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开我们捂住耳朵的那双手,或许他们可以选择活下去…

前两天,原浙江卫视《我爱记歌词》主唱海峰,因多年被抑郁症困扰,在5月26日凌晨选择跳下了楼,离开了世界,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0岁。据了解,他还有妻子和两个儿子。

时代久远,我已忘记他的声音,但还记得伴唱团的歌手们站在高高的台子上深情的歌唱。因为这档节目,浙江卫视“中国蓝”的定位,开始频频出圈。

郁金香总部在杭州,海峰和《我爱记歌词》当年简直无人不知,消息一出,总部一片沉默。

而就在海峰跳楼的前一天,5月25日,还有一位年轻有才的38岁小提琴艺术家宋晓晨,也因抑郁症跳楼自杀了。

最近,我们接收到了太多这样的消息。

尤其这一次,让我们多少内心有一种无力:郁金香在杭州落地生根七年,我们写了几千篇抗郁文章,分发了几万份宣传资料,而我们依然不得不看着近在眼前的人,一个个凋零。

如果没有用心做过抑郁科普公益,我们的沮丧可能未必会那么深刻;正因为看到了太多,所以才会背负那么多不得不沉默的痛苦。

被放鸽子的一次访谈

前阵子,全国因为成都49中事件而哀伤无奈,我在郁金香公众号上写了一篇文章—成都49中事件,最大的无奈是:我的痛苦,无人发现。,然后某广播电台的主播来郁金香约访谈,希望能够探讨交流关于抑郁症的相关话题。

我和主播的约谈记录

我生来胆小,因为这个访谈,也是做足了心理准备,才应了下来。可没想到半个月了,还没有接到通知。后来一问,主播说:“抱歉,最近上面管控这类话题,所以不能访谈了。”

不知道大家内心有没有“呵呵哒”,反正我是有的。

关注抑郁症和自杀的话题,为什么要被“管控”,这个逻辑,我实在想不通。媒体的失声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

是觉得“只要我避而不谈”,就“不会有人自杀”,还是说,自杀的人,实在见不得光?他们哪怕痛苦到失去生命,原来也是不值一提的一种错误?

我们永远没有办法喊醒一个装睡的人,媒体也是一样。

其实郁金香成立多年以来,也有电台没有“管控”、邀请郁金香老师前去访谈的时候。节目播出后,郁金香后台关注量都会激增,也会有患者或家属激动地联系上我们。

比如说曾经有一个男性后来跟我们说,在没有听到这个节目的时候,我一直不相信我孩子是抑郁症,听到你们节目了,我才相信,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回想起这件事,我甚至会一厢情愿天真地想,如果海峰在那个失眠的夜晚、在跳下楼之前的那些天听到了我们的访谈节目,看到那么多向死而生的人重新绽放生命,会不会选择再一次努力活下去。

差点被注销的驾照

差不多两个月前,杭州郁金香陪伴的郁友们纷纷收到一条信息,意思是,请各位患者就近去注销驾照,于是一时间,群里风声鹤唳。

然后不久后的一天,我的先生打电话给我,说交警打来电话,说让家属立刻去把我驾照给注销了,他明天很忙,所以要让我爸跑一趟。

这时候,坐在我边上的一位郁金香同事因为最近状态欠佳,在几分钟前刚预约了心理科门诊,而一听到我遇上了这等事,第一个动作就是赶紧把预约号取消。

我内心瞬间拔凉拔凉的:郁金香的抑郁科普宣传,鼓励大家消除自卑感、消灭污名化、积极就医,因为这个突发事件,瞬间至少一年的工作白做了。

几位被要求注销驾照的郁友组建了一个讨论群

没想到,交警部门竟然拿到了医疗部门的信息,可是我们患者遵纪守法,又并没有惹是生非到需要多部门联合调查。

首先,我想的是,交警部门获得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否合规合法;第二,我想的是,这种决策是怎么拍板下来的;第三,怎么肯定每个看过病并且已经配过药的抑郁患者都不适合开车;第四,如果全国这么搞,6%的发病率,八千多万患者失去了开车的资格,我不知道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经济损失。

最最重要的是,会有多少患者因为不想失去驾照,而拒绝承认患病、拒绝就医服药,最终失去生命。

曾经那个可以好起来的孩子

有一次,在郁金香青少年成长营的开营仪式上,我注意到了一个状态欠佳的漂亮姑娘。在线上初始访谈时,女孩能量较弱,语言逻辑尚算正常,而且表达了自己想要参加的意愿。

可是当我跟她见面后,发现女孩有精神病性症状,有比较明显的迫害妄想;当孩子语言中包含迫害妄想的内容时,母亲会略带尴尬地制止女孩说下去——很明显,她内心其实是知道女孩有些“不正常”的。

