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

  三、四期说

  内蒙古考古所索秀芬先生和李少兵先生在“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一文中[11],综合目前有关红山文化分期研究成果,认为可将红山文化分为四期:第一期以兴隆洼遗址F133为代表,年代距今6700年至6500年,相当于后冈一期文化第一期阶段;第二期一段以白音长汗遗址红山文化遗存第一期为代表,距今6500年至6000年,相当于后冈一期文化第二期、第三期阶段;第三期以三道湾遗址为代表,距今6000年至5500年,相当于庙底沟文化阶段;第四期以胡头沟墓地、东山嘴遗址为代表,距今5500年至5000年,相当于半坡四期文化阶段。指出牛河梁遗址早期相当于红山文化第三期,牛河梁遗址晚期相当于红山文化第四期,红山文化第四期分为前后两段,牛河梁遗址第二期相当于红山文化第四期前段,牛河梁遗址第三期相当于红山文化第四期后段。

  在“红山文化研究”一文中[12],认为红山文化四期遗迹、遗物演变清晰。第一期以兴隆洼遗址一期(F133遗存)为代表。第二期以白音长汗遗址一期和兴隆洼遗址二期为代表。第三期以牛河梁遗址一期为代表。第四期以牛河梁遗址二期一段、二期二段和白音长汗遗址二期一段、二期二段为代表。该文对红山文化上述各期文化特征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概括和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朱延平先生在“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一文中[13],把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为4个阶段,认为红山文化第一、二期属于该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第二阶段,红山文化第三、四期分别属于该区新石器考古学文化发展的第三和第四阶段。后来又撰文指出,红山文化一期以兴隆洼遗址F133为代表,二期以兴隆洼遗址F106为代表,三期以西水泉和蜘蛛山等遗址为代表,四期以牛河梁和东山嘴等遗址为代表[14]。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陈国庆先生在“红山文化研究”一文中[15],通过分析比较各遗址,认为红山文化共分4期,即以白音长汗遗址一至三组代表红山文化一至三期,牛河梁第五地点中、上层遗存代表红山文化第四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国祥先生在“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概论”一文中[16],将红山文化分为4期:一期以兴隆洼F133为代表;二期以兴隆洼F106为代表;三期以西水泉、蜘蛛山、红山后、二道梁等遗址为代表;四期以东山嘴、牛河梁、四家子等遗址为代表。

  就某个遗址进行分期研究尤为重要。索秀芬先生在“白音长汗遗址红山文化遗存的分期探索”一文中[17],通过对白音长汗遗迹遗物的分析,认为白音长汗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为两期:一期遗迹特征与西水泉遗址红山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房址为长方形半地穴式,瓢形深坑灶,年代也大体相当;二期遗存是在西拉木伦河以北发现的遗址,年代应晚于红山文化西水泉类型,与分布在大、小凌河流域的城子山类型(东山嘴类型)相比有很大差别,时代晚于城子山类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吕学明先生和朱达先生在“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一文中[18],通过对牛河梁第二、第五地点的层位关系和墓葬特点进行分析,将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墓葬划分为早晚两个发展阶段。

  四、红山文化的类型

  苏秉琦先生将红山文化划分为南北两个支系:一支以老哈河流域为中心,以鳞纹作为彩陶主题图案,有长期发展过程;另一支以大凌河流域为中心,以连续卷云纹为主题图案,也有长期发展过程[19]。

  高美璇和李恭笃认为朝阳地区的红山文化与赤峰地区的红山文化存在着不同。朝阳地区的红山文化更接近小河沿文化,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比如东山嘴遗址中出土的黑陶豆,镂孔技术、涂朱和方格纹陶都具有龙山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在小河沿文化中普遍存在。朝阳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存,更接近于红山文化晚期阶段,称为“城子山类型”。赤峰地区的红山文化早期因素较浓,各种类型的细石器特别发达。生活器皿以钵形器,直腹罐为主,器物种类比较简单,在发展阶段上应早于朝阳地区的红山文化,称为“红山后类型”[20]。李恭笃先生将红山文化划分为敖汉四稜山类型、赤峰红山后类型、城子山类型和山神庙类型[21]。

  杨虎先生在“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文化序列与分期”一文中提出,“红山文化划分为具有不同特征的三种遗存,视材料多少分别暂以'类型’或'遗存’相称:兴隆洼F133遗存、西水泉类型和东山嘴类型”[22]。

  李宇峰先生将红山文化分为红山类型、东山嘴类型和小河沿类型。他还指出在锦州沿海地区和阜新、彰武和康平交界的丘陵地区,以及大沁他拉等地,遗址特性与上述类型均有差别,还可以进一步划分地方类型[23]。

  索秀芬根据红山文化的地域性差别,将红山文化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分别命名为“牛河梁类型”和“那斯台类型”[24]。

  刘国祥根据已发表的资料,选取了70处经正式发掘或调查的红山文化遗址进行类型划分。根据遗址的空间位置和文化面貌的差异性,将红山文化分成4个类型:魏家窝铺类型、牛河梁-兴隆沟类型、哈民忙哈类型、那斯台类型[25]。

  关于红山文化的分期和类型的划分,尚需做进一步研究。这不但有赖于考古新发现,也有赖于对既有考古遗存遗物做更多的量化分析。分期和类型是红山文化研究的难点,也是开展社会经济及生活等方面研究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学界迄今对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问题的研究,还非常不足,需要做更多工作。

  ——————————

  参考文献:

  〔1〕王闯,齐伟.红山文化分期探析.辽宁省博物馆馆刊,2010,(11):186.

