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梁启超都看不懂的李商隐《碧城》诗,到底讲了什么意思 2024-06-08 04:06:56 《碧城》,又名《碧城三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七律组诗。李商隐的诗,向来“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以至于宋金时期的“北方文雄”元好问,就发出了“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的感叹。《碧城》是最难懂的李商隐诗之一,清代康雍年间的文人姚培谦,在《李义山诗集笺注》中认为,李商隐的《碧城》诗是“君门难进之词”。纪晓岚,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在《玉溪生诗说》一书中,对《碧城三首》这样认为:“诗有众说纠纷者,既无本事难以确主第,各就所见领略之,亦各有得力耳,《碧城三首》可如是观也。《锦瑟》体涩而味薄,观末二句意亦正是耳。《碧城》则寄托深远耐人咀味矣,此真所谓不必知名而自美也。”纪晓岚认为,这《碧城三首》都是寄托之诗,但到底寄托了什么却不甚明了。梁启超,是我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在清华大学曾与王国维、陈寅恪等并称为“五星聚奎”,是清华五大导师之一,但梁启超就自认他也看不懂李商隐的《碧城》等诗。梁启超在《饮冰室文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说:“如义山集中近体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篇,古体的《燕台》、《河内》等篇,我敢说他能和中国文字同其运命。就中如《碧城三首》的第一首: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若使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这些诗,他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梁启超在上文中所引用的,就是李商隐《碧城三首》的第一首。那么,连纪晓岚、梁启超都难以理解的李商隐《碧城》诗,到底讲了什么意思呢?对于这三首诗的题目《碧城》,我们只要先知道碧城是一个以碧蓝颜色来命名的地方或城邑就可以了,至于别的喻意可以暂时不管。碧城十二曲阑干,就是指碧城有十二条弯曲的阑干,或者指碧城的阑干有十二个弯,而曲阑干一般都在优雅的花园亭榭等地方,所以这句诗表示了碧城是一个十分优雅的地方。犀辟尘埃玉辟寒,根据南梁任昉的《述异记》:“却尘犀,海兽也。然其角辟尘。致之于座,尘埃不入。”就是指犀牛的角能够辟除尘埃,玉能够辟除寒冷。这句诗就表示,在碧城中生活,是没有灰尘也没有寒冷的,是很自在又很高雅的。阆苑有书多附鹤,就是指居住在阆苑的神仙,都是用仙鹤来传递书信的,表示神仙的生活自在又超脱。女床无树不栖鸾,根据《山海经·西山经》:“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彩文,名曰鸾鸟。”表示女床山的每棵树上都有凤凰仙鸟。读诗至此就可以知道,原来诗中讲的都是神仙的故事,神仙能够用犀角辟除灰尘,用玉辟除寒冷,用仙鹤传递书信,而且满山的树上都有凤凰仙鸟。再根据《太平御览》中的《上清经》:“元始天尊居紫云之胭,碧霞为城。”就可以知道,碧城就是神仙居住的城邑,是个非常高雅的地方,碧城中神仙的生活更是自在、超脱。星沉海底当窗见,根据古代天文学的混天说,大地只是浮在大海中的一块泥土,日月星辰从东方的海上升起之后,就由东向西运行,并从西方的海中沉入海底,在海底运行之后又从东方的海上升起。这句诗就是指星星沉入海底的地方,在凡人看来是在无比遥远的天边,但是在碧城的神仙看来,仿佛就在眼前一样,通过窗户就能看见星星正在沉入海底。雨过河源隔座看,就是指大地上江河的源头,在凡人看来是遥不可及的,但在碧城的神仙看来,也如同近在眼前,神仙观看下在江河源头上的雨,近得好像只隔了一个座位一样。若是晓珠明又定,晓珠就是看起来很明亮的珠子,当然指的是月亮,月亮在凡人看来,是在遥远的天上,但在碧城的神仙看来,月亮也近得如同面对面一样。一生长对水晶盘,就是对于碧城中的神仙来说,如果月亮能够定在天上不动的话,那就是整天面对着一个水晶盘了。