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制造了什么,而是因为他所创造的

作者:云断

所有人都知道,钱学森先生很伟大,那么他到底伟大在哪里呢?他为咱们的航空航天工业、武器装备发展带来了什么?这个问题,很多人就回答不上来了。

实事求是来说,你即便搜肠刮肚,也想不到钱学森先生担任过哪个具体航天器/航空器型号的总设计师或者开发过哪种具体的武器装备,但这不妨碍他成为咱们近代航天事业和战略武器威慑事业的第一人,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从充满希望到茫然,如何走出第一步?

▲钱学森(左)和他的律师在一起

钱学森先生回国不久,咱们领导人迅速意识到,即便是借助钱学森先生深厚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工程经验,也是不可能立即就上马导弹项目的,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导弹工程不是说一家单位闷头搞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系列复杂的配套设施,然而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一家工厂可以生产出制造导弹所需要的复杂的材料;另外,导弹研发过程中所必须要的测试设施,比如说大型的风洞、发动机测试设施、发射基地等等都是没有的,更别说当时国内的高校或者类似机构都还没有专门的致力于火箭推进问题的研究所。

更有甚者,当时咱们连一本关于这方面的像样的教科书都拿不出来,遑论培养这一系列的人才了。

所以,如果说钱学森先生在回国之前,不仅有一腔热血,还已经开始构思导弹事业的建设蓝图了,那么他回国之后,充分了解到咱们当时在科学、教育和国防基础工业方面的落后的时候,他这些想法和希望都“破碎”了,他陷入了一种茫然的状态

“既没有研究工具,也没有研究设备。这时候,我的思想转了一百八十度,从乐观一下变为悲观,真是觉得作科学研究寸步难行,简直急死人……我不知道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找出路,怎样白手起家。”

钱学森先生当时在笔记中是这样写的,可以想见当时他回国之后,了解国内现状之后的茫然与无奈,那么在咱们战略威慑力量的发展过程中,他究竟是怎么做到如此之大的变革的呢?他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希望与信心,是一切的根基

要说钱学森先生的回国带回来的最重要的东西,那么我认为,那就是发展导弹等武器的希望和信心,这是所有一切工程与项目发展的根基,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什么都发展不起来。

其实钱学森先生并不是第一个提建议说要发展咱们自己的导弹项目的人,众所周知,早在钱学森先生之前,苏联的顾问就多次提过这样的建议。但是毫无疑问的就是,即便苏联顾问这样的建议是本着最大的善意来提出的,但是他们也不可能把导弹发展最核心的关键技术传授给我们。

所以说,直到钱学森先生回国,咱们才真正看到了希望,钱学森先生的建议因而也得到了领导层的认真聆听、考虑和付诸实施。

在这一个过程中钱学森先生起到的作用从来都不是“很具体”的,他好像是一个枢纽,或者说“关键节点”,他没有研发出某一种特殊的导弹型号,但是他出色的全局观点和组织能力,在当时几乎所有的导弹项目发展中都起到了无法代替的作用。

他是当时极少数的能够直接向领导层提出方案和建议的人,他会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项目经验,向领导层陈述利弊,从而为具体做型号的研究人员弄到研究经费,可以说,如果没有钱学森先生,那么导弹项目这个宏大的工程机器,就无法正式启动。

全局观与经验,是工程推进的第一法则

尽管钱学森先生并没有说直接进入到某一项具体的导弹型号一线承担研发任务,但是他总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启发手下人做出至关重要的成果。

当时在钱学森先生手下的是一群比他年轻了整整一代的火箭(导弹)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们是咱们当时空天技术研究的中流砥柱、国之栋梁。其中有一大部分人是在苏联大学里接受过教育的,他们的知识储备还是相当不错,所以在国内都被委以重任,承担起一个个科学任务小组的领导工作。

但是他们的工程经验却几乎为零,因此很少能够站在战略全局的位置高屋建瓴地看待问题。钱学森先生教导过这些人中间的绝大部分,然后根据项目需要,对其中最出色的人才加以栽培和提拔。不得不说,钱学森先生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人,当时许多科学家日以继夜地搞工程项目的研究、废寝忘食,只是为了得到钱学森先生的一句表扬。

当然,钱学森先生虽然有平易近人的一方面,但在学术方面,也固有其威严和傲慢。对于那些懈怠科研工作,或者各方面表现不尽如意的科研工作者,钱学森先生也会变得很严格。

在指导年轻科研工作者的时候,钱学森先生常常特别强调“相关材料的调研和分析”,因为他的主要观点就是——“绝大部分问题都能在书里找到答案”

事实证明,钱学森先生当时的这个观点对于咱们的导弹项目而言非常非常的重要。部分由于是在美国接受高等教育和参加工程项目的原因,许多钱学森先生认为重要的信息都来自美国的出版物,所以他也经常在指导年轻科学家如何从美国学术期刊中获得有用信息。

他凭借自己老辣的眼光、全局观和渊博的学识,甚至能够美国商业杂志上的航空/航天公司的广告来推测美国国防工业的进展程度。事实上,在钱学森先生回国之前,咱们科研圈是主要以苏联文献体系为主的,但是钱学森先生改变了这一点,他让以往一直都在学习俄语的年轻科学家认识到,当时最好的航天方面的研究文献大都都是用英文写成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即便用如今的眼光来看,美国那个阶段关于空天发展的研究文献,无论是体系性、广度还是深度都要比苏联的文献更胜一筹。


钱学森先生的回国,带回来了他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更带回来了希望和信心,与此同时,他还证明了他自己有领导创建机构的能力。

我们都知道,光靠一个、两个科学家,是不可能造出导弹的,导弹项目势必需要众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人员齐心协力、分工协作,才能完成这一大国重器。钱学森先生回国之后,推动了国家科学发展纲要的确立,此外,还领导成立了某研究院,形成了中国第一所导弹设计研究院。咱们早期的一系列航天器、武器装备等等,都是在钱学森先生的倡议和主持下研发成功的。

所以说,钱学森先生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制造了什么具体的导弹型号或者航天器型号,而是他领导创造了一个推进有关空天项目发展的体系,这才是他最伟大的地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