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是 无 上 至 味

 提升人生境界 

叶朗

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教授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非常重视人自身的教化和塑造,也就是要使人不断从动物的状态中提升出来。儒家学者认为,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人有高级的、精神的需求,包括道德的需求,奉献的需求,审美的需求,等等。这种精神的需求不同于物质功利的需求。它是对于物质功利需求的超越,是对于个体生命的感性存在的超越。
在中国古代思想家看来,哲学和美学的目标就在于引导人们重视精神生活,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从现实中寻求人生的终极意义和神圣价值,哲学和美学都要指向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审美活动对人生的意义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
人生境界的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冯友兰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冯友兰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冯友兰举例说,二人同游一名山。其一是地质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的是某种地质构造。其一是历史学家,他在此山中,看见的是某些历史遗迹。因此,同样一座山,对这二人的意义是不同的。有许多事物,有些人视同瑰宝,有些人视同粪土。事物虽同样是一个事物,但它对于每人的意义,则可有不同。所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境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张世英先生用王阳明的“人心的一点灵明”来说明“境界”,“境界”就是“一个人的'灵明’所照亮了的、他生活于其中的、有意义的世界。动物没有自己的境界。”简单来说,境界(人生境界、精神境界)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它包括一个人的感情、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等,是浓缩一个人的过去、现在、未来而形成的精神世界的整体。
境界是一种导向。一个人的境界对于他的生活和实践有一种指引的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境界指引着一个人的各种社会行为的选择,包括他爱好的风格。一个只有低级境界的人必然过着低级趣味的生活,一个有着高远境界的人则过着诗意的生活。
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宇宙人生对于每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同。从表面看,大家共有一个世界,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人生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他的内在的心理状态,中国古人称之为“胸襟”、“胸次”、“怀抱”、“胸怀”。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他的外在的言谈笑貌、举止态度,以至于表现为他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人称之为“气象”、“格局”。
“胸襟”、“气象”、“格局”,作为人的精神世界,好像是“虚”的,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实际上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别人能够感觉到的。冯友兰说,他在北大当学生时,第一次到校长办公室去见蔡元培,一进去,就感觉到蔡先生有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而且满屋子都是这种气象。这说明,一个人的“气象”,别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
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一个人的日常生活的层面,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送往迎来、婚丧嫁娶等等“俗务”。人生的这个俗务的层面常常显得有些乏味。但是这是人生一个不可缺少的层面。
第二个层面,是工作的层面,事业的层面。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为了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必须有一份工作,有一个职业。用一种积极的说法就是人的一辈子应该做一番事业,要对社会有所贡献。所以工作的层面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也就是事业的层面,这是人生的一个核心的层面。
第三个层面是审美的层面,诗意的层面。前两个层面是功利的层面,这个层面是超功利的层面。人的一生当然要做一番事业,但是人生还应该有点诗意。人生不等于事业。除了事业之外,人生还应该有审美这个层面。审美活动尽管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但它是人生所必需的。没有审美活动,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生是有缺憾的。
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在人生的三个层面中都必然会得到体现。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包括一些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巴尔扎克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过当时法国的两句谚语,一句是:“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一句是:“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这些谚语都是说,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必然会从他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表现出来。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
一个人的审美的层面当然也体现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一个人的审美趣味、审美追求,从他的艺术爱好,一直到他的穿着打扮,都体现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追求,这里有健康和病态的区分,有高雅和恶俗的区分。如果他是一个艺术家,那么他的艺术作品,一定会体现他的人格,体现他的人生境界。中国美学从来认为,艺术作品的品格和艺术家的品格是统一的,诗品、书品、画品出于人品。所以中国古人极其重视艺术家的人品。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可以从多方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化品格,但最终归结起来,是引导人们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是提升人的人生境界。我们中国的古代思想家强调,一个人,包括青少年、中年人、老年人,不仅要注重增加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同时,或者说更重要的,还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是要有一种更高的精神追求,要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追求人生的神圣价值。

玩石,怀念王朝闻(二)

玩石,怀念王朝闻

玩石  奇 致良知而美

玩石以通天、明智、至美、达天下

我、苔藓和石头

玩石以达天下

玩石以明志

玩石以通天

悬赏十万寻石   勇敢前行

读 上海艺博会之“石非石”

当以那石鉴青天

美的能量(奇石篇)

赏石,以审美的角度回望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

一眼千里满目春——赏石

李圈圈说赏石(二)

贺师友

李圈圈说赏石

赏石,从“看图说话”开始

惊人发现:佛教起源于古蜀国,而非印度

震惊:史前文明被发现,进化论将被推翻,人类该往哪走

奇石之韵—刘林

奇石之韵—李强

平凡的日子  别样的世界

我的石头 我的天

石  市

江  月

石之美   天之和

春江花月夜   尽显相思时

长江  石  如山

赏石@艺术

赏石@人类文明【二】

赏石   重读康德

赏石@人类文明

扭曲的挣扎

赏石,赏月……

长江石   赏石市场的中坚

长江如山

长江玉如月

灯火阑珊的——朝天门

石不奇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四)

端午说艾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三)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二)

浅谈赏石与艺术门类(一)

赏石与文化基因

爱石吧

长江雨花石

圆  ·  圈

我 ▪ 谁 ▪ 你

圈圈和他的长江水墨石

长江石——人类文明长河中的航标灯

曲水流觞

鹤鸣九皋

随型座——赏石的阶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