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

北芪

北芪,即黄芪,又名黄耆,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属蔷薇目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因盛产于中国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 北芪于春秋两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中文学名北芪

目蔷薇目

拉丁学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

亚目蔷薇亚目

别称黄耆、膜荚黄耆、一人挺、黄芪、木黄芪

科豆科

界植物界

族山羊豆族

门被子植物门

属黄耆属

纲双子叶植物纲

种黄耆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分布区域中国内蒙古、山西、黑龙江

主要价值常用中药材

更多

简介

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拉丁文名: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 Bunge.豆科、黄耆属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常用中药之一,北芪为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我国吉林省长白山区各县地。春秋两季采挖,出去须根几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主产于中国的内蒙古、山西、黑龙江等地。

形态特征

北芪 多年生草本,高50-100厘米。主根肥厚,木质,常分枝,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有细棱,被白色柔毛。

北芪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6张 黄芪实拍近景高清图片北芪,即黄芪,羽状复叶有13-27片小叶,长5-10厘米;叶柄长0.5-1厘米;托叶离生,卵形,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4-10毫米,下面被白色柔毛或近无毛;小叶椭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7-30毫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圆或微凹,具小尖头或不明显,基部圆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被伏贴白色柔毛。总状花序稍密,有10-20朵花;总花梗与叶近等长或较长,至果期显著伸长;苞片线状披针形,长2-5毫米,背面被白色柔毛;花梗长3-4毫米,连同花序轴稍密被棕色或黑色柔毛;小苞片2;花萼钟状,长5-7毫米,外面被白色或黑色柔毛,有时萼筒近于无毛,仅萼齿有毛,萼齿短,三角形至钻形,长仅为萼筒的1/4-1/5;花冠黄色或淡黄色,旗瓣倒卵形,长12-20毫米,顶端微凹,基部具短瓣柄,翼瓣较旗瓣稍短,瓣片长圆形,基部具短耳,瓣柄较瓣片长约1.5倍,龙骨瓣与翼瓣近等长,瓣片半卵形,瓣柄较瓣片稍长;子房有柄,被细柔毛。

黄耆 荚果薄膜质,稍膨胀,半椭圆形,长20-30毫米,宽8-12毫米,顶端具刺尖,两面被白色或黑色细短柔毛,果颈超出萼外;种子3-8颗。花期6-8月,果期7-9月。

5张 黄耆黄(红)芪株高50-80厘米,主根粗大,圆柱形,稍带木质化;红红芪根外皮粗糙,红褐色,内部红黄色,白红芪根外皮淡白色,内部淡黄色;黄芪根皮淡褐色,内部黄白色;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片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圆形或长椭圆形,全绿,总状花序,腋生,花蝶形。

黄(红)芪是深根系植物,宜种植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喜冷爽气候,抗旱性强,耐寒,怕热又怕涝,气温过高常抑制生长;种皮较坚硬,吸水性差,发芽率低,种子萌发不喜高温;忌重茬,不宜在重盐碱地、涝洼地、粘土地种植。

生长环境

20张 北芪的图片生于林缘、灌丛或疏林下,亦见于山坡草地或草甸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