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为患者着想,不开贵药,不开大方,网上好评如潮,医术高有口皆碑

我的好中医标准很简单:首先是医术高,其次是医德好,再其次是不开大方,小方小药治大病。

老百姓找中医看病,都爱找年龄大的,最好是满头白发,胡须络腮,认为这样的老大夫有水平。但是,也有年轻的中医,水平一点都不差,甚至超过某些上了年纪的老中医。王彦权今年45岁,是一位中年“老中医”,他经常在一家很有影响的中医论坛上发医案、发经验,每次都是好评如潮。

】王彦权我曾亲自见过此人,年青有为胆大心细。用药如用兵,救人生命为重任。何许要为自己平安而开轻量药治重病误人生命呢?我相信厚德能载重物。一些庸医一见病重就推诿。或者开一些参芪一类补药不对症不治病不用附子不担责任。默默的等待病人自然死亡。面善心不善也。我随喜彦权医德高尚!

】王老师理,法,方,药。简洁明了,真乃伤寒高手。

】凡有王彦权老师的医案必看。

期盼日久,王彦权的“经方故事”终于出版了

王彦权的“经方故事”,本人觉得实在是精彩,如果结集出版,肯定大受欢迎。2020年,王彦权的“卫生室的经方故事”引起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一位有眼力编辑的关注。最近,《卫生室的经方故事》出版了。

一位老中医说,一个学中医的和一个中医爱好者,要想快速提高自己的看病水平,除了有坚实的中医基础之外,那就是多看老中医的医案。书店里老中医医案类的书籍很多,有的中医在写医案时,有的没有处方;有的“按”不到位;有的对病症分析不够清楚;有的啰嗦半天不知所云……看王彦权的医案,不随流俗,“立言不袭,自成一家”,条分缕析,一目了然。启发性、指导性很强,中医小白都能看懂,是真正的“授人以渔”的写法。

每当他有新文发布,便收藏成集,截止目前已收集了100篇,准备编辑后在公众号发布,这不,书一出,哈哈,全泡汤了。

昨天收到了王彦权的赠书,捧手一看,若春风相遇,甚是惬意。从封面到内页纸张是土黄色的,和本人收藏的梁实秋的散文集是一个货色,这是本人喜欢的色彩,古朴又典雅。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把爱好中医的朋友喊来吃茶。朋友爱人说:“书好,不是很厚”。朋友说:“一本书好不好,关键在内容。《伤寒论》不也是薄薄的一本吗?”

全书127篇文章,每一篇都不是那种读起来累人的洋洋洒洒几千字长文,读了上篇就想读下篇,有看李渔小品的感觉。在分享医案的同时,还不忘放出个秘方。在描述自己学医诀窍时说“我要当患者心目中能治病的中医研究生”,这么一说,估计会有人开始找他拜师了……

此书适合初秋品读。天上一轮银月,院中一杯香茗,读到凉露欲滴,合书上床,自是好梦。

处处为患者着想,不开贵药,不开大方,网上好评如潮,医术高有口皆碑

王彦权是地道的民间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18岁悬壶乡里,今年45岁,白天看病,晚上读书。这个民间中医在一家很有影响的弘扬中医药的微信公众号上发文之后,每每都是好评如潮。不管是同行还是中医爱好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呼他是中医高手、大医,甚至有人说水平一点不亚于“国医大师”,但他却一直在说自己是一名“小乡医”。

病人康复,我也幸福;病人鼓励,给我动力

今年春节,他抽了一张签,居然是:谦。签解:此乃大成之命,诸事大成。

我不懂阴阳八卦周易命理,但觉得这是个准签。他身为一名被政府表扬过的优秀乡医,一直以来都是谦逊的。他最开心的事情是给病人治好了病,特别是治好了很多大医院都治不好的大病,特别是病人和医生都看着是大病,却被几副药就搞定了的病。

