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论集汇
武当张三丰著 山右 王宗岳 解
(由张三丰祖师所著,王宗岳先师精解的太极拳经,因长期传抄而身首分离,谬误百出。对其作者亦产生莫大混乱与篡改。经笔者认真考证,还其原貌。虽不尽善,乃求本追根之始也。六首歌诀为“经',歌诀释文为“论'。经无论则不明,论无经则不通。经论对应,始成一体,本篇以乾隆抄本为主要依据,参阅诸本。限于篇幅,校勘说明从略。)
歌诀一
顺项贯顶两膀松,束胁下气把裆撑,威音开劲两捶争,开合按势怀中抱,七星势视如车轮,柔而不刚。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而己意先动。五指抓地上弯弓,由脚而腿,由腿而身,如练一气。如转鹘之鸟,如猫擒鼠,劲如弓发矢,正其四体。步履要轻随,步步要滑齐。
歌诀二
举步轻羡神肉敛,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神宜内敛。莫教断续一气研 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其根在自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左宜右有虚实处 虚实宜分清楚。一处自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耳。意上寓下后天还,上下前后左右皆然。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有上即有下,有前即有后,有左即有右。如意要向上,即寓下意。辟如将植物揪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自断,损坏之速乃无疑。
歌诀三
拿住丹田练内功,拿住丹田之气,练住元形,能打哼哈二气。
哼哈二气妙无穷 ,气贴背后,敛入脊骨。
静动全身,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内三合,外三合。
动分静合屈伸就,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屈就伸。
缓应急随理贯通,人刚我柔谓之走,人背我顺谓之粘。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与性唯一贯。
由招熟而渐至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歌诀四
忽隐忽现进则长,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左实则右虚,右重则左轻。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一羽不加至道藏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雄豪所向无敌,盖皆由阶而及也。
手慢手快皆非似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盖不外强欺弱,慢让快耳。
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也。
四两拨千运化良,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 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立如平准,快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率自为人所制者,双重之病未悟耳。
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
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
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
歌诀五
极柔即刚极虚灵 极柔软,然后极刚坚。
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运若抽丝处处明,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
气如车轮,腰似车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藕断丝亦连。
开展紧凑乃缜密,心为令,气为旗,腰为囊,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待机而动如猫行,牵动往来,气贴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歌诀六
棚捋挤按四方正,采挒肘靠斜角成。
乾坤震兑乃八卦,进退顾盼定五行。
长拳者,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也。
