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理论之膀胱
今天我们讲六腑中的膀胱。
首先,看看膀胱的位置。它是在小腹的正中,与肾的位置是相毗邻的。膀胱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内经》里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所以膀胱的主要功能就是两个:第一个,是藏津液;第二个,是气化以出。
藏津液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看清楚,藏是的“津液”,而不是“尿液”。那么膀胱呢,具有化气收藏津液的功能,这个津液包括从小肠泌别清浊,然后剂泌别汁渗入膀胱。这个“剂泌别汁,渗入膀胱”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小肠我们前面讲过了,它有“分清别浊”的功能,那么它把水液之中的“清”的那一部分分出来,然后往下注入膀胱。
可是有人说:那小肠和膀胱之间,它也没有通道啊?这个水液它是怎么进去的呢?对,因为没有通道,所以这个水液不是流进去的。它是什么?“气化以入”,是通过“气化”的方式进去的。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膀胱是有下口,无上口。既然上面没有口,所以当然不可能流进去,只能是通过气化的方式进去。通过这个气化的形式进去以后呢,再凝结为津液,所以膀胱具有生成津液的作用。
还有一部分津液从哪里来呢?从肺下输而来。肺接收从脾上输的津液之后,其清中之浊就下输于膀胱。膀胱藏了这些津液,可不是把他们都变成小便的,还要通过气化的方式,输布这些津液到达全身。
通过哪些途径到全身呢?第一个,通过它的经脉,就是足太阳膀胱经,能够到达我们的后背,起到一个卫外,抵御外邪的作用;第二个,通过膀胱的气化作用,它能够把这些津液的浊中之清,再上输于肺,重新进入肺通调水道的这样一个循环;第三个,才是气化以出,化为尿液。所以尿液,就是我们所说的“溺”;我们的“汗”——体表出的汗;以及所谓的“气”,这三者其实都是由膀胱气化而出的。你看,我们《内经》里就说啊:“天暑衣厚,则为汗与气。”也就是说天气热的时候,那这些津液就变成汗液,就变成气。天气冷的时候呢?“则为溺”,那小便就要多一些。所以我们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冬天的时候,或者天冷的时候,小便就多一些。那么夏天的时候呢,喝同样多的水,小便的量就少,因为出的汗多了。就是这样的一个自然规律,我们都可以观察得到。
如果说膀胱的功能异常了,除了它的化气功能会失常,气化无力,出现各式各样的这个排尿障碍,淋漓涩痛,小便无力,尿频尿急,夜尿增多,小便清长啊,等等。还会导致什么?还会导致津液的不足,因为它不能够藏津液,也不能够生成津液了,那么津液当然就相对显得不足了。正因为这样道理,那我们想一想,对于一个患者淋证的一个患者,我们能不能再去发他的汗呢?就不能,因为一个小便淋漓涩痛的病人,他是淋证,他的根本病机就是膀胱的气化无力,既然膀胱气化无力,就必然不能藏津液,津液就可能出现不足。对于一个津液不足的人,我们当然就不能够再去发他的汗啦。
也正因为膀胱能够藏津液,所以,膀胱对于人体的水液代谢,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膀胱的病变,就可以导致各式各样的水液代谢病。所有的水病都可能,但仅仅是可能,由膀胱引起来的。
肾与膀胱相表里,这个当然首先体现在他们的经脉相互络属上。更重要的是,它们共为气化,以主水液。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肾阳其实是膀胱气化能出的动力所在。所以如果是膀胱气化不利,那些属于虚的,不足的,我们往往通过温肾通阳这样的方法来治疗。
正常情况下,如果肾阳充足,膀胱能够气化,那么这个津液就能够自然的生成,小便就能够正常的排出。假如说,肾和膀胱相表里的这个功能发生了异常,那么一方面呢,就可能表现为各式各样的排尿症状。所有的排尿症状都可能因为肾与膀胱相表里的这一对关系异常引起。另外一方面,就跟膀胱气化无力一样导致各式各样的水病。因为肾就主水嘛,肾如果有病了,就会出现各种水病。所以我们在看到水病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想到水藏、水腑。肾为水藏,膀胱为水腑。这个是我们学习肾和膀胱关系里面最重要的一点。
稿约:“从头学中医”公众号是由“一小撮”热爱中医的人运营的公众号,致力于中医学习与推广。欢迎广大爱好中医的朋友们不吝赐稿。但凡与中医的学习和应用有关的稿件都可以的。录用后,我们将通过公众号和其它自媒体将您的想法传递给更多喜欢中医的人。让更多人和我们一起“从头学中医”,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投稿信箱:2818636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