他的诊所在河南洛阳偃师市的一个村子里,名字叫王彦权。不知道我用“门庭若市”这个词会不会招来批评。反正,每天诊所一开门,病号很快就坐满了。

有人说,医生越老越值钱,尤其是中医。胡子长的总比胡子短的有道行。其实也不然。曾经有位快90岁的老中医跟我说,人老了,脑子跟不上了,还是五六十岁时,脑子好使唤。

他今年40多岁,属于年轻中医,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精力旺盛,思维敏捷。一天看上百个病号,只有身体疲劳,精神却依然饱满。

孔子拜访老子后,跟弟子说过这样一段话:“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夸老子真是夸出了水平。

当年,李白想谋个小官做,给韩荆州写了一封信,用词委婉,直抵心灵,一下子就把韩荆州给打动了。

如果让我来评价王大夫的看病水平,用河南话评价,就是“中”和“管”;用山东话评价就是“好”;用四川话评价就是“要得”;用东北话评价叫“杠杠的”;用普通话评价就是“棒”、“真棒”、“太棒了”……

他说:“中医看的大部分都是疑难怪证,费心费劲,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辛苦,选择了奉献。”

“病人康复,我也幸福;病人鼓励,给我动力。”

还有一句:“为医者,无不是既经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彷徨,也遭受'衣带渐宽,为伊憔悴’的折磨,最后能否达到'蓦然回首,佳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至境,那要看各人造化了。”

嗨,这不已经“造化钟神秀”了嘛!

看着这些像名人名言一样的话语,就会让人觉得有一种精神在砥砺着他。

他的业余爱好,是跳广场舞。广场舞是他用来缓解疲劳、解放自己的最佳娱乐方式。用他的话说叫“上班全神贯注,下班一身轻松。”

我没有和他见过面,只通过一次电话,但我一直在研究他,看他朋友圈医案的频繁更新。

经常有博友在微博上问,哪里有好医生?哪里有靠谱的老中医?能不能推荐个好医生,一直觉得比较难。

什么样的医生才是好医生?教授吗?不是。国医大师吗?也不一定,你也很难找到。

有的有些名气,架子大,脾气也不少。有的赚钱心太强,爱开大方,看着是个卖药的。真正德高望重,心怀苍生的老中医不多。

在我看来,好医生的标准简单说就三个字:会治病。当然,技术高只是一方面,关键还得医德好,尤其是在小病大治,开大处方,滥用仪器检查的当下,能够从患者角度考虑,看不好病不要紧,也没有人让你把所有人所有的病都看好,但是不要坑人。这才能叫好医生。

有的大夫,不管能否看好病,挂号就是五六百。你是有点名气,你比张仲景、孙思邈名气还大吗?有多少平民百姓能承受得起?有的大夫,一张方子二三十味,一开二十一(副),喝汤喝饱了,还让病人吃点饭不?

王彦权的药方有时六七味药,有时十来味药,没有大方,短小精悍。没有重剂起沉疴,却能四两拔千斤。经常是一张小小的方子,有着令人出乎意料的疗效。

除了看病医术外,这也是天南海北患者找他看病的一个主要原因。

面对大病重病,细心辩证,方药精准,出奇制胜

除了周边群众,很多是大病小病都来找他,而远道而来的患者,多是大病重病。这些外来患者,都是抱着一线希望而来,诊疗过程中来不得半点马虎。作为一名医生,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患者都能治愈,但是,必须要有治愈每一个患者的决心。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神经性耳鸣三月,一剂知,一周愈

黄某,女,41岁,耳朵堵闷感三个月,在洛阳某大医院诊为神经性耳鸣,西药治疗乏效,一周前来诊,兼见头沉疼,身无力,嗜睡,口不渴,无汗,面色白中兼暗,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处方:吴茱萸6g,党参15g,干姜6g,大枣5枚,麻黄8g,制附子9g,细辛5g,川芎30g,生地18g,甘草15g。七剂。

