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完成2018年年度计划?物理巨匠牛顿来帮你
还记得曾经设定的2018年年度计划吗?
去年此时,我们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中,满怀对2018年的美好憧憬,制定新一年的年度计划:减肥,戒烟,考证,升职……那时的我们坚信未来会更好。
今年此时,熟悉的气氛再次来临,可那些计划呢?它们都实现了吗?我们比过去更好了吗?
很多人会惭愧地低下头,无言以对。我们一次次制定年度计划,却一次次原地踏步,如此恶性循环,直至放弃。
我们到底怎么了?为什么改变自己那么难?
内观己心 外察世界
这是人的原始本能在作祟,它就是惯性。
惯性,就是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的力量,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能力。
生理上,体内各个器官各司其职,保持身体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例如,我们通过排汗或是发热,使体温恒定在37度附近;在发烧感冒时,体内产生大量白细胞维持体液平衡。一旦失控,将对健康造成巨大伤害。
心理上,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行为模式和性格特征,由此保持相对平稳的情绪。假设性格会随外界而变化,会怎样呢?
早上碰到一个善于社交的人,我们就变得八面玲珑;下午碰到一个内敛沉稳的人,就变得沉默寡言;晚上碰到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就被传染得火冒三丈。这么下去,迟早会精神错乱。
可见,人类的惯性,是一种本能,让我们在几乎不耗费精力的情况下,获得生存的基本保障。可另一方面,惯性也成为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人类社会是发展的。有发展就有变化,有变化就会触发惯性的反抗。
惯性是自发的、无意识的,是类似永动机的存在;而改变却是人类理性思考下的产物,需要动用意志力去控制和维持;它是有限度的,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消耗。
这种有限与无限、消耗品与永动机的对抗,结局不言而喻:意志力终将败北,惯性笑到最后。在如此强大的自然规律面前,我们是否就束手无策了呢?
启迪多元思维
近代物理学之父牛顿给出了答案。
1687年,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他提出了著名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状态为止。
这种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性质就是惯性。
物理学的惯性与人类的本能惯性相比,二者虽所处领域不同,但本质相同:即对抗新变化、维持现状。
但牛顿指出了其中更关键的点:改变状态的瞬间,需要外力的参与;但一旦状态改变,后续的保持却可以自发进行。
由此我们所需的答案也呼之欲出:那就是利用惯性,而不是对抗惯性。
正心正举
我们的现状就是静止状态,由于惯性,人类很难依靠自身力量不断改变运动状态。但如果期望的改变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只需要一瞬间的外力改变,它就可以借助惯性的力量,一直无意识地保持下去。
这样一来,惯性便不再是阻力,而成为了助力。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构建一个受惯性影响的运动状态。直白地说,就是培养出改变的范式。
改变的范式,与进行某一次改变不同,它的重点不在于个别行为的培养,而是找到形成改变的模式和套路,使之成为惯性,并受到惯性的作用。
以前,惯性维持现状、对抗新变化,人们很难走出当前的舒适区。
如今,一旦自动改变也成为“现状”,惯性便会将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使改变成为“匀速直线运动”。就像开辟了新的舒适区,拥有一条自动改变的流水线;意图改变时,只需走到起点,启动开关,后期的行动便不用依靠意志力,而是借助无意识的惯性,实现持续改变。
拨迷见智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在《中庸集注》中说:“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开启自在之门
意思就是,使用别人的办法来对待那个人自己。
可见,面对问题,扬长避短并不是唯一的解决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另一种有效的思路。
在“自相矛盾”的故事中,楚人巧妙用敌方论点攻击敌方,使之哑口无言;而历史现实中,辽国统治者将其利用到治国当中,他们采取因俗而治的统治方法,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利用汉人熟悉人民、擅长统治汉人的优点,避免与汉人正面交锋,自身再通过控制少量汉族统治者,最终实现对汉人的有效统治。
对于每个人来说,改变自己也是如此。如果惯性是无法撼动的自然规律,那么与其战胜它,不如利用它。
西汉名将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我们,应当追求败也萧何,成也萧何。
通过转变观念,无需摧毁对手,而是利用对方长处,将其为我所用,岂不快哉?
·end·
文/圆滚滚的粽子 正心正举特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