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讲保险的,你该相信谁?
小鱼是我哥们,六年前他在同学的建议下买了款万能险,据说是“最划算的保险”,彼时哥还是个傻白甜,听不出好坏。前天撸串,小鱼说那款保险不好,退了,我正欢喜他开了窍,也好卖弄卖弄学问,他却告诉我,已在亲表姐夫的帮助下买了新产品---另一款万能险。
惊得我一口啤酒没咽好,硬生生憋出串荡气回肠的饱嗝,心中涌起一句话:出得龙潭,又入虎穴。
我没想诋毁万能险,只是心疼小鱼,每年万把块的费用,只买了份20万的重疾保障。这样的例子很多,我以前疑惑,为虾米人们好保险不买,单买不适合的,后来,和许多代理人聊了才懂,高性价比产品利润薄,渠道不重视,代理人要么不知道,知道了也不推荐,不赚钱。
是的,当你终于放下戒备之心,打算拥抱一款陪伴终身的保险时,你得到了缺失的、甚至错误的信息。
这对你和保险业,都是深深的遗憾。
目前,我国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保险购买渠道有三类:
1、线下代理人,俗称“卖保险的”,七大姑八大舅,同事同学老战友。
2、第三方中介或平台,如以银行为首的银保渠道,以淘宝为首的网销渠道。
3、保险专家、自媒体,深入浅出地剖析不同产品优劣,讲解保险配置理念。
无论颜值或吃相如何,只要想生存,上述三类渠道的收入模式只有一种:拿提成。不同产品的提成比例不同,想赚钱,就只能推荐赚钱多的产品,如此一来,消费者接触好产品的几率变得愈加微妙。
对于提成这件事,我们要有正确的态度,好比医生开药,如果按市场价值支付诊断费用,他就没必要靠开药拿提成,所以,问题出在买单机制上,没人愿意为保险咨询买单。人家费劲口舌讲保险原理,讲配置方案,比较每款产品优劣,咱们听完说声谢谢就走了,他吃什么?咱们听个网红唱歌都要打赏,找个律师也懂得付咨询费,保险这么个终身大事,动辄几十万上百万,怎可儿戏对待?
拿不到咨询费,还被骂“臭卖保险的“,大家只好心里一横,开始拿提成了。
同样是死跑龙套的,也有周星驰和成龙的差别,那么,怎么判断谁讲的靠谱呢?
我有三个建议:
1、多做功课,懂得基本保险配置原则。
比如保额足第一,保障全第二;先保大人再保小孩;不同年龄的配置原则,重疾险是什么,定寿险是什么;给付型理赔和报销型理赔的差别是什么等等。基本面上知道什么样的产品方案适合自己。
2、询问对方两个关键问题:
① 该产品费率与业内平均费率相比是高是低,原因是什么。费率就是保额与保费的比例,比如意外险平均费率是千一,每千元保额1元保费,比这个贵的话,是什么原因,便宜的话,是什么原因,多问几句。
② 产品的不足是什么,凡敷衍潦草的都有隐情。知道一些基本的暗坑,如续保承诺,免责条款,健康告知,全残和残疾、额外给付和提前给付的差别等。
3、知道什么产品保险公司利润高
消费型产品的杠杆率最高,保险公司利润最薄;带返还的,带分红的产品反之;不是越便宜的性价比越好,低于行业平均费率的产品,多数有暗坑,少数是市场促销行为。
目前网上销售的纯消费型重疾险、定期寿险,给渠道的首年提成比例在20-30%之间;线下销售的终身重疾、寿险,给渠道的首年提成比例在50%以上。
谢谢观赏。再见2016,喜迎2017,各位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