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邪相争话伤寒(303~312)
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方三。
黄连 四两 黄芩 二两 芍药 二两 鸡子黄 二枚 阿胶 三两。一云三挺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内胶烊尽,小冷,内鸡子黄,搅令相得,温服七合,日三服。
这里说得之二三日以上,提示不是一开始就化热的。虽然说少阴病是里虚病,外邪也不能毫无阻拦地一下子就打进来,有时在里阳不太弱的情况下,寒邪进来会逐渐化为热邪。本来少阴寒化证是但欲寐,现在热化就正好相反,出现了心中烦,不能卧。
在三阳病中也有个治烦不能眠的方子,即栀子豉汤,这里为什么不能用呢?因为少阴心肾是人体的根本,疾病入的很深时才能侵犯到少阴,所以本证的虚火潜藏在里面,栀子根本进不去,黄连虽是清心火的代表,其实也是在阳分清热,必须要有药物把它带进去,动物药和植物药比较起来,动物要入的层次更深,所以用到了阿胶、鸡子黄,在《药性琐谈》中我们讨论过,阿胶取质重之水熬乌驴之皮,它善于潜行。可以潜入阳中补离中之阴,所以用在此处正合适。鸡蛋是清在外,黄在内,本身就有以阳包阴之象,鸡子黄是阳中之阴,因此也善于透过阳而滋阴清热。整个方子不能简单的看成养阴清热,如果用芩、连配地黄、麦冬是起不到这样的效果的,应该看重阿胶、鸡子黄这些“血肉有情之品”的引领作用,徐灵胎说的好:“此少阴之泻心汤”。
304.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方四。
附子 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 三两 人参 二两 白术 四两 芍药 三两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少阴寒化证,口中不苦不渴,背为阳,腹为阴,阳气运行受阻,故背恶寒,治疗或用灸法,或用附子汤以温阳散寒。这里的口中和,一般都认为是与白虎汤证的口燥渴相区别,因为白虎汤证也有背恶寒,这样鉴别是没错的,但这两个方证的整体之象是有明显区别的,应该是从望闻问切各方面都可以察出不同,可以说基本不会混淆。以口中和来鉴别阳明和少阴,就好象说牛和猪的区别在于牛有角,这个表述虽然千真万确,但意义不大,因为牛和猪到处都不同,没有什么可比性,不如把黄牛和水牛两种易混淆的事物进行对比。而且条文开头已经指出了是少阴病,根本没有必要提出口中和来与阳明病进行鉴别。所以我们认为这是和少阴病范围内的证来鉴别的,少阴病典型的病证是五六日自利而渴,那是寒邪把阳气完全闷住了,津液不能上承。本证口中和,很明显是敌势较缓,且刚一二日,还没有把我们的运输通路都封住。
治疗要根据敌情的急缓来选择方药,如太阳篇的麻黄汤和桂枝汤就是分别对付表证的急与缓的,少阴篇也有两首这样的对应方子,即四逆汤对治寒邪较急的证情,附子汤对治寒邪较缓的证情。四逆汤中附子、干姜两味散寒药,只配伍一味缓和的甘草;附子汤中则用了人参、白术、茯苓,都快组成四君子汤了,并且还配伍了芍药这味阴性药。这两首方子都是治疗少阴里证的,少阴表证也有两首方子是一急一缓,即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
305.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五。用前第四方。
本条也是没有提吐利等明显的里证,其症状如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痛还都是在体表四肢的,太阳病也可以有这些症状,但太阳病必须有发热,且本证脉沉,也不是太阳病的表现。可以说在太阳病中,体表还是战场,在本证中体表已经是沦陷区,只是寒邪还没正式入内脏。这也不是少阳病的半表半里,少阳病还能有往来寒热,即正和邪能打个来回点,本证是邪气只进不退,正气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我们可以理解成是寒邪把正气的气团压缩的越来越小,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寒邪迟早会入脏,形成典型的少阴病,这时用附子汤温阳益气,把气团硬往外撑。
在论中治疗身体痛、骨节痛还有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等,那几个方子都是治太阳病的骨节痛,正气相对来说不虚,所以祛邪的力度相对大些,本证是少阴病,用了较多的扶正药物,联系到当今之人体质都较虚弱,所以治疗关节疼痛尽量选择这种扶正药物多的方子,如果是治疗慢性病的话,用本方仍然显得太“干”,因为只有一味芍药,不如把四物汤合进去,就更加王道了,这么做可能要受到一些经方家的诟病,但实践一次次证明,治疗慢性病,不一定呆守其方,学习伤寒论的重点是明理。
306.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方六。
赤石脂 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 干姜 一两 粳米 一升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厥阴病的利有寒利也有热利,厥有寒厥也有热厥;少阴病的利都是寒利,厥都是寒厥。寒利使肝木之气不能疏泄升达,下焦会形成寒湿,导致经络郁滞而血行不畅,郁滞以后血腐为脓,其腐蚀作用会使肠道的粘膜破溃,最后是脓血夹杂而下。
既然肠道有了侵蚀破溃,再按一般的温中止利方法治疗已经不行了,必须用赤石脂修复糜烂的肠膜。干姜是四逆汤和理中汤都用的药物,用在这里既能温中,又有止血的作用。这里的甘味药为什么选择了粳米,没用甘草,这不好解释,但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条线索,即白虎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中都用了粳米,这几个方子的共同之处就是都治疗肺、胃、阳明、燥金这一系统的病,本证便脓血是大肠有破溃,大肠和胃同属阳明,并和肺相表里,可以说都是属于西方这一系统的,所以也用到色白质硬的粳米。
