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的却是狗

几年前看过根据毛姆小说《面纱》改编的电影,还写了篇影评,及至再看书,才知电影对原作的改动不是一般的大。不过我想导演的改编是对的,观众包括我还是更愿意接受电影的结局。原作太深刻冷峻,结局是残酷的,而电影充满温情感人至深。我想,一部好电影,应该是温情脉脉的,而小说,如果没有尖锐刻薄,也就不成其为小说了。

电影的前半部分和原作基本是一致的。

沃特是一个木讷孤僻,不懂浪漫,不会讨人喜欢的无趣的医学博士,在上海工作,他在回国参加的一次舞会上认识了美丽活泼的吉蒂并一下子爱上了她,不幸的是吉蒂一点也不爱他,为了躲避母亲的唠叨,为了满足家里人让他早点嫁出去的愿望,她最终嫁给了她一点也不爱又不了解的沃特,跟着他一起来到了上海。

尽管沃特清楚吉蒂嫁给他的原因,但他不在乎,他爱她,这一点就足够了,他相信在相处的过程中她会爱上他。他用自己的方式关心他呵护她,逗她开心。但这一切对这个爱慕虚荣,天真烂漫的女子无济于事,她终于耐不住寂寞,忍受不了丈夫的沉默无趣红杏出墙,她爱上了风流倜傥,能言善辩的外交官唐森,并梦想着他会娶她。

面对妻子的出轨,听着妻子在屋内和情人发出的呻吟声,他终究没有推开那扇门而是选择悄悄的离开。

他告诉妻子,他要到南方一个发生霍乱瘟疫的小镇去,而她,要么选择跟他一起去,要么让他以妻子和别人通奸的罪名起诉离婚,当妻子苦苦哀求让他平静离婚时,他让他妻子答应他一个条件:除非她的情人答应和他的妻子离婚决定取她,他才答应她的要求,当吉蒂去找唐森,才知道唐森根本不爱她,也绝不会为了她放弃他的事业和家庭,在巨大的打击下,他选择了跟丈夫一起到疫区去。

电影到此开始和原作大相径庭。

电影里的情节是:在疫区的日子,她得以揭开丈夫的面纱,感受到了丈夫那伟大的爱并由此爱上了丈夫;然而,原作的情节是: 沃特至死也没能让吉蒂爱上他,而吉蒂也始终不能理解丈夫。揭开蒙在他脸上的面纱。

他们之间,有无法逾越的隔阂。

沃特对吉蒂说: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你势利、庸俗,你是个二流货色”吉蒂对沃特说:“我觉得你对我有失公正,因为我愚蠢、轻佻、虚荣,你就责备我,这对我是不公平的。我就是被这样教养长大的,我身边所有的女孩都是如此……你不能因为一个人不喜欢交响音乐会,就责备他不会欣赏音乐。你不能强求我不具备的东西。我有的仅仅是可爱漂亮,天性活泼。你不能指望到集市的货摊买上珍珠项链和貂皮大衣,你是去那儿买锡做的小号和玩具气球的。”

爱情是奇怪的,人性是不可捉摸的。

我所困惑的是沃特临终说的一句话:死的却是一条狗。这句话出自18世纪爱尔兰作家奥利弗·戈德史密斯(Oliver Goldsmith)的诗歌《一首关于疯狗之死的挽歌》(《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aMad Dog》)。我百度了下,没有对这个诗人的介绍,也没有这首诗的翻译。网上所传只是大意,而这个大意我猜也是用汉译英软件直译出来的:一个好心人在城里领养了一只狗,起初人和狗相处融洽,但是有一天二者结下怨仇,狗发了疯将人咬伤。大家都预料被咬的人将会死去,但是人活了过来,最终死去的却是狗。对于这样的翻译,我心里是存在极大疑惑的:为什么死的会是狗?有人对此进行解释,这首诗其实是一首讽刺诗,诗中的善人是一个伪君子,本身带有剧毒,识破他真面目的狗向他发起攻击,结果中毒而亡。

由此作品,网上衍生出两种意思:1,沃特认为自己是那条狗,因为最初带她到那个中国内陆霍乱区,是为了报复。为了害死吉蒂,而最终却送了自己的命;2,吉蒂是个伪善人,沃特看清了她的面目。