十三势者,捧捋挤按采挒肘靠,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此五行也。
合而言之,曰十三势。捧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 ,四斜角也。
进退顾盼定,即水火金木土也。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
以上系三丰祖师所著。
十三式行功心解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精神能提则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所谓变转虚实也。发动须沉着松净,专主一方。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气遍身躯之谓)。运动如百炼钢,无坚不摧。形似搏兔之鹄,神如捕鼠之猫。静如山岳,动若江河。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力有脊发,步遂身换。收即是放,断而复连。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始能极坚硬。能呼吸,然后能灵活。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矣。
又曰:
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又曰:
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沉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迈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全神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者无力,无气者纯刚。气若车轮,腰如车轴。
太极拳十三式歌
清乾隆年间山右王宗岳著
一名长拳,一名十三势。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十三势者,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也。掤、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采、挒、肘、靠,即乾、坤、良、巽,四斜角也。此八卦也。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即金、木、水、火、土也。此五行也。合而言之,曰十三势。
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际。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身躯不少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
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意无遗。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功夫贻叹息。
太极打手歌
【打手歌】
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六字真言
六字真言:唵(ōng)嘛(má)呢(ní)叭(bei)咪(mī)吽(hōng)
各种太极的区别
陈式太极拳之刚柔并济,阳刚大气;杨式太极拳之柔若无骨,开展大方;吴式太极拳之轻静柔化,紧凑舒身;赵堡太极拳之形气相扣,法度森严;孙式太极拳之身兼众长,大巧若拙;武式太极拳之紧凑严谨、简捷有度……各派太极拳特色有别,发宏虽异,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根,都统一在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之中。
其它摘录
手脚不用缩回,如果你缩回去或者是收手,别人就顺着你回缩的力量打过去了 不能让给别人。
练功时,有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泉凛然不可侵犯的雄浑气概,脸部上所表现出的那种稳重沉厚的气度。越想狠打应该越放松,一般人越想打越紧,成了棍了。真正打起来!不靠大脑!只有本能!“两拳快似闪电,密如疾雨-翻子拳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当年尹福拜董海川时已经是大内高手四品带刀护卫,经人介绍想跟董海川比试,董公让他练趟拳后说:你练门牙都护不住练有何以。尹福很生气说练武术护不住面门可能怎么护不住门牙。结果一招就被董海川把门牙掰下来了。这才在董公面前磕头拜师。)
