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真相:越是聪明人,越不喜欢社交

鲁迅先生有句经典叫作:

如果你是一个强者,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特别认可,而且内心充满力量;如果你是一个随波逐流的弱者,必然反对这句话,因为它刺痛了你脆弱而敏感的内心。

不可否认,社会上总是存在着两类人:一个是能力强的猛兽,另一个是平庸且数量众多的牛羊。

可是,为什么猛兽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呢?难道只是因为他骄傲自负,看不起不如自己的弱者吗?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读完作家周国平先生的《人性》这篇文章,然后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强者思维,我们便会悟出一个关于人性的真相:

首先,周国平先生把人性由低到高地分为三个层次:

其实,这也正好对应着心理学上面所说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其中,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就是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人性当中的“社会性”。

通俗理解,生物性就是指人性当中自然的本能,比如说食欲、色欲等等;社会性就是指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为人处世的能力;精神性就是指一个人精神层面的自由,思想的高度等等。

总得来说,社会性的质量是由生物性和精神性的质量决定的。

周国平说:

也就是说,一个充斥着封建礼教、仁义道德的社会,必然会压制人的天性和精神追求,继而阻碍人的长远发展,这样社会下的老百姓也往往都是乖巧听话的“愚民”。

古代的封建社会就如如此,君主大力推行儒家文化,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于建立一种社会伦理秩序上,并以此来压制人的肉体自由和精神自由(即人性的生物性和精神性)。

所以,春秋战国以后,我们再也看不见民间再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场景,因为个人的自由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与残害。

就如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所写:

人们常说“人言可畏”,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活在社会这张大网当中,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摆脱人情世故、道德伦理、各种礼教的束缚,而去活出真正的自我!

有一种人可以做到,他们就是特别看重肉体自由和精神自由的强者,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独行的猛兽”。

这就是周国平先生所说的

每个人的人生精力都是有限的,聪明人要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而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是因此拉开的。

有的人,热衷于人脉和社交,喜欢广交朋友,喜欢把大量时间花在交际应酬上面。我们暂且把这类人看作是情商高的圆滑人士,也可以认为这类人的“社会性”很强。

但是,还有一类人,他们并没有社交恐惧症,但就是不愿意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无用社交”上;他们智商更高,更加热衷于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和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而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成为某领域的天才人物。

比如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和作家都是这样的,他们越活越明白,越来越喜欢独处,随之而来的,也是精神层面和思想高度的不断提升。这类人,虽然给人的感觉是不善于社交,但是他们的事业往往非常成功,他们的个人能力也是非常卓越的。

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脱离社会而生活,就如爱因斯坦所说:

但是,我们可以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就看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还是内心强大、有主见、独来独往。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越过社会的壁障而走向伟大的精神目标,成为独行的猛兽!

这也是“一个人越优秀,越孤独”的主要原因!

而且,真正优秀的人,往往没有多少朋友,因为他们不愿意把过多时间和精力花在社交上。

所以说,越是聪明的人,越是那些智商高的人,越不喜欢社交。朋友们,你是一个喜欢独处的人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每天学习一点,每天进步一点,与君共勉!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 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