307.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七。用前第六方。
二三日至四五日,少阴病的寒湿郁滞时间稍长了,会进一步拖累到和它相表里的太阳,即手太阳小肠和足太阳膀胱。小肠受邪后会有腹痛,泌别失职而小便不利,膀胱受邪也会气化不出而小便不利。但后者不会有下利不止,便脓血。可见本证的根源在于小肠的寒湿不化,血行不畅,用桃花汤温化了寒湿,诸证自解。
本方医案多为治疗下利便脓血,缺乏启发性,林上卿先生有一则医案是针对病机的,用桃花汤后使便秘得畅,值得品味:
曾某,女,42岁,1978年4月5日就诊。自诉1977年10月起,即作腹胀,少腹拘急,尿少而尿意频频,日排尿仅100至200毫升左右。住某医院内科治疗,因尿常规及各项生化、物理检查均未见异常而不能确诊,仅拟诊“少尿原因待查和内分泌机能紊乱”,而据尿少、尿意频频给予维生素类、双克、速尿等剂治疗。初时,药后尿增至15002000毫升,腹胀随减,但纳食渐差,且停药诸症又发,再以前药治疗则难有起色。转中医治疗,以八正散、五苓散等利水剂出入,亦仅服药时症情好转,停药复如旧。病趋重笃,转省某医院治疗,全面检查亦未见异常,建议继续中医治疗。改济生肾气丸、滋肾通关丸等剂加减,也仅取一时之效,数日后复旧状。
经人介绍前来求诊:其人面色苍白,形体肥胖,口和纳呆,恶心欲呕,心烦易怒,少腹拘急,腹胀,尿少,尿意频频,尿色白浊,大便干,三四日一行,舌黯淡肥大,脉沉紧。此属脾肾阳气衰惫,枢机不运,气化无权。治宜温运脾肾阳气、枢转气机,方拟桃花汤:
赤石脂60g,干姜、粳米各30g,清水煎至米熟烂为度,弃渣分昼三夜一温服。
二日后大便通,小便利,色白浊,精神好转,寐安,纳食稍增,余症减轻。嘱再服2剂,煎服法同前。四日后,尿量增,腹胀、少腹拘急和心烦欲呕等症已除。面色转红润,纳增,舌体肥胖,苔净,脉沉紧。此中阳已运,肾气未复,原方再进。10日后舌脉复如常人,小便正常,大便通畅。遂以调理脾肾之剂善后。(《伤寒名医验案精选》)
似乎可以这样认为,五苓散协助太阳膀胱的气化,桃花汤协助太阳小肠的气化,以疏散小肠的寒湿。
308.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一般的少阴下利多是阳虚阴寒造成的,需要温阳散寒,但便脓血者是进一步又形成了寒湿,壅滞较明显,因此可配合刺法,疏通经络,具体刺什么穴位没有提到,其主要精神是便脓血为因虚致实,可以用刺法泻其实,不象普通的寒利,不能泻只能补。
309.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方八。
吴茱萸(一升) 人参(二两) 生姜(切,六两) 大枣(擘,十二枚)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本条和第296条从症状上看基本相同,但一主死证,一属可治,关键在于虚实的不同,该条是中土已经崩溃,无力枢转上下,使心肾不能相交而造成的烦躁,心肾上下已有离绝之势,故断为死证;本证是中土被痰浊阻塞,也会造成升降失常,故上吐下利,阳气被困于中不能外达,就手足逆冷。其烦躁欲死是心中痞闷不通造成的,和栀子豉汤证的“心中懊憹”及调胃承气汤证的“不吐不下,心烦”类似,只是有寒热的不同,所以这个烦躁不能和第296条一样理解为心肾不交,因为病的层次不一样,该条为死证,病的层次非常深,所以影响到了心肾交济这个根本;本条只是有形之邪阻塞了胃腑,层次比较浅,只会造成物质交流的障碍,即吐利不止,或阳气不能外达而逆冷,对于心肾精神层面的交流,痰浊阻断不了。就好象两个城市之间如果被什么障碍挡住了,包裹信件一类的实物可能无法往来,但不耽误打电话,这就是阻断的层次不同。从症状表现上这两个烦躁也是不同的,本证必呼号有力,精神不衰;该证烦躁而少言无语,无神无力。吴茱萸汤温中降浊,使寒浊下行,中焦通畅以后,诸证自愈。
310.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方九。
猪肤(一斤)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少阴脉循喉咙,其支者,出络心,注胸中。下利日久则肾阴伤,不能上交于心,使虚热循经上逆,而出现咽痛、胸满心烦,猪为水畜,其皮能滋肾养阴,白蜜甘凉也能润燥,且甘能缓痛,所以这两味能对治虚火上浮造成的咽痛胸满心烦。白粉熬香能够醒脾益土而止利。本方分服的次数比较多,要分六服,一是想让药力留上,二是因为本证是虚火,真阳也不足,且有下利,虽然有白粉益土,毕竟以甘寒为主,一次服用过多恐怕会进一步伤肾阳,使下利加重。
311.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瘥,与桔梗汤。方十。
甘草汤方: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本证的咽痛不是下利引起的,说明不是虚火上炎,而是外邪客于少阴经络,如果结滞不明显的,用甘草之甘味缓其急痛,轻者疼痛就可以消失,邪结较严重的,仅用甘草的缓解决不了问题,再加桔梗以开提散结。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方十一。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 鸡子(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一枚)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瘥,更作三剂。
咽中伤而生疮,可见邪气结滞更加厉害,不能语言,声不出就是严重闭塞的表现。这时用桔梗都不能解决问题,就用到了比桔梗力度还大的半夏来开破,醋的作用也不完全是收敛,它还能消肿,鸡蛋清能够制约半夏之燥,所以药仅三味,却是敛散、燥润、寒热都照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