复诊,病人反映,服上方一剂,即感头沉疼及耳朵堵闷感减轻,七剂服完,诸证消失。

按语:此病之辨,如从脏腑辨证入手,可能困难很多,从方证辨证,相对简单,头疼沉,结合口不渴等无热表现,吴茱萸汤证明显;头沉疼日久,身无力,嗜睡,无汗,脉沉,麻黄细辛附子汤证,麻黄附子甘草汤证兼有之;面白兼暗,阳虚兼瘀,川芎引药走上,又可活血,对应头疼耳朵堵闷,一举两得;肾开窍于耳,用生地,填补肾精,又制麻附辛吴萸之燥,一对病,二反佐。

此病大方向属阴寒之证,阳气不足、寒瘀阻滞、窍道不通,为其主要病机,辨兼证,治主证,因方机相合,又方证对应,故现捷效!

王大夫善用四逆汤、麻附细,他不是让人望而却步的“扶阳派”,却能用少量附子把散失的阳气挽回来。

在他手里附子可治的病证几乎涵盖所有病种:阴证、寒证、虚证、瘀证、湿证、疼证。附子可治的病或证:痹证(包括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病等各种疼证),少阴证(身无力,无精神,脉沉细,也包括多数抑郁证),心脏病(心衰,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妇科病(痛经,盆腔炎,不孕,产后隆闭等),血管类病(周围血管病,脉管炎,坏疽,门脉血栓等),呼吸系统病(久咳,肺纤维化等),汗证(自汗,盗汗等),顽固失眠阳虚证,脾胃病(结肠炎,胃炎,久痢等)……

如果有人问,他都能治哪些病,这是一个比较详细的回答。

中医药治疗癌症,花钱少,疗效也不错

前不久,刚刚报道了江苏盐城翟学礼老师,他不仅能治疗很多癌症,还能从医院诊断的100个癌症患者中识别出55个假癌症。

说起治疗癌症,好像是大医院的专利,在人们印象中,乡村医生,一不懂癌,更别说治。王彦权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在基层用中医中药抗癌,病人不仅花费少,疗效也不错。

杨某,男,伊滨区人,2004年诊出胃癌,胃切除三分之二,已存活15年。病人反映,当时医生让他化疗6次,自己只化疗一次,便逃了出来。后来复发,检查显示癌细胞转移,在某三甲医院化疗后病情加重。2019年4月19日来诊,身极无力,已不能食几天,大便干,面暗舌青,苔白腻,脉弦大数。

思辨:脉弦大数,大便干,肝胃郁热,不能食,脾虚之候,疏肝和胃,健脾消食,解决吃饭问题是当务之急,选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合方为君;身极无力,面暗舌青,气血不足,兼血瘀之证,此时正气不足,宜以扶正为主,兼以活血,方选黄芪补血汤。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8g,干姜6g,甘草15g,大黄6g,黄连3g,白术15g,茯苓15g,山楂15g,内金15g,黄芪15g,当归15g,大枣5枚。

服上方两周,5月7日复诊,身已有力,饮食改善,但尚有食少纳差便溏,面色舌象好转。

正气已复,还以调理中焦为主,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5g,党参15g,甘草15g,干姜10g,山楂15g,大枣5枚。

6月7日复诊,口稍干,大便略干,饮食明显改善,脉趋和缓,面色舌象继续好转。

因口干便干,阳明热盛,上次方加生石膏40g,大黄5g。

6月15日诊,气色饮食继续改善,稍有心烧,泛酸,加公英20g。

7月1日再诊,老先生面色红润,自述饮食复常,每天出去散步、拉二胡,状如常人。

目前,病人尚在治疗中,说到这,您可能会说,病人又检查了没有,癌细胞还有没有?我告诉您,对于治病,中医相信的是自觉症状,检查仅供参考,分享此案,是想告诉大家,中医治疗此病,思路主要为“调整脏腑之间的协调能力,最大可能让病人能吃能睡,增加人体正气,正气足啦,邪气则自然败退”,如果您还是在看“数值”,用放化疗压“指标”,可能病人又走上了“科学”的死亡之路……

