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八岁,已成年。

文 似水若烟
细细寻思,从03年末至今,上网将近18年,18岁,已成人。当初上网的初衷有两个,一是觉得现实里腼腆内向,足不出户的我,可以在网上与人以诚相待,交到彼此交心的朋友。二是喜欢文学,给自己的文字找一个安身之所。
内向的人,慢热;慢热的人,长情。网络虽虚拟,却可放心交付真心。不像现实里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只需要聊得来。当时盛极一时的聊天室,曾是我的日常。虽然许多人与事都只是过眼云烟。好在,与云儿十多年的相交,至今依然。一开始上网起的网名,用的头像,一直至今。真名是父母起的,网名是自己想的,真名一生不改,网名一直钟情。
只是一直用的那个白衣胜雪的画中女子头像,从二十多岁上网到如今人已中年,纷纷扰扰的尘世,牵牵绊绊的日子,脸上虽非尽染风霜,心里却早已经布满沧桑,何如似这头像这般不沾尘埃?是该让心从云端落地,沾染人间烟火气,也没怎么准备,用了一下午的时间,换了两个公众号的头像,当然,也把所有社交账号的头像换回自己的照片。
对于别人来说,换个名字或者头像那不过是换一种心情。对于我来说,却是对过往的一个告别,对未来的一次规划,告别过往,接纳现实,未来希冀,过好当下。原本想郑重其事的发文总结,最后用了自己旅行中的照片制作成两个小视频,就当作是十八岁已长成的小仪式。
唯有新浪,说是系统修复,暂时无法换头像。刚才一看,在新浪居然已经过了十二岁了。恰好晓舟老师发了一篇博文《逗你玩:草根博主评衔》里面提到所有元老级的博主,如今依然在岗的不过两成,就照我在新浪的岁数,都已经熬成“一级资历,博客元帅”了。
就像晓舟老师说的,这是逗你玩的,纯草根纯民间的自娱自乐,千万别认真,一认真就不好玩了。但不是说晓舟老师不认真,连我自己都不记得的入驻时间,晓舟老师却细细去翻阅了“2009年12月22日加入新浪博客,早期入博一级资历,2014年新浪草根版授衔名列“十大文学名博”,新浪博客推荐文章426篇 ,现在岗。”为了写这篇文,我重新翻阅了自己的博客,还有一百多篇旧文章我私秘了,所以晓舟老师没能看到。
我落户的时间是2009年5月21日。在入驻新浪前,第一次有博客是在汤博。当年在TOM开通的第一个邮箱至今依然在用。03年的12月20日在一个叫“雨后池塘”的小屋写下第一篇小日记,两年后离开小屋,后来汤博也关闭了,便又落户网易,又建了一个163的邮箱。后来听闻网易要关闭博客,权衡再三,选择看起来最不会关闭的新浪落户。
一开始入驻新浪,就忙着搬家,没有朋友,不懂串门,更不会打理经营。登陆,写文,上传,下网。如此大概有半年光景,才会陆续有友来访。直到2011年5月4号的一篇《烟波缥缈处,一舟共渡》被博乐“秋心”推荐给编辑,然后又上了首页、至今还记得打开自己博客时,欢喜得以为走错了房间。
我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几乎是两耳不闻窗外事,更不懂人情世故,更自知自己渺小平凡,“小凡”是我给自己起的名字。深知才疏学浅,只有自小对文字的热切喜欢。文章前面能有个“荐”字是从来都不敢想的事情。记得秋心当时对我说“我喜欢这文章,对于喜欢的东西,我希望能让更多人分享到”这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也终于让自己有了小小的自信。
以后的努力有了方向,博客渐渐地不再是流水帐的日记,但也因有了期盼而患得患失。能推荐上便欢喜,若是意料之外的没推上,便情绪低落,如此过了一段时间后,渐渐地学会释怀。全力以赴写文,能推荐固然欢欣,没有也不必挂怀。
说实话,文章能推荐上的,我知道的博乐有“行有銮铃”“布衣书生”还有“六月的雨”“林炎清秋”后来博乐变动,我便对此一无所知。就连2014年被评为“草根文学十大名博”也是博友在首页看到后,告诉我的。我没有收到任何通知。就这样一直到了2016年尾,不知为何,从此不再有文章被推荐了。好在我这人容易放过自己,文字是我自己喜欢的,至于能不能推荐上却不是我所能左右的。一直到2018年7月30号我写了一篇“雪老师”的文章,晓舟老师找到我,觉得这文章应该被推荐,所以很热心地帮我找到编辑并且大力支持。自此之后,我又开始有文章被推荐,对晓舟老师我一直心怀感激。
当然,鼓励并且扶一把可不只我烟儿,整个新浪博客不知有多少人得到晓舟老师的“帮扶”对晓舟老师最佩服的一点不只是他的知识渊博,语言精炼,问题只抓核心,笔锋干炼锐利,不管是时评,生活,还是世事,风俗,哪怕只是与小孩子的日常记录,也是生动精炼,诙谐有趣。这些还不是最让人佩服的,最让大家心服的是晓舟老师的热心肠,点子多,有魄力,更有行动力。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事情,只要他想做,就干劲十足,不做到尽善尽美,那就不是晓舟老师。后来看了晓舟老师举办活动的视频心里就全明白了,如此风范(此处省略二字)那是由内到外散发出来的气场。

