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 | 中古时期的世界【阶段特征 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

历史园地 中学历史教学第一公号220篇原创内容公众号期末复习 |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阶段特征+思维导图+知识梳理】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阶段特征】阶段特征政治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欧推行封君封臣制度,王权专制、城市自治和教会神权统治并存,拜占庭和俄罗斯两大帝国文明得以发展,《查士丁尼法典》名噪一时。西亚的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先后兴起;东亚的日本经过大化改新步入封建时代,12世纪末进入幕府政治时期,朝鲜半岛则先后出现了新罗、高丽王朝和朝鲜王朝。东非出现了阿克苏姆王国和其他一系列国家;西非地区,加纳、马里、桑海先后崛起;南非的津巴布韦一度兴盛。古代美洲的玛雅文明、 阿兹特克文明、印加文明是三大著名的印第安文明。经济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盛行,城市工商业日益繁荣。拜占庭帝国工商业繁荣,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奥斯曼帝国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南亚的笈多帝国和德里苏丹国农耕经济繁荣,东亚的日本和高丽均实行土地国有。古代非洲和美洲均培育了一些重要的农作物,但农业总体落后,东非和西非的一些国家对外贸易发达,美洲地区经济发展缓慢。文化中世纪的西欧城市大学得以发展,但基督教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拜占庭、阿拉伯、奥斯曼等帝国的文化各有特色,都城往往成为文化交流中心。笈多帝国时期,印度教逐渐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东亚的日本和朝鲜半岛则逐渐成为“中华文化圈”的组成部分。古代非洲的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美洲三大印第安文明均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时代趋势中古时期的世界,一方面,明显呈现出文明多元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这些文明成就对当时的世界文明交流及后来文明的发展均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思维导图】

【知识梳理】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传统意义上的世界历史,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自公元五世纪开始,世界许多国家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先后进入中古时代(5-15世纪),也被称为封建时代,其社会发展呈现出各自的特征。1、西欧: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①封君封臣制度;②庄园经济;③农奴制度。④在封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城市产生,王权强化,主要封建国家形成。2、亚洲:阿拉伯帝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突厥人在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家;日本大化改新后初步形成律令制国家,后来幕府掌握了实权;朝鲜半岛也走向统一和发展。3、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4、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发明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建立了美洲历史上空前强大的帝国,并成功维持了数百年的统治。考点三   中古时期的欧洲中古时期(中世纪):一般是指欧洲历史上的封建时代,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一、西欧封建社会(主要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1、产生:日耳曼人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一系列王国基础之上,诞生了西欧封建社会。(其中最为强大的是克洛维建立的法兰克王国,查理曼去世后,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将帝国分为: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2、基本特征:西欧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1)封君封臣制度:(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是西欧封建社会早期的典型政治风貌)①原因: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动荡和自然经济的产物;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是以封土为纽带确立起来的。②内容:封君授予封臣土地;封臣领取土地并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建立起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③评价、影响:(两个方面)一方面使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强化王权具备可能性;另一方面,使西欧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对比西周分封制和西欧封建按等级制度,两者有何异同之处?(注意了解)同:都以土地为纽带,都是封建等级制度(层层效忠)层层分封;都是有条件的分封制;都是维护统治。异:①所处的的时期不同;②西周分封制是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立权位的,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则与血缘关系无关;③西周分封制主从关系从最高级到最低级,效忠于上级的上级直至天子,而西欧封建制度的主从关系只存在于直接建立分封受封关系的领主和附庸之间。(2)庄园和农奴制度:(经济方面)①地位: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②庄园的耕地:由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组成;③经营方式:自营地由领主直接经营,领主派管家监督农奴耕作,收入归领主所有。农民份地是农民从领主处领有的土地,分为自由农份地和农奴份地,自耕自收,都要向领主缴纳租税;④庄园法庭:庄园里设有领主或管家主持的庄园法庭,维护庄园的秩序。●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注意总结):①经济上:自给自足;②政治上:拥有自己的法庭,维持社会秩序。(3)基督教会:(文化方面的特征)①政治(有权):形成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教阶制度,凌驾于世俗王权之上);②经济(有钱):拥有大量庄园和土地,向信徒征收什一税;③思想(有势):控制着人们的精神生活,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中古后期的西欧社会出现了新的变化。二、中古西欧封建社会的新变化:(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与自治)新变化的社会背景:①封君封臣制度造成了西欧王权的衰落,也孕育着统一的力量。②社会环境逐渐稳定,封建经济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王权有不同程度的加强)新变化出现的时间:10——11世纪以后。