很显然,这《碧城》诗的第一首,无非是说碧城中的神仙很高雅,神仙的生活又自在又超脱,对于凡人来说遥不可及的地方,在神仙看来就在眼前,神仙能够随意地观看“星沉海底”和“雨过河源”,还能跟皎皎的明月面对面。李商隐用了碧城、犀辟尘埃、玉辟寒、阆苑、鹤、鸾、星沉海底、雨过河源、晓珠、水晶盘等词句,描写了一个自在超脱的神仙境界,这就是李商隐《碧城》诗第一首的意思。那么,李商隐描写了这么一个神仙的世界,想说明什么呢?诗人描写了神仙的生活,又想表达一个什么意思呢?这就要看《碧城》诗的第二首。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对影闻声已可怜,这句诗表示,即使还没有看到人,只凭看到的影子和听到的声音,就觉得这人太值得怜爱了。《碧城》诗第一首,讲的都是碧城中的神仙,所以这句诗中的人,无疑就是碧城中的仙人,也就是指碧城中的仙人太值得怜爱了。玉池荷叶正田田,这是一句写景的诗,从字面上看,就是指碧城玉池中的荷叶长得青翠娇嫩。根据近代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人间词话》第82章:“一切景语皆情语: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玉池荷叶正田田”这句话,虽然写的是景色,但实际上表达了碧城中的仙人,就像这田田的荷叶一样惹人怜爱。根据这两句诗可以确定,李商隐所描写的碧城仙人,应该是仙女。不逢萧史休回首,根据西汉刘向《列仙传》:“箫史者,秦穆公时人也。善吹箫,能致孔雀白鹤于庭。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遂以女妻焉。日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可见这句诗,乃是根据弄玉喜欢上了善吹箫的箫史这个典故,表示碧城中的仙女眼界很高,如果不碰到像箫史这样的优秀之人,是头都不会回一下的。莫见洪崖又拍肩,有关洪崖的最早记载,当属东汉张衡的《西京赋》:“洪涯立而指麾,被毛羽之襳襹。”晋葛洪 《神仙传·卫叔卿》也有记载:“度世因曰:'向与父博者为谁?’叔卿曰:'洪崖先生、许由、巢父、王子晋、薛容也。’”李商隐的这句诗,显然是出自比葛洪略长数岁的郭璞所写的《游仙诗》:“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郭璞这句诗的意思,指的是能够与浮丘、洪崖这样的神仙走得很近,所以李商隐这句诗也表示碧城仙女的眼界很高,如果不看到洪崖这样的仙人,是不会走近的。紫凤放娇衔楚佩,对于这句诗的理解,很多人就喜欢去猜测紫凤喻意了什么,楚佩又象征了什么,其实这样的读诗方法是不对的。正确的读诗方法,就是先从字面上来理解,只有先明白了全诗的字面意思,然后才能真正理解这首诗的含义,所以这句诗中的紫凤,就是指紫色的凤凰,楚佩就是指楚地的玉佩。很显然,紫色的凤凰是非常漂亮的,楚地的玉佩也是非常漂亮的,漂亮的凤凰衔着漂亮的玉佩,当然就是形容碧城的仙女是无比的娇美。赤鳞狂舞拨湘弦,赤鳞就是长着赤色鳞甲的动物,根据《说文》:“龙,鳞虫之长。”再根据这首诗写的都是神仙的事,而且赤鳞又与紫凤对仗,所以赤鳞肯定就是指赤龙。拨湘弦,无疑就是指弹奏乐器,湘弦与楚佩对仗,可见湘弦是一种很高档的乐器,所以这句诗写的是碧城中的仙女,弹起乐器来就像是赤龙在舞动一样,表示碧城中的仙女,边跳着高难度的舞蹈,边弹奏着乐器,形容碧城仙女实在是美不胜收。鄂君怅望舟中夜,鄂君的典故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善说》:“鄂君子皙之泛舟于新波之中也……越人拥楫而歌……曰:'今夕何夕兮搴中洲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心几顽而不绝兮知得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说君兮君不知。’于是鄂君子皙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覆之。”根据这个典故,鄂君子皙乃是一位人人都喜欢交往的美男子也。李商隐却认为,即使是人人都喜欢交往的美男子鄂君,对于碧城中的仙女,也只能怅望而已,因为碧城中的仙女是何等的高雅超脱,所交往的都是神仙中人,哪会看得上鄂君这种凡人。绣被焚香独自眠,因为碧城的仙女是看不上鄂君的,所以鄂君也只能独自睡觉了。