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再考中峰寺(二)》
作者:搬螃蟹
一、方位西北
对不能自圆其说的,建议存疑。
1.指南针的原理亘古不变。不管是现在还是古代,地图的方位原理都是指南针(罗盘)。这点,古人与今人是一样的。风水师既有水平高低,也有难免错愕,如果是敷衍应付的工作态度,定位不准就更不奇怪。
(1)以明清时期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的綦江衙门(南州广场)为坐标,用现代手段来打现在的万兴双山(其实是属綦江万兴与江津杜市共管),其方向就是西北无疑。这叫现状真实。
(2)至于以太公山、金钗场、万兴场,县志定位为北来类推挨到的双山就是北,这叫逻辑的真实。如果以丁山狸狮村民于上世纪90年代自己在岩壁上刻上“綦江西界”来类推丁山以北的郭扶、中峰是西北,连逻辑都不真实了。
(3)当逻辑的真实没有其它证据推翻时,可以视同逻辑的真实就是真理。但当有现状的真实出现后,逻辑的真实就处于从属地位。我们只能选择相信现状的真实。
况且,万兴场、金钗场、上太公山(不是下太公山)也在双山的东南面或东北。建议作者直接用现成的地图来表示他们的方位。读者看起不打脑壳。
2.以下三地,与中峰镇中峰寺同为附里,县志是这样记载的:
(1)“平滩沟:即永兴场,西北六十里,期一四七。”再到中峰镇中峰寺,岂不是还至少要加40里变成县西北100里了?
(2)“回龙场:北七十里。”明明回龙场在中峰镇中峰寺往高青方向还要远10里路,怎么变成县北,而且比中峰镇中峰寺的80里还要近了?
注:为避免有人拿另一个回龙场来背锅,本文先予出示这无关记录,县志另载有“思里回龙场,东二十里”。
(3)“三角塘:西北一百六十里。”中峰镇中峰寺还往江津方向走10里就到了,怎么“80+10=160”了?
请《再考(二)》帮我们选择,是信现状的真实还是逻辑的真实?
綦走认为,正北与西北,正西与西南,当地图绘制不准,角度不够明显时,用现代的精准工具去要求古人,也是不符合实际的理想主义考证。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去较得太真,还是存疑为好。
友情提醒,在未通公路前,中峰老街人去永新、綦江,并非沿现353国道。到永新的线路是经罗家店,石龙水库下石堆沟。到綦江呢?不选择经永新坐船时,旱路走向如何?还有80里吗?
二、出错源头
对已经失去诉讼时效的,建议不要帮古人甩锅。
1.李梧庵
较为完善的綦江县志第一稿是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李梧庵编的,离中峰镇中峰寺、万兴双山中峰寺的初建时间最近。他看到的庙碑建庙时间相信比后来的县志编修人更为可信。
假设他记载了中峰寺,记载的又是中峰镇中峰寺,为什么没有采信乾隆年间的住持源度和尚都看到的“明季成化戊戌岁(1478年)重修”的时间。而去找了个没有任何碑证的“弘治十八年(1505年)建”?
如果李梧庵收录的中峰寺,文字截止于“弘治十八年建”,那么,高度怀疑就是万兴双山中峰寺。
当然,《再考(一)(二)》可以否定“弘治十八年(1505年)建”是李梧庵所为,甩锅给后来者任立相、黄廷元、罗星。
綦走式推理,李梧庵也许并没有收录中峰寺。即使收录了,也许就只有“中峰寺”3个字。因此留下这个悬案。
2.任立相
(1)杨霏玉妻死亡地点之争
《再考(二)》认为任立相诗中的“双山”只是格律用词而非地名,并以县志载“杨霏玉妻李氏,流贼破城……骂贼而死”,推论杨妻死亡地点是綦江县城。
却忘记了《双山双烈辞》作证:康熙綦江县令虞兆清在作此诗时有序“……殉节双山,邑人任立相有诗纪之。霏玉子岱乞余为作是歌”。“殉节双山”何解?虞县令凭空捏造?
