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难题“休谟问题”的破解
休谟问题,即所谓从“是”能否推出“应该”,也即从“事实”命题能否推导出“价值”命题,它是休谟在《人性论》中提出的一个著名问题。这个问题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许多著名哲学家纷纷介入,但终未有效破解。近年来,中国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也表现出高度的热情,仍然无法切入休谟问题的本质。休谟问题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哲学命题,它集中体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核心关系问题。
大卫。休谟
一、休谟问题的由来
以前的一些哲学家认为,道德可以像几何学或代数学那样论证其确定性。但是,休谟认为,对于道德问题,科学是无能为力的,科学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问题。他在《人性论》中写道:“在我所遇到的每一个道德学体系中,我一向注意到,作者在一个时期是照平常的推理方式进行的,……可是突然之间,我却大吃一惊地发现,我所遇到的不再是命题中经常的'是’与'不是’等连系词,而是没有一个命题不是由一个'应该’或一个不'应该’联系起来的。这个变化虽是不知不觉的,却是有极其重大的关系的。因为这个应该或不应该既然表示一种新的关系或肯定,所以就必需加以论述和说明;同时对于这种似乎完全不可思议的事情,即这个新关系如何能由完全不同的另外一些关系推出来的,也应当举出理由加以说明。不过作者们通常既然不是这样谨慎从事,所以我倒想向读者们建议要留神提防;而且我相信,这样一点点的注意就会推翻一切通俗的道德学体系……”。尽管休谟自己没有明确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但他的本意却是否定的,即从“是”中不可能推出“应该”。
休谟说:当你用逻辑的方法去推断价值命题的时候,前提当中必然也包含着价值命题,不可能从纯粹的事实命题逻辑地推演到价值命题。简单地说,任何先进合理的思想体系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不科学的、先验的价值预判”。因此一个自然推论就是,价值判断本身不具备可通过逻辑或经验手段验证的“真值”(truth value),因而价值无所谓对错之分。许多人认为该定理便是道德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渊源。
严格说来,休谟问题并非指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而是指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问题,由于事实命题一般以“is”为系词,而价值命题一般以“ought”为系词,所以休谟问题又称“实然与应然问题”。
二、事物的层次结构
事物是指物质以及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事物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物质本身(即物),二是物质与其它物质的相互联系(即事),三是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显然,事物的层次越高,它所包含的事物或物质的内容就越丰富,变量因素就越多,事物的多样性、动态性、复杂性、关联性就越强。归纳起来,事物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属性、整体性、规律性和系统性。
1、属性:属性是指物质的外部联系方式,也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质量、力度、运动、距离、方向、规模、时间、速度、强度、硬度、温度、电压、氧化性、化学活性、能量、有序性、无序性等具体形式。根据事物的定义,物质的所有属性都属于事物的范畴。
2、整体性:某一事物所有属性的总和,构成了这一事物的整体性。如“水”的整体属性包括无色、透明、无味、柔软、湿润、易蒸发、易流动等属性的总和。显然,整体性是属性的扩展与延伸。
3、规律性:整体属性与整体属性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动轨迹与变化特性,称之为规律性。如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时间联系、空间联系、归属联系、因果联系、逻辑关联等。显然,规律性是整体性的扩展与延伸。
4、系统性:在众多相对独立的整体所组成的大型物质系统中,各种规律性之间在更高层次上存在着统一性与关联性,构成了事物动态的、多样的、复杂的系统性。例如,在经济系统中,商品的运动规律、货币的运动规律以及对外贸易的运动规律等往往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构成了经济系统的宏观规律。显然,系统性是规律性的扩展与延伸。
事物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三、命题的层次结构
事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被人的主观意识所反映,并主要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命题。由此可得:
命题:人脑对于事物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命题。
每一个不同层次的事物分别形成不同层次的命题,由于事物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属性、整体性、规律性和系统性,与此相对应,命题也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层次:印象、概念、定律与理论,其中,概念建立在印象的基础之上,定律建立在概念的基础之上,理论建立在定律的基础之上。
1、印象:印象的本质就是人的头脑对于事物的单一属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事物某一种属性所发出的刺激信号,经过感觉器官的换能作用、编码作用以后,在人的大脑中的主观反映,就是印象。如人脑对于某事物的形状、色彩、气味、温度等属性所产生的印象。
