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拾一解读《肖申克的救赎》一
作者:陆拾一 来源公号:陆拾一
Part.1
妻子在偷情中与情夫双双丧命,男人被冤成杀人凶手,判处终身监禁两次。入狱后又被性侵、利用。
前段时间写了影片《教父》的第一部,点击蓝色标题可查看。应大家的要求,《肖申克的救赎》来了。
这部电影,我也看过多次。以前每次看,最令我感概的是人性和规则。
最近因为病情原因,心境发生了变化,我第一次切身体会到影片中所要表达的“救赎”。
肖申克是监狱的名字,我们每个人都有入狱的可能。
受困于情、欲、名、利、以及你的无知、狭隘、愚蠢、自大、无能、甚至一段磨难,都有可能成为禁锢你的监狱。
它,无处不在。这就是影片极具张力之处。
这部电影看的不是故事,而是人生。值得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下,反复观摩,你一定能收获超越影片之外的精神力量。
Part.2
第一:
安迪是一位杰出的银行家,可妻子却背着他出轨,跟高尔夫教练好上了。
这两人死于抢劫犯之手,安迪却背了锅。
在入狱时,有一个我认为很经典的镜头。警车到达监狱那会,所有犯人在铁栏内喧哗、叫嚣,看热闹,以狱人的方式在调侃这群新人。
让我无可避免联想到,当生命中的监狱向你招手时,总有一群同样陷入监狱中的人,渴望着你与他一起受困于此。
我见过这样的事儿,一位女性离婚了,在之后的几年很后悔自己的冲动。
可当身边的朋友有离婚的念头时,她并不会理性地说离婚的弊端,反而颇有些怂恿:大不了就离婚,你看我就是这样。
人或许都有把别人变成同类的私心,或者说恶毒。
监狱残忍的地方在于,若你真进去了,从前的自由、阳光、随性、似乎都只能成为回忆。肉身被困,心灵被捆。
在新人入狱的第一晚,同为犯人的瑞德,有句话颇有深意:第一晚是最难熬的。
在你得知丈夫变心的那一晚,事业失败的那一晚,晴天霹雳降临的那一晚,你最难熬。
你从熟悉的生活,突然进入到陌生而痛苦的领域,身心不见得会极速配合环境的切换。
有一位犯人,没有熬过第一晚,他因为焦虑和害怕而痛哭嚎叫。
若你不幸入了“监狱”,监狱可不会由着你使小性子。他的失控招来了狱警,监狱的代言人。
最终,他死于那个夜晚。
一个人在幸福的时候,不需要绝对的情绪自律、心境管控。恰恰是在不幸福时,才更应该如此。
否则,“监狱”会把你揍得更狠。
当晚的安迪,一言不发,安静地到天亮。此刻的他还没有开始逃狱,可影片所表达的“救赎”已经上演。
Part.3
第二:
进入监狱的人,有无辜的吗?有。
影片有一个隐晦的对比,安迪是无罪入狱,成为他朋友的瑞德是有罪入狱。
这两条线并排进行,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不管有罪无罪,我们都有资格自我救赎。
不过,两人自我救赎的心路历程截然不同。
在我们之中,部分人是安迪,部分人是瑞德。
安迪们都觉得自己很无辜,我什么没有干,为什么痛苦要找上我;
我老老实实谈个恋爱,却遭遇渣男欺骗;
我踏踏实实地生活,认认真真地工作,为什么命运要将我推入深渊。
这世间,多得是被命运所欺负的无辜之人。可这世间,少有安迪。
也许你是无辜的,可恰恰是因为你无辜,更应该自我救赎。而不是陷入“我是无辜的,凭什么要这么对我”的另一座监狱中。
影片从头到尾,安迪都没有在原有的监狱中再陷入另一种监狱。哪怕处于痛苦中的他,也是自由的。
这一点,瑞德与之形成对比,还包括后面出狱后却选择自杀的布鲁克林。他们都无法适应外面的生活。
监狱放过他们了,可那座隐形的监狱,未曾放过他们,他们也不曾努力求生。
以前看到这里时,只会联想到习惯的可怕。
布鲁克林在监狱待了五十年,瑞德待了四十年。日复一日的习惯,让他们无法再适应不同于这种习惯的新生活。
找不到目标、方向、依靠、价值。
而安迪怎么做的?接着看下面的内容。
Part.4
第三:
无辜入狱的安迪,没有抱怨,消极,溃败。瑞德回忆,在监狱中的他无忧无虑,闲庭漫步,如在自家花园中般自然。
