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非 得与失:舍弃眼前的诱惑才有最后的辉煌

转自:一天的博客

在人的一生中,会经常遇到要为顾全大局而牺牲局部的情况。我们必须不断地权衡轻重得失,以决定牺牲的分量和等级。为了工作,我们可以牺牲娱乐;为了孩子,我们可以牺牲睡眠;为了保全生命,我们可以抛弃身外之物。但是当我们遇到比生命更宝贵的事物时,则不得不牺牲生命。如果不懂得这一道理,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1846年10月,多纳尔家族一行87人在前往加州的路上被大雪阻隔,他们被困在关口里。40天后,有一半的人陆续死于饥饿和疾病。   
   最后,终于有两个人决定出去求援。他们在徒步可以到达的范围之内,很快就到达了一个村庄,并带回一个救援队,使其他幸存者得以获救。   
   你是否觉得好奇,在面临饥饿和死亡的状态下,他们为什么等待了40天,才决定放弃那个地方?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冒险出去求援?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愿意放弃身边的财产。   
   他们曾试图把马车和财物拖走,结果搞得筋疲力尽却徒劳无功,只好作罢。就这样任由大雪围困在关口,直到耗尽所有的食物和供给。   
   想想看,我们是否也经常陷入这种“关卡”呢?由于害怕失去既有的社会地位、丰厚的收入、漂亮的办公室以及握在手中的权力,多少人放弃了新工作的挑战,宁可守着一份并不喜欢的工作,虚度数十年的光阴。当你的生命越是往前走,你就聚积越多的包袱和负担——财产、名位、习惯、人际关系、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不断地增加,于是更加依恋这熟悉的一切,舍不得放下。由于害怕失去拥有的一切,多少人不愿意冒险、恐惧突破,不敢离开那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以致平凡无趣地走完一生。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宁可留在熟悉的地狱,也不愿走进陌生的天堂。为何有那么多人把自己困在无形的牢笼内,而无法走出生命中的“多纳尔关口”的原因。   
   李自成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农民起义领袖,明朝末年,政治腐败,官僚贵族横行霸道,政府不断增加赋税,农民到处流亡,陕北地区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陷入绝境。1628年,农民大起义首先在陕北爆发了。李自成参加了起义军,后来投到闯王高迎祥部下,高迎祥牺牲后,因为李自成作战勇敢,谋略过人,在起义军中声望很高,于是众将推他为首领。他带领起义军不断取得胜利,1643年攻占了西安,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接着攻入北京,逼得明朝崇祯皇帝自杀,明王朝被推翻了。   
   占领北京之后,起义军领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滋长了骄傲情绪,他们以为只要举行了皇帝即位典礼,那么就天下归一,人心归服了。于是在京的文武官员都忙于筹备皇帝的即位典礼。以宰相自居的牛金星,则每天不停地迎来送往,遍请同乡好友。其他官员也开始效法起来。以刘宗敏为首的武官们,则忙于对京城的官僚摊派饷银。李自成则以帝王自居,深居内宫,脱离士卒,对部下的所作所为也不像以前那么清楚了。首领们的不义之举,直接影响到士兵,士兵们违纪现象常常发生。   
   李自成和他的农民起义军既没有采取措施肃清明朝的残余势力,也没有防备山海关外清军的进攻。本来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答应归顺李自成,但在带兵进入北京的途中,听说起义军在京城大肆追缴银饷,严刑拷打包括自己的老父亲在内的官员,而且自己的爱妾陈圆圆又被刘宗敏强占了,于是非常愤怒,率部队回师东进,占领山海关后,引清军入关。李自成仓促率军前去收复山海关,不料战斗失利,李自成和他的起义军被迫退出北京。以后虽多次打击清军,但已无法扭转不利局势了。   
   李自成不听劝告,在尚未取得全线胜利的情况下,先立政权,不到享受时先享受,不能不说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家书房里有一扇朝南的窗户,站在那儿向外看,约三里处是一座小山,翻过山就是一片苹果园。写作之余,我散步的终点,就是这片栽满苹果树的地方。   
   深秋的一天,我又来到这儿。果农的窝棚已空,夕阳下,几只小鸟在上面整理着羽毛;苹果树的叶子稀疏金黄,微风吹来,不时地飘向我脚下的小路。就在我沉醉于属于我的这片世界时,我发现了一只苹果。它挂在一个树杈的中间,大小如我的拳头。显然,这是一只被忘了采摘的苹果。因为它生得非常隐蔽,如果不是我恰好在那个位置抬起头,如果不是我在抬起头的时候,恰好向它那个方向看去,根本就发现不了它。   
   要不要摘下那只苹果,我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我还是决定不去动它,因为这样能给我一个理由,在下一次散步的时候不再半路折回;另外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看看,一只苹果,在没有人提前采摘的情况下,会是怎样一种结果。   
   立冬、小雪、冬至、大寒,日子一天天过去。就在我第五十二次去看它的时候,这只苹果不见了。在我寻找它的时候,它正躺在树下的一堆枯叶里。   
   自从搬到郊外,我无数次来这儿漫步。从果农摘下第一批青涩的果子,到收获结束,果农运走最后一批,我都购买和品尝过,然而,像我眼前的这只苹果,我还从来没有见过,它的外形是那样饱满圆润,它的色泽是那样金黄厚重。   
   这只苹果被我带回家后,在我的书房里又待了近两个星期。直到有一天,儿子问我:“妈妈,你在哪儿弄的那只苹果,怎么那么甜。”我这才知道,果园里最后成熟的那只苹果已被儿子吃了。   
   不过,从那天起,我也不再为儿子的顽皮、无知和不懂事而苦恼;也是从那天起,对那些及早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的家长,我不再羡慕,因为我散步时偶然发现的那只苹果,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最后成熟的果子最甜,并且最不容易腐烂。