《阴符经》说:“动其机,万化安。”治病要顺其性,培补中气为主。一旦正气充足,病邪就会消减或消失。中医强调的带瘤生存,就是顺其性,而不是硬碰硬的杀敌三千,自损八百的下下策的放化疗。

轻药重用治疗胃癌引起的胃疼

徐某,男,74岁,胃脘烧疼几月,食少纳差,吃西药住院均不效,喝水即打嗝,检查示胃贲门Ca,舌红,苔薄白,脉弦。

桂枝20g,白芍40g,公英40g,甘草15g,山楂15g,内金15g,大枣5枚。

病人反映,此方服上即效,服药21付,打嗝消失,饮食复常,胃脘烧疼感也明显缓解。

思辨:胃脘疼,日久,阴阳俱不足之小建中汤证,因证偏热,故祛生姜;胃脘烧灼感,胃火盛,用芩连又惧过寒,选公英,取其寒凉轻清之性,轻药重用40g,既完成清胃热之重任,又不至过寒伤胃;食少纳差,用山楂,鸡内金,健胃消食。全方以小建中养胃止疼为君,以公英清解胃火为臣,以山楂内金健胃消食为佐使,虽方药平淡无奇,因方证机对应,故现佳效!

一个桂枝汤加了两三味药就把一个难缠的病搞定了。这就是经方了魅力。王彦权善用经方,几乎每天都要用桂枝汤。经经一合,经时一合,许多别人无从下手的疾病,就被解决了。

六经皆病

一复诊患者,女,52岁,身凉,咽部不利20年,肚子两侧胀满,口干,口苦,足跟疼,眼干,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尺脉稍弱。

诊为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六经合证,上热下寒,兼痰气郁结。

柴胡20g,黄芩12g,桂枝18g,白芍18g,干姜13g,天花粉15g,牡蛎15g,附子13g,生石膏40g,半夏15g,厚朴10g,茯苓15g,苏叶10g。七剂后,病疼十去八九。您会说,这大夫,辨病六经全覆盖,用药韩信用兵,是不是越多越好。错,她确实病及六经,故处方用柴桂姜附石膏汤合半夏厚朴汤,六经兼顾,方、证、病机对应,才现佳效!

六经皆病,六经用药,不可谓不妙。

一天喝16斤水,还不解渴

一亲戚,男,65岁,口渴一月余,自述白天喝5000mL水,晚上喝3000mL水,关键是喝了16斤水,还不解渴,体重下降十余斤。空腹血糖21.2 mmol/L,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数。

生石膏80g,知母15g,党参15g,竹叶10g,麦门冬30g,半夏10g,天花粉10g。七剂。

药服完,血糖虽只降了1点(20.1mmol/L),但病人感觉舒服,口渴已愈,守方又开七剂,继续巩固治疗。

按语:病人口渴引饮,舌红少苔有裂纹,典型消渴证,其病机为热盛伤津,故用竹叶石膏汤清热养阴,加知母,又有人参白虎之意,加强养阴津之力,加天花粉,生津液,是仲师治口渴的经验用药。全方养阴与清热并用,服后津复热消,故口渴自愈。

这是个典型的“漏证”,饮一溲一,内有热而渴,喝了又滋润不进去。一个竹叶石膏汤加味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治好了。这不是高手吗?

