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便门角楼&护国太平宫

2021.03.27雾霾

东便门和角楼:

明朝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了防御蒙古骑兵的骚扰,增强北京城的防卫,保障北京城的安全,修筑了包围南郊一面的外城,在外城的最东端修建了东便门。

东便门是北京外城东南端的一座小城门,位于北京城墙东南端角楼旁边,主要由城楼和箭楼组成。东便门于1958年拆除

北京城东南角楼为明、清两代北京内城东南转角处的箭楼,简称角楼。原北京有内外城之分,内城建筑较早,为明朝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的。据明《英宗实录》:“(正统)四年四月丙午,修造京师门楼、城壕、桥闸完。城四隅立角楼。”角楼始建于明正统元年,4年竣工,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

现存的东便门角楼建于突出城墙外缘的方形台座上,通高29米,四面开箭窗144个。角楼内立金柱20根,整座楼建筑面积为793平方米。加之相连的南城墙,总占地面积约3654平方米。

在1981年对角楼进行大规模修缮的时候,文物工作者发现带有“嘉靖”、“隆庆”等年号的砖,带有“乾隆”年号的琉璃瓦件。还从东侧墙体内发现了两颗火包 弓单 残体,并在二层挑檐檩上发现大量铁沙 木仓 弓单,它们记载了“庚子之变”外国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历史。东便门角楼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附属城墙

东便门角楼的西边,尚残存一段大约1公里长12米高的明代北京城墙遗迹。这段明城墙自东便门角楼直至崇文门十字路口的东侧,下部厚重的城墙与上部的起伏不定的曲线及布满墙头的杂草,营造出了沧桑、古朴的自然环境。由西向东依次建成的“老树明墙”、“残垣漫步”、“古楼新韵”、“雉堞铺翠”等景区,更加衬托出了城墙的沧桑感。

(以上文字资料节选自百度百科)

图IMG_1196明北京城东便门段城墙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197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信号所旧址

图IMG_1201京奉铁路

原名关内外铁路,1907年改称京奉铁路,起自北京正阳门车站,止于奉天城(沈阳)站,干线长842公里。19世纪末,英、俄为此铁路修建的贷款权进行激烈争夺,最终,英国在1898年与清政府签订借款合同,进而控制了该路的路权。1912年京奉铁路全线通车。这儿展示的铁轨是正阳门至东便门的一段铁轨,于2002年9月在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职工中得以发现。

图IMG_1202京奉铁路信号所

京奉铁路信号所是1901年与前门火车站同年由英国铁路工程师金达设计建造的,它是京奉铁路(北京----辽宁)的第一座信号所,至今已逾100年。该建筑绝大部分设施仍保留着当年的原貌。

图IMG_1204这里没有保安,取而代之的是志愿者,游客感觉甚好

图IMG_1205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06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07

图IMG_1208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09

图IMG_1210

图IMG_1211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12

图IMG_1213东便门角楼

图IMG_1214

图IMG_1215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033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035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039春常在

图IMG_1217

图IMG_1218

图IMG_1219

图IMG_1220登城马道,原为“礓嚓”道,

1988年修复,为方便游人登城,改为条石台阶路面

图IMG_1221

图IMG_1222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23东便门角楼城楼内侧

图IMG_1224

图IMG_1225(11:00)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4.1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4.2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5.1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5.2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5.3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6.1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6.2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7角楼一层花卉盆景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29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11:29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09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10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12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13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23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24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27.1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27.2北京城墙城门文化展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15.1角楼内部构造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15.2角楼内部构造

图手机拍摄202103271115.3角楼内部构造

图IMG_1226(11:30)

图IMG_1228

图IMG_1229

图IMG_1230

图IMG_1231

图IMG_1232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33

图IMG_1234

图IMG_1235

图IMG_1236

图IMG_1238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39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40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41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42

图IMG_1243

图IMG_1244

图IMG_1245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47

图IMG_1249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城东南角楼 文保石碑

图IMG_125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城东南角楼 文保石碑 碑阴

图IMG_1253

图IMG_1255

图IMG_1256

图IMG_1258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北京城城墙遗存----东便门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二零一三年三月五日公布 北京市文物局二零一三年七月立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59