(0)

相关推荐

  • 攻占北京后的李自成,为何登基第2天就被赶走?只因犯了三大错误

    1644年2月,李自成发布讨伐明朝的战斗檄文,痛斥明廷"致兆民苦于灾浸","利檀宗绅闾左之脂膏殆尽".随后派刘宗敏为先锋,自己亲率近百万大军自西安出发,浩浩荡荡 ...

  • 李自成:崇祯,我不要你的天下,我只想在陕西做个西北王

    原题<李自成为何只想做明廷承认的"西北王"?> 李自成囊括西北后,已拥有步兵六十万,骑兵四十万,号称百万雄师,云集西安.崇祯十七年正月元日,李自成披衮戴旒,高坐王府殿中 ...

  • 李自成打明朝,上演“不死的小强”,却为何扛不住满清一波爆锤?

    对于明朝来说,李自成那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斩不尽又杀不绝.今天这里扑灭了,明天那边又如火如荼,十几年来没完没了,最终三百年大明江山还真被李自成给终结了. 在推翻明朝这件 ...

  •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部编版七下历史

    "1587年,是为万历十五年,次岁丁亥,表面上似乎是四海升平,无事可记,实际上我们的大明帝国却已走到了它发展的尽头."这是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的论述,说明明朝在统治 ...

  • 山海关之战,李自成为何打不赢?当清军冲锋时,为何不接战就跑?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四月二十二日,在扼守辽西走廊通往关内的重要关隘山海关附近,有过一次举世瞩目的大战. 交战双方是吴三桂统帅的关宁军跟清军的联军,对阵刚从北京赶到山海关,由李自成亲自统帅的大 ...

  • 是与非 得与失:在错误中成长

    转自:一天的博客 当流行偶像麦当娜被问及其成功的秘诀时,她的答案简洁而精辟:"我犯了许多错误,但也从中学会了许多."这位超级明星的成功秘诀其实是众所周知的道理:吃一堑,长一智.而恰 ...

  • 是与非 得与失:做事别忘做人

    转自:一天的博客 如果你跳过槽,换过几份工作,应该会有这样的感慨:做事容易,做人难.有时候,要完成工作并不是难事,可是就觉得不对劲,问题就出在自己身上,与同事相处是有学问的.        同事之间相 ...

  • 是与非 得与失:你无须感谢或抱怨命运

    转自:一天的博客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哀叹自己不得志,实际上,这都是对人生美好机遇不能把握的伤感,特别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如果还未有所作为,这种感受,就会更加深刻.所以,人生机遇十分重要,不积极抓住 ...

  • 是与非 得与失:在逆境中成就事业

    转自:一天的博客 英国的伟大诗人弥尔顿,最杰出的诗作是在双目失明后完成的:德国的伟大音乐家贝多芬,最杰出的乐 章是在他的听力丧失以后创作的:世界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个用苦难的琴弦把天才演奏到极致的奇人 ...

  • 是与非 得与失: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转自:一天的博客 人生每走到一个关口,都应放下心来想,人生在世本来就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得与失犹如人生的两个支撑点:一个在空中悬挂,另一个在地下徘徊.得与失犹如走路,在人生中无数的得与失交替中前进 ...

  • 是与非 得与失:算计者永不快乐

    转自:一天的博客 美国心理专家威廉通过多年的研究,以铁的事实证明,凡是对金钱利益太能算计的人,实际上都是很不幸的人,甚至是多病和短命的人.他们90%以上都患有心理疾病.这些人感觉痛苦的时间和深度也比不 ...

  • 是与非 得与失:妥协的“真正”含义

    转自:一天的博客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贵有自知之明".以前不明白,觉得自知之明不就是知道自己姓什么一顿吃几碗 干饭吗?有什么难的?后来才知道,人在年轻气盛的时候,多半是很难客观准确 ...

  • 是与非 得与失:有一种伤害叫同情

    转自:一天的博客 在我的认知中,心理咨询师不仅需要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咨询技巧,而且需要同情人.关心人的品格.作为一名工作在宁师傅心理咨询热线的志愿者,因其工作属性为公益性,对咨询师同情心的要求就更高 ...

  • 是与非 得与失:是非曲直难说清

    转自:一天的博客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工作交往中,很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件事情明摆着是上一级领导耽误了或处理不当,可在追究责任时,上面却指责下级没有及时汇报,或汇报不准确.例如,在某机关中就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