2、概念:概念的本质就是人的头脑对于事物的整体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事物的若干属性所发出的刺激信号,经过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以后,在人的大脑中的等主观反映,并主要采用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概念。概念反映了人脑对于事物的整体性认识,广义“概念”的涵义很广泛,包括狭义概念、定义、符号、文字(单词、词组)、图像、标识、模型、形象、分子式、函数以及各种复合属性(如熵、焓、功率)等具体形式。
3、定律:定律的本质就是人的头脑对于事物的规律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人的大脑把若干个概念有机地组合起来,并抽象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概念,就可以确定一个定律。定律反映了人脑对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整体联系及其运动与变化规律,广义“定律”涵义很广泛,包括狭义定义、公式、公理、定理、规律、推论、图表、化学方程式等具体形式。例如,“物质不灭定律”是由“质量”、“不”、“灭”等三个概念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4、理论:理论的本质就是人的头脑对于事物的系统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人的大脑把若干个定律有机地组合起来,并抽象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概念,就可以确定一个理论。理论反映了人脑对于定律与定律之间的系统联系及其运动与变化规律,广义“理论”涵义很广泛,包括狭义理论、观点、主义、学科、学说、体系、论点、思潮等具体形式。例如,“几何学”是由众多几何定理、几何推论、几何公式等定律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命题的层次结构如下图所示:
结合“事物的层次结构”与“命题的层次结构”,可得“命题与事物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四、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
根据运动的有序性不同,事物可分为无序化运动的事物、有序化运动的事物两大类。由于推动无序化运动的动力源是一般性能量,推动有序化运动的动力源是价值,因此事物可分为自然事物与价值事物。与此相对应,作为事物的主观反映方式,命题也可分为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两大类。
(一)自然事物与事实命题
自然事物:自然界各种物质以及与其它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
归纳起来,自然事物可分为四个基本层次:自然属性、自然整体性、自然规律性和自然系统性。
自然事物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被人的主观意识所反映,并主要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事实命题。由此可得:
事实命题:人脑对于自然事物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事实命题。
与此相对应,事实命题可分为科学印象、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等四个基本层次。其中,科学印象是人脑对于自然属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科学概念是人脑对于自然整体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科学定律是人脑对于自然整体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科学理论是人脑对于自然系统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
事实命题与自然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二)价值事物与价值命题
价值事物:能够推动主体有序化运动的事物,就是价值事物。
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都是以价值作为其动力源,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在本质是都是一种价值关系。价值事物可分为价值属性、价值整体性、价值规律性和价值系统性四个基本层次。
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事物,价值作为一种客观存在,必然会被人的主观意识所反映,并主要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即语言)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价值命题。由此可得:
价值命题:人脑对于价值事物(即特殊事物)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就是价值命题。
价值命题也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层次:价值印象、价值概念、价值定律(或社会定律)与价值理论(或社会理论)。
1、价值印象:价值印象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属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事物某一种价值属性所发出的刺激信号,经过感觉器官的换能作用、编码作用以后,传入大脑中的杏仁体,并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愉快或痛苦的情感体验,就是价值印象。如人脑对于某事物的有益性、危害性、风险性等属性所产生的价值印象。
2、价值概念:价值概念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整体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事物的若干价值属性所发出的刺激信号,经过大脑(包括杏仁体)的整合作用以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的主观反映,并主要采用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价值概念。价值概念反映了人脑对于事物的价值特性(如价值量、价值率、价值率高差等)的整体性认识。“价值观念”的涵义很广泛,包括各种自然事物、社会事物及人类自身的价值观念,即自然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与人生观等。