新变化的主要表现:王权的加强、城市的兴起、基督教会举足轻重。1、王权加强: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①英格兰:15世纪晚期都铎王朝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②法兰西:15世纪晚期,基本完成了统一,王权得到强化;③西班牙和葡萄牙:15世纪末,形成的国家。2、城市的兴起与自治:(1)城市兴起:随着欧洲社会走向稳定,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2)争取自治:①原因:封建主用对待农奴的方式对待城市市民,对市民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造成影响;②获取方式:与封建主谈判、金钱赎买、武装暴动;③影响:有利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的兴起(被称为中世纪最美的花朵);城市支持王权,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兴起与壮大。●德国谚语:“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人们纷纷向城市迁移。3、神主宰一切(思想上,前面已讲)●中古时期的西欧社会:(注意总结)①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教权高于王权;②经济上:出现了封建大庄园经济, 11世纪起城市经济的繁荣;③思想文化上:基督教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控制了欧洲文化教育和科学思想的传播。(了解了西欧的概况,再了解东欧的两个国家)三、中古东欧——拜占庭与俄罗斯: 1、拜占庭帝国(也就是东罗马帝国,主要了解罗马法): (1)帝国建立及特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帝国东部逐渐演变为拜占庭帝国;帝国境内工商业发达,都城君士坦丁堡是当时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城市,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罗马民法大全》:6 世纪,查士丁尼在位时,编订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它与同时或稍后编纂的《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合称《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起源于《十二铜表法》,结束于《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罗马法中所蕴含的公正至上、人人平等的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查士丁尼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盛极一时,却未能长久。不可避免的一步步走向了灭亡)(3)走向衰亡:战争消耗资源,加上游牧部族冲击和内部矛盾,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帝国灭亡。2、俄罗斯:9世纪,基辅罗斯兴起;13世纪中期,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后来,反抗蒙古过程中,莫斯科公国兴起(16世纪),1547年,伊凡四世加冕为沙皇,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构,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对外扩张。17世纪末,地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中古时期的亚洲,伊斯兰教影响下阿拉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的建立,对于东西方交流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南亚出现印度教及外来伊斯兰教并存的局面,日本、朝鲜与中国交流密切,影响深远。考点七  中古时期的亚洲一、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伊斯兰教创立:7世纪前的阿拉伯半岛,多部落并存,长期混战,生产停滞,人民渴望统一,伊斯兰教应运而生。7 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的言论被汇集为《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2、半岛统一和帝国建立:①统一:622 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权,在他去世时,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②扩张:7世纪中期起,向外扩张,先后征服叙利亚、两河流域、伊朗和北非的广大地区;③建立:8 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创立和传播的过程就是阿拉伯半岛统一和帝国建立扩张的过程,它提供的是精神力量和组织形式。3、阿拉伯帝国的统治状况:(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①政治稳定:政教合一,君主专制;(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②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③文化繁荣与交流:多方面的成就突出,沟通、影响东西方文明,独特的伊斯兰教印记;(阿拉伯人融合东西方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度的数字先后经过阿拉伯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的文化发展)●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①政局稳定,国家统一;②经济繁荣;③哈里发重视知识、人才;④吸收、融合了东西方优秀文化。特点:多元性;开放性;包容性。●阿拉伯帝国又称“大食国”: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当时唯一与中国大唐相提并论的国家。1258年被蒙古西征军灭二、奥斯曼帝国的兴起1、帝国的兴起与建立:13 世纪,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人在小亚细亚发展起来。1453 年,攻占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定为首都,灭亡拜占庭帝国。16 世纪后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2、帝国的政治经济状况:①政治:政教合一,君主专制;(最高统治者是苏丹,他既是宗教领袖,也是国家和军队的主宰,还是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②经济:经济繁荣,截断东西。(奥斯曼帝国的兴起,截断了东西贸易,成为后来开辟新航路的动因)●总结:中古时期的西亚地区,先后形成了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这两个帝国的对外征服扩张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不可否定的是,这两大帝国对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三、南亚与东亚的国家1、南亚:(印度:说出南亚的主要帝国及发展概况)(1)笈(ji)多帝国:4 世纪初,帝国于恒河中游兴起。帝国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但政令不够统一。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2)德里苏丹国(政教合一):11 世纪,突厥人入侵印度,13 世纪初,建立德里苏丹国;最高统治者称苏丹,握有最高行政、立法、司法和军事权力,重要职位由穆斯林担任,以伊斯兰教为国教。