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系方剂(1)桂枝汤总论

首先把《伤寒论》中关于桂枝汤的都总结起来: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6(续):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4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44.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解外宜桂枝汤。

45.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3.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54.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56.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57.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95.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64.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234.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240.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当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372.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387.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8条.产后风,续之数十日不解,头微痛,恶寒,时时有热,心下闷,干呕,汗出。虽久,阳旦证续在耳,可与阳旦汤(即桂枝汤)。

总结: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很多方剂都是以桂枝汤打底,加黄芪就是治黄汗,加当归就是入厥阴,甚至本身的去桂去芍或者加桂加芍都直接变成不同的架构,所以这个方剂很有意思,我们把这个方的所有条文拿出来通读就是要看出它最公约数作用在哪里。

首先是外感风邪,会有发热,汗出,怕风,脉浮弱的感冒,这种感冒的特点是病人平时就不是很强壮,感冒有出汗,不能用麻黄剂发汗,只能用桂枝剂微微地解表散寒。

所以之后的15,42,56,91,164,240,372等条都是在说人或者经过不当治法发汗或者下法导致身体虚弱,或者本身就是腠理松体质,或者是病好了复发等等体质不太好的感冒,这种情况下用桂枝汤。

至于16,24条的本身体质热或者身体强壮腠理紧实不出汗的,就不能用桂枝汤。

最后一个要点是调营卫,想象桂枝汤作用在人体可以出汗的那一层地方,可以补足那一层的能量,让平时因为那层能量虚而自汗或者发热汗出的患者康复。

营卫一层还有很多意义,是以后学其他方剂的基础,所以心里要有一个大致图像。

本系列是以冯世纶和张长恩老师主编的《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为基础整理,其间也有大冢敬节等老师的医案或者见解,感谢各位中医前辈的经典著作,可以让我们学习进步。

因为本人知识局限,有不足之处希望大家能指出更正。

谢谢大家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