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章回:扒大河,一天两斤大米半斤面(作者 马其亚)

清明前回家第二天,恰遇大雨,不能扫墓踏青。随即,电话邀请高中同学Y在小酒馆喝酒闲聊。Y与我相处快五十年,几个月不见,我们都想念得难受。他老家在黄墩湖里,大运河西岸边。大运河东岸与一望无际的骆马湖相连。

我提个头:“记得从小就知道父亲几乎年年都要扒大河,昨天回老家,本想找一些老人聊聊当年他们是怎么扒大河的,可是本生产队这些老人大部分已经离世,只找到一位92岁的,还拍肩聋,根本无法交流。”Y说:“说到扒大河,你问我啊!”我说:“你比我还小三岁,怎么可能扒过大河呢?”Y说:“扒过!”他给我详细讲述了他的经历。

1974年7月高中毕业后,才19岁的他成了生产队壮劳力。农历九月初六,扒大河开始,他们大队一共派了113个人,其中有他们生产队的9个人。地点在赣榆县墩尚公社,离家接近300里,离出海口二三十里。他们扒的河叫新沭河。我上网查了,这个工程是治淮沂沭河洪水东调工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引沂蒙山境内的洪水向东入海,从而减轻中运河(包括邳州)、新沂河、骆马湖乃至淮河以北广大地区的汛期水患。

他们大队分摊的工程长度只有六米。许多县、许多公社都有民工。工地上的人,密密麻麻,比农村逢会时人还多,一眼望不到边。讲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人民战争”这个词语,这是一场水利战线上的人民战争。这场战争,在党的领导下从山东沂蒙成为解放区时期就开始了,每年冬春季都有。

这次河工的主要任务是河底清淤。工具就是平板车,也有那种独轮土车。车辆、铁锨、绳子等工具都是指挥部发的。地区、县、公社、大队,都有指挥部。被抽出大部分河水的河滩、河底,站满了人,有人把淤泥装在车上,几个人连拉带推,喊着口号,在狭窄的凸凹不平的道路上,吃力地前进,直到把车拉上岸。最终,河底淤泥被全部运走,河变深,河堤变高。Y说,他们还搞起了劳动竞赛,“工地上到处都是红旗招展,号声嘹亮,民工们斗志昂扬、干劲冲天。”

我问他:“民工们的生活待遇怎样?”他说:“待遇就是一日三餐,早上中午各一斤大米,晚上半斤面。每人每天八两配备煤炭。干一天生产队给记一个工,年终决算一个工二三毛钱。”他还告诉我:“大米都是放在一个铝质饭盒里蒸,一斤大米刚好蒸满一盒饭。面,则要蒸成馒头。”一个大队有一个伙房,锅灶等等都是指挥部派专人兴建的。由于他年龄最小,一开始被安排在大队伙房。伙房一共三个人。

我又问:“这么多饭,你们能吃完吗?”他摇了摇头,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人吃不饱。因为没有任何菜,人人肚里都没有油水。主要是劳动强度大。” 我有点不可思议:“怎么会一点菜都没有呢?”他说:“有人有,那是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圪塔。”

Y给我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们生产队有一位青年,个子不太高,年龄比他大四五岁。此人正是血气方刚,年富力强。有一天,带队干部跟他开玩笑说:“你能独自把这车淤泥拉上去,今天中午的饭任你吃。”这位居然接受挑战而且成功。这顿中午饭,伙房用铁盆蒸了两斤米。他居然吃完了!这个大肚汉后来经常被人们谈笑。

Y跟我说:“那次河工,他们从九月初六,一直干到腊月二十,过年初六又去上工了,直到麦口才回家。他说:“大部分民工是为了一顿饱饭,更是为了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兴修水利,建设家乡。虽然生活苦,劳动累,大家依然干劲十足。”

最后,Y说:“历朝历代都治水,都没有共产党治得彻底,治得好!你看,俺那个镇,以前年年都被淹得精光,颗粒无收。如今就是鱼米之乡,到处都是新农村,老百姓富得流油!”

(0)

相关推荐

  • 【灵璧记忆】那一年扒新汴河,出动了23万多治水大军

    兴修水利的一座丰碑      战天斗地的一曲凯歌 -- 纪念新汴河开挖竣工五十周年 文/同龄人 1950年6月底7月初,淮河流域连降暴雨,受灾人口990余万,水淹死亡人口489人.毛泽东主席翻阅< ...

  • 吕小平:​河 风 凛 冽

             河    风    凛     冽 文/吕小平 (一) 1970年代中期,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当时还是人民公社,号召"农业学大寨".我们生产队在农忙季节,除了要 ...

