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表证,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腹痛,这位中药来帮你

紫苏叶

性味 温,辛。

别名

别名:苏、苏叶、紫菜、白紫苏、香苏、苏麻、赤苏

来源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或带叶嫩枝。

成分

成分:含挥发油,挥发油中主要为紫苏醛、紫苏醇、柠檬烯、芳樟醇、薄荷脑、丁香烯,并含香蕾酮、紫苏酮、丁香酚等;还含精氨酸、苷类、鞣质,以及铜、铬、锌、镍、铁等微量元素。

植物形态

植物形态:1年生草本,高30~200厘米。具有特殊芳香气。茎直立,钝四棱形,多分枝,紫色、绿紫色或绿色,密被长柔毛,上部有白色长柔毛。叶对生,具叶柄,叶片阔卵形、卵状圆形或卵状三角形,边缘具粗锯齿,叶下面有细油腺点。花期6~8月,果期7~9月。全国各地广泛栽培。

生长特性

生长特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下生长旺盛,产量较高。以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土壤栽培为宜。主产于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广西、广东、浙江、河北等地,以广东、广西、湖北、河北等地所产者品质佳。

采集方法

采集方法:7~9月,枝叶茂盛时收割,摊在地上或悬于通风处阴干,干后将叶摘下即可。

药材形状

药材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破碎,完整者展开后呈卵圆形,,长4~11厘米,宽2.5~9厘米,先端长尖或急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具圆锯齿。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疏生灰白色毛,下表面有多数凹点状的腺鳞。叶柄长2一5厘米,紫色或紫绿色。质脆。带嫩枝者,枝的直径2~5毫米,紫绿色,断面中部有髓。气清香,味微辛。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1.抗微生物作用:紫苏叶的水浸液、水煎剂和乙醇提取液对金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红公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有抑制作用。2.对胃肠道的作用:紫苏叶水煎剂灌胃对大鼠小肠黏膜绒毛的损伤有改善作用。紫苏中的紫苏酮灌胃能促进小鼠小肠蠕动。3.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紫苏叶注射液收缩蟾蜍肠系膜微动脉口径。去鞣酸紫苏和去阳离子紫苏均能使小鼠微血管收缩,这种收缩血管作用不为α-受体阻断剂所阻断。但紫苏注射液体外又能延长大鼠、家兔的凝血时间,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功能有关。

药用功效

药用功效散寒解表、行气化痰、安胎、解鱼蟹毒,主治风寒表证、咳嗽痰多、胸院胀满、恶心呕吐、腹痛吐泻、胎气不和、妊娠恶阻、食鱼蟹中毒。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内服:3~10克,煎汤(不宜久煎)。治鱼蟹中毒,单用可用至30~60克。外用:捣敷、研末擦或煎汤洗。

注意事项

阴虚、气虚及温病者慎服。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