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
练太极别太急,最重要的是态度要虔诚,动如行云流水迈步如猫行,男性要注意绵里藏针,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匀圆轻慢,做到这四个字,招熟而懂劲,直至阶级神明。
形意头,八卦腿,太极腰。
全身意在蓄神,不在气,在气则滞。尚气则无力,养气则纯刚。
练--贯穿学拳始终,要巧练,苦练,不间断的练,不练不能出功夫,不能进步,不能登堂入室。
炼--太极拳积柔成刚,需百炼钢成绕指柔,筋骨需炼化,神气需炼出,太极拳亦是道学,内丹术,需内炼,如烘炉炼丹,始可出内劲,是为内功。
敛--性命双修,神气收敛入骨,真性圆融内敛,与世无争,无形无相,功成而归自然,自然而然。
习练太极的八不丢
1,习练太极中不丢。
2,内练太极意不丢。
3,外练太极形不丢。
4,沉肩坠肘圆不丢。
5,松腰落胯坐不丢。
6,含胸拨背劲不丢。
7,旋腰转脊神不丢。
8,身肢放长松不丢
拳理极精细,勿以当儿戏。欲学拳术者,先将基础立。
拳中基本功,有长即是师。研究其理性,技击是其次。
万莫学死方,动作要有理,不学招法手,与死方无异。
比如当大夫,尽学成方剂,药方开出来,等候病来治。
得病合我方,未闻有此理,就是有点效,也是瞎碰到。
结果背原理,伤病不为奇,莫学拍打功,以免本能失。
皮肉徒受苦,气血多凝滞。有害于卫生,又有碍拳意。
力紧神便死,岂能把人治。怀疑不凭信,请自体察试。
要知拳中理,首先站桩起,意在宇宙间,天地人一体。
运动如抽丝,开弓即试力,四肢弓崩撑,运动软慢松。
屈伸与开合,身由云端起,呼吸细静长,舒畅皆如意。
形象似颠狂,如醉如呆痴,蛇形趟泥步,揉球摩擦力。
两手似兜泥,如捞稠糖稀,内外要松静,敛神听细雨。
绵绵觉如醉,悠悠水中戏。默对向天空,虚灵须定意。
洪炉大冶金,陶熔物不计。神机由内变,调息呼吸气。
守静如处女,动似迅雷至,力松意宜紧,本是涵养气。
螺旋滚无形,毛发力加戟,筋骨遒即放,浑噩一惊时。
支点增强力,遍体弹簧似,百骸若机轮,旋转有劲力。
腰身似蛇惊,步行旋风起,纵横起波澜,如鲸回旋式。
顶心力空灵,浑身如线提,两目神光敛,鼻息耳凝闭。
小腹要常圆,胸肋微含蓄。指端力如电,骨节锋棱起。
活泼比猿捷,迈步如猫似,大凡举与动,浑身皆消息。
一触即爆发,威力无边际,学者莫好奇 ,要用自然力。
良知与良能,实践学来的,动静任自然,万勿用拙力。
返婴寻天真,躯柔如童浴,勿忘勿助长,升堂渐入室。
论技说应敌,不费吹灰力。拳术之动作,手足板眼齐,
首要力均整,内外要合一。屈伸随意往,枢纽不偏倚。
动静分虚实,阴阳水火济,精神宜内敛,练神得还虚。
头打脚随走,站他中央地,任有万能手,总也难逃避。
路线踏中心,松紧不滑滞,旋转要稳准,钩错互相宜。
力纯智和愚,审慎对方力,随屈忽就伸,相互虚实移。
运动如弓满,着敌似电急,鹰胆虎威视,足腕似倪泥。
鹘落似龙潜,浑身尽争力,面善心要狠,胆大更须细。
缠劈攒裹横,扭拧弹簧力,接触揣时机,叱姹如雷似。
变化影无形,周旋意无意,披从侧方入,闪展全无空。
担化对方力,搓磨试其功,歉含力蓄使,黏粘不离宗。
随进随退走,拘意莫放松,拿闭敌血脉,扳挽顺势封。
软非用拙力,掤臂要圆撑,搂进圆活力,摧坚戳敌锋。
掩护敌猛入,撮点致命攻,坠走牵挽势,继续勿失空。
挤他虚实现,摊开即成功,顺势闪拿欺,展软柔化吸。
撤退近托推,手脚一齐发,伸手看形容,身法要偏行。
见手分左右,避手吸进身,上下用反劲,手脚要同心。
劲到吸闪空,撞崩化欺冲,手到随身变,用时间如电。
黏手软绵随,气在眼前追。来时机伶进,拳打要进身。
见势顺他劲,变步拧腰身,手眼身法步,欺到方为真。
掳手随身靠,捆时反劲欺,进步耳如风,沉气在腹中。
若见长手法,指掳闪进崩,若见短手法,长劲沉气中。
若见乱手法,偏砸顺身攻。动手先看肩,指手在胸前。
肩偏手必到,身仰脚必发,伸手步先行,见劲顺手中。
若见力过猛,撒化闪进空,进步捋崩挤,掳发顺劲倚。
手眼身法步,随时变体形,出手要平身,开门手为真。
若见高手法,撞倚先拔根,掤架打中线,掳推撞进身。
若见冲天手,变掌掳崩穿,若见矮手法,抽腰走上身。
法本耳目思,掌本面目排,手到撒化变,欺步看路线。
撞进里外手,反拿随身转,拐掳指闪欺,见手反拿腕。
欺步崩撞势,动手气下转,进身本气根,拿破随手变。
听问黏沾连,进步柔化推,上下要相随,内外要合一。
试声山谷应,神气要贯足,恭慎意且合,五字要言记。
见性明理后,反向身外去,莫教死方滞,莫教招法拘。
句句是要言,莫当是儿戏,愿我同道者,切记要切记。
太极拳身法、运动要领口诀:
假借无穷意,内视气血流;
头顶若悬丝,尾如柱拄地,
脊后如背锅,怀中若抱树,
腰间如挂珠,颏下如夹球;
两手如撕绵,两腿如扯弦,
两脚如行船,身形似水流;
满身弹簧力,遍体灵巧意。
练功夫的要领
一,不管是定式还动步身子必须中正,弓马分清;
二,迈步需轻灵,犹如猫行;
三,提后腿时必须用腰胯去提,即丹田去提,腰一动后退必须同时离地。不能靠人体的重心去提,即人在中正,前腿小腿保持正弓步,人体不许起伏的前提下提起。否则就不是功夫!当然就这一点就很难。
四,要慢,要不断的体会步与步的虚实变化,先力求自己站的稳,之后求连贯,慢慢的再去感受快走自己能不能做的好!
