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攘繁盛,光耀万年——辉煌古都长安城应当如何守卫?

导语:

纵观中国古代史,战争的形态自大型城市的出现之后,便由两军阵前搏杀演进至更为复杂的领域。交战双方围绕城市的攻坚、支援、包围与反包围,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

笔者曾是一款有些年头的战略游戏《骑马与砍杀》的忠实玩家,奈何技术委实不过关,在游戏中一度面临首都被敌方野战军团重重包围的窘境。

不过游戏毕竟无法与现实做比较,游戏中的城市至多不过百来步长,两百全副武装的武士便可将城墙如铁桶般防卫起来。

即便如此,笔者在操纵守军守城的过程中仍不免手忙脚乱。而历史上,超大型城市的守卫者倘使面临大军压境,如何确保身后这座城市的周全,想必会是一件极为头疼的事。

这里我们不妨做个设想。你是一名领兵数万的将军,负责守卫一个伟大朝代的首都。

这本该是一件无上荣耀的使命,只不过,作为守卫者,你将面对84平方公里的广阔城区,绵延到天际线的漫长城墙,以及十二道之多的城门。

倘使敌兵大军压境,单是外城的防御便可以分散你手下的全部兵力,更遑论守卫皇城、侦测敌情以及出城袭扰,面对地狱级难度的开局,你该如何防守它?

不着急,且听我们给你出谋划策。
万城之城,盛世长安

说起著名的中国古代城市,首当其冲便要提及长安。在去岁热播的电视剧《长安十二辰》中,靖安司司丞李必曾作出如此评价:“熙攘繁盛,光耀万年,再没有比长安更伟大的城市。”盛世大唐的豪迈与自信得以直观地展现。

长安便是如今的西安,这点如今已然人人皆知了。

但更少被提及的是,长安的城市雏形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曾将都城设于关中地区,并将它命名为“丰京”,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

随后,光阴流转,五霸式微,七雄并起,又有秦一扫六合,奈何二世而亡,而后楚汉相争,高祖出蜀地而入关中,进而征伐天下,一统海内。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将国都设立在昔日周文王的国都之上,将新城命名:长安,意取熙攘繁盛,长治久安。

而守卫长安城的秘密,就藏在这段波澜壮阔的王朝兴替史中。

攻守之道,生死攸关

时间来到了初唐,历经了隋朝两帝近三十年的经营与修缮,大唐接手的时的长安已然发展到了空前的规模,以致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城市概念。

此时的长安,占地面积达84平方公里,城墙周长达36公里,人口近百万,其城区面积甚至与二十一世纪的西安市区(91平方公里)不相上下。

这个数字放在历朝历代都城面积中是能够傲视群雄存在,明清时代北京城的面积也不过60平方公里,而对古罗马城(20平方公里)与君士坦丁堡(16平方公里)而言,长安城的面积更是两城面积之和的两倍有余,说是“万城之城”也毫不夸张。

此时的长安城布局基本如下:

外城四面各设有三个城门;

六条宽阔的大道联通全城108坊;

朱雀大街作为中轴线横贯南北;

倘若你从明德门内进入长安,沿着朱雀大街可以笔直地走到朱雀门,也就是皇城大门前。

听起来交通是不是极为便利?倘若敌军发兵攻城,城内守军是不是可以通过各条大道进行快速机动?

唐长安城平面示意图

大错特错!我们不妨先看外城城墙高度:

长安外城在唐初经历了几次修缮与增高,在开元年间达到一丈八尺,如此尚不足五米。对于攻城一方而言,这样的城墙高度几乎是不够看的,制造攻城云梯的工艺毫无挑战,搭上简易的木板工事,敌军甚至可以骑着战马攻上城墙。

而绵延三十公里的城墙与多达十二处的城门更是守城方的噩梦,兵力的分配与调度成了一大难题:

攻城方可以任意选择进攻地点,守方则疲于奔命,因为漫长的防线上但凡出现了一处缺口,便意味着满盘皆输,敌军大可以通过城内发达的道路系统径直攻取指挥中枢,进而让外城各部守军彼此断绝联络,瘫痪全城的防御体系。

纵使守方分配得当,将防线维持得水泄不通,可一旦面临敌兵重重包围,城内庞大的守军与人口数量又将成为另一场噩梦。大运河至渭河的物资输送一直是长安及关中平原的经济命脉,一旦被敌军切断,失去关中平原及全国的物资补给,坐拥百万人口的长安几乎不存在长期坚守的可能性。