  〔2〕〔20〕高美漩,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考古,1986,(6):531-534.

  〔3〕赵宾福.东北石器时代考古.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4〕赵宾福,薛振华.辽宁朝阳小东山红山文化遗存的分期研究.东北史地,2011,(6):18-26.

  〔5〕杨虎.关于红山文化的几个问题.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周年论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6〕〔22〕杨虎.辽西地区新石器——铜石并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与分期.文物,1994,(5).

  〔7〕张星德.红山文化分期初探.考古,1991,(8):727-736;张星德.牛河梁玉器墓的文化属性再考察.边疆考古研究,(第4辑):70-75.

  〔8〕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9〕赵宾福,薛振华.以陶器为视角的红山文化发展阶段研究.考古学报,2012,(1):1-22.

  〔10〕顾罡.红山文化陶器分期研究.四川大学考古专业创建四十周年暨冯汉骥教授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

  〔11〕索秀芬,李少兵.牛河梁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初探.考古,2007,(10):52-61.

  〔12〕〔24〕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考古学报,2011,(3):301-326.

  〔13〕朱延平.辽西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纵横.内蒙古东部区考古学文化研究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10-13.

  〔14〕朱延平.东北地区南部公元前三千纪初以远的新时期考古学文化编年、谱系及相关问题.考古学文化论集(四).北京:文物出版社,1997.

  〔15〕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华夏考古,2008,(3):73-80.

  〔16〕刘国祥.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概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1):116.

  〔17〕索秀芬.白音长汗遗址红山文化遗存分期探索.内蒙古文物考古,2004,(1):41-58.

  〔18〕吕学明,朱达.牛河梁红山文化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玉魂国魄:中国古代玉器与传统文化学术讨论会文集.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19〕苏秉琦.辽西古文化古城古国.辽海文物学刊.1986年创刊号;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示.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

  〔21〕李恭笃.辽宁原始文化区系划分与类型研究.辽宁大学学报,1988,(2):94.

  〔23〕李宇峰.试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东北地方史研究,1987,(3).

  〔25〕刘国祥.红山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2015. (责任编辑 孙国军)

(0)

相关推荐

  • 考古学观察下的古代辽宁

    内容提要:从旧石器时代直到明清时期新的考古发现特别是新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古代辽宁的文化发展水平在中华文化与文明的起源与传承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形成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远较过去所知更为重要.这同辽宁处于东 ...

  • 塞上红山映晋地|曙光中的暗影:日本人和西洋人为何对红山文化倍感兴趣?

    红山文化, 距今6500-5000年, 是迄今所见中国东北地区乃至整个东北亚地区 最为发达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的发现, 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和社会发展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月18日, 礼 ...

  • 牛河梁红山文化积石冢的分期和年代

    内容摘要:[摘要]在牛河梁积石冢发掘所提供的层位关系基础上,分析出土陶筒形器的形态变化,建立牛河梁地区积石冢的整体分期方案,可以分为两期四段.在此基础上,结合碳十四测年以及与其他考古学文化的比较,进一 ...

  • 第1106篇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1

    X 图1 红山文化是我国北方地区一支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在北起内蒙古赤峰市的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到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以东至哲里木盟的广大地区.其中辽河流域是红山文化的发源地,包括辽河上游的 ...

  • 第1107篇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2

    (续) 二.勾云形玉佩 X图2 1.乳白色玉质.表面腐蚀.残存长7.9,宽4.8,厚0.6厘米.阜新胡头沟出土(图二:1).中心透雕,呈卷云纹,四边卷角,佩面磨出与纹饰相应走向的线沟槽,上缘有双孔.边 ...

  • 第1108篇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3

    (续) X 图4 四.玉璧 1.淡青色玉.长11.5,宽10.1厘米,圆孔直径2.5,厚0.7厘米,凌源三官甸子出土(图四:1).圆角方形,三面有刃,中间有一圆孔.上缘钻有直径为0.4厘米的小孔. 2 ...

  • 第1109篇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4

    (续) X图7 七.玉鳖 1.深绿色玉.长4.8,阜新胡头沟出土(图七:1).颈前伸,龟背近椭圆形,腹面正中一坚脊,脊正中横穿一孔. 玉鳖. 2.淡绿色玉料.长3.9厘米.阜新胡头沟出土(图七:2). ...

  • “红山文化熊首玉人”

    现藏英国剑桥大学飞兹威廉博物馆 红山文化 熊首玉人 高12.2厘米 现藏 英国剑桥大学飞兹威廉博物馆 该熊首玉人 黄绿色,温润光泽,局部有褐色斑痕.呈坐像,蹲踞式.裸身双手按于膝头.三角形脸,尖下颔, ...

  • 红山文化古玉

    只要不是科学考古出土的器物就会有争议,有一些人玩了一辈子也没有玩明白,也有一些人研究了一辈子也没有研究清楚真假. 以上这件玉猪龙有人说是仿的,我想说这么开门的古玉在不认识,奉劝您别玩了,您也玩不明白. ...

  • 玉器精粹@红山文化一筒江湖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虽然有疫情,可有些事还是要做的. 年轻的时候,去沈阳故宫里游玩,在其后院看到有个高高耸立的烟囱,解说员说这是满清统治者在建造时有意为之,意思是将来可 ...

  • 红山文化玉器的“千窗百孔”

    研究古玉,研究其钻孔工艺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史前文明时期治玉,钻孔工艺十分特别,下面玉器圈小编带大家来欣赏一下馆藏红山文化玉器的各种不同的钻孔细节! 第二个馆藏红山玉器孔图: 第三个馆藏红山玉器孔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