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揭秘2】徽州古道之命名

(逍遥岭古道)
在古徽州,架桥修路一般是民间行为,即使由官方组织实施的,大部分资金也来自民间筹集,且是这里一截那里一段各自建造,最后才形成连接村庄、县域及周边府县的交通网络。以前,徽州古道既无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更无统一命名规则,其名称是民间约定俗成的叫法,一般以起点和终点两个城市或地域来命名,与现代道路命名规则基本一致。对于一些连接邑外的主要“官道”,历代府志、县志也基本沿用这一命名规则。
徽州自古就有“九龙出海”之称,即徽州府通往杭州、安庆、池州、宁国、泾县、青阳、浮梁、婺源、开化等府县的九条官道。除此之外,还有各县通往邑外,以及村镇之间的诸多步道。它们蜿蜒在绿水间,盘旋在山岭上,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步道交通网络,为古徽州官方驿传、商旅往来、民间交流的生命线,也是历代兵家战略通道。
徽州诸多古道见证了徽州社会变迁,记录了徽商发展足迹,也是古徽州风土人情的组成部分。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古徽州人赖以与外界交往的青石古道,逐步淡出寻常百姓的生活视野,目前,绝大部分已被公路湮没。即使那些远离村镇的山岭上,保留下来的古道片段,也基本失去原有交通功能,除当地农民及户外爱好者偶有行走外,已少有人关注它们。
(杨桃岭古道)
如今,真正意义上的“徽杭”、“徽宁”、“徽池”、“徽开”等古道已不复存在,这些曾经的徽州大道残存下来的片段,也不再代表其曾经的路径。徽文化研究者、《徽州古道研究》作者陈琪先生提出以山岭、关隘来命名现存古道,是符合徽州古道现状的,也是我撰写徽州古道系列文章所持的基本观点。
然而,随着近年乡村文化资源挖掘意识的觉醒,原先寥落在穷乡僻壤的青石古道,又重新进入乡村组织及旅游项目开发商的视野,其名称也随着商业需要而重新进行了“包装”,甚至严重背离基本史实。
绩溪逍遥岭古道是徽州境内唯一进行商业开发的古道,是徽州古道保护性开发的先行者,值得肯定和推广。然而自从其注册成“徽杭古道”后,名声大震,被评为“中国十大古道”之一,几乎篡改了徽州古道的历史。
(逍遥岭古道)
不管史料记载,还是古徽州地域特征及交通网络布局,史上的“徽杭古道”是自歙县出发,经昱岭关出境至杭州的步道。广义上说,古徽州任何一个地方通往杭州的步道都可称之为“徽杭古道”,这样的“徽杭古道”不计其数,现存路面基本完好的也有近十条(段),分布在歙县、绩溪县、休宁县境内。“徽饶”、“徽宁”古道亦然。历史上,这样的命名也不乏先例,如跨越五龙山脉的二十多条古道中,称作“徽饶古道”的也不止一处,目前,在浙岭、“五岭”、右龙岭等古道上,仍有“徽饶古道”的标记。如此命名,本身就没有意义。
绩溪作为古徽州毗邻杭州地区的三个县域之一,与杭州临安、淳安依山带水,其东出大鄣山屏障的古道,目前至少有三条:峰高岭古道、逍遥岭古道、竹岭古道,家朋乡、荆州乡境内还有几条连接杭州临安的古道,这些都可称之为“徽杭古道”,何况竹岭古道还早于逍遥岭数百年,其现存路面完好程度也高于后者。
逍遥岭古道凿于宋代,古称“逍遥岩道”,现存完好的石板路面约两公里,为徽州古道中最惊险峻美一段,但其仅是“徽杭古道”的“支线”而已,路面铺设规格不高,用现代语言讲,是省道与县道、乡道的关系。这一点在《绩溪县志》(1998年版)中得到确认,即“逍遥岩道”为“乡道”;
(逍遥岭古道)
如果说逍遥岭古道称之为“徽杭古道”还可从广义上解释,休宁的白际岭古道称为“徽开古道”则是“方向性”错误。白际岭古道自屯溪东南行,经休宁榆村乡,跨白际岭至白际乡,连接淳安县中洲镇泰厦村,现白际岭段、泰厦岭段古道路面尚存。是古时休宁进入遂安县(现淳安西部)的三大古道之一(另两条是连岭古道、仰山古道)。浙江开化县位于屯溪正南方向,据《黄山市志》(2010年版)记载:徽州府至开化县的驿道自歙县出发,过屯溪南行,经休宁临溪、汊口,翻越马金岭至开化县城。现马金岭古道部分尚存。
也有人说,白际岭古道终点的泰厦村,属于淳安县中洲镇,离开化县确实不远,像逍遥岭古道也算“徽杭古道”一样,称之为“徽开古道”也未尝不可。那么淳安县中洲镇属杭州地域,叫做“徽杭古道”不也一样吗?这样的命名理由不是有无意义问题,而是纯属为命名而命名!
(白际岭古道:二善亭)
绩溪县临溪镇汪坑村至歙县霞坑镇萌坑村的半岭古道,歙县人称“萌坑岭古道”,绩溪人叫“汪坑岭古道”、“临溪徽商古道”。这条寥落山中几十年的古道,终于赶上好时代,“远亲近邻”趋之若鹜,绩溪汪坑还搬出重量级人物,说是红顶商人胡雪岩当年就是从这里走上他的商业帝国的,故名“雪岩商道”。
胡雪岩(1823—1885)出生在离汪坑村五里外的湖里村,从地理位置上看,胡雪岩从家乡出发前往歙县南源口学徒时,以及后来走水路至杭州,应走黄连凹古道,走旱路到杭州则需经半岭古道转入徽杭古道。但不管怎样,半岭古道和一代巨商胡雪岩总有千丝万缕联系,有了豪商巨贾的滋养,这条路自然有了灵气,称之“雪岩商道”,适度注入一点名人效应,也未尝不可。
(半岭古道)

徽州古道本无统一规范的名字,如今生存是摆在首位的,采取这种“挂名寄养”模式,只要不误导历史,不张冠李戴,不生拉硬拽,也无大碍。让存续了千几百年的古道得到保护和开发,总比废弃在荒山野岭上自生自灭强得多,从这一点来看,逍遥岭古道的保护性开发是值得点赞的。作为户外徒步爱好者,如何称呼一条古道本无伤大雅,但作为徽州古道的探秘者、记录者,我还是力求还原历史本来面目,以一个相对合理的名字来记录每条(段)古道,给读者,给将来提供一份与史实基本相符的文字,而非以讹传讹。故撰此文。

(竹岭古道)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