一弯腰即上不来气,身无力、脸面下肢水肿

黄某,男,73岁,洛宁人,半月前来诊,身无力、脸面下肢水肿、一弯腰即上不来气日久,百法不效,其儿子听人介绍,遂陪其来诊,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附子8g,茯苓30g,白术15g,白芍15g,干姜8g,肉桂5g,熟地15g,山药15g,山萸肉12g,泽泻10g,丹皮10g,黄芪20g,桔梗10g,知母10g,升麻5g,柴胡5g,大枣6枚。

服上方14剂,诸症大轻,守方又开七剂巩固疗效。

按语:《心典》:“八味肾气丸补阴之虚,可以生气,助阳之弱,可以化水,乃补下治下之良剂也。”此病人年龄大,身无力,故以肾气丸为君,阴阳双补,兼以利水,并可补肾纳气;面部下肢水肿,结合身无力,脉沉,阳虚水泛,故以真武汤温阳化气行水;病人一弯腰即上不来气,有两方面考虑,一,胸中大气下陷之升陷汤证,二,阳虚水泛,肺中积水(心衰、肺水肿)之真武汤证。

总之此人肾气不足、气虚气陷、水饮停聚为其主要病机,故用补肾利水,益气提气法治疗,取得捷效。

他曾经说过肾气丸和真武汤是一对黄金搭档。肾气丸阴阳双补,提升机体原动力,可利水,又可纳气,对于阴阳俱虚,身无力,腰困,小便不利或反多,水肿,肾不纳气之咳喘均有佳效;真武汤温肾利水,健脾除湿,对于脾肾不足引起的水肿,包括心功能不全之肺水肿,小便不利或小便管不住,常现捷功。两方合用,阴阳双补,补益肾气,提精神,益肾健脾,利水湿,减负荷,使人身轻松。两方合方,所对应的是机能不足,负荷过重之人,其表现常见:身无力,面部下肢水肿,腰困,怕冷,稍动即咳喘,上不来气,面色?白,小便不利或稍一咳嗽即尿湿裤子,脉沉等证。

声带结节

诊治两例声嘶患者,西医均诊为声带小结,要求手术治疗,病人因惧怕手术,遂来诊试用中医中药,服药一周,均获佳效。因方法大同,这里只述其中一案:

吕某,男,54岁,声音嘶哑一月余,西医诊为声带小结,伴咽干,大便干,一周前来诊,舌红,苔薄白,脉弦。

思考:咽干,声嘶,结合便干,阴津不足,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故肺胃阴虚为其主要病机,方用养阴清肺汤加减。

生地15g,麦冬15g,白芍15g,丹皮10g,薄荷6g (后下),桔梗12g,甘草12g。

方解:生地、麦冬、白芍养阴,丹皮清热,桔梗、甘草、薄荷开肺窍、利咽喉、解毒。

疗效:服上方七剂,5月23日复诊,声嘶已愈。

现在结节病很多,声带结节也不少,虽然不是什么大病,却也棘手。西医就是手术,手术了就根除了吗?显然不是。中医就是这么神妙,十来八味药就拿下了。

浑身是病,用补中三黄四逆汤治愈

李某,女,33岁,宜阳人,自述浑身毛病:大便干,口干,泛酸,反复咽疼,身无力,怕冷,易疲乏,稍动即喘气,月经先期,已数年,舌体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弦。

大黄8g,黄连5g,黄芩6g,附子6g,干姜5g,甘草8g,黄芪15g,升麻5g,柴胡5g,党参15g,白术15g,当归10g,陈皮6g,大枣5枚。十剂。

上方服至第五天,诸症开始好转,十剂服完,十愈八九。

按语:此病人表现三个方证:一、大便干,口干,心烧,咽疼,火旺之三黄泻心汤证;二、身无力,怕冷,阳虚之四逆汤证;三、易疲乏,稍动即喘气,气虚气陷之补中益气汤证。此病寒热并见,兼有气虚,合证合方,因方证对应,又适应整体,故取佳效。

经常会碰到浑身是病的患者,描述起争症状来,没完没了,用患者的话说浑身没点好地方。遇到这种病号,任之堂的经验是用血府逐瘀汤。此案,王彦权是寒热并用,大热大寒,兼补气健脾。

糖尿病肾病

2020年3月29日诊一患者,糖尿病肾病,口干、苦、臭,身无力,左少腹疼,大便溏,早上背疼,舌红,苔白腻,脉沉。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桂枝 15g,白芍15g,干姜12g,牡蛎30g,附子8g,生石膏30g,黄连5g,大枣5枚。七剂。