  • 意大利威尼斯罕见河道干涸,水城不在河底现淤泥,实在太破旧了

    据外媒近日报道,意大利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在低潮和缺乏雨水双重作用下,城内的运河几乎干涸,甚至露出了河底的淤泥. 在周六水位降至海平面以下近19英寸之后,吊船被困在泥泞,干涸的河床中,预报员预计潮汐将在 ...

  • 你见过埋没在农村的人才吗?

    那是八零年的事,这一天,公社新来一个书记,他下乡检查工作,这时,稻粒已经发黄,各个生产队都在准备秋收,他发现一个生产队场上还在给麦子脱粒.通过了解,这个生产队有一百多户,五百多口人,队长长期身体不好, ...

  • 老家情节∣出夫

    我的家乡在辽阔的鲁北平原上,黄河水浇灌着万亩良田,同时裹挟的泥沙也淤积了引黄河道,这河道是供鲁北人民灌溉.饮用的命脉渠道,因此每年秋后都要搞好清淤工作.出夫人是老家对清淤民众的称呼.出夫,出现在上世纪 ...

  • 追寻远去的记忆(23)说说大山农家七件事(2)米

    追寻远去的记忆(23)说说大山农家七件事(2)米 说说大山农家七件事(2)米 雪岸 米,是开门七件事的第二件. 古话云:民以食为天.食中之主食,就是俗称的米.就米字的外延讲,是专指大米,即稻米.所谓吹 ...

  • 人间章回:四十五年前,我光荣入党(作者 马其亚)

    还是在牙牙学语时,我就认识五星红旗,会跟大人学唱<东方红>,感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优美旋律,对大爷家中堂画上的毛主席.刘主席特别敬仰,对年画<群英会& ...

  • 人间章回:两只西瓜(作者 刘企华)

    1979年盛夏,我从邳县回上海老家探亲.我母亲叫我几个侄子把我有病的老父亲的床搬到大厅里比较凉快的地方让他休息.当年家里没有电风扇,更没有空调机,我就坐在老父亲床前给他扇扇子.我问老父亲想吃什么,他说 ...

  • 人间章回:母亲带我捡过麦穗(作者 马其亚)

    人民公社时期,大田里的庄稼复收完毕以后,生产队一般不会派人看管.我们这个地方,社员称此种情况为放门.放门以后,常常有许多年老体弱不能参加集体劳动者,再次去大田里寻找可能遗留的庄稼.放在当下,谁会有如此 ...

  • 人间章回:老窑场(作者 陈晓)

    在母校的东面,约三里远的地方有一座废弃的旧砖窑.每逢上体育课,老师总让我们以老窑场为目标练习长跑当老师一声令下:目标老窑场,出发!我们就争先恐后地向老窑场疯狂地奔跑.小路旁的杨树探着细小的腰肢拍打着嫩 ...

  • 人间章回:故乡公交咏叹调(作者 马其亚)

    这些天在老家,坐过很多次公交车.我持老年优惠卡,每当看到刷卡机上显示本次乘车"0.50"元时,常常感叹不已.老家如今的公交车真便宜,真方便! 想起四十多年前上大学,乘坐公交车都是五 ...

  • 人间章回:“我饿!”“我要!”、“我不!”(作者 周建义)

    我们这一辈小的时候,正是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俗话说,"大河无水小河干".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抗美援朝,中苏反目,国家真的是一穷二白啊!加上三年自然灾害,更是雪上加霜!好在是共产党的领 ...

  • 人间章回:前辈的爱情或者婚姻(作者 庞华坚)

    爱情是一件让人想破脑袋也不能理解的事情.这差不多是可以肯定的.谁若自以为是希望解释清楚爱情是什么,那这人不是疯子起码是个傻瓜.常在电视.电台里听见那些专家们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对爱情诸指点江山,你以为 ...

  • 人间章回:我的知青不了梦(作者 徐景洲)

    无数次梦见蒋湖. 那是我十五年前下放的村庄.她两面临河,西边是起伏叠翠的片片桑园,北面是碧波荡漾的稻田,俨然一派江南水乡的风韵. 但那时的蒋湖是穷困的.除了知青点,数百户人家很难找到一间浑青到顶的砖瓦 ...

  • 人间章回:最是难忘煎饼情(作者 周建义)

    之前,在<文化佳园>栏目上看到一篇关于煎饼的乡土文章,感觉很亲切,仿佛回了一次故土,亦嗅到一股麦香.近日,妻从家乡带回的煎饼出现了几个霉点,我坚持把霉点去了可食:妻坚持不能食:孩子则直接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