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捷径吗?我是这样发现捷径的
面对生活的艰辛,很多人想走捷径,那人生真的有捷径吗?
我觉得某种角度是有的,很多事都有规律可循,比如挣钱的规律、创业的规律、阶级逆袭的规律。
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理论,人的一生就像一张纸,上面只能打 20 个孔,打一次少一次,20 次满了投资生涯就结束了。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一定要珍惜自己的决策,可能某几个重要的决策,直接影响我们的一生。
举几个例子:
买房的决策:选择能稳定增值的房产,而不是为了享受先买豪车; 结婚的决策:找一个适合自己的伴侣,而不是草草率率匆忙结婚; 定居的决策:选择一个发展潜力大的城市,而不是回老家做点小生意;
人的一生中,只要几个重大的决策对了,就算其他有小的失误,其实都是无关痛痒的。
那么如何才能穿越人生的迷雾,作出正确的选择呢?我觉得 从历史的规律中就能找到,而这就是人生的捷径。
深蓝君今天推荐一本叫做《激荡三十年》的书,是讲改革开放史的,我在十年前阅读的,当时如获至宝,收获非常大。
话不多说,每月一次,让我们开始这趟旅程吧。
改革开放 40 年,是国人积累财富的创造史,是屌丝逆袭的奋斗史。
时至今日,社会有了稳定的富人阶层,通过这本书你可以了解他们成长过程,无比真实残酷。
这本书很有趣,就像发现偶像明星也要上厕所一样,这些大人物原来也有各色的当初。
先看两个1978年的故事:
1、命苦的放牛娃:
1978 年的内蒙古,一个叫牛根生的青年遭遇丧父。他是一个苦孩子,生下来一个月就从乡下被卖到了城里,据说仅值 50 元钱。
他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为收养他的人是养牛的所以让他姓了牛,养父去世了,牛根生抹干眼泪,接过牛鞭继续养牛。
五年后,牛根生到了一家“回民奶制品厂”当刷瓶工,在那里他一干就是 16 年,然后便创办了蒙牛集团,它后来成了中国最大的奶制品公司。
2、补鞋匠的故事:
1978 年的温州,13 岁的南存辉因贫穷而不得不辍学,他成了一个走街串巷的补鞋匠。他对那段日子他一生记忆深刻:
“补鞋稍不留神,锥子就会深深地扎入手指中,鲜血顿时涌出。只好用片破纸包上伤口,含泪继续为客人补好鞋。那阵子,我每天赚的钱都比同行多,我就凭自己的速度快,修得用功一点,质量可靠一点。”
6 年后,这位修鞋匠在一个破屋子里建起了作坊式的开关厂。20 年后,南存辉创办的正泰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私营公司之一。
中国的经济体量是巨大的,了解前人的奋斗史,从里面找到规律,也许就能发现自己的机会,某种程度也是人生的捷径吧。
激荡三十年是非常好的一本财经读物,读起来很轻松,还充满了人文的反思。
1987 年,任正非已经 43 岁了,仍旧一无所有的他和五个朋友合股凑了 2.1 万元组建了华为公司。现在名满天下的华为已经无需介绍了。
1988 年,仓库管理员杨怀定为了倒卖国库券,日复一日地往返与上海与合肥之间,成了当时的百万富翁。
这本书让我更了解了中国商业,了解了生意的本源,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里面很多故事让我记忆很久。
这本书记载了四川一个家庭,培养了四个大学生,却都辞职当农民的故事:
1980 年春节,二哥刘永行为了让四岁的儿子过年能吃上肉,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
短短几天时间,他竟然赚了 300 块钱,相当于 10 个月的工资。这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兄弟们的心里炸开了花。
刘氏四兄弟一商量:“既然能靠修理无线电挣那么多钱,我们是不是可以办一家电子工厂呢?”
他们连第一个产品——双声道音响也研制出来了,偷偷拿到县里的商场门口一放,居然音效还不错。
但是办电子厂的申请被县里拒绝,原因是“你们没有资金,没有工程师,瞎胡闹什么!”