3、价值定律(或社会定律):价值定律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规律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人的大脑把若干个价值概念有机地组合起来,并抽象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价值概念,就可以确定一个价值定律。价值定律向各个社会领域进行延伸,就可以发展成为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定律。这里的“社会定律”涵义很广泛,包括各种社会科学方面公式、定理、规律、推论、图表等具体形式。例如,“商品交换等价规律”是由“商品”、“交换”、“等价”等三个价值概念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4、价值理论(或社会理论):价值理论的本质是人脑对于价值系统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人的大脑把若干个价值定律有机地组合起来,并抽象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价值概念,就可以确定一个价值理论。价值理论向各个社会领域进行延伸,就可以发展成为各种不同形式的社会理论。这里的“社会理论”涵义很广泛,包括各种关于人类社会与历史方面的观点、主义、学科、学说、体系、论点、思潮等具体形式。例如,“经济学”是由众多经济学定理、经济学规律、经济学推论、经济学公式等经济学定律有机地组合起来的。
价值命题与价值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
科学,分科而学的意思,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和感悟宇宙万物(包括人类社会)运动与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
(一)自然科学
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自然科学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自然科学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自然科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寻找各种自然现象与自然规律的根本原因,包括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等。由此可得:
自然科学的本质:关于事实命题的总和,就是自然科学。
事实命题可分为科学印象、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四个基本层次,自然事物可分为自然属性、自然整体性、自然规律性和自然系统性四个基本层次。事实命题与自然事物的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自然科学与自然事物的关系可用下图来描述。
由于科学概念建立在科学印象的基础之上,科学定律建立在科学概念的基础之上,科学理论建立在科学定律的基础之上,因此,所有事实命题都是建立在科学印象的基础之上,都是科学印象的复杂表现形式。通俗而形象地讲,所有的事实命题都是科学印象的“函数”。由于自然科学是关于事实命题的总和,而所有的事实命题都是科学印象的“函数”,因此自然科学都是科学印象的“函数”。科学印象是人脑对于自然属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当人脑对于自然属性的主观反映完全正确,并且所表现出来的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准确时,科学印象可以近似地等同于自然属性,此时,自然科学也是自然属性的“函数”。
(二)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关于社会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系统性科学,通常指研究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个以社会客体为对象,包括法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由于价值是人类一切运动的动力源,人类机体本身就是价值的投入产出系统,因此人类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文化关系)在本质都是一种价值关系,人类社会的一切运动在本质都是价值的运动,人类主体之间的任何矛盾与冲突在本质都是价值关系(或利益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由此可得:
社会科学的本质:关于价值命题的总和,就是社会科学。
价值命题可分为价值印象、价值概念、社会定律(或价值定律)、社会理论(或价值理论)四个基本层次,价值事物可分为价值属性、价值整体性、价值规律性和价值系统性四个基本层次。价值命题与价值事物的各个层次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社会科学与价值事物的关系可用下图来描述。
由于价值概念建立在价值印象的基础之上,社会定律建立在价值概念的基础之上,社会理论建立在社会定律的基础之上,因此,所有价值命题都是建立在价值印象的基础之上,都是价值印象的复杂表现形式。通俗而形象地讲,所有的价值命题都是价值印象的“函数”。由于社会科学是关于价值命题的总和,而所有的价值命题都是价值印象的“函数”,因此社会科学都是价值印象的“函数”。价值印象是人脑对于价值属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当人脑对于价值属性的主观反映完全正确,并且所表现出来的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准确时,价值印象可以近似地等同于价值属性,此时,社会科学也是价值属性的“函数”。
