵  禾苗   景文 秋水长天  闲鹤  钟柏元 读<离骚>怀屈子 作者:王传璋 诗学源头溯楚天 ...

  • 绍兴诗刊/端午诗会作品汇编(一)

    2018绍兴端午诗会作品汇编 作者名录(以音序为序) 鲍文贤.边  井.柴  薪.百合凌波.大  路.丁卫华.东  白.东方浩.董建民.芬  芳.凤  舞.韩秀山.行  者.何玉宝.黑  麒.洪  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