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9月17日,八国联军占领河北遵...

1900年9月17日,八国联军占领河北遵化清东陵陵区,准备焚毁顺治皇帝陵寝孝陵,来摧毁清朝龙脉。正当士兵准备点火的时候,天上突然雷雨交加,将火把熄灭。雨停以后这群侵略者又想使用火炮炮击孝陵,没想到连续发出的三门炮弹全是哑炮。最后八国联军只得决定停止原计划,撤出清东陵陵区。此后无论是军阀孙殿英还是土匪王绍义,均没有成功打开孝陵地宫。作为清朝入关后修建的第一座皇陵,孝陵不仅是清东陵唯一一座没被盗的帝陵,而且在营建过程中也是清朝早期历史的真实再现。严格来说,顺治帝孝陵陵址原先是明朝崇祯皇帝朱由检看上的风水宝地,由刘伯温第14代孙,诚意伯刘孔昭进行勘测。但明朝灭亡以后,这里一度荒废,直到被顺治帝生前亲自相中,于1661年开始建设孝陵,历时七年,在康熙七年,即1668年才全部完工。从清东陵档案可知,顺治帝孝陵是以明十三陵为蓝本,更为以后的清朝帝陵确定了基本规则,由石牌坊,下马碑,大红门,神道,石像生,龙凤门, 神功圣德碑亭,神桥,东西朝房和配殿,隆恩门,隆恩殿,方城明楼,宝顶和地宫组成。其中孝陵石牌坊是迄今为止国内现存面阔最宽的石牌坊,面阔31.35米,高12.48米,为五间六柱十一楼仿木结构形式,即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遇到过劫难,但主体架构始终未倒,可见当年工程质量的过硬。至于孝陵神道,则由18对石像生组成,包括文臣武将,狮子,大象,麒麟,狻猊,骆驼,马和望柱。值得一提的是,孝陵文臣武将雕刻的辫子为典型的金钱鼠尾,从而为清朝入关后推行剃发易服政策提供了实物证据。有关金钱鼠尾的记载,最早可见朝鲜使臣对出访清朝的回忆,即“ 剃发只留脑后少许,上下二条结辫以垂。”虽说剃发令是多尔衮摄政期间颁布,但顺治亲政后不但没有废除,反而还处决了为此进谏的官员。另据《清史稿》记载,顺治帝曾下旨在紫禁城展示明朝朝服,并试穿明朝皇帝龙袍,当秘书院大学士陈名夏趁机进谏说:“只须留头发,复衣冠,天下即太平矣” 后,顺治帝很快就抓住了陈名夏把柄,然后将他斩首。而孝陵开工的时候顺治帝还在,从石像生上的金钱鼠尾可知,当时清朝继续强推剃发令,从而令古代中国传统服饰汉服文化出现断层。为了营建孝陵地面建筑,顺治帝还拆除了明朝宫殿。原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清东陵管理处工作人员对孝陵隆恩殿进行维修的时候,发现部分木料上印有清馥殿字样。经查《明宫史》后发现,清馥殿位于今天的北京北海西岸,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是嘉靖皇帝生前进香和做道场的地方,而嘉靖生母蒋太后也曾在此居住。明朝亡国以后,清馥殿就不见任何记载,而通过对孝陵的维修,才发现清馥殿被清朝拆除,木结构被运往清东陵给顺治修墓。至于顺治帝孝陵地宫,虽然结构为九券四门,但里面只有三个骨灰罐。其中顺治本人骨灰罐为青花大盖将军罐,放置在最后一道石门棺床上的正中央位置,左侧则是董鄂妃骨灰罐,右侧为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骨灰罐,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陪葬品。不过在距离孝陵不远的地方还有一座孝东陵,里面安葬着顺治生前后宫皇后,妃子,格格和福晋总计28人,当中还有人死后殉葬,和孝陵地宫相比就奢华了许多。因为孝东陵方城明楼下安葬的就是顺治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从《清实录》可知,康熙生前对这位嫡母极为孝顺,六十大寿的时候曾向孝惠章皇后进献万寿无疆赋御笔,佛像,自鸣钟,珊瑚,皮裘,檀香,犀玉,玛瑙,宋元古画和金银等寿礼,当孝惠章皇后去世以后,这些寿礼都成为了陪葬品。目前没有发现孝东陵被盗的记录,假如未来有机会能够发掘,相信会有重大发现。关于顺治帝的争议,主要就围绕在他本人是否出家。但从最新发现的史料来看,顺治生前虽然迷信佛教,但死因还是与天花有关。翰林院掌院学士王熙曾在《 自撰年谱》里回忆,1661年顺治帝死前曾安排亲信太监吴良辅代自己出家为僧,当天还亲临悯忠寺观看吴良辅剃度仪式,结果就在归来的当晚就染上天花,发起高烧,最后紧急传王熙等人入宫,准备遗诏。在口述遗诏的时候,传教士汤若望曾提出顺治儿子中只有康熙得过天花,以后不会再染病,最终得到孝庄采纳,立康熙为帝。当天晚上顺治就一命呜呼,年仅24岁。在孝陵神功圣德碑亭碑文里记载着这样一句话,即“山陵不重饰,不藏任何金玉宝器”,正因为孝陵没有陪葬品,才使得顺治帝至今安然无恙躺在地宫里,不得不说是他的幸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