护国太平宫:

百度地图,发现在东便门角楼南侧有“护国太平宫碑”地名,那么“护国太平宫碑”是什么鬼呢?亲去游历一下。

蟠桃宫,正名叫护国太平蟠桃宫,中国民间信仰之一,祀西王母。位于北京市崇文门东大街东口,是北京有名的道观之一。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年间,每年三月初一至初三日有庙会,称“蟠桃盛会”。蟠桃宫庙宇仅有两层大殿,最前有山门3间,门前有旗杆和石狮各一对,门额为“护国太平蟠桃宫”石匾。山门后有钟、鼓楼,前殿为灵官殿,后殿为斗姆殿,供奉西王母像。1987年拆除。保存的文物有“蟠桃盛会”琉璃砖和乾隆年间《太平宫碑记》石碑一座。(以上文字资料节选自百度百科)

图IMG_1251蟠桃宫

蟠桃宫为道教寺庙,地址在角楼东南,始建于明代,清时称“护国太平蟠桃宫”,乃京城著名庙宇之一。

自明末形成庙会,有“三月三蟠桃会”至美誉。自崇文门迤东三里之遥庙市最盛,

春波泄绿,软土铺红、百戏竞陈,衣香人影,展现出一幅老北京民俗风情画卷。

(本图是消减像素后才上传成功的)

图IMG_1252漕运码头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隋炀帝时期,南起余杭,北至通惠河,是为通惠河终端漕运码头,

昔日之码头帆影幢幢,商贾云集。历史上大运河曾为南北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过巨大作用。

图IMG_1260护国太平蟠桃宫碑 正面

图IMG_1262护国太平蟠桃宫碑 西侧面

图IMG_1263护国太平宫遗址的碑亭

图IMG_1264护国太平宫遗址的圆柏雌雄异株 这是植物的一妻伺二夫

图IMG_1265护国太平宫遗址的碑亭

“护国太平宫碑”风蚀严重,字迹基本看不出来了,那么碑文到底刻写了什么内容呢?在网上找到了颐和吴老的博客,他在10多年前(2011年)拍照转抄了碑文内容,应该算是对文物保护的一个贡献吧。我摘录如下:

颐和吴老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5b09aa0102dz8f.html

我发过博文“练脚力”,那天遇到了这通石碑拍照并将阳面碑文辑录,阳面碑额为:护国太平宫碑(阴面为万世流芳,阴面碑文多数文字已经消失了),现将碑文抄写出来:

东便门内王母娘娘殿后重建三间殿碑记

今夫君(?)蘭迂诞之说习闻而不足徵者多矣,无徵不信则不从俗。传小儿出痘有鬼神余当捉之,其年余诸子出痘,顾见第五子,云王母娘娘护佑及疫愈。余遍觅娘娘庙,得于在东便门内桥南,办香拜毕,见大殿后有隙地少许,故老云旧有殿三间。为回禄X因槪然谋建复焉。夫父母之于子无有不爱者,天性也。聚神之说虽不可知,因爱子之情展诚,诚敬以答神不可谓非礼之。所必出也,况亲见而足徵者。X殿成乃树碑以记而系之以辞曰:赫赫王母尊灵显披兮,翠冠霞披璀璨綺靡兮,大德日生以保赤子兮,爰间殿宇绥神祗兮,式瞻顶礼绵遐纪兮。

康熙元年五月毂旦

工部尚书吴达礼敬立

一、石碑主要是“重建王母殿后三间殿”而记,并非重建后殿和整座蟠桃宫,当时王母殿均在,吴达礼是“办香拜毕”才发现王母殿后有“隙地”的。

二、碑文记述了吴达礼建殿的经过和缘由。

三、碑文明确记载了蟠桃宫的具体位置“东便门内护城河桥南”。

四、石碑是康熙元年所立,而非乾隆年。

2021.03.27 东便门角楼游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