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俗探讨】农村俗语:“主宅后升烟,门前出大棺”,出大棺必定是坏事吗?
农村俗语
“主宅后升烟,门前出大棺”
出大棺必定是坏事吗?
关山听风
过去,一些地方的农村,流传着一句俗语,也称风水顺口溜:“主宅后升烟,门前出大棺”。有人说这句话本来就是一句民间风水口诀,人们普遍把这句话的意思解释为:正屋房(又称主屋、大屋)之后,不能依托墙面建灶房(厨房),说这类房子叫悬尸房,建了这类房子,家中出吊死之人。
这样的解释听起来挺吓人的。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不是真的像人们的解释的那样,民居正屋后面,不能依托墙面建灶房呢?是不是如果建了灶房,就会对家里不利?
这句话的前半句“主宅后升烟”说的是农村房屋之中,主屋与附属建筑之间的格局,不难理解。关键就在于对“门前出大棺”这半句话,不太好理解。
1、“门前出大棺”就一定是坏事吗?
旧时,民间传下来的风水顺口溜,或者风水口诀,其中的含义,一般都是模棱两可。既可以向吉利的方面解释,也可以向不吉利的方面解释,还可以作为中性方面的解释,也就是不好也不坏。人们如果按口诀中的禁忌去做了,家里出了事,人们说口诀“很准”;如果家里没有出事,且过得非常好,人们也说“很准”。
因此,对这些口诀来说,触犯了所谓的“禁忌”,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或者什么情况也没有发生,都在口诀语意的范围内。这些口诀就像孙悟空进了如来佛的手掌心,怎么跳也跳不出去。
“主宅后升烟,门前出大棺”就是如此。这句话中的“大棺”一词,让人很是忌讳,听起来令人胆战心惊。“门前出大棺”可能是坏事,也可能是喜事。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果有一家人建了“主宅后升烟”的灶房后,恰巧家里有年轻的人或中年人亡故了,门前肯定要抬大棺,那一定被认为是坏事。但是,如果有一家人建了“主宅后升烟”的灶房后,家里有一位儿孙满堂,家庭兴旺发达,上了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去世了,在民间称为“喜丧”,为红白喜事,这就不是家里的坏事了。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旧时,人生七十古来稀,能活到八十九岁的老人,且儿孙满堂,又是善终,那就是有福之人了。人的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即便有人活到一百二十岁,终究免不了要告别人世,最后都要装进大棺之中。因此,“门前出大棺”不一定全是坏事。
2、一个流传在农村的“出大棺”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一个村庄有一户人家,因祖上十世累积阴德,玉皇大帝接到灶王升天的年报,非常感动,决定要重重奖赏这户人家。
当时正逢天下乱世,玉皇大帝决定,让即将出世的真命天子投胎到他们家里,使他们家享受人间至尊的荣华富贵。
真命天子降生后,自然是天资聪颖,与众不同。可他的母亲千不该万不该,在真命天子出世以后,犯了一个大错误。她每次洗碗的时候,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喜欢用洗好的筷子敲打灶沿,以甩掉筷子上沾的水。按民间的说法,这可是在用鞭子抽打灶王爷。一次两次,灶王爷也就忍了,经常这样做,灶王爷就受不了啦。
于是,灶王爷在腊月二十三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时候,添油加醋地说了真命天子母亲的许多坏话,致使玉皇大帝震怒,决定把真命天子收回天庭,重新选择有德行的人家,让他去投胎传世。这一年,真命天子刚好八岁。
玉皇大帝考虑到他们家祖上积累的阴德很厚,不能做得太绝,决定只收回真命天子的龙气,把皮囊留下,让他做个普通人。土地公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对灶王爷公报私仇,向玉皇大帝打不实的小报告非常不满,但木已成舟,无可奈何了。到了晚上,灶王爷只好托梦给真命天子母亲,告诉她,好的儿子不久将大病一场,浑身要脱掉一层皮。当她儿子在脱皮时,一定要他把牙齿咬紧不能松开,这样就可保住一口牙齿。
过来不久,真命天子果然大病一场,身上的皮一块一块地掉下来,他的母亲按土地爷的交待,让儿子把牙齿咬得紧紧的。结果真命天子身上所有的皮毛全掉光了,唯有牙齿没有换掉。皮毛掉掉光,很快长出新皮,像没有病过似的。那口保留下来的牙齿就是皇帝的“金口玉牙”,随便讲什么话都非常准。当地人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叫“胜天”,从此以后,这个孩子就叫胜天,原来他父母所取的名字,倒没有人知道了。
胜天长到十岁时,父母双亡,他就靠自己的一口“金口玉牙”糊口。村里村外,人家有喜事时,专门请他去说好话,说一句准一句,人家请他去都会送他不薄的礼金可礼品。因此,他收入颇丰,倒也不愁吃不愁穿,日子过得很惬意。只是命运捉弄人,原来是天子的命,现在却成了一个混日子的人。
有一天,胜天路过邻近的一个村庄,那个村庄的人正在竖门楼架子。他走近时刚好把架子竖好了。村里看到胜天过来了,都认为来得好不如来得巧,很是高兴,就要胜天说好话。胜天随口就说出:“门楼建得宽,天天好抬棺”。
