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催孩子越不耐烦,父母“慢一点”,孩子才能“快一点”
做父母的相信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就是自己的孩子,你越是催他快一点,他反而越是慢一点,经常就是你在那里干着急,孩子就是拖拖拉拉的,最后父母一生气,结果就是演变成了骂战。
在过半个小时就要上课了,可小文就是连床都还没有起,他的母亲已经着急得想要打人了,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遇到这样的事情了。
“快点起来了,做事情不要拖拖拉拉的,你这马上又要迟到了,快点呀!”小文的母亲在小文的身旁边用手推着边说到。
孩子眼睛朦朦胧胧的睁开了,母亲一看到他这副慢慢悠悠的态度就来气,直接就把他拎了起来,然后催促着他穿衣服,孩子似乎有点紧张了, 也赶忙穿衣服洗漱起来。
临出门了,结果孩子说到:“妈妈,我好像语文书还没有带。”一听到孩子说书都没有带齐,小文的母亲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直接就是骂道:“你再慢点,就不用上学了知道了吗?”
听到母亲这样说,小文特别的不开心,然后就哭了出来。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做事拖拉,主要是因为父母的催促。导致孩子变得紧张,做起事情来没有了条理性。
但是,总是催促孩子的话,可能会催促出孩子产生2种极端人格:
第一种:懦弱型人格
父母的催促是带有很强的个人意愿在里面,有时候父母觉得自己是正确的,所以就不断催促孩子做事情,可是孩的心里未必是觉得他应该要做这件事。
可父母一直逼迫和催促他,有些孩子会学着去反抗父母,但是更多的孩子,都没有办法和自己的父母对抗,导致最后屈服于父母,变得言听计从,形成懦弱型的人格。
第二种:依赖型人格
还有的孩子,因此长期遭受父母的言语催促,渐渐也就习惯了。这些孩子反而开始不反抗父母,但是他们变得特别的没有责任感,什么事情都好,就是等着父母来催促。自己一点也不着急。
仿佛早上没有来得及起床去上学的话,错的就是父母。而不是他自己。逐渐掌握这种规律的孩子,他会特别依赖自己的父母,什么事情都等着父母来催促他去做。
如果父母没有来的话,孩子就会默认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自己不做也没有关系的。想要改掉孩子磨蹭的性格,就要讲究一定的策略性,父母“慢一点”,孩子才能“快一点”
如何改掉孩子磨蹭的习惯:
第一:适当的让孩子承担后果
父母有时就是太“热心”了,什么事情都抢着帮孩子做,帮孩子去承担。可明明这件事就不是父母要去做的,孩子的成绩没有考好,孩子没心没肺的跑出去玩了,反而父母着急得要死,担心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考不到好的学校,会遭到老师的批评。
其实,有时候一些事情的后果是可以让孩子独自去承担的,孩子只有独自承担了后果,明白了后果的严重性,他才明白到自己应该要把事情做好来。
就像孩子的作业迟迟没有做完,父母也不催促他了,等到第二天老师自然就会询问孩子的情况,孩子在老师的面前他会感到害怕,知道自己做错事情了,那么等到下次孩子就会开始变得自觉起来。
第二:多肯定孩子
孩子做事情慢,有时未必是他愿意的,确实也有可能是能力问题,对于这样的情况,父母就需要给予关心和肯定了,就不要过多的去否定孩子,催促孩子,说他怎么这么没用。
比如周末孩子没有出去玩,反而是乖乖的在家里学习,一学就是一个小时多。父母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及时的过去肯定孩子,告诉他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孩子。
肯定的语言能够给人带来正向的能量,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肯定,就会更加的努力做好来。
第三:催促孩子时请说出具体时间
对于时间的一些代词,孩子的感知能力真的很弱,比如一会和马上这两个词,孩子未必能够很好的体会出它们之间的时间相差是多少。
如果父母说还有5分钟,或者是还有半小时,说出具体的时间,孩子会有更加直观地感受,同时父母还可以买一个手表给孩子,加深孩子对时间的观念。
催促孩子过多终究是不好的,父母还是多花点心思来纠正孩子的拖延会更有助于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