2、东亚(主要是了解日本与朝鲜)(1) 日本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形成:(主要是了解日本的大化改新和幕府政治)①形成过程:秦汉移民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6—7世纪,日本出现严重社会危机;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律令,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②大化改新:(明确大化改新的影响)646年,孝德天皇“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推动了日本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③幕府统治的形成:10世纪,日本中央集权体制逐渐瓦解;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军事机构——幕府,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17世纪建立的德川幕府(日本最后一届幕府统治),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影响。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但最终严重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发展与进步。(2)朝鲜:①建国:7 世纪末,新罗初步统一了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10 世纪初,高丽王朝(新罗人王建建立),仿效中国唐朝制度,中央政府设三省六部,推行土地国有,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中国的儒家经典和词章之学广为传播;14 世纪末, 高丽大将李成桂自立为王,迁都汉城,改国号为朝鲜。②抵御外辱:16世纪末,日本丰臣秀吉派军侵略朝鲜。明朝派军支援。明朝大将邓子龙、朝鲜大将李舜臣牺牲。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世界文明是文明多元化的,并在交流中不断发展。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非洲和美洲独特的文明。考点五   古代非洲和美洲一、古代非洲文明:(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古代埃及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北非更多地被视为亚欧大陆的一部分)1、产生的条件:(注意两点) ①班图人的推动:班图人成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主要居民(11世纪);②农业、畜牧业、冶铁技术的传播:他们培育出了甜高粱、西瓜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非洲文明的经济基础);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并把这些技术也传播到非洲大部分地区。●文明特点:以班图人为主;向撒哈拉以南传播。●地理环境特征对非洲文明的影响:四周被海洋包围,撒哈拉沙漠将非洲大陆分割成北非和南部非洲;受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封闭,使非洲文明独立发展,进程缓慢。2、东非文明: ①阿克苏姆王国的兴衰:公元前后,今埃塞俄比亚地区兴起;4世纪鼎盛;②其他国家(桑给巴尔、摩加迪沙等):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经济上以园艺业为主,对外贸易发达,城市繁荣。3、西非文明:西非拥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和黄金交易,极其富有;也出口象牙和奴隶。8-15世纪,先后兴起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国家。(1)马里的兴起与发展:(14世纪)①兴起:征服加纳后,不断扩张,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②发展:继承并扩大加纳的贸易,城市和文化相当繁荣。廷巴克图成为西非重要的文化中心。(4)桑海的兴起与发展:①兴起:利用马里内乱崛起,攻灭马里,确立了在西非的霸主地位;②发展(16世纪极盛):实行中央集权,官吏直接由国王任免;扩大对外贸易,奴隶成为生产中的重要力量;兴建学校,鼓励文化发展。③衰落:16世纪末,遭遇外来入侵逐渐衰落。4、南非文明:(主要代表:班图人建立的津巴布韦文明)11世纪末,建立津巴布韦国家。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包括今南非的部分地区都被纳入它统治之下。(非洲的班图人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文明,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二、古代美洲文明:1、产生的条件和主要文明:①条件:印第安人的辛勤劳动;农业和贸易的发展。②文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③农作物:马铃薯、玉米、番茄和花生等。2、玛雅文明:兴起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①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②建立城市国家,出现阶级分化(统治阶级和平民);③制造出精美的陶器;发明独特的表意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位制,可能知道“零”的概念;④城市建筑精美,规模宏大,有众多祭祀用金字塔、庙宇。3、阿兹特克文明:14世纪兴起于今墨西哥地区,16世纪达到鼎盛时期。①政治:上层阶级:垄断官职,掌握军队;被征服者:由原来的部落首领管理,但需缴纳贡赋;②经济:农业是经济基础。发明了“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③城市: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位于特斯科科湖岛上,全城水渠和道路纵横交错。4、印加文明:12世纪,印加人以库斯科(秘鲁地区)为都城建立国家,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到鼎盛。①政治: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中央、地方);为征税和征兵,编制了详细的人口调查表;修建了完善的道路系统,用于传递政府命令、情报及调动军队;迁移居民,防止反抗。②经济:土地、矿藏和牲畜归国家所有。●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主要特征及衰亡原因:主要特征:大洋阻隔,与其他地区基本隔绝,文明发展的孤立性十分突出;创造了独特的美洲玉米文明。在15世纪西欧殖民者入侵以前,美洲的历史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衰亡原因: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自然灾害、疾病瘟疫;缺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往;内部之间的交流几乎为零等。●通过对古代非洲和古代美洲文明的学习,注意形成以下认识和启示:①受萨哈拉沙漠和大海的阻隔,非洲大陆相对比较封闭。这种闭塞的环境使非洲文明独立发展,进程缓慢。②受大洋阻隔,美洲处在基本隔绝的状态,文明发展的相对孤立,造成美洲文明发展缓慢。③世界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区人民共同创造,呈现出多元性发展的特点,又在交流中发展、在闭塞中衰亡。启示:①一个文明如果保持活力必须与其他文明交往,同时也要寻求自身独立发展动力,不能过于依赖于其他文明的输入。②在当今世界,文化的交流依然是促进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该主动开放,学习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先进的文化和技术,适应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