归纳起来,由于事实命题是科学印象的“函数”,价值命题是价值印象的“函数”,因此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科学印象与价值印象的关系。当人脑对于自然属性和价值属性的主观反映完全正确,并且所表现出来的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准确时,科学印象可以近似地自然属性,价值印象可以近似地等同于价值属性,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关系。由于自然科学是关于事实命题的总和,社会科学是关于价值命题的总和,因此,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科学印象与价值印象的关系,在根本上取决于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关系。
反过来说,如果能够正确地揭示出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关系,就能够正确地揭示出自然事物与价值事物的关系,就能够正确地揭示出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就能够正确地揭示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
六、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关系纽带
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原本属于两个完全不同性质的物质运动的范畴,自然属性是物质在无序化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而价值属性是物质在有序化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两者有着根本的矛盾性。然而,生物化学能一方面是价值的基础形式,所有的价值都可以折算成一定数量的生物化学能,它是生物机体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从而表现出典型的价值属性;另一方面,生物化学能是“负熵”的载体,是推动物质系统进行有序化运动的动力源,在总体上遵循物理学定律,从而表现出典型的自然属性。因此,生物化学能是连接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的纽带。
(一)生物化学能的自然属性
自然科学(以热力学为典型代表)认为物质的运动总是不断趋于无序化,而社会科学(以生物进化论为典型代表)认为生物机体和人类社会的运动总是不断趋于有序化。然而,物理学的“耗散结构论”认为,当系统是一个与外界既有能量交换又有物质交换的开放系时,且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的区域时,就会产生的一种稳定的自组织结构,由于存在非线性的正反馈相互作用,能够使系统的各要素之间产生协调动作和相干效应,使系统从杂乱无章变为井然有序,这种自组织结构就是“耗散结构”。生物机体和人类社会都是典型的耗散结构。由于物质系统的有序化运动往往以外部环境更大程度的无序化运动为代价,因此“耗散结构论”在原则上并不违背物理学的热力学定律。
“耗散结构论”认为:推动物质系统朝着无序化运动的物理量就是“熵”(“熵值”等于能量与温度的比值),而推动物质系统朝着有序化运动的物理量就是负熵。为了维持耗散结构的持续生存和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从外界注入“负熵”或“负熵流”。
统一价值论认为,“负熵”或“负熵流”不可能单独存在,它必须依附于一定的载体,这种载体的原始形态就是食物,即食物中所蕴含的生物化学能是“负熵”或“负熵流”的最基础来源。而且,由于温度的变化来自于能量的变化,熵是能量与温度的比值,熵值的变化在根本上取决于能量的变化,因此熵的核心内容就是能量。也就是说,虽然在形式上讲,影响耗散结构有序化过程的因素是熵或负熵,但真正起实际作用的却是熵或负熵所对应的能量,任何形式的熵或负熵都是以一定的物质能量作为其客观内容和基本动力。
由此可见,能量可分为两大类型:一是无序化能量,二是有序化能量。其中,推动系统不断朝着有序化方向发展的能量就是有序化能量,推动系统不断朝着无序化方向发展的能量就是无序化能量。显然,对于动物和人类来说,食物中所蕴含的生物化学能推动着动物和人类不断朝着有序化的方向发展,因此是一种典型的、基础性的有序化能量。
由于“有序化能量”是从物理学角度提出来的新概念,是推动耗散结构不断朝着有序化方向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它属于一种自然属性。食物中所蕴含的生物化学能属于一种典型的自然属性。
总之,生物化学能属于自然属性的基本范畴。
(二)生物化学能的价值属性
价值属性反映了事物与人的生存和发展之间的联系,或者反映了事物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所表现出来功能特性。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可分为消费性价值属性与生产性价值属性两大类,而消费性价值可分为食物类价值、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等四个层次,生产性价值可分为个体性价值(如工具、技术与科学)、社会性价值(如经济、政治和文化)等两个层次。
统一价值论还认为:各种层次的消费性价值分别通过四个不同的消费过程转化为过渡性价值(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劳动价值),从而可以折算成不同数量的过渡性价值;各种层次的生产性价值分别通过两个不同的生产过程转化为过渡性价值,从而可以折算成不同数量的过渡性价值;过渡性价值分为生物化学能、生理潜能、劳动潜能、劳动价值四个层次,其中,劳动价值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劳动潜能,劳动潜能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的生理潜能,生理潜能可以折算成为一定数量食物中所蕴含的生物化学能。总之,所有的价值属性都可以折算成为食物中所蕴含的生物化学能,即所有价值属性都是生物化学能的扩展与延伸,都可以表述为相应的生物化学能的“函数”。
总之,生物化学能属于价值属性的基本范畴。
综上所述,生物化学能既属于自然属性的基本范畴,也属于价值属性的基本范畴,它是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关系纽带,也是自然事物与价值事物的关系纽带,还是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关系纽带,更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纽带。
事实命题与价值命题的逻辑关系,如下图所示:
七、自然属性的核心标记
虽然自然属性看起来非常复杂多样,但是,可以采用一种极为简洁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和标记,那就是“是”与“不是”。由此提出“是”与“不是”的概念。
