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战士1号下线,买重疾险头大了吗?

我对钢铁战士1号,真无语了。
3月上线,可选身故责任;
5月更新,强制身故责任;
9月再更新,变回可选身故责任;
10月初,下架。
十一假期刚结束,和气生财~
人家都告别了,吐槽也没意义,说点正事。
重疾新规还未落地,
现有产品一个接一个的下架、趋严。
而且还总来的突然,猝不及防、提心吊胆。
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没人想错过好产品。
所以,要是没有充分的驻足观望理由,就姑且抓紧下手吧!
大家好,我是三哥。
今天咱们聊聊“特殊时期”的重疾险。
本文只讲成人重疾里的单次赔付型,其他大类我会在近期逐一补上。
话不多说,直接上表:
(点击查看大图)
在钢铁战士1号退出后,以上4款依然是单次产品中的热门选项。
之所以“热”,也是因为它们符合优秀重疾险的核心标准:
保额充足(轻、中、重症);
可二次防癌;
可二次心脑血管;
费率良心。
在此基础上,还能有些自己的特色就更好了。
另外,因不强制附加身故责任,所以在性价比上,这4款产品也是独一档的存在。
具体来说:
达尔文3号
①重症额外赔:60岁前多80%保额;
②心血管疾病保障增强:
不典型心梗、微创动脉介入/搭桥术三种高发轻症赔付2次;中度脑中风赔付2次;
③原位癌赔付2次;
④3种高发心脑血管重疾赔2次,
保额150%(可选);
⑤癌症二次赔,保额150%(可选)。
超级玛丽3Max
①重症额外赔:60岁前多80%保额;
②高赔付比例的轻、中症:轻症55%;
中症75%(均60岁前);
③原位癌赔付2次;
④3种高发心脑血管重疾赔2次,
保额150%(可选);
⑤癌症二次赔,保额150%(可选)。
对比建议
以上两款产品属于保障全面且各具特色的重疾险优等生。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
二者核心区别在于轻、中症的不同侧重:
达尔文3号更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保障加持,
超级玛丽3Max则在保额上下足了功夫。

“高发病二次赔付” 与 “60岁前中轻症保额增加”,哪个更好?

如果有人能准确回答这个问题,恐怕都能影响未来重疾险发展走势了......
我之前的文章提到过,如果单拿发病概率算(其实都已经很难算了),确实有高低之分。
但如果发生,对所有人依然是100%。
所以,必然的二选一,是不存在的。
但根据需求对号入座,倒是可以的。
因为发病率因素,
男性可偏重选择达尔文3号;
超玛3号的男性价格比达尔文3号低4%左右;女性低3.5%左右,
追求全面保障与性价比的完美平衡,则可考虑超级玛丽3Max。
但三哥本人更偏好达尔文3号。
康惠保2.0
①重症额外赔:60岁前多60%保额;
②高赔付比例的轻、中症:
轻症40%~50%;中症60%;
③创新前症责任:12种疾病,15%保额;
④12种高发心脑血管重疾赔2次,
保额120%(可选);
⑤癌症二次赔,保额120%(必选)。
超级玛丽2Max
①重症额外赔:60岁前多60%保额;
②高赔付比例的轻、中症:
轻症45%;中症60%;
③原位癌赔付2次;
④3种高发心脑血管重疾赔2次,
保额120%(可选);
⑤癌症二次赔,保额120%(可选)。
对比建议
以上两款产品是高性价比重疾险的典型代表。
相较于超玛3号和达尔文3号,这一对儿选起来或许更纠结。
总结一下,差别集中于轻症和心脑血管2次赔付上:
轻症保障
在理赔条件略严格的前提下,
超玛2“不典型急性心梗”理赔必须满足2项指定条件;“中度脑中风后遗症”只要求肢体肌力3级或以下。
超级玛丽2号的轻症保障几乎完胜康惠保2.0:
  • 45%保额;

  • 原位癌2次赔付(非同一器官)。

但康惠保2.0也非完全劣势,因为它多了一个“前症”保障:

  • 按15%保额赔付;

  • 包括8种癌前病变手术、2种慢性病、

    1种介入手术和1种高发心律失常手术;

  • 拿到理赔的概率较轻症更大。

心脑血管疾病2次赔付

虽然都是可选项,但在大家越来越重视心脑血管疾病保障的今天,此项也成了衡量产品优劣的关键点。

  • 康惠保2.0是12种,120%保额;

  • 超级玛丽2Max是3种,120%保额。

二次赔付保额都是120%,二者区别主要在覆盖病种上。

表面看,康惠保2.0的12种完爆了超玛2号的3种,但前者的12种疾病中,却独独少了高发的脑中风后遗症,而后者的3种则囊括了急性心梗、冠状动脉搭桥术及脑中风后遗症三大高发重疾。
虽然没有超玛3号与达尔文3号的差异那么明显,但总体上康惠保2.0和超级玛丽2号依然是各具特点的产品。
康2.0偏重心脑血管;
超玛2号更关注原位癌。
但在产品灵活性上,因为康惠保2.0的癌症2次赔付是必选项,会有一定劣势。
费率上,超级玛丽2Max也有优势。
建议选择超级玛丽2Max。

当然,因为信泰人寿的投保地区限制,

只能在信泰分公司所在地区投保,

但全国出险都可理赔。

而无法购买的话,康惠保2.0依然是个不错的选择。

之前,重疾险市场是新人辈出的局面。
各种保障责任轮番登场,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意思。
如今下架的下架,收紧的收紧,反倒容易选了。
也别误会,目前市面上的产品依然优秀,并不是人家挑剩下的。
但是
再不抓紧,机会或许就真溜走了。
下期或者再下期,
我们聊聊多次赔付型产品的事。
谢谢阅读,我是三哥,下次见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