半月后,病人复诊反映,服上方诸证明显好转,身体舒服许多。

思辨:口苦、左少腹疼,少阳郁结,肝郁化火;口干、臭,阳明胃热,津液不足;便溏,太阴脾虚;背疼,太阳表寒;身无力、脉沉,少阴肾气不足。

本证寒热错杂,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如综合分析,病入厥阴,故用柴桂姜汤加附子,通行六经,清上温下,解表和里,扶正驱邪,因方证对应,故显捷效。

肺心病重证

朱某,女,59岁,肺心病几十年,近月余加重,在某三甲医院诊为肺气肿、慢阻肺、心衰,稍走两三步,即上不来气,面暗、唇青、舌质暗、面部下肢水肿,咳嗽,胸闷,喘息,吐白痰,脉弦数、重按无力。

处方:桂枝15g,白芍15g,杏仁12g,厚朴12g,黄附片10g,茯苓30g,白术15g,干姜10g,甘草6g,丹参10g,大枣5枚,七剂,每日一剂二煎。

效果:服上方七剂,喘、痰、闷、水肿均明显好转,面色唇色舌质也转红润许多,继续守方巩固。

按语:平素有慢性肺病(喘家),急性发作(作),新感引动宿疾,伤寒条文“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故用之,祛风解肌、降气平喘,新旧同治以为君;久病正衰,肾气不足,纳气功能受限,故上气不接下气,吐白痰、面部下肢水肿,肾气不足,不能化气行水,肾虚水泛,故以真武汤,温肾纳气、化饮利水为臣;面暗唇青,久病血瘀之征,用丹参,养血活血为佐。全方调营卫、补肾气治其本,平喘、降逆、化痰、利水、活血以治标,标本兼顾,方证对应,故现奇效!

桂枝加附子汤合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陈某,男,26岁,河南息县人。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各大省级医院寻求治疗,效果不理想,服用诸多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疼痛而影响正常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刻诊: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沉。

辨为寒湿阳虚夹热证,其治当温阳益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加味:麻黄10g,黄芪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桂枝12g,生附子15g,生姜10g,石膏15g,生天南星12g,白芍30g,地龙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12剂。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煮3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疼痛略有减轻,又以前方12剂。三诊疼痛又较前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复以前方治疗50余剂,疼痛解除。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2服,以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根据病变部位在骨节,受凉加重,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辨为阳虚,用乌头汤合桂枝加附子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加麻黄散寒通络止痛,生川乌、生草乌逐寒止痛,黄芪益气固表,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地龙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温阳散寒,益气补血,通络止痛。

四逆散合温经汤加味治疗不孕证

李某,女,30岁,遵义人,婚后多年未孕(丈夫经检查正常),经中西药治疗未达到预期目的。2016年10月6日初诊,婚后不孕,手足不温,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晚睡晚起,形体肥胖,月经周期不正常且有血块,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

辨为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用温经汤合四逆散合方:柴胡12g,白芍30g,枳壳12g,炙甘草12g,川芎10g,吴茱萸10g,麦冬12g,当归15g,人参10g,桂枝10g,阿胶10g,牡丹皮10g,生姜10g,半夏10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手足转温,情绪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温,小腹冷痛感不明显,情绪正常,经期无血块,以前方6剂;四诊:经期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小腹冷痛感已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七诊:诸证消除。共吃药6个月,后怀孕产下8斤重男孩。

用方体会:根据婚后不孕、手足不温,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晚睡晚起,形体肥胖,月经周期不正常且有血块,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舌质暗红,脉细涩,辨为寒瘀;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时有烦热,辨为气郁。方以温经汤温经补虚,化瘀止痛;以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兼以清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这里只举几个医案,以见一斑。

