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蔚曾身居国民党高位,却送女儿入八路军,晚年生活困顿,他是谁?
柏文蔚,1876年6月8日出生于安徽寿州(今寿县)。他的父亲柏珉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柏文蔚自幼跟随父亲熟读“六经”及《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等诸多名著,20岁时高中秀才。他少年时深感旧社会的弊病,让百姓深受其害,所以创立天足会,倡导革除妇女缠足陋习。然而此举引起当地守旧乡绅的不满,他们以“吃洋教,谋不轨”的罪名想谋害柏文蔚。为了暂避风头,柏文蔚赴省城安庆入安徽大学堂就读。

1900年春,柏文蔚因与留日学生陈独秀、潘赞化等发表反清激进言论,被学校制裁,他愤然离校。此后柏文蔚在南京秘密组织强国会,失败后入安徽武备学堂练军班为学兵,在此期间,他不断组织各种学会,散发反清思想。1905年,柏文蔚与陈独秀、常恒芳等人以安徽公学为基地成立岳王会。1906年,柏文蔚与赵声等人在南京加入同盟会,岳王分会成员也悉数加入同盟会。

柏文蔚加入同盟会后,在新军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联络士兵及学生。后来柏文蔚与孙毓筠等人密谋刺杀两江总督端方,不幸事情败露,柏文蔚投奔在吉林任军职的同乡胡殿甲,后来担任吉强军文帮带兼马队总教习。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东北垂涎三尺,他们觊觎延吉良久,并且派遣间谍以旅行为名到延吉测量地形,绘制地图,为以后侵吞延吉做准备。得知此事后,柏文蔚通过胡殿甲转奏清庭外务处。

清庭外务处派遣奉天训练处总办吴禄贞前往调查,他任命柏文蔚为参谋,让他赴延吉亲自调查此事。当时延边这片土地被韩国起名为“间岛”,它属于我国的延边领土,所属包括延吉、珲春、和龙、汪清四个县,属于吉林管辖范围,总面积有2万多平方公里。日寇想通过韩国霸占我国这2万多平方公里领土,柏文蔚作为一名有志之士,怎会让国土流入倭寇之手。于是他收拾行囊,赴朝鲜了解形势,同时寻找证明“间岛”是中国领土的《大东舆地图》。

《大东舆地图》是朝鲜地理学家金正浩于1861绘制完成的,清楚注明延吉地区是中国领土。找到它,以后在“间岛”问题的交涉上,能够成为一份铁证,能够守住我国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经过多方打探,柏文蔚发现《大东舆地图》在韩国户部尚书朴姓之子手中,然而这位姓朴的公子是一位纨绔子弟,他并不知道此图的真正价值,于是柏文蔚以500元的高价购得此图。后来消息走漏,日本警察开始全城搜捕柏文蔚。

柏文蔚起初在清庭驻汉城领事馆暂避风头,随着事态逐渐紧急,领事馆也变得不再安全,于是柏文蔚即刻返回祖国。一路上他越过重重关卡,有意思的是在一处关卡,日寇逐个盘问来往行人,他们指着写有“柏文蔚”的纸条问柏文蔚:“见过此人吗?”柏文蔚表现得十分淡定,他摇摇头说不认识。后经日寇几次三番搜查无果,只能让他通过。柏文蔚从日寇手中逃生后,回到奉天将此图交给了吴碌贞,守住了我国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武昌起义爆发后,柏文蔚在关外响应起义,随后南下与黄兴、宋教仁、陈其美等后来的国民党大佬领导武汉、南京等地的新军起义。南京光复后,柏文蔚所部被编为中华民国第一军。后来袁世凯称帝,柏文蔚又极力反对袁世凯,支持护国军。在此后的岁月中,柏文蔚协助孙中山先生,为中国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国民党改组后,柏文蔚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党大佬。

抗战爆发后,柏文蔚支持国共联合抗日,并积极发动民众抗战,还送自己的女儿柏培师赴延安参加八路军。柏文蔚虽然在国民党内陆位崇高,但他从不与剥削人民的大资产阶级同流合污,他一生廉洁正直,生活简朴,从无积蓄,仅赖其个人薪俸维持,有时不得不向友人借贷以维家人生计。柏文蔚晚年生活困顿,于1947年4月26日病逝上海,终年七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