这就是李商隐《碧城》诗第二首的意思,无非是紧接着第一首的含义,表示碧城中的仙女非常的高雅、可爱、娇美,只是仙女交往的都是神仙,凡人对于碧城中的仙女,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那么,面对着想象中的碧城仙女,诗人又会怎么样呢?这就要看《碧城》诗的第三首。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七夕来时先有期,七夕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表示两人相会的日子是可以预期的,在相会之前是算得到这一天的。洞房帘箔至今垂,这句诗是说洞房的门帘至今都还挂着,表示两个人至今都还没有相会,所以房门上的门帘一直都没有掀开。从这两句诗中可以看出,在诗人李商隐的心中,隐隐有着想与碧城仙女相会的想法,诗人越把碧城写得自在超脱,越把仙女写得娇美高雅,也就越暗示自己也是超脱高雅之人。玉轮顾兔初生魄,初生魄出自于《尚书·康诰》:“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表示在初三的晚上,月亮才刚刚露出一丝细眉的光亮,这跟《周易参同契》:“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说的都是一回事。这句诗,就表示诗人想约会碧城仙女这件事,才刚刚开始,离正式的相会还早着呢。铁网珊瑚未有枝,铁网珊瑚出自于北宋苏颂的《本草图经》:“谨按《海中经》曰∶'取珊瑚,先作铁网沉水底,珊瑚贯中而生,岁高三、二尺,有枝无叶,因绞网出之,皆摧折在网中,故难得完好者。不知今之取者果尔否?’”这段内容,还被同时期的北宋唐慎微收录在《证类本草》一书中。按照《本草图经》的记载,其中所引的《海中经》很有可能就是《山海经》中佚失的一篇,可见在北宋时尚有《海中经》记载着古人取珊瑚的方法,作为唐代的李商隐,无疑也是知道这个方法的。这句诗的意思,是说铁网上的珊瑚还没长出来,也表示诗人想约会碧城仙女这件事,才刚刚开了个头,离真正的相会还远着呢。检与神方教驻景,诗人的这句诗,应该出自南梁沈约的《郊居赋》:“指咸池而一息,望瑶台而高骋。匪爽言以自姱,冀神方之可请。”因为诗人想约会碧城仙女的事太遥遥无期了,如果要等上这么长的时间,人都要老死了,所以诗人才希望找到一个不老的仙方,能够让自己驻颜不老。收将凤纸写相思,诗人一方面寻找不老的仙方,以希望自己驻颜不老;另一方面还把自己的相思,写在祈神用的凤纸上,以希望能与碧城的仙女早点相会。武皇内传分明在,《武皇内传》显然就是指魏晋时期的《汉武帝内传》,该书的作者不详,而书中对西王母下降人间与汉武帝相会的描叙,却写得颇为详尽。李商隐写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表示仙女是可以下降到人间来与凡人相会的。莫道人间总不知,这《碧城三首》的最后一句,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说《汉武帝内传》中明确记载着,凡人是能够与仙女相会的,这种事情是人人皆知的,是真实的。这最后两句诗,就是表示汉武帝都能够与西王母相见相会,那我李商隐也是能够与碧城中的仙女相见相会的!原来,李商隐写这《碧城三首》的目的,就是幻想着能够与仙女相会,这就是李商隐内心的真实想法!李商隐为什么要幻想与仙女相会?这恐怕就是普天之下的男人都会有的想法吧?如果一个男人能够与仙女相见相会再相爱,那岂不是什么目的都能达到了!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正因为诗人李商隐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所以才通过写诗来幻想着实现自己的心愿,另在李商隐的《圣女祠·松篁台殿蕙香帏》中,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思想。《周易》这本书,应该这样来读解,有些谜团,要这样来解开揭秘《周易》为何同时具备卜筮和德义,实际中又该如何运用利用诗词产生动态的意境,比静态的意境更加能够扩大心量从武术气功热,到国学热,这四十多年,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赞 (0) 相关推荐 李商隐的名作,吟诵牡丹而不着一字牡丹,却一气鼓荡,更令人遐想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形成了一代潮流,也占着特殊和重要的地位.从初唐到晚唐,拥有诗人之多,艺术造诣之高,都是后世难以企及.