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竞争的高明做法—“秦汉史与项目管理”之一百六十六
职场竞争的高明做法
话说王政君死后,天下就开始动荡不安。先是匈奴不服新朝,匈奴有乌珠留单于说,“先单于受汉宣帝恩,原不可负。今天子不是汉宣帝子孙,如何得立?我怎能受他的伪命呢?”于是纵兵入关塞,大杀吏民。
王莽派兵三十万征讨匈奴。王莽手下有一个将军叫严尤,字伯石,庄君平的远房玄孙,与王莽共读于长安敦学坊,著《三将》。自比乐毅、白起。颇受王莽器重,曾经担任大司马,征战无数,胜多败少。
严尤就劝谏王莽说,对付匈奴不能征讨,这是下策,原话如下:“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
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
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贲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
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
今天下遭阳九之厄,比年饥馑,西北边犹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
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
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
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
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
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
王莽不听,动用天下兵力征讨匈奴,结果导致国内空虚,各路起义军纷纷揭竿而起。
严尤说周天子将匈奴打跑就行是中策,汉武帝举全国之力主动进攻是下策,秦始皇修长城被动防御是无策。但没有说上策是什么。
你认为抵御外敌的上策是什么?这对职场人来说也是有意义的,因为我们的职场发展不可能只有朋友,没有对手。对付竞争对手的上策是什么呢?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也就是说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攻击对手,而是攻击对手的战略意图,使其不能施展,也就无法攻击我们。
那么如何攻击对手的战略意图呢?与对手合作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因为合作会产生共赢的利益。当对手考虑进攻我们时,也会顾及到这种利益的损失。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对手都有可能成为合作伙伴,有一些对手就是竞争因素更大,这时就要考虑更好的竞争策略。
上兵伐谋首先就要知道对手的策略和利益点,就像上面的案例中所说的,匈奴的意图总体上还是想维护与汉朝的友好关系,有很多利益点与汉朝是相通的,只不过王莽立新朝后,从名分上匈奴不愿意承认而已,并没有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因此,处理好关系,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是上策。
而且,如果深入分析匈奴的各部落,会发现他们并不统一,所以应该结交更多支持和中立的匈奴部落,孤立真正的敌人,这样可以可以掌握更多的战略主动权,这也就是孙子兵法中所说的“其次伐交”。
综上所述,与竞争对手博弈是一门艺术,既需要寻找竞争态势中的合作关系,也需要分析对手的策略和利益点,并尽量采用攻击其战略意图,建立“统一战线”的角度去考虑。从这个方面来说,王莽应该学习一下毛主席的《论统一战线》。
请思考:职场竞争往往是你赢我输的关系,又如何寻找合作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