可回到古代城市攻守战的实际上,城墙低矮并非意味着致命缺陷。

古人在长期的城市攻坚与防守作战中已然总结出了一套规律:“墙贵低,门贵多,若无反击,势难坚守”。城市防守战绝非呆板地等待敌人进攻,而应当抓住战场间隙主动发起反击。

不过对于长安这样规模与体量的城市而言,分兵过少,难以对敌兵造成有效杀伤,分兵过多,倘使野战失利,便是雪上加霜,有限的守城兵力又会进一步消耗。进退不得,守城艰难,如此看来,万城之城长安,似乎难逃陷落的命运了。

关中四塞,缺一不可

倘若想要完好无损地保住长安城的辉煌与繁荣,不让她直面战争袭扰,第一要义便是将目光拉长,离开长安城下这一亩三分地,望向一片更广阔的范围。

这个范围名叫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又称渭河平原,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是由渭河、洛河、泾河等大河冲刷而成的冲击平原,又因处于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及萧关之间,故称为关中平原。

在地势上,关中平原南边是险峻的秦岭,北边是绵延的北山,东边有奔腾的黄河,西面又有陇山起伏,地势险要。而长安城恰好就落在关中平原的核心区域之上,四面群山环绕,险关扼守,有如四只持盾的铁臂,将长安城紧密护卫在其间。

古人谓关中“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守军只需牢牢控制住关中平原四大关隘,长安便安如泰山。

历朝历代的君王正因综上优势,才将都城设立于此。自西周至隋唐,长安分别作为十三朝的都城而存在,也使得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都城,位居四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之首。

这一切光环的背后,都离不开关中平原及四大险关的默默支持。有唐一代的无数诗人,更是扎根边塞,写下无数流芳百世的豪迈边塞诗篇,展现着盛唐的气势。

回到关中的话题上。实际上,无论是秦代一扫六合,还是汉高祖征伐天下,起兵的大后方皆以关中平原为根基。

纵观关中平原地理分布:

函谷关一线扼守东方道路,秦军正是在此阻挡六国大军,避免了被六国合击而亡的命运;

陈仓道连通蜀地,汉高祖正是由此攻入八百里秦川,奠定一统天下的基础;

西部的萧关扼住了河西走廊的咽喉,西北游牧民族的袭扰被阻拦在外;

南边的武关连接江汉,直达南方腹地。

而四方防线中最为关键的又是东方的防御,由函谷关与潼关一同构建的双层防线可谓长安最大的屏障。两关扼守的通道是关中平原通往中原地区的唯一道路,一旦被守军封闭,中原大军纵是有通天的本领,也无法伤到长安分毫。

但进攻方一旦突破四关中任意一关,便将直接进入绵延三百公里长的狭长平原,在这片漫长广阔的平原上长安将再无险关可守,敌军的兵锋在一日之内便可直抵城下。

而当长安城直面大军压境时,其自身防守能力的缺陷与劣势又一览无遗。任何一处疏漏都会导致城破人亡,实在是典型的易攻难守之地。

如今想来,伟大的长安城从设计之初,也许就不是为战争与防守而准备的。她是如此地繁华,如此气势恢宏,像是一场散发着琉璃光辉的美妙长梦,璀璨的光芒照亮了一整片黑夜。她更多代表着一个文明在强盛时期展露出的自信与骄傲,却不曾预料到繁盛之后的浩劫会来得如此猝不及防。

也因如此,《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主人公张小敬才会发出如此感慨:“世人皆晓长安的繁荣,又可曾知晓长安的脆弱?”

流离之人,追逐幻影

现在我们知道,要想正确地守卫长安,断然不能将战场拖到长安城下,因为长安经受不起战争的摧残。当关中平原的防线被突破的那一刻,便是长安沦陷的一刻。

实际上,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起兵造反时,便严格参照此路线,先行攻陷洛阳,又抓住玄宗连番下令主动出击的焦躁情绪,于灵山一代伏击了领兵出关作战的潼关守将哥舒翰,在连续重创唐军后一举攻陷潼关。通往长安的大门自此被撞开。

