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言锋语】培训乱象何时了
短短一周,检查了24家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以下简称培训机构),身心俱疲。记得2018年11月,还在办公室工作时,被抽调加入了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专班,轰轰烈烈搞了几个月的专项治理。结果现在调动了科室,又跟培训机构撞上了。
一周检查下来,培训机构也是良莠不齐,问题多多。
一、漫不经心,虚与委蛇
面对年检,各家培训机构的表现大相径庭。前一天再三叮嘱检查材料要备好,等我们到了现场,一问三不知,或言材料不在,或说负责老师还没到,甚或连我们检查时的桌椅都没有准备好。我想连最起码的待人接物都做不好,还指望他能搞好培训?
二、 财务混乱,暗度陈仓
三令五申的事情,某些培训机构置若罔闻,尤其是牵涉到钱。管你什么规范财务制度,什么设置专用账户,什么开具正规发票,什么不能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3个月的费用,他们擅长的就是乱中取胜,施障眼法的有之,大吐生意难做经的有之,故作无辜状的有之,一言以蔽之:唯利是图。
三、管理无方,教学无法
培训机构说到底也是搞教育的,可是很多教学行为都是不合乎规范的,比如过于强化分数,拿习题当教案,没有教学计划、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等等。对于部分教师的教学业务疏于管理,教学业绩无考核机制,教师没有专业成长和提升的空间。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培训机构同样应该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上,遵循国家标准。
四、安全淡薄,左顾言他
很大一部分培训机构的监控,都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要么工作人员不会操作,要么录像存储时间过短,要么没有应急预案,在安全工作日益重要的今天,如果监控设备形同虚设,想想都会后背发凉。
当然,检查的培训机构中,也不乏规范合规、准备认真、态度谦卑者。他们精心准备材料,积极配合检查,不断完善改进,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如下图)。
如今,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到处“绽放”,变成城市一道“风景线”。我以为,应该消化存量,严控增量,虽然培训机构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辅导的需求,但是它们正逐渐变成家长攀比、浮躁滋生的温床,已然成为 “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源头。
培训机构的定位始终是模糊不清的,究竟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补充,还是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如果培训机构真正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那无可厚非。假如培训机构逐渐沦为资本角逐的名利场,将是最大的悲哀。我们希望看到的是培训机构的教育心和公益性,而不是生意经和商业性。
培训机构的大问题是师资问题。抛开缺少名师不谈,培训机构的教师,即使有教师资格证,但很多都是刚毕业不久考编未果的教师或是外地过来“打工”的教师,与学校在职教师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教学理念、方法、方式等还是不够科学规范,他们普遍缺少专业性指导和教研活动。
我以为,培训机构也是民生工程,关乎千家万户孩子的未来。可以市级层面牵头,尝试校培结盟,让培训机构的教师也有机会去学校听课学习,不断提升培训机构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或依托民办教育协会定期组织培训机构教师业务能力大赛或名师讲座交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让这潭“教学死水”活起来,动起来。
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归根结底是家长问题,整个社会风气和环境造就了一大批焦虑的家长,此时更需要学校的介入。学校应在家校合作上多下功夫,通过家长会、校园开放日、家访等形式,畅通教师与家长沟通管道,科学分析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特点,共同研判孩子发展方向,家校共管,而不是一味地任由孩子去培训机构。当然,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全社会都应该聚焦关注,一方面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消除制造教育焦虑的土壤,另一方面营造理性平和心态,尊重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把关心下一代真正落到实处。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培训机构当实行末位淘汰制。培训机构比什么?不是比谁的面积大,谁的硬件好,谁的投资多,谁的关系硬,而应该比谁的管理严,谁的业务精,谁的教学优,谁的口碑好。
培训机构的监管是大事情,乱象当用重典。每年的年检当“两不两直”,即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直奔主题、直插现场,试行推磨式异地检查或第三方测评,从一定程度上杜绝打招呼、讲人情情况的发生。其次,培训机构检查,当应严尽严、严上加严,用比中小学综合考评还要严格的规章制度规范之、约束之,给培训机构增压增效,提高培训机构办学门槛,而不只是单纯地局限于面积、消防等没有技术含量的硬件层面。
幻想有一天,当培训机构不再是挣钱快的行业,当办学人开始讲起了情怀,当去校外辅导变成家长们的耻辱,彼时,必然是天朗气清,万家太平了。
可是想到满大街的培训机构,看到朋友圈为培训机构的背书,脑海中闪现马路边各种培训机构的广告招牌,心情又沉重了起来……
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