他是全科中医,擅治疑难杂症,对颃固性头疼头晕、鼻炎、失眠、久咳不止、冠心病、胃病、肝硬化、胆肾结石、肾炎水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中风偏瘫、男科妇科杂病等均能治疗。也可以说,只要通过辨证论治,什么病都能治疗。只要辨证准确,用药精准,什么病都能治好。但是,再高明的医生,也无法保证什么病来了都能治好,缘分也很重要。

医案简洁,分析透彻,提纲挈领,一语中的

从他的医案可以看出的他的治病水平,从他的按语可以看出他辩证用药的思维。

王幸福老中医说,他就爱看老中医的医案,那里面有很多精华,可以为我所用。

一般中医发布医案之后,都会对医案加个按语,来解释用方思路与用药选择。比如《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按语”做得就很好。

从下面这则怪病医案看看他是怎样分析病情和用药的。

同学妻嫂子,53岁,寇店镇人,患焦虑症5年,近半月躺床上不想起来,吃饭不想张嘴,眼睁不动,觉睡不着,精神呆滞又急躁心烦,遇热难受,面暗唇青,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弦。

处方:附子10g(久煎),干姜10g,甘草10g,黄连8g,栀子6g,大黄5g,龙牡各30g,山楂15g,大枣5枚。七剂。

开方时我有一感觉,此病人可能会出奇效,6月5日病人复诊,一进门,病人即问候“王大夫好……”,声音响亮,观其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并主动讲起了身体感受,说“自从吃上这药,能吃能睡,身已有力,心情也能平静下来啦……”。

按语:“病人躺床上不想起来、眼不想睁、觉睡不着”,这不是少阴证之“但欲寐”吗?这不是郝万山老师讲的“似睡非睡睡不实,似醒非醒醒不清”之少阴阳虚精神状态吗?四逆汤温肾健脾、提振机体阳气,故首选;急躁心烦、遇热难受,心中有热,邪热扰动心神之象,故用栀子黄连清心除烦,加小量大黄引热下行;上边心火过旺,下边肾阳不足,故用龙牡,交通上下,又可引阳入阴,安神定志;食欲不振,佐山楂,健胃消食。

此人心火过旺、肾阳不足为其主要病机,故用极寒与大热药相伍,看似水火不容,实则“随证治之”之妙!

再看糖尿病案“按语”

复诊一患者,女性,65岁。首诊时头晕、心悸、身无力,上气不接下气,口干,面部水肿,已数日,服药不效,开党参白虎汤合肾气丸,疗效明显。

处方:生石膏38g,知母10g,党参15g,肉桂3g,附子5g,生熟地各15g,山药12g,山萸肉12g,茯苓20g,丹皮10g。七剂。

按语:此证之辨,从两方面入手。一、方证对应:有糖尿病史,口干、身无力,党参白虎汤证;结合身无力,上气不接下气,面部水肿,肾气丸方证。二、病机思考:口干,一为热盛,二是津虚,用党参白虎益气清热生津,合二地山药山萸肉,加强补水之力,面部水肿、头晕、上气不接下气,肾气不足,水湿上泛,结合口干等津伤表观,肾气肾水俱不足,兼有水饮,用肾气丸,益阳补津兼以利水。全方以补为主,兼以清热利水,因方、证、机对应,故效佳。

论小便不利

小便不利,指小便排出不畅,一般伴有便量少,此症状在《伤寒论》中有这样几种类型:

1.水蓄膀胱,气化不利,常与脉浮、发热、消渴、少腹满并见,宜化气行水,用五苓散;

2.水气内郁,多伴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治宜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解水气之郁;

3.湿热内蕴,多见于湿热发黄,治宜清热利湿,使从小便出,多用茵陈五苓散治之;

4.风寒湿邪阻遏,三焦水道不利,第175条“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曲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凡不欲去衣、或身微肿、甘草附子汤主之”;

5.阴虚水热互结,伴见发热、渴欲饮水、心烦不得眠等症,治宜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

6.少阳枢机不利,三焦决渎失司,水饮内停,故小便不利,多用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茯苓以利水气之行,或柴桂姜汤和解少阳、温化水饮,或柴胡龙牡汤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