(晓舟老师)

其实在没有被推荐的日子里,我也曾萌发过离开的。后有博友建议,去过“某书”也呆过“某头条”也曾风光过,在某书的时候,一篇文章被推荐上时,阅读量出乎我的想象,陆续会有别的网站的编辑找到我。在某头条的时候,被推荐过的阅读量也是以万为单位的,但后来,我都一一退出了。辗转之后,发现新浪博客最让人喜欢的地方是这个时代最缺的三个字“不浮躁”。
现在是商品时代,社会需要什么产品,就生产什么产品,消费者需要的东西才会有市场。而网络上也是一样的,平台要运营,就要有阅读量,必须是网民喜欢的内容才会有流量。内容不一定要有多精彩,但标题一定要足够吸引眼球,只要点进去,作者就赢了,要的就是点击。
而新浪博客不一样,博客里藏龙卧虎,许多人在现实里都是大名鼎鼎,但很多名人佳士宁愿隐瞒身份,以一个熟悉的人不认识的身份写文写心情。有的人虽然没有隐瞒身份,但博客是一处心灵的房子。有感而发的是作者,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一阶层的读者而写,不必为了阅读量而绞尽脑汁。
文章是作品,不是产品。能引起共鸣,得到关注,从而有了更深更广的知名度,那是额外得到的结果。而不是一开始落笔的时候就冲着这个结果去的。我手写我心,心有所感,或有所思,有所悟,才会有落笔的欲望。哪怕感动不了别人,但首先要感动自己。个性,自我,真诚,我认为那是有感而发的文章需要具备的东西。
不久前,有位相交多年的新浪博友联系我,问我现在哪里呆着。我说,文章除了自己的公众号,就放在新浪。其他的平台与网站我全部都退出了。他问为什么?
这个为什么,也是我问过自己,并且仔细考虑过后作的决定。我很坦诚地说:某书这个平台,适合年轻人玩;到于某某头条,那就是一个为营利而运营的平台,没有自己的东西,也没有自己理念,更没有自己的情怀,目的很明确,流量产生营利。读者是多,但不是真读;作者也多,但极少是为了创作。如果你想要流量而不是为了志同道合者,这些网站很适合,他们可以帮助你一夜之间便走红。可是人呆久了,会觉得又功利又浮躁,慢慢会丢失了自我,会让自己一些原本固守并且可贵的东西被自己不知不觉的摒弃,让自己成了自己最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这些年回过头来看新浪博客,博客其实是一个纯写文的地方,如今这样的地方已经很少了,商业味,浮躁气,充斥着周围,难得有这样一个安静的地方,对写作者友善的地方,是我辗转了几个地方后深深体会到的可贵。新浪博客确实是如今不可多得的一股清流。是尊重文字者一处可以放下释怀的存放地。
在博客能呆下来的,大都都有一定年龄的人,也都是真正热爱文字的人,这两点就让人与人之间少了隔阂,彼此都是热爱文字的,便有心灵的共鸣。不管世间如何杂乱,网络怎样浮躁,有一处地方让心灵安静,给文字安一个家,聚体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这样的空间越来越少,如果再不珍惜,或许过不了多久,唯一的心灵休憩地也会慢慢的萎缩并且退出。
最后,这位博友认同了我的观点,但他说他登陆不了博客了,选择了我上面所说的“某某头条”落户,并且让我去看看他的新作。我直言相告,那个平台,我不会再登陆。但我也衷心希望他能适应并且得到发展。我明白的,生活是柴米油盐,没有谁能真正不食人间烟火,只是,总会有某些人依然固守无关物质的富有纯粹为了精神的丰盈,或许无用,却有自己认同的价值。
同是对文字的爱好,自然明白,我们的每一篇真诚认真抒写的作品,都希望能够得到它应有的反响与体现出来的价值。就如好马配好鞍,好女嫁好婿是同一个道理。或许是我天生淡泊,更添人到了一定年纪,慢慢地看淡许多东西,也因为我足不出户,不必在尘世里摸爬滚打,对于日趋残酷的竞争环境一无所知,反而可以从容且淡定些。
自从四年前陆续开了两个公众号,博客慢慢地就成为我的文字仓库,存放所有原创作品。博客是文字的家,也是我心灵的安放所。在这里,曾经百花盛放;在这里,曾经热诚相交;在这里,虽也曾被忽略无视过,但无可否认,也得到了鼓励与肯定。可以说,没有新浪博客就没有后来的我在文字这道上的成长。那些曾经交心的文友,尽管我没有说出,但在我心里一直占据着牢固的位置,并且有生之年,不会淡忘。那些曾经发生过的暖心趣事,只要空下来,翻阅文章,便能一一呈现,这一处安放心灵感悟文字宝藏的地方,在用心付出过,真诚抒写过的人心里,无比珍贵,无可替代。

同类文章回顾:

烟儿,极平凡的我…

生来平凡, 惟愿岁月静好;一念自由,一念温暖

似水若烟

相貌平平的我,温柔不了岁月,也惊艳不了时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