我当即把孩子母亲叫到一边,告诉她女孩需要更多专业和及时的医学救治时,女孩妈妈目光闪烁地搪塞:“孩子不愿意去医院。现在孩子不哭不闹,已经算是好多了。”

女孩在营地待了两天后,就被家长接走——这根本就是必然的结果,女孩的状态注定她没法和其他孩子交流。

我和女孩妈妈的聊天记录

孩子被接走时,我又跟孩子母亲强调了就医的必要,告诉母亲,孩子目前的症状非常需要专业就医,几个月后,我再次跟孩子母亲沟通,结果孩子依然那样,父母依然以“孩子不愿意”这个说法来自我麻痹,好像只要我坚持孩子没问题,孩子就真的没事一样。

不敢谈论“心理疾病”的学校

原先我们青少年成长营在开营时是会播放郁金香宣传片的,里面有提到郁金香是如何开展危机干预,救下生死边缘的患者。

结果家长受不了了,说自己被吓到,这片子太可怕,请把它关掉。

请问——它到底可怕在哪里?

跟我们郁金香抱着初心的坦然直接不一样,学校更多是顺应了家长的这种心态,既然你们不想听,我们就“委婉”一点嘛!所以结果就是 ,既然你委婉了,我怎么好意思听懂呢?

《习惯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家长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对孩子说话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如何面对孩子沉溺网络、成绩下降现象》……这些学校针对家长开设的心理讲座,总归有点欲盖弥彰的味道。

比如说,“孩子如果没法面对学业,总是沉溺网络或者手机,情绪起伏不定,总是哭泣,还会割手自伤,对抗父母,成绩下降很多”这么个情况,在学校和家长眼里,只是看到一头一尾两句话——讲座主题就是“孩子沉溺网络或手机,成绩下降怎么办?”

难道孩子“情绪起伏不定,总是哭泣,还会割手自伤,对抗父母”就不重要了吗?其实这个可能才是重点——孩子出现了抑郁的情绪,我们总是自欺欺人地避重就轻。比起更迫切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学校讲座大半是围绕浮于表面的“症状”而已,不敢深挖根源、直面危机。

家长大多工作繁忙,肯定不可能几个礼拜来听一次“系列讲座”,并从弯弯绕绕里抓到“重点”,对于家长来说也是太过艰难,能直截了当地告诉家长们如何了解和支持到抑郁孩子的讲座,才是真正能够挽救孩子生命的讲座。

郁金香迄今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上千位志愿者一直不忘初心奔走在科普宣传、民间抗郁的第一线,但是尽管作为最有影响力的抑郁关爱组织,我们依然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郁金香常年开展无郁中国行活动

在全国各大城市进行公益抑郁科普宣传

目前已经走过20多个城市

我们的世界太大了,我们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社会的各个方面,有时候,仅仅其中的一个方面,就足以压垮一个人。

媒体、政府、家庭、学校……我们呼吁不仅仅是郁金香动起来,也期待着社会各方面可以消除偏见,科学正确对待抑郁话题,拿开那只捂住耳朵的手,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可以活下去!

抗击抑郁

郁金香一直在行动

说了这么多,我们想发起一个投票,请问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愿意将这篇文章分享出去吗?你曾经分享过郁金香的文章吗?你愿意分享以后的郁金香的文章吗?抑郁科普、反污名化,你也可以是我们并肩的战友!

- end -
抑郁康复有方法
绿城·无郁中国行-萍乡站 来了
点击下方图片报名

第五期撒红老师父母疗愈工作坊-广州站报名啦

梳理内心疑惑、亲子关系实操

详情点击下方图片

摆脱抑郁与情绪压力之苦 

“七日离苦法”实操修炼课程第四期开启

详情点击下方图片

520·为爱奔跑
郁金香陪伴2021年度抑郁科普活动全国启动
详情点击下方图片

郁金香陪伴者温暖上线

心里有事,找TA们聊聊呗
详情点击下方图片

如果觉得本篇内容对你有帮助

欢迎转发、点赞、打赏

分享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每个人的体质和病症都不太一样
因此,文章中的治疗方式,仅做参考
给郁金香所有投稿及采编故事,默认可以公开
感谢分享自己康复路上的故事

有公益稿酬喔

郁金香陪伴16个家长成长群

8000位家长,140多位辅导员

5年时间汇聚成一本226页的精华干货

新书《回到人间-家长成长篇》正在热销
欢迎大家扫描图片下方二维码购书
猜你还想看

一治愈我们最好的良药,是无私的爱

遭遇了一场抑郁,而我除了感谢,还是感谢

郁金香家长成长学校倾力编撰的新书发售

双相康复心得总结:我靠自己的力量走出了抑郁

抑郁症的孩子,其实过得很辛苦

抑郁,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活在这个世界的意义

怎么办?我好像得了抑郁症 | 抑郁测评

郁金香互助交流QQ群:166154325

浙江省统一心理援助热线:96525

幸福星心理援助热线:4001811525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