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解读】灾难中的人性与力量
印度边界上的东巴基斯坦难民 作者 唐.麦卡林 摄于1971年
战地摄影家唐.麦卡林,1936年生于英国伦敦工人阶级家庭,四十年代遇上了战争,轰炸中看到死人的头颅等骇人听闻的谈论成了伦敦人的家常便饭,也深深地烙在他的心里,18岁应征入伍,在皇家空军服役,此后对摄影显示出浓厚的兴趣。
在报道战争和饥荒的灾难时,他特别注意捕捉被摄者的尊严以及人类在灾难中闪现出来的人性,那些遭受灾难打击最重的人,因为不想放弃而表现得最为自尊,尤其是在面对镜头时。因此,当他接近这些受害者时,总是用眼神先与他们沟通,并特别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以表示对他们的尊重以及人道主义关怀。
麦卡林对摄影本身十分敬畏。他认为, 如果你对摄影没有足够的重视,你就会受到摄影的惩罚。因此,他总是慎用胶卷,不轻易按动快门,并视拍摄后的胶片为待产的新生儿,将暗房比喻为子宫,直到现在,他仍然在暗房中自放照片,尽管每天有时只放四五张。
这张令人触目惊心的照片,是当年麦卡林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说服《周日泰晤士报》派遣他去印巴边界报导1971年的印巴战争。那时正值雨季,百万难民蜂拥而来,无边无际,雨季引发的洪水又带来霍乱等传染病,当他到时,看到尸骨遍地,满目疮痍,连他自己都觉得快要崩溃了!
这张照片是张特写,环境背景全部略去,重点是放在了人物表情上。左上角的三角区域是母亲,眼神中流露出痛苦的克制和忍耐,对战争无言的控诉,对和平生活的渴望,那眼神直击心灵,令人震撼!右下角梯形区域是因饥饿而大哭的女儿,乳牙尚未长全,哭的淋漓尽致、泪水涟涟,令人无比痛心。画面既有分隔又有交融,母亲粗糙的大手将孩子的头部搂抱着,紧贴在自己的脸上,小孩稚嫩的小手抓着母亲的衣服,母亲占据很小的面积,孩子占据很大的面积,提示人们,无论在母亲的心目中 还是其他人的心目中,孩子关乎着种族的未来,是最应该受到关爱的群体。画面中,爱抚与依恋、沧桑与稚嫩、自尊与释放、痛苦与克制各种不同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对比明显,彼此突出,相互依存,极具张力和冲击力。
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