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的你》
从《全部的你》到《神圣的你》
,同样是意识转化的作品,对我而言,却是相当不一样的写作经验。
《全部的你》清淨地彷彿在山上闭关。我曾开自己玩笑:「大概是被外星人绑架了。」整个经验清晰、超越地不似人间。当时,杨定一博士排开了大部份的琐事,在一个特定的时间与空间裡,透过文字第一次向世界表达──全部生命的绝对与人间的相对之境不可思议的差异。
这就是前一本书的写作背景。
《神圣的你》依然是闭关、静坐与修行,却是完全不同的「境」。不是在排除了所有琐事的小会议室写作,地点横跨了美国、中国、台湾,还受制于隔海十二小时时差的牵动。不再是清淨的避静,而是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动」与「做」──有时差要调整,美台生活的适应,半夜乃至凌晨和台湾的同事与合作伙伴沟通,数不清的规划和会议,回台后的新书宣传、受访行程和共修活动,还不包括杨博士自身的公事、出差与会议。
现在回想起来,这一本书,又是另一种不可思议。
合作写这本书的过程,正反映了真实人生的功课──一个灵性的生命,怎麽把绝对之境的「空」、「静」、「定」,全部生命的「在」或「心」,透过清醒的「觉」在人间点点滴滴地活出来,体会到生命本身的欢喜,这才是一大挑战。
或者这麽说──神圣,不在某个清淨之处,不在某个好整以暇的优雅未来,而是就在当下,就在充满了「动」和「做」,甚至灰头土脸、焦头烂额、疲惫不堪的「这裡!现在!」。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杨博士连续开了好几个会,傍晚碰面时,疲态非常明显。我建议他,都这麽累了,要不要另约时间写稿。他摇摇头说继续进行,也不过就是从办公室走到另一个地方十来分钟的路程可以稍作喘息,紧接著就开始密集的对稿、补充与编辑。当天工作结束时,我问博士:「你怎麽有办法在这麽累、这麽忙的情况下,还继续写书?」
他的回应是:「怎麽可能不如此?我们谈大平等心,所有经验,包括写书、工作、休不休息、累不累,都是平等的。这就是我在人间修行的道场。」
那一瞬间,我突然意识到,就连我以为再理所当然不过的累不累、休不休息的分别……都还是脑海制约所虚构出来的产物,而这个分别本身就是疲惫(或心累)的来源。
取消这一分别,也不过就是活在「这裡!现在!」;而活在「这裡!现在!」,也就自然取消这一分别。所谓的「方法和结果是同一个」,也就是如此而已。这麽简单。
一点一滴地化解制约,不再设定阻碍。敞开心房,让全部的神圣生命捐捐滴滴流进来,也就是如此而已。
《全部的你》出版之后,许多读者透过各式各样的管道捎来讯息,也在询问同一个问题──如何在人间活出「空」、「静」、「定」、「在」的心境。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好像本来都自然体会得到这些心境,难的是这些体会只是忽隐忽现,好像流不到人间。在种种繁忙的「动」之间,根本体会不到「不动」、「静」的滋味,甚至快要被沮丧和恐惧压垮,更别说喜乐、爱和平安了。
在繁琐的人间,要能一再清醒地回到喜乐、爱与平安,活得欢喜,不可能不透过意识的彻底转化。然而,意识的转化并不是一个「非A即B」的相斥选择,而是一个「绝对的A包容著相对的B」的体会。
《神圣的你》传达的正是这样的理解──绝对之境与人间绝非水火不容,意识转化也不是一种好像非排斥肉体生命不可的「奢侈」或「清高」。相反地,是一个让人间生命活的更充实、更有效率、更快乐的「必需」而且「务实」的要素。只是接受、臣服于「这裡!现在!」所带来的一切,与全部的生命完全接轨、完全合作,人间有限的肉体生命,以及你我在时空侷限下活出的人生,反而自然得到全部生命无限的滋润。
也有朋友回馈,《神圣的你》确实更著重于执行的层面。如果说《全部的你》勾勒出一幅全部生命的蓝图,那麽,《神圣的你》就是这一蓝图点点滴滴的落实。正如杨博士所说的「假如你让这本书的每一句话带著你走,甚至带著你进入全部的生命,你这一生,会有彻底的转变。」
这本书的校读,要感谢长庚生技以及纽泽西协助的同事,尤其是陈锦书先生与王先堆先生,两位在哲学思想方面的慎重以及细腻的逻辑思维,为这本书带来了一种安定和沉稳的流动。我相信,对读者会是令人身心安顿的阅读经验。
也要感谢康健团队「抢鲜版」读书会的热情回应。与张晓卉、陈秋华、张桂娟、林芝安的讨论与互动,儘管有时激烈,口沫与咖啡四溅,身心与杯盘齐震动,然而,正是我近四个月孤独工作中再渴望不过的相知、相惜与相遇。
在这个出版品生命週期短暂,崇尚轻薄短小的时代,《全部的你》以十四万字的篇幅现身,确实为负责出版行销的康健同仁带来了挑战。而这一次,间隔不过半年,《神圣的你》非但长达七卷七十六章,更在十七万字的基础上,再安排了一百二十八张图。
杨博士在创作这本书的同时,不仅手绘了许多草图,还引入了经典画作、个人摄影、新闻摄影与现代画作等素材,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也说明了「神圣」其实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概念,而就在俯拾可得的生活所见之中。
从手绘图到插图定稿,同样要感谢两位插画家曾曼榕、李研慧的全力配合,感谢她们包容我们隔海不分日夜的电话讨论,以及来来回回的修图定稿。相信透过她们两位的慧思与灵光,除了文字的流动,还能多出一个诠释抽象概念的角度,更让生动的故事在脑海裡留下鲜活的印象,陪伴读者走向生活中的实践。
由于内容丰厚,我们曾慎重考虑过是否要将《神圣的你》分为两册甚至三册。然而,考虑到作品的一贯性,最后还是决定请编辑团队调整排版以及装帧,希望这本书和《全部的你》一样,以它自身完整的样貌独立存在。
最后,我想说一件事──向来情感内歛的我,为这本书哭了好几次──四次是以为终于完稿而感动到哭,一次是杨博士将这一系列的作品称之为「全部生命系列」。那天傍晚,我在纽泽西住处的小溪旁流了好久的眼泪。
我不知道,这一系列的作品是不是真能道尽全部生命的奥秘。我只知道,在这一生有限的光阴流转中,我们确实投入了全部的生命。但愿来自生命更深层的流露,能透过这些作品触碰到读者的内心,透过每一位有缘的朋友活出的生命光明,流入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