在那之后,神州遍地狼烟,百姓流离失所,长安守军不战而退,一整个繁盛的大唐自此便一蹶不振。那个恢弘的盛唐光景最后便仅剩帝王慌不择路远去的背影,仅剩燃烧的残垣与遍地的哭嚎,变成白居易笔下的“此恨绵绵无绝期”,变成诗人们口中回不去见不到的幻梦,依稀流传至今。

于是我们又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没有永不陷落的防御,也没有永远辉煌的朝代。守卫长安者,守得一时,也难守一世。

战争总是如此,充斥着血腥与生离死别,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诗人的诗作中,感受那个曾经存在过的繁盛时代,感受它的脉搏、浪漫与辉煌。在最后,笔者希望以一篇诗作来结尾,一篇道尽了战火纷飞、浪漫气质、人生哲思的盛唐边塞诗,借此来重温,那一段湮没在岁月中的古老历史。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感谢阅读

(0)

相关推荐

  • 中国城市no.22-西安

    西安 [xī ān] 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

  • 《几度长安情》第一篇 刘学高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最早知道长安(西安),得益于唐代 ...

  • 西安,真的是由“长安”改名而来的吗?

    长安和西安 作者|晚曙 责编|Thomas 名字,往往是人们对一座城市最初的印象来源,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国,自然传下来了许多古老的城市名称,但也有许多城市的名称在历史演变中发生了变化.而近年来, ...

  • 唐朝之后,其他王朝为何没有将都城放到长安了呢?

    "长安城"是十三朝古都,唐朝之后却再无人在此建都,原因为何.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

  • 从军事地理角度,解读大唐为何定都长安

    作者:吹雪 (大明宫) 唐为中国古代著名王朝,长安城又是唐的京城.堪比今日的"联合国".京城是封建王朝中枢机构所在地,属全国统治的腹心.因此其地理位置.建筑规模及内部规划布局等都应 ...

  • 13朝古都,100万年的历史,欢迎来到西安

    很多我们生活中的东西来自于历史的延续和创造,而西安便是这样一个创造我中华文明与历史并且正在延续辉煌的一座古都. 早在100万年前,蓝田古人类就在这里建造了聚落: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这里已经出现 ...

  • 央视《跟着书本去旅行》20210607 古都漫步——辉煌的建筑

    栏目介绍<跟着书本去旅行>是一档体验式文化教育节目.节目以中小学课本或经典名著为线索,在"读万卷书"的同时"行万里路",走近文化古迹.实地实景讲故事 ...

  • 日本古都奈良:缩小的长安城,处处是汉字,完全不用担心迷路

    相信大多数去过日本旅游的朋友们都知道奈良,奈良是日本的古都,是历史文化名城:这里蕴含着中古盛唐的基因,也被人称为缩小版的"长安".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奈良是一座古老的 ...

  • 已经有一个长安城了,为什么要再建一个?汉长安城的辉煌和落幕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103篇文章 长安作为一个城市名称,在历史上出现过很长时间,其最为辉煌的时期毫无疑问就是华夏民族的两个最荣耀的时代,那就是汉朝和唐朝.我们常常以为,唐朝长安 ...

  • 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辉煌落幕

    5月7日,国家大剧院第七届中国交响乐之春在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的乐声中落下了帷幕.一个月里,中国交响乐之春的舞台上迎来了来自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2支交响乐团,17位指挥家,30余位知名演奏家.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二)--商朝的政治军事

    商王朝是中国第二个朝代,其势力范围较夏朝扩大了不少,除了夏朝原有的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部分地区,又拓展至陕西.江苏剩余地区和辽宁.甘肃.湖南.浙江.四川的部分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三)--商朝的经济文化科教

    商王朝是我国第二个朝代,其社会性质仍是奴隶制国家,但商汤立国后吸取了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从而迎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 奴隶制社会的生 ...

  • 甲骨文上的辉煌(七)--中国青铜器之殇

    青铜是铜与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其本色为金色,古代又称'吉金'.青铜合金在漫长的岁月和不同的环境中发生了复杂的化学变化,从而呈现出青绿色.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收藏了一件特殊的青铜器--呰鼎,其保存良好 ...

  • 甲骨文上的辉煌(八)--中国黑白陶器精品赏析

    '陶器'是伴随人类社会时间最久的手工艺制品,早在中华文明起源之初的新石器时代,华夏先民就学会了烧造和使用陶器,极大提升了先民的生活质量,而从陶器中孕育出的瓷器甚至成为了中国在海外的代名词.陶器古朴.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