“是”的本质:事物的自然属性的肯定状态,定义为“是”。
“不是”的本质:事物的自然属性的否定状态,定义为“不是”。
自然事物包括自然属性、自然整体性、自然规律性和自然系统性四个基本层次。其中,自然属性的本质就是“是”;自然整体性是自然属性的复杂表现形式,因此是“是”的函数;自然规律性是自然整体性的复杂表现形式,也是自然属性的复杂表现形式,因此也是“是”的函数;自然系统性是自然规律性的复杂表现形式,也是自然整体性的复杂表现形式,还是自然属性的复杂表现形式,因此也是“是”的函数。总之,任何自然事物都是“是”的函数。由于“是”是“不是”的函数(即负函数),因此任何自然事物既是“是”的函数,又是“不是”的函数。
事实命题是人脑对于自然事物的主观反映,事实命题可分为科学印象、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四个基本层次,它们分别是人脑对于自然属性、自然整体性、自然规律性和自然系统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当人脑对于自然属性、自然整体性、自然规律性和自然系统性的主观反映完全正确,并且所表现出来的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准确时,科学印象、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理论可以近似地等同于自然属性、自然整体性、自然规律性和自然系统性,此时,事实命题近似地等同于自然事物。所有的自然事物都可以描述为“是”或“不是”,那么,所有的事实命题都可以近似地描述为“是”或“不是”。
八、价值属性的核心标记
虽然价值属性看起来非常复杂多样,但是,可以采用一种极为简洁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和标记,那就是“应该”与“不应该”。由此提出“应该”与“不应该”的概念。
“应该”的本质: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的肯定状态,定义为“应该”。或者说,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在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下的肯定状态,定义为“应该”。
“不应该”的本质: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的否定状态,定义为“不应该”。或者说,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在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下的否定状态,定义为“不应该”。
由于价值事物包括价值属性、价值整体性、价值规律性和价值系统性四个基本层次,而且所有的价值事物都建立在价值属性的基础之上,都是价值属性的复杂表现形式,因此“应该”和“不应该”都有着多种复杂的表现形式。
“应该”的多种复杂表现形式:由于价值整体性是价值属性的复杂表现形式,因此“应该”还包括:“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整体性的肯定状态”;由于价值规律性是价值整体性的复杂表现形式,也是价值属性的复杂表现形式,因此“应该”还包括:“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规律性的肯定状态”;由于价值系统性是价值规律性的复杂表现形式,也是价值整体性的复杂表现形式,也是价值属性的复杂表现形式,因此“应该”还包括:“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系统性的肯定状态”。
“不应该”的多种复杂表现形式:“不应该”还包括:“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整体性的否定状态”;“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规律性的否定状态”;“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系统性的否定状态”。
价值命题是人脑对于价值事物的主观反映,价值命题可分为价值印象、价值概念、社会定律、社会理论四个基本层次,它们分别是人脑对于价值属性、价值整体性、价值规律性和价值系统性的主观反映并通过第二信号系统表现出来的形式。当人脑对于价值属性、价值整体性、价值规律性和价值系统性的主观反映完全正确,并且所表现出来的第二信号系统完全准确时,价值印象、价值概念、社会定律、社会理论可以近似地等同于价值属性、价值整体性、社会规律性和社会系统性,此时,价值命题近似地等同于价值事物。因此可得: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有价值命题的肯定状态,可以近似地描述为“应该”;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所有价值命题的否定状态,可以近似地描述为“不应该”。
九、“是”与“应该”的关系
“是”的本质就是“事物的自然属性的肯定状态”,“应该”的本质就是“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的肯定状态”。那么,“是”与“应该”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为此,必须通过研究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价值属性的事物(即生物化学能)来寻找答案。
1、生物化学能属于一种自然属性。生物化学能是一种能量,而能量是物质的自然属性。由于“是”的本质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的肯定状态,而生物化学能属于一种自然属性,因此,生物化学能的肯定状态可以用“是”来进行描述;由于“不是”的本质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的否定状态,而生物化学能属于一种自然属性,生物化学能的否定状态可以用“不是”来进行描述。
2、生物化学能属于最基本的价值属性。生物化学能是一种最基础的价值形式,所有的价值事物(包括价值属性、价值整体性、价值规律性和价值系统性)都是生物化学能的复杂表现形式,都是生物化学能的“函数”。由于生物化学能的肯定状态可以用“是”来进行描述,那么,所有价值事物的肯定状态都可以用“是”的函数来进行描述;由于生物化学能的肯定否定状态可以用“不是”来进行描述,所有价值事物的否定状态可以用“不是”的函数来进行描述。
