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湿疹
文章摘要:作者:王付1、麻黄汤加味治疗湿疹党某,男,27岁,郑州人。1年前原因不明两腋下至肘关节出现湿疹,经中西药等方法治疗,都未能有效控制病证,近因瘙痒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腋下至肘关节多处湿疹,大的成片状
作者:王付
1、麻黄汤加味治疗湿疹
党某,男,27岁,郑州人。1年前原因不明两腋下至肘关节出现湿疹,经中西药等方法治疗,都未能有效控制病证,近因瘙痒加重而前来诊治。刻诊:腋下至肘关节多处湿疹,大的成片状,小的呈针点,疹呈红色,遇风瘙痒加重,抓挠流黄水,大便不畅,口淡,不欲饮水,舌红苔薄黄,脉浮。辨为外寒内热证,其治当发汗散寒,清泻内热,给予麻黄汤与泻心汤合方加味:麻黄6g,桂枝4g,杏仁10g,大黄6g,黄连12g,黄芩12g,苦参12g,生地15 g,当归15g,花椒3g,茯苓24g,炙甘草6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2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湿疹瘙痒减轻,又以前方6剂。三诊:湿疹明显好转,又以前方6剂,之后,累计服用20余剂,湿疹痊愈。
2、茵陈猪苓汤治疗阴囊湿疹
阴囊湿疹是湿疹中比较常见而又易于复发且难治的一种皮肤病,病情严重者可浸淫肛门周围,或波及前阴等。中医将阴囊湿疹称为“绣球风”、“胞漏疮”等。引起阴囊湿疹的原因比较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通常认为过敏体质,长期精神紧张,以及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等,另如生活、工作环境潮湿,空气湿度大,或寒冷或炎热等。预防湿疹必须重视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或容易引起过敏食物如鱼、虾等海味品。笔者结合多年临床诊治体会,认为茵陈猪苓汤是辨治湿热疹证的有效方,临证只要合理辨治使用,常常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郝某,男,18岁。近2年来经常出现阴囊湿疹,用药治疗后疹痒虽有减轻,可停药后瘙痒又复发,近因病证加重而前来诊治。根据阴囊潮湿,疹色鲜红,小疹如点状,大疹如黄豆,瘙痒,小便黄浊,苔黄腻,以此而辨为湿热疹证,遂给予茵陈猪苓汤20余剂,湿疹消除,又以前方治疗2周,一切恢复正常。
【临床表现】 湿热疹证:阴囊潮湿,疹色鲜红,小疹如点状,大疹如黄豆,瘙痒,或口苦,或口渴,或大便干结,小便黄浊,舌质红薄黄,脉沉或弦。病变证机是湿热下注,湿气壅滞,热与湿结,壅滞脉络,充斥于外,以此而变生为湿热疹证病理病证。
【治疗方法】 清热利湿,温阳消疹。
【方药组成】 茵陈18g 大黄6g 栀子15g 茯苓15g 猪苓15g 泽泻15g 滑石15g 阿胶10g 桂枝10g 当归15g
【服用方法】 本方既可作汤剂,又可作丸剂。汤剂每日1剂,具体用法是:将上药置于医用煎药锅中,加水约500ml左右,浸泡药约25分钟,煎煮约30分钟,取出药汁,再加水300ml左右,再煎约15分钟,取药汁,合并2次药液,分早中晚3次服。丸剂制法是:将上药研为细粉状,以蜜为丸,或以水为丸,每次用3~9g。
【药用分析】 茵陈猪苓汤是以茵陈蒿汤与猪苓汤合方的变化方。方中茵陈利湿清热。大黄、栀子泻热燥湿。茯苓、猪苓、泽泻、滑石清热利水渗湿。阿胶益血,兼防利湿伤阴。桂枝温阳化湿。当归活血调经止痒。方药相互为用,以增其效。
【加减用药】 若瘙痒明显者,加蛇床子,土茯苓,以燥湿止痒;若湿气明显者,加车前子,通草,以渗利水气;若热盛者,加黄柏,苦参,以清热燥湿;若疹多者,加牛蒡子,蝉蜕,以透疹止痒等。
【注意事项】 寒湿证,慎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