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屋山

宋代段子:这故事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个大雨的夜晚,我们两辆吉普车陷在东北北大荒翻浆路上的经历:当时人困马乏,车子熄火,进退两难,吸血的大蚊子蜂拥而来,我们一行人想把车子推出这无尽的翻浆路,最后放弃了;就像是主人公,最后下山了……

【原文】

道士齐希庄,不知何许人,学养生,喜游名山。至王屋,乐之不忍去,架草堂,居于燕真人岩前。山多栗、黄精、及诸果蔬可食者,以时收采给食。
居三年,猴入其室,逐之不去,视人坐起百为,从傍効之。希庄大怪,忆初入山时,客教以逐猴法,取猴粪悬而击之,试用之,猴舍去。甫数日,别有大猴如五六岁儿,垂毛至地,熟视希庄,效其动作如前。惧不敢复逐,意欲出山,未决。闻有呼之者,出户,见ㄚ髻童子,黄单衣绿带,目有光,貌不全类人。问曰:“麻笼山自何往?”指示之。疾去如飞,直度岭壑,望之不可及。
自是舍傍百物皆夜有声。一夕大雪,晨起,见门外人迹无数。希庄发悸,不能复居,走山下,得喑疾,数岁方愈。右二事皆见《张文潜集》。

相关故事(点击直读)浄居岩蛟||李舒长仆||潘统制妾-上||蜀州红梅仙||茅君山隐士||八段锦
(王屋山天坛极顶)
【白话语音文字版】:
道士齐希庄不知是哪里人,他好学养生,喜游名山。来到王屋山后,很喜欢,不忍离去,于是自己架设了一间草堂,就在燕真人岩前住下来。山上有栗子、黄精以及很多其他的水果蔬菜,他按照物产的成熟季节收集采摘供自己食用。
他在山上住了三年,有一天,一只猴子进到房间,轰它也不走。它看着齐希庄的行为坐卧,干事的样子,在一傍学习效仿。齐希庄大为惊怪,回想起刚入山时,有人教过他驱逐猴子的方法:找些猴粪挂起来击打,给猴子看,他用这个法子试了一下,那猴子就离开了;没几天,又来了一只大猴,形体像五六岁小孩那么大,身上的毛垂到地上,它仔细看着希庄,还是像之前那小猴子学着人的动作,这回齐希庄害怕了,不敢再驱逐这大猴,他就想出山了,但还没打定主意。此时,他听到外面有声音招呼他,出门一看,门口站着一位头梳丫髻的童子,穿着黄色单衣,身上系着绿带子,眼目放光,那个样貌不完全像人。他问齐希庄:“麻笼山从这儿怎么走?”希庄给小童子指示了道路。小童快速离去,迅捷如飞,他直接跨过山岭沟壑,眼看着就根本追不上了。
从此以后,齐希庄房舍傍边各种各样东西都在夜里发出声响。有一天夜里下了大雪,早晨起来,门外雪地上有无数人的足迹,他看着心里发毛,不敢再住下去了。他跑到山下,得了哑症,说不出话来,几年后才好。这事情记载在《张文潜集》里。
【祥宏点评】:这故事让我想起多年前一个大雨的夜晚,我们两辆吉普车陷在东北北大荒翻浆路上的经历:当时人困马乏,车子熄火,进退两难,吸血的大蚊子蜂拥而来,我们一行人想把车子推出这无尽的翻浆路,最后放弃了,困在车中,等待黎明。天亮后发现,其实我们只需要再往前推车一两公里就是碎石路了,车子就能启动前行了,我们正是在成功前的一刻放弃了。就像齐希庄,他已见异象:从小猴到老猴再到小童,说明王屋山这里有些奇异事,但是不断积累的异事吓着了齐希庄,他匆忙下了山。既然修道,也是修个不动心;王屋山,河南济源市附近,历史名山,“愚公移山”这故事就提到了王屋山,看来这里自古就有修道的传统;真人,道家看来就是神仙;黄精,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这故事让我想起了《西游记》的情节——猴子模仿人类(道士)的行为,可能对吴承恩的创作有过启发,我专门谈过《夷坚志》对《西游记》的影响(请见后附视频);经过一系列异事,齐希庄每到晚上能听到各种声音,也许是他长进了,但他却害怕了;张耒,字文潜,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大臣、文学家。曾以直龙阁学士知润州。“苏门四学士”之一(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燕真人,五代后晋王屋里(今河南济源县)人,号烟萝子,内丹家。据《王屋山志》卷上、《怀庆府志》载,后晋天福年间(936年—947年)得烟霞养道之诀。后于宅边井里挖得灵异之参,举家食后,拔宅飞升。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35-《夷坚志》对《西游记》的影响)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