这里的人一听,老大不高兴,也没有往深处细想,认为胜天在说他们的坏话,坏了他们的好事。天天抬棺,就是天天要死人,这不明明是坏他们的好事吗?于是,人们围着胜天大声嚷嚷说,这话不好,重新说一个好的。
胜天想跟他们解释,这些人哪里容得他解释,逼着他重说一句好话。胜天被他们逼得没办法,只得又随口说了一句:“千年死一个,万年抬一双”。言毕,人们一听,高兴地说,这是好话。他们立马就给他封了一个大红包。胜天没有接红包,只是摇摇头,叹息一声,走了。
后来,这里的人冷静下来,仔细想了一下后,才反应过来。“门楼建得宽,天天好抬棺”确实是一句好话。你想,他们门楼下天天有人抬着棺材出去,要得死多少人啊,就是一些小一点的县城,也不一定天天死人呀。胜天这是在说,他们村里修建了门楼以后,世代天天有人家抬棺从门楼下面通过。这需要多大的人口规模,这明明说他们家族修建这个门楼后,子孙兴旺,人口繁茂,村里人多得像城里闹市上的人一样。而“千年死一个,万年抬一双”,说明他们村里不人丁不兴,稀稀落落。这里的人想通了以后,后悔不迭。后来,这个村的人果然人丁不旺。
当然,这种民间故事未必真有其事,是民间一些睿智人士,借古讽今,或者通过编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难听的话不一定是坏话,好听的话不一定是好话。所以说,“主宅后升烟,门前出大棺”,这句话中的“出大棺”未必说的是坏事,未必家里要出祸事才门前出棺。人们大可不必谈“棺”色变。
3、一些地区的农村习惯把灶房修建在正屋后面
既然人们认为,水风口诀说“主宅后升烟”是民居中最不好的格局,那么我国农村,是不是就没有人敢在正屋后面,依托墙面建灶房了呢?当然不是,我国一些农村地区民居的格局特色,恰恰是依托正屋的墙面修建灶房。
比如湖南雪峰山地区旧时民居中的灶房,依托正屋的墙面修建,尤其是益阳的安化,娄底的新化、邵阳的隆回等地农村的民居更为普遍。
旧时,这些地方修建民居时,有一种习惯,兄弟之间一般不会修建单家独院,而是将正屋一字排开,正屋挨挨着正屋,有的是正屋是整体连在一起,只是每户分为四排三间,设立了不同的堂屋。有的则单独成一栋,也是四排三间,但紧挨在一起,中间没有其它附属建筑。这种建房方式,当地称之为“排屋”,多的有十多户,少的也有四五户。这样,每户人家的两边就没有厢房,或者说偏厦(偏屋)等属附建筑。
过去农村,正房用来住,而属附建筑大多用来做灶房和家畜栏舍、厕所、草屋、工具房等,都是农村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建筑屋。一般来说,这些附属建筑离正屋要稍远一些,特别是栏舍和厕所,离开正屋一定的距离,有利于改善家里的卫生条件。虽然正屋内设有火塘屋,用来吃饭、接待来客,冬天用来烤火等,有的也能煮饭炒菜。但是,这里的人家都建了独立的灶房,灶房是用来做饭、烧水、煮猪食的地方,离正屋太远,就很不方便了。
灶房,建在正屋前面,自然不行,不仅挡住了正屋的光线和影响通风,更是影响房屋的美观。但正屋两边,除非居在排屋两端的人家,一家有一边可建偏屋外,夹在中间的人家就无处可建。于是,他们就把灶屋放在正屋后面,依托正屋的墙面修建灶房,且灶屋的位置正好在堂屋的后面。因此,每当到了做饭的时间,缕缕炊烟,总是从屋后升起来。
还有一些农村的独栋民居,因受到一些地形条件的限制(主要是受到山和水田的限制,旧时,农村非常看重耕地,一般不会占用耕地来建房,哪怕一点点也不可以),建了正屋后,两边无法再修建附属建筑,而后面的余地比较宽敞,就只能把属建筑建在正屋的后面,灶屋也就依托正屋的墙面修建。像这种建筑方式,过去在南方地区比比皆是。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过去农村家庭,儿子比较多,长大后要分家。过去农村建房的结构,大多为“明三暗四”,即从表面上看,房屋是四排三间,也称四排三进。中间的一间为堂屋,不能用作房间住人,即便儿子分家没地方住也是如此,这间要排除在外。两边各还有一进,再把这两进一分为二,间隔出四间房子,这就是所谓的“明三暗四”。
如果家里有四五个儿子,分家时,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允许也建不起新房,那没办法,只有把正屋平分(堂屋始终为公有不能分),让儿子们各显神通。当有能力建房时,建好房屋就要搬出去。农村过去分家,也称分火,每人要立一个小灶,就要一个小灶房。家里地方有限,分到正屋前面房间的,就在两边建灶房,分到正屋前面房间,就依托正屋的墙面修建灶房。如果正房后面四周没地可用,没办法的情况下,只有委屈祖宗(堂屋是敬祖先的地方),每个小家庭在堂屋的角落里打一个灶做饭。
我在这里并不是写小说的,没有丝毫的虚构和夸张。生长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人,有的人可能经历过这种事,没有经历过这种事的人,至少也看到过这种事。在那个年代,农村经济普遍贫穷,这种现象屡见不鲜。现在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也许难以相信会有这种事,你们可以向那些家在农村,且已上了五六十岁的父辈们求证。
住在这种房子的人,并没有像一些人解释“主宅后升烟,门前出大棺”那样,因家中出吊死之人,才使门前出大棺。相反,湖南雪峰脉所在的地区,即使在过去贫困年代,这里多出长寿老人。长寿老人去世后,门前当然要出大棺,这是自然规律,与风水口诀无关。
总之,我国过去一些风水顺口溜,或风水口诀含义模糊,多歧义,用封建迷信那一套来解释其中的含义,结果只能是自相矛盾,无论如何也说不通,且害人不浅,不足为信。现在农村,这种说法就更没有科学依据了,也没有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