在我看来,这两种说法都极其荒唐。沃特不可能有要害死吉蒂的意思,从吉蒂吃生沙拉他极力阻止就可以看出;而后者说吉蒂是那个伪善人,更是站不住脚。首先沃特自始至终都了解吉蒂是什么样的人,他曾经说过让无数女人感动的一断话:“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势利、庸俗,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是个二流货色,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并非不是无知、庸俗、闲言碎语、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我知道智慧会令你大惊失色,所以处处谨小慎微,务必表现得和你交往的任何男人一样傻瓜。我知道你仅仅为了一己之私就和我结婚。我爱你如此之深,这我毫不在意。据我所知,人们在爱上一个人却得不到回报时,往往感到伤心失望,继而变成愤怒和尖刻。我不是那样。我从未奢望你来爱我,我从未设想你会有理由爱我,我也从未认为自己惹人爱慕。对我来说能被赐予机会爱你就应心怀感激了。”

这是书中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按照毛姆最擅长的方式,一席话便瞧出了这个人。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沃特无条件的爱着吉蒂,且他自己是一个理智、沉稳、包容而又聪明的智慧之人,所以,他不可能有如此卑劣的甚至是弱智的要故意去疫区害死吉蒂的想法,亦不会把吉蒂想成一个伪装的人,因为吉蒂的不谙世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另外有一段,当吉蒂问他当时明知道她与奸夫在房内,为什么不冲进去,至少可以打他一顿。瓦尔特回答,“或许是源于一种古老的品格,我因高傲而不屑武力。”他是如此清高、克制、隐藏,看透一切,这样的一个男人,怎么会做出愚蠢的事情呢?

那么他的那句临终之言到底是什么意思?我百思不得其解。另查到一种说法,说他弥留之际说的是这样一句话:“Thisis a pretty kettle of fish”,这是一句俗语,意思是事情办砸了。我想这句话倒是很靠谱的,可以指自己不小心在实验时染上了霍乱,也可以暗示两人关系的失败,“情况乱成了一锅粥”。

我无从查找毛姆的英文原版内容,不知道那到底是一句什么话,不过对于外国的诗歌,很多绝不是直译出来的意思,比如上面那句“This is a pretty kettle offish”,直译就是:这是一个漂亮的鱼缸,而它其实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另有一种可能就是读者把那首疯狗的挽歌的诗译错了。

我无从考证

现附上那首诗的原文,期待有英语高手能把它翻译出来。

《AnElegy on the Death of a Mad Do》

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a Mad Dog

Good people all, of every sort,

Give ear unto my song;

And if you find it wondrous short,

It cannot hold you long. In Islington there was a man,

Of whom the world might say

That still a godly race he ran,

Whene'er he went to pray. A kind and gentle heart hehad,

To comfort friends and foes;

The naked every day he clad,

When he put on his clothes. And in that town a dog wasfound,

As many dogs there be,

Both mongrel, puppy, whelp and hound,

And curs of low degree. This dog and man at first werefriends;

But when a pique began,

The dog, to gain some private ends,

Went mad and bit the man. Around from all theneighbouring streets

The wondering neighbours ran,

And swore the dog had lost his wits,

To bite so good a man. The wound it seemed both soreand sad

To every Christian eye;

And while they swore the dog was mad,

They swore the man would die. But soon a wonder cameto light,

That showed the rogues they lied:

The man recovered of the bite,

The dog it was that died.

小说开头,引用的是雪莱一首诗里的一句:别揭开这华丽的面纱

原诗译作为:

别揭开那些活着的人们称之为生活的华丽面纱:

尽管这都是些不真实的假象,

但却模仿着我们所相信的一切

而随意地涂抹上颜色,在其背后潜藏着恐惧

和希望,交织着不同的命运;谁曾将

他们的影子编织在那幽远的深谷中。

我认识这样一个人,他曾揭开这彩色的面纱,他在寻找,

他迷失的心灵是如此柔软,令他不懈追求着他爱的归宿

但却未曾寻到。唉,这世上已无一物

能够寄托他的爱。

他行走在沙漠的人群中,

就像是无边黑暗中的一片光辉,灰暗画面里的一块明斑,

他拥有一颗追寻真知的灵魂,

但像那传道者,也无法寻觅它的踪影。

对诗中揭开面纱的这个人而言,他努力追求生活的意义和真理,可伴随而来的却是无边的黑暗;他寻找成就的意义,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死亡的侵袭;当安慰无处可寻,剩下的只不过是面对一切假象直至归于尘土。

或许这首诗,可以让我们了解到沃特的内心世界。

【    】

责任编辑:书带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