3、“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价值属性取最大值。“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事物的价值属性取决于主体的品质特性,相同的事物对于不同的人类主体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属性;二是,人类主体为了实现最大的有序化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必须使所有事物的价值属性及其各种复杂的表现形式(包括价值整体性、价值规律性和价值系统性)实现最大值。
“应该”的本质是“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的肯定状态”,其中,“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的肯定状态”可以用“是”的函数来进行描述,“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对“是”的函数取最大值。由此可得:
“是”与“应该”的关系是:“应该”是“是”的函数并取最大值。
通俗地讲,“应该”就是在众多的“是”中取一个最大的“是”。
“不应该”的本质是“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的否定状态”,其中,“价值事物的价值属性的否定状态”可以用“不是”的函数来进行描述,“根据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就是对“不是”的函数取最大值。由此可得:
“不是”与“不应该”的关系是:“不应该”是“不是”的函数并取最大值。
通俗地讲,“不应该”就是在众多的“不是”中取一个最大的“不是”。
十、几点说明
1、由于“是”的函数本身也是“是”,“取最大值”也是一种函数,因此,“应该”是一种复杂的、广义的“是”。
2、“是”通常具有较少的变量因素,有较狭窄的变动范围;“应该”通常通常具有更多的变量因素,有较为广泛的变动范围。
3、当“是”复杂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应该”。当“是”的取值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从而分化为众多的“是”时,总会存在一个最期望的、最佳的“是”,符合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此时,“是”就转化为“应该”。
4、当“应该”简单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化为“是”。由于“应该”是在众多的“是”中取一个最大的“是”,当“是”的数量只有一个时,则“应该”就完全等同于“是”。
5、价值事物越是简单,价值层次越低,其价值属性的变动范围越狭窄,其价值属性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越小,“应该”与“是”之间的差异就越小;相反,价值事物越是复杂,价值层次越高,其价值属性的变动范围越广阔,其价值属性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越大,“应该”与“是”之间的差异就越大。
6、“生物化学能”是最低层次、最基础的价值,无论对于那个主体,其价值属性都是恒定不变,也不存在价值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因此,生物化学能的“应该”与“是”是完全相同的。
7、事物的自然属性不会随主体的利益变化而变化,而事物的价值属性通常会随着主体的利益变化而变化,但是,唯有“生物化学能”的价值属性不会随着主体的利益变化而变化,因此,它是连接自然属性与价值属性的关系纽带。
8、人类运动通常可以用“应该”来进行描述,物质运动通常可以用“是”来进行描述。人类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复杂表现形式,它在根本上并不违背物理学定律,也不会违背其它所有的自然规律,只是通过更加复杂的方式、更加隐蔽的方式来体现自然规律。因此,“应该”的本质就是“是”,是“是”的复杂的、隐蔽的表现形式。
由此,世界难题“休谟问题”得以彻底破解!
十一、休谟问题破解的重要意义
休谟问题(即“是”与“应该”的关系问题)实际上集中反映了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集中反映了自然事物与社会事物的关系问题,集中反映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关系问题,也集中反映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关系问题,因此彻底破解休谟问题将会对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
1、为社会科学全面走向自然科学铺平了道路。价值问题是社会科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价值理论是整个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休谟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人们从“事实”角度看“价值”,从能量角度看价值,有利于实现价值理论的统一化、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最终实现社会科学的统一化、数学化和自然科学化,从而为最终消除社会科学中普遍存在的主观性、歧义性和模糊性奠定基础。
2、把唯物主义彻底贯彻到了精神领域(特别是情感领域)。长期以来,休谟问题把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彻底隔离开来,使唯心主义思想长期占据精神科学领域,学术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精神科学(如道德科学)与自然科学完全独立,价值判断只是一种主观意识、根本无法被科学确证;自然科学受普遍而必然的永恒自然规律制约,而精神科学的规则总是约定俗成的;自然科学的历史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精神科学可以为人类所规划;自然科学强调的是一种说明,而精神科学主要强调理解,前者强调的是一种因果关系的揭示,后者则讲究一种体验;等等。休谟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形式,社会规律是自然规律的复杂表现形式,精神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复杂表现形式,完全可以从自然科学的基本公理中推导出来,这就为唯物主义彻底贯彻到精神科学领域扫除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