(2)体力不支没有一一走访
《再考(二)》认为任立相编县志时已经是61岁高龄,綦走姑且信之。
但《再考(二)》忘记了:
一是杨霏玉妻殉节时,杨霏玉年轻着呢。如此家庭重大变故,妻子因什么而死?死于何处?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平时摆龙门阵时没有讲?任立相写诗同挽,如果“双山”不是殉节处,杨霏玉不会指出来让朋友修改?
二是协助任立相编县志的副手杨岱,更年轻着呢。他有走访的体力没得?况且他的母亲就殉节双山,难道没有去凭吊缅怀?
(3)中峰老人稽古灵的评价
因《再考(二)》已经认可其不属于中峰镇中峰寺。再去分析他的佛法境界于本系列争议无关。綦走认为《再考(二)》对此纯属画蛇添足。如果还有兴趣,请另文再议。
3.黄廷元
(1)诗证
綦江县志收录有关中峰寺的诗不只一篇,还有杨霏玉、李楫。虽然说因为杨霏玉妻“殉节双山”,綦走有理由推论杨霏玉笔下的“中峰寺就是万兴双山中峰寺”,但杨霏玉、黄廷元和李楫都没有像虞兆清写诗时把来由作序,所以綦走自知之明,没有拿来作证据。
《再考(二)》仅以一个“宿”字来应证路途遥远,所以说是中峰镇中峰寺。如果他是想与住持谈经论道而“宿”呢?与距离远近关系大吗?
《再考(二)》并没有去过万兴双山中峰寺,怎么知道它那里不是“四围”环山呢?綦走一直坚持,现场考证不可或缺。
《再考(二)》之前可以判断任立相诗句中的“双山”是作诗格律需要,为什么又不判断黄廷元诗句中的“矗矗”是格律所需而不是符合实际的形容词呢?美帝看世界,最擅长双标。
《再考(二)》根据“矗矗”来说中峰镇中峰寺规模宏大,万兴双山中峰寺规模不大吗?恰好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就到万兴双山中峰寺住持的源菘和尚在“嘉庆七年(1802年)”立了块庙产及四界碑。当地老人又说万兴双山中峰寺与相邻两三公里远的白云寺、云台寺三足鼎立,相互串门不需要从俗家的土地上过,这个规模大不?
“豌豆滚屁眼儿——真的又遇缘儿”了。黄廷元是“嘉庆六年至十一年”任綦江典史,万兴双山中峰寺住持源菘和尚恰好在“嘉庆十年”重新建修上殿。难道不可能是因其向县政府打报告,黄大人来寺视察鼓励时《宿中峰寺》?
4.罗星
任立相的《古灵重修中峰寺碑记》,全文只有“中峰”两字疑似地点,根本没有出现“双山”一词。
《再考(二)》引用县志载“罗星两次编修县志时间都比较短,只能对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綦走可否问,罗星怎么又知道任立相的碑记指的是“万兴双山”中峰寺而添上“双山”二字呢?
三、再次提醒
对仍在眼前的现状,建议重点考证。
最后,綦走提醒包括《再考》系列文在内的中峰镇中峰寺先期考证成果朋友,县志记载的中峰寺条目中,仅有不到2%的内容确定与中峰镇中峰寺有关,仍用县志记载来佐证,信度已大打折扣。
如果大家还有家乡文史情节的话,结合寺内仅存的两块古碑和中殿建筑,挖掘当地族谱记载,针对现存最明显的,去重点关注附生着戏楼的大鹏山山门坊。因为:
1.这是綦江现存古寺庙中雕刻最精美的古山门坊,历史悠久之二。綦走在綦江,只发现了另一处为明确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的丁山镇凤翔院城隍庙山门坊(详情请点击《历史悠久的明朝牌坊证明——綦江500年“府”城隍》)。
2.不但是中峰镇中峰寺,还是整个綦江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坊院一体式古建遗存之一。綦走在綦江发现的,勉强可以算坊院一体的还有东溪的南华宫、万天宫。
3.寺庙内建有戏楼,綦走在綦江,另发现只有东溪的王爷庙(南华宫、万天宫作为会馆,不纳入此列)。
说明:冬装是2019年1月5日第167次綦走,自发组团到中峰镇北峰村何家湾贫困户家中扶志授渔“刨猪汤”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