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津冀之觞

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是“牛鼻子”。为此,中央相应调整优化首都空间布局,打造“一核两翼”,一核即首都核心区,两翼即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北京副中心相当于北京市会,外加旅游、商务,并将北三县(即大三香)纳入副中心范畴,一体规划、一体管理、一体建设,差不多2000平方公里范围;雄安新区为非首都核心功能主承载地,以保定雄县、安新、容城和白洋淀为基础,面积也是2000平方公里,为平地起新城,先规划后建设,一张图干到底,是新理念示范城、未来典范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样板城。尔后,持续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政策动力,包括轨道上的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先后设立天津、河北和北京三个自贸试验区、确定北京为扩大服务贸易综合示范区、在北京设立国际服务贸易中心、支持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开通大兴国际机场等等。可以说,中央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决心和力度都是非常大的,政策供给也是充沛的。北京的“新三板”也完全有可能升级为中国第四证券交易所。

综合分析京津冀,北京作为龙头老大,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是毫无问题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短板在津冀,潜力也在津冀。我曾经写过一篇评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北京的JING相比,天津(JIN)短板正在G(工);河北(JI)的短板则既在G(工),又在N(农)。而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既包括G,也包括N,正可弥补天津、河北的之缺。因此,所谓京津冀协同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疏与接的问题。北京疏解,天津和河北接盘。说疏解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道理也在这里。

这就给天津和河北出了一个历史性课题,即如何对待制造业。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天津与河北在认识上都是有偏差的。与制造业相比,它们都似乎更重视服务业,把服务业占比高于工业制造业看成是引以为傲的成绩。这与疏解、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的要求,显然是不匹配的。作为北京而言,服务业已经占据绝大比重,是典型的后工业化发达城市,今后也不会有复兴制造业的任务和空间,有工业制造能力,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专利、新设计等,就一定会向外疏解或辐射。这就要求津冀高度重视制造业,为承接北京非首都核心功能搭建平台。在此需要澄清,在尚未实现工业化的地方,过早把服务业提升到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并不是十分理想的状态。比如印度,它所以难以超越中国,就是在没有工业化的情况下建立了“后工业时代”的产业结构,畸形发展了。

最近的一个数字还提醒天津和河北,两地的工业能力还是很落后的,充分显示了河北和天津的真正软肋。据4月6日的媒体报道,工信部日前公示了遴选出的25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优胜者名单,共有9个省市的21个城市上榜。结果依然是南重北轻,其中江苏和广东各占6个,浙江3个,上海、山东、湖南、四川各有2个,安徽、陕西各1个。北京不上榜情有可原,因为这不是北京的努力方向,而河北、天津居然交了白卷,就令人扼腕了。工业制造业如此落后,如何有足够的能力和空间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如何做到北京设计研发,津冀生产制造?

天津和河北都有发展工业制造业的基础。天津还一度是比美上海的制造业名城。要真正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在完善产业链、价值链、科技研发转化链上下功夫。具体到河北和天津,就是要在弥补工业乃至农业短板上下功夫。关键是,要牢固树立工业兴市、工业兴省的观念,天津要再创工业辉煌,河北要搞几个工业强市。要将发展现代制造业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密切结合起来,把疏解与承接密切结合起来,把北京服务与津冀配套结合起来,真正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城市群、产业圈、增长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