影片没有太多描写安迪夜晚独处时的镜头,但可以想象,在一个人的时候,他一定与委屈和痛苦,有过惊心动魄的博弈。
他主动找上“移动商店”的瑞德,要购买一把小小的锤子。
将逃生工具设置得如此不起眼,恰恰是很有内涵的。
为什么锤子这么小?在人生里,我们咋一看觉得很难办到的事,总是认为需要天大的力量与辅助,才能成功。
因为难度很大,还未实行,我们就已经先行放弃。比如我经常收到这样的留言:通透的人生,会更自在。可通透二字,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锤子是小,可一点点地挖掘,它未必不能为你开辟一条康庄大道。如同,你的今天只要比昨天更努力一点点,你未必不能鱼跃龙门。
影片最高级的地方在于,它从未脱离现实。小小的锤子,寓意凡人都不可能开挂。
我们能借用的利器,可能最多就是一把小锤子。于是,给安迪安排了一个二十年的时间轴。
他用小锤子足足凿了二十年,这条救赎之路才被打通。最大的作用力,永远是我们自身的耐力、决心、意志、信念。
很多人陷入一段困境,也许只花一两年,两三年就能彻底摆脱出来。可她们无动于衷,结果是三年又五载,五载又一生。
瑞德不可能成为安迪,在他得知安迪要买小锤子时,虽然调笑他是否想逃狱,但内心是否定的。
他不相信小小的锤子,以及安迪的希望。如同大多数人,不相信一点点的改变,一点点的努力,只要累计时间一样有概率脱胎换骨。
最关键的是,希望加行动。
要知道,在购买锤子意图逃狱的安迪,此刻正陷在被“姐妹团”的性侵中。
导演将这两个情节安排在一起,很残忍,但又极具鼓舞人心的力量。
Part.5
第四:
纵然深陷监狱,我们未必就失去了命运的眷顾。
安迪的“运气”就来了。有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并且还听到狱警有税务方面的烦恼。
这个情节的安排是慈悲的,也是必然的。慈悲和必然是源于,人生不可能一次都不会被眷顾。
接下来,影片的安排又再度烘托出现实的残忍。
我们都有被命运眷顾的机会,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抓得住。安迪能抓住是因为他博学、能干、聪慧、专业。
《肖申克》之所以经典,因为在救赎路上,没有半点主角光环。
安迪虽然优秀,可婚姻不幸,还入狱了。在狱中虽然以能力站稳,但若没有天台那次冒死进谏,纵然他浑身是宝,也不会被看见。
影片的细节完美的展示了现实逻辑上的自洽。
有勇有谋的安迪,得到了狱警的认可。这一次,他换来了啤酒。
再来看看这次的交换。狱警是监狱的代言人,监狱则是禁锢自己的痛苦来源。
追其根本,安迪的这次行为更多的是在讨好痛苦。瞧瞧,对付痛苦的方式千姿百态。
我们常用的就是碾压、隔离。而安迪呢,在这里用了讨好。
我相信部分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难受时喝酒,哭泣,其实会更难受。但为什么要喝,要哭?
因为痛苦喜欢。
做这些的本质,不是讨好自己,而是在讨好痛苦。跟痛苦打个商量,让它消停一会,它才能让你消停一会。
狱警需要安迪的能力,虽然彼此从来不在同一个阵营。也正因为有狱警的庇护,欺负安迪的“姐妹团”,自食恶果。
谁说在绝境时,人就无计可施了?只要你够能耐有价值,连监狱都会站在你这边,虽然目前它依然控制着你。
Part.6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很有深度和维度的电影,能看到多少,取决于你内心沉淀过多少。
这部电影,一篇文章写不完。我不想把单篇内容写得太多,若你们喜欢的话,我会抽丝剥茧分为三篇来解读。
我很喜欢看电影,它和书籍一样,有非常庞大的智慧体系。
每个人对影片的内涵理解,会有差异。这一点,请求同存异。
清明节,不太适合祝大家节日快乐。那就祝你这几天,吃好喝好睡好吧。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