对下肢要求
下肢要撑住上肢、躯干整个力量、虚实与重心掌握好。
1.马步 拉开马步,两脚直前,实在八字步上,虚在丁字步上,虚实掌握好,就能掌握重心,注意膝关节与脚的方向要相符,否则就不合理。只要分出虚实找出重心就可以了。在变的过程中要求式式均匀,绵绵不断。每个势子要做清楚,中间不能停留。
2.弓步 弓步拉开后,它的虚腿的蹬,实腿的撑,在迈步时要按照规律走,重心向前移,脚板踩平,五指抓地(有抓意)而后膝盖往前挺,由虚腿变实腿,实腿蹬,虚腿撑。走时固然以腰为主,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一定要掌握“蹬撑弓接”整体协调。一下做不到,每天练,每天找,由点到面,上下相随就协调了。内在必须连接,跟写字差不多,写到一定时候和练拳一样。感到不好了,这是要求高了。这个高反复不断出现,说明真正提高了。太极拳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练到老,没有一个觉得很完满。
对步法要求
1.马步 在练中要求踩成马步、马步要求与肩同宽。
2.虚实步 习惯叫“丁八步”,斜的叫八字步,直的叫丁字步。但在作的过程中以至摆了定势后与虚实步又不太一样。成弓步的迈步要直着往前搁,中间要有个幅度,就是与肩同宽。怎么出去呢?迈步要直着往前放,后蹬前撑就稳了。还要左右支撑,如果步子迈得太小了。挤在一块儿,就不稳,它没有左右支撑。必须前后蹬撑,左右支撑。在练的过程中虚的这边胯要松垂,这边松垂和那边一样,就直接出去了,在松的时候,两边一块松,保持它们中间的幅度,弓腿出去,就比较顺了,前后顺了,左右也顺了,左右也支撑了,就是前撑后蹬,左右支撑。
而虚实步,它是以后坐腿在八字步上,跟前面那个成弓步的不一样,那个腿弓出去,这个不弓,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这只脚,要保持与肩同宽,以八字步为主,要求一条中心线,左右两侧分。左脚在左边,右脚在右边,相互之间不能越过,中间不要幅度。如白鹤晾翅、手挥琵琶,脚掌着地,脚跟着地,都是这样,不要拉开。在整个过程中要求一气呵成。初练时,如预备式,做起势,它的步幅的大小决定下肢力量的强与弱。屈腿蹲了,第一步走,劲有多大。低了。步子就大了;高了,步子就小了。所以,第一步就决定了姿势的高低。往后所有的势子都应以此为准。它的步幅大小,决定下脚力量的强与弱。要一气呵气,练下来一趟,练三趟,练几趟,都可以,均应在一个水平线上进行运动。
单鞭下不去,舒腿坐到什么程度。比如,右手勾吊手,左臂翻向里,掌心朝成成掤式,上身不动,提左腿向正东伸出,置右脚左侧。当左脚着地后,左腿同时向前弓出,成弓步,左腿弓,右腿撑,身子尽量下坐就行了。如果没坐下去,还很高,是步子迈得不大。步大不能太大,否则重心前移时,不能稳稳提起来,会出现起伏。
定势,即标准式。如搬拦捶,通过转换重心移动,两臂环起,提腿迈步,重心移动,坐好腿以后拉开,每个动作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做出来,摆够数,不能不够数就往下边走。再如转身撇身捶,转身握拳,坐回来,撇拳,清楚了再往下走。做到似停非停,把定势做出来。非常好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在动作中包括上下相随,内外相合。所谓内外相合,就是肢体动作和思想意识两者相结合。再比如斜飞式,不管那个动作往哪里走,意识得跟着走。不能手往右边,眼睛,意识却往左边看,往右边想,这不行。必须手往上走,就往上看;肢体往下走,就往下看。使之内外相合。
初学练拳不能要求这么高,这么难。先练轮廓。即粗粗地练。一般分粗练、细练、精练三个阶段。开始能粗粗比画下来,知道基本要点,动作做不好,但心里知道,慢慢就能结合起来了,也就细了。最后是精,精要求高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定要把“要领”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领弄清楚,才能为练好杨氏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