7.燥热伤津,津液不足,阳明病之小便不利大都为此型;

8.阳虚水饮不化,少阴寒化证多见,如真武汤证,此外阳明或太阴阴寒证所见小便不利,亦属此类型。

说麻附细

麻黄辛温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附子温阳散寒,通痹止痛,细辛化饮逐水,通阳行痹止疼,三药均为药中猛剂,对应阴证寒证,临证用对路,常立竿见影,临床对阴寒型头疼、口眼歪斜、身疼、风湿病、心脏病、血栓类病均有佳效,但此方毕竟辛燥助热,有火热者慎用,治疗寒热错杂的痛证,我常用麻附辛温通止疼,用芍药甘草汤四妙散配伍,寒温并用,协同配合,如痛风三合汤。

辩石膏与芩连

生石膏的作用,芩连无法替代,芩连之用,生石膏也不可替换,麻杏石甘汤中,麻黄配石膏,有透热、降邪(肺与大肠相表里,张锡纯讲生石膏有通腑泻热之用)之两用,用芩连降的多,不利于透邪。半夏泻心之芩连,小陷胸之黄连,因配伍半夏、瓜蒌、干姜等,清热通降,让病邪走消化道而出,这时如用生石膏,因有透邪的作用,一心二用,则不宜。

一般来说,同行都是冤家。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你手艺再高我也不佩服你,你手艺不如我我就看不起你。但是,王彦权先生却是被同行高举的人。

看看中医同行在看了他的诸多医案后是怎么评价的:

】王彦权我曾亲自见过此人,年青有为胆大心细。用药如用兵,救人生命为重任。何许要为自己平安而开轻量药治重病误人生命呢?我相信厚德能载重物。一些庸医一见病重就推诿。或者开一些参芪一类补药不对症不治病不用附子不担责任。默默的等待病人自然死亡。面善心不善也。我随喜彦权医德高尚!

】彦君用方,真有大将风度!彦权向来用方,都尊仲景法,味少。

】王彦权大夫的文章,篇篇锦绣,字字珠玑。

】每读王医师医案,那叫一个爽。

】王彦权老师是中医大家!受益匪浅!

】王老师之案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方证之学深入骨髓!

】王老师活用经方,药少效宏,辨病因病机丝丝入扣,方能效如浮鼓。

】王老师理,法,方,药。简洁明了,真乃伤寒高手。

】凡有王彦权老师的医案必看。

】王彦权老师是真正的中医人。

】王彦权老师之病案,其实临床每天几乎均会碰到,常见病,多发病,看似简单,王老师辨证准确,有是证用是方,方证合拍,难能可贵,阅后耳目一新,学习了。

】反复咀嚼王彦权医案,全从临床悟得来。足见其用功之勤,感悟经典,直接临床地气。为中医发展传承之典范,非专家泛论虚指者可比。

】王彦权用他精湛的医术,造福一方百姓。观王彦权医师医案简洁,有法有理,使人一看就明,而且实用,可学。病人就喜欢这样的医生,希望以后多多看到王师佳案。

】乔建民:王彦权可与国医大师画等号。

】王老师医理透彻,通俗易懂,辩证准确,实为我辈之楷模!

】这才是高手的医案,望王老师多发此类医案以恩泽末学!

】彦权师乃一方福神!

】王老师经方运用的炉火纯青!

】中医大家风范,辨证论治之楷模!

】王老师言简意赅,治病直达要害,取效神速。

】王彦权用他精湛的医术,造福一方百姓。医案简洁实用。

这真是应了那句话: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

养在深闺人已识,好酒不怕巷子深。他就是藏在乡村中蛟龙,他就是远在乡野的杏林高手,他就是从深巷里传出声响的卖油郎,他就是中医队伍里的大家闺秀,需要您揭开他的红盖头。

希望患者通过他的三根指头,重新找回自信,重新点燃生活对生活的激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