没办法办厂,老三回来嚎啕大哭,重病一场。四兄弟再合计,决定只能在农村做点生意,也许良种场是不错的选择。
日后将成为中国首富的刘家兄弟办起了平生第一个实业:育新良种场。
1983 年,刘永言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块手表,刘永行卖掉了自行车,四兄弟一共凑了 1000 多元钱,老三把自己的房子改做了孵化室,他和妻子搬到了临近一个幼儿园的小单间里。
一年后,一个临县的人骗走了 2000 只小鸡,差点让良种场破产。
幸好在这时,刘永言看到了一条新闻,朝鲜的金日成首相送给中国一批鹌鹑,报上说它是“会下蛋的鸟”。
他很是心动,听说附近的罐县有鹌鹑卖,便急急地赶去买回 50 只大鹌鹑和 200个种蛋。
到年底时,刘家挣到了钱,买了一台 14 英寸的彩电,让四乡邻里羡慕不已。
在四川新津,养鹌鹑渐成风尚,数年后,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养殖户竟超过了十万人,刘家兄弟也掘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
随着养殖户的日渐增多,饲料成了最紧缺的商品,这时候四兄弟敏锐地转到另一个行业中,刘家兄弟当即开出了一个饲料工厂,它被起名为“希望”,后来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集团。
到1987年前后,刘家兄弟已经悄悄聚起了上千万元的资本,90 年代就成为了中国首富。
没有这本书深蓝君不会了解这些往事,也想不到他们的坎坷,既有敏锐的嗅觉,又有脚踏实地的努力。
对于深蓝君这种 80 后来说,《春天的故事》这首歌都不陌生,歌词写到:
1992 年,又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1992 年上海和深圳的股市,无比狂热。
前几年无人问津的股票,现在已成了万人争抢的宝贝,发行新股只能抽签,每人最多拿 10 张身份证买抽签表。
公告一出,深圳邮局当即被雪片般飞来的身份证淹没,其中最大的一个特快专递包裹有 17.5 公斤,里面是 2500 张身份证。
当时深圳有 60 万常住人口,两日内一下子涌进 150 万人,广州到深圳的软座火车票 30 多元,黑市竟炒卖到 200 元。许多人没有边防证进不了特区,当地农民自告奋勇带路钻铁丝网,每位 40 元。
从 7 日下午开始,全市 300 个发售点就排成了长龙,有人拿来长长的绳子,男男女女紧紧抓住绳子甚至把绳子绕在手腕上,人们紧紧抱住前面人的腰,不敢松手,市内到处弥漫着难以分辨的恶臭味。
9 日上午,抽签表准时出售,仅两个小时就宣布发售完毕,上百万人兴冲冲而来,两天两夜苦候,却没有几人买到了抽签表。
怒火迅速地在深圳遍地蔓延,市中心各大马路全部瘫痪,商店被砸,轿车被烧,当天出动大批防暴力量并拉来了高压水炮。中国股市上的第一个恶性事件在猝不及防中爆发。
11 日凌晨,深圳市紧急宣布,增发 50 万张认购申请表,当晚市长郑良玉发表电视讲话,事态才渐渐平息下去。
事后的调查表明,抽签表的发售工作出现了集体舞弊的事件,涉及金融系统4180 人,各发售点平均私分私购达 44.6%。
不过很多知情者推断,舞弊的事实应该远远高于这个比例。
深圳事件生动地展现出中国早期股市灰色、暧昧和野蛮的一面,它直接促成了证券管理机构的诞生。
10 月 12 日,国务院证券委员会成立,朱镕基副总理兼任主任,其办事机构是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它成为中国股市的最高直接管理当局。
可能有的人会问深蓝君,看这些书有什么用呢?
我想说的是,现在这个社会比拼的是综合能力,我见过非常有才华的人,有的时候太功利,最后结果并不好。
中国告别了野蛮的生长,未来的竞争一定是精英的竞争,多读一些没用的好书也是有必要的。
在我年轻的时候,有几年非常低落,我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也没有能力进我心目中的好公司。
这些没用的好书,陪伴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就像陈年的美酒,时至今日都能想起当时阅读的快乐。
此刻,我也很开心能在这里和大家倾诉,每个月初,选一篇文章,不谈保险,聊聊生活中其他重要的事。
诗人北岛说: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是啊,国内经济蓬勃发展这么好,可为什么我去年回东北,感到县城依旧衰败,有的亲属生活非常艰辛?
从东北回来,有段时间我想了很多,也许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吧。
很开心能和大家一起见证这个时代,参与这个时代。
期待下个月与你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