虽然大唐末期不再有往日的繁盛,但依旧有很多诗人力挽狂澜,李商隐就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全诗赏析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牡丹>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 ... 梁启超都看不懂的李商隐《碧城》诗,用了道家智慧就能通顺地看懂 梁启超先生,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是近代维新派和新法家的主要代表,而且还是一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士绅家庭,从小就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十七岁那年就中 ... 李商隐的《重过圣女祠》,到底是什么意思?连梁启超都看不懂 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不但是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而且还是一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梁启超先生称得上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 ... 纪晓岚学生大婚,命人送去一幅对联,新娘看懂后,直骂纪晓岚太坏 "苇草织席席盖苇,牛皮拧鞭鞭打牛."<纪晓岚全传>中记载,这副对联是清朝大才子纪晓岚在年幼时,应对私塾先生的一副对联.纪晓岚在私塾学习的时候不到八岁,那时便能对上私塾先 ... 千古绝对:上联“坐北朝南吃西瓜,籽放东边”,纪晓岚妙答下联“自上往下看《左转》,书往右翻”! 要说我国的风流才子皇帝,乾隆皇帝敢说第一恐怕无人称第二,毕竟一生下江南六次可不是哪个皇帝可以比的.乾隆皇帝喜欢汉族文化,尤其是一些诗词歌赋.自己没事的时候还爱自己写写诗.据说乾隆一生总共写了四万多首诗 ... 和珅出一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的下联和珅汗都下来了 和珅出一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的下联和珅汗都下来了 说起清朝的乾隆爷,那就跑不了和珅.在<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电视剧里,乾隆爷.和珅.纪晓岚那是形影不离.这三个人平时的事迹就比较 ... 乾隆逢年过节赏赐给大臣的猪肘,为何出宫后都扔给了纪晓岚? 乾隆皇帝逢年过节赏赐给诸位大臣的猪肘,可不是一般的猪肉,是祭祀用的胙肉.胙肉,就是祭祀时供神的肉. 祭祀供品 清朝皇帝都有个习俗.逢年过节,皇家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缅怀祖先.供奉神灵.祭祀时就要摆 ... 纪晓岚跟和珅斗?从官位上看,纪晓岚被和珅压着打 人们常说"官大一级压死人",来形容权力的威力.在现实当中,别说官大一级,就是官大半级,也照样压死你,在职场上也是如此.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纪晓岚是可以整天跟和珅叫 ... 纪晓岚学生大婚,他送一副对联,新娘看懂后大骂:上梁不正下梁歪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热播后,在很多人眼中纪晓岚是一个正值廉明.有情有义.腹有诗书的才子形象,尤其是他与大贪官和珅的斗智斗勇,更是让人喜乐见闻.和珅是剧中的大反派,而纪晓岚作为主角自然是 ... 从纪晓岚、梁启超的书中,可以看出他们也没有读懂李商隐的诗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人,即现在的河南省沁阳市人,大约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的晚唐时期,并与当时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一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