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产后病

第四章  产后病

产妇在新产后至产褥期中,所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产后病包括:产后血晕、产后痉症、产后腹痛、产后恶露不绝、产后大便难、产后发热、产后排尿异常、产后自汗盗汗、产后身痛、产后胞衣不下、产后子肠不收、产后玉门不闭等。此外将产后不常见的病症。诸如产后脱肛、产后咳嗽、产后上吐下痢、产后阴肿、产后阴痒、产后房事病、产后会阴侧切硬结、剖腹产后腹胀满,也归为产后诸症。在此节一并讨论。

产  后  血  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坐起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痰涌气急,心烦不安,甚则口噤神昏,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本病是产后急重症之一。若不及时抢救,常可危及产妇生命。西医产后出血之晕厥、休克、羊水栓塞、产后血管舒缩性虚脱等,可参考本病进行辨治。

临床诊断:发病时间以新产后数小时内多见。症侯特点,以眩晕主为,表现为头晕眼花,重则晕厥不知人,甚则昏迷不醒,注意与产后郁冒相鉴别。

中医分型:(1)血虚气脱型:产后失血过多,突然晕眩,面色苍白,心悸,愦闷不适,渐至昏不知人,眼闭口开,甚则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舌淡无苔,脉微欲绝或浮大而虚。(2)瘀阻气闭型:产后恶露不下或量少,小腹阵痛拒按,甚则心下急满,气粗喘促,神昏口噤,不省人事,两手握拳,牙关紧闭,面色紫黯,唇舌均紫,脉涩。临床外治不分型。

【治疗方法】

一、取嚏疗法

处方1瓜蒂藜芦雄黄明矾各等份

用法:共研细末,取少许吹入患者鼻中,令其作嚏。

功效主治:豁痰开窍,用于产后血晕属痰湿阻滞者。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

处方2见子痫病处方2。

二、烟熏法

处方破油纸伞

方法:烧之,使产妇闻其烟味。

功效主治:破血降气。用于实证之产后血晕。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疗法大全》

三、鼻嗅法

处方1醋适量铁器一块

方法:铁块烧红,淬酷,熏产妇鼻。另以当归18克,川芎9克,荆芥穗10克(炒黑)水煎,用好酒童便和服,神效。

功效主治;醒脑开窍。用于产后血晕。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处方2米醋韭菜各适量

方法:以米醋煮韭菜,滚三、五次,乘热倒入壶中,使壶中热气熏产妇鼻孔,稍待片刻,即可苏醒。

功效主治:通窍醒神,用于产后血晕。

资料来源:《傅青主女科》

处方3醋童便红花

方法:用醋和童便煎煮红花,令产妇嗅其气味。

功效主治:活血通窍。用于产后血晕。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四、塞鼻法

处方半夏末适量

方法:冷水和丸如大豆,纳鼻中即愈。

功效主治:祛痰开窍。适用于产后晕厥。

资料来源:《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五、滴-法

处方薤白适量

方法:薤白捣汁,滴入鼻腔。

功效主治:醒脑开窍,止晕。一用于产后血晕。

资料来源:中医研究院《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

六、敷脐法

处方1葱白根蜂蜜

方法;共捣烂敷脐中。

功效主治:通阳益气固脱。适用于产后血晕神昏,不省人事。

资料来源:《穴敷疗法聚方镜》

处方2蓖麻仁30粒冰片1克附子15克

方法:共打烂如糊状,敷贴在神阙穴,并用皂角末吹入鼻腔令嚏。再以荆芥穗(炒)9克、小蓟30克、红糖30克,水煎浓汁服下。

功效主治:益气助阳开窍。适用于产后血晕。

资料来源:《穴鼓疗法聚方镜》

七、灯火灸法    、

处方取穴:关元神阙百会足三里隐白

方法:出血过多者加隐白;心悸加神门;牙关紧闭加颠车;抽搐加太冲。用明灯爆灸法。以上诸穴轮番爆灸,直灸至神清为度。

功效主治:回阳固脱,开窍苏厥。适用于产后血晕。

注意事项:灯火灸对产后血晕有效,受至神清以后,仍须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灸后局部烧伤出现水泡者,可涂上消炎药膏或龙胆紫药水,并保持局部清洁,以防继发感染。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八、噀法

处方食醋150毫升加冷水30毫升

方法:将药混匀,喷洒患者面部。

功效主治:醒神。适用于产后血晕,昏不醒人事。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产  后  痉  证

产后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称为“产后发痉”。是古人称为新产“三病”之一。本病之感染邪毒型,实为产后“破伤风”症,为产后急重症之一。因为本症是由感染外邪所致,放采用新法接生,注意消毒及产褥卫生,可防止邪毒入侵。对急产、滞产、或产道有污染和损伤者,作预防性治疗,是预防本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临床诊断:产后发生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则口噤,角弓反张,为本病之诊断依据。临床须与产后子痫、癫痫或高热抽搐等相鉴别。

中医分型;阴血亏虚型,产后骤然发痉,头项强直,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红无苔,脉虚细。感染邪毒型:新产后头项强痛,发热感寒,牙头紧闭,口角抽搐,面呈苦笑,继而项背强直,角弓反张,舌正常,苔薄白,脉浮而弦。

【治疗方法】

一、鼻嗅法

处方  白胡椒7粒生桃仁7粒连须大葱3根鲜生姜30克血余炭3克

方法:共研细末和匀分作三布包,左右腋窝各挟1包,双手捧一包井解开布包,用鼻嗅药,微汗即可去药。

功效主治:通阳活血解痉,芳香开窍。适用于产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心烦意乱,身热,

资料来源:《妇科病中医治疗法》

二、敷脐法

处方天麻川芎当归羌活熟地各等量陈醋适量

方法:将以上药物碾为细末,瓶贮备用。临用时取药物15-30克,加入陈醋适量调和成厚膏;将药物敷贴于患者脐孔上,覆盖上纱布,再以胶布固定之。每天换药1次。

功效主治:养血祛风止痉。适用于产后发痉,阴血亏虚型。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三、熨脐法

处方食盐15-30克麦麸60 -90克米醋适量

方法;将食盐炒热,放置特温;再将米醋加麦麸炒热,布包扎成1个熨袋备用。取炒过放温的食盐,填放产妇脐中(神阙)穴、气海穴,纱布扎牢,再将炒酷的麦麸布包放在穴位上熨之,气通即苏醒。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5寸。

功效主治:解毒祛风止痉。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产后发痉昏厥。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四、灯火灸法

处方取穴;神阙脐轮六焦'人中百会合谷太冲

方法:血少风中者,加足三里、血海、膈俞;感受邪毒者,加曲池、行间、风池。用麝香油采用明灯爆灸法,施灸壮数不限,诸穴轮番使用,灸至患者苏醒,神志清楚为止。

功效主治:舒筋止痉。适用于产后痉症。  .

注意事项:(1);灸脐心(神阙)应先填入食盐平肚皮然后再旋灸。(2):麝香油即植物油加入少量麝香末调匀即成。

资料来源:《灯火久疗法》

五、涂搽法

处方黄丹21克火硝15克胡椒10克

方法:以上三药共研细末,每次取6克,用醋调匀,涂敷患者手心,汗出生效。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辟秽止痉。适用于产后发痉,牙关紧闭者。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六、薄贴法

处方当归川芎黄芪党参  白术熟地茯神柏子仁各32克半夏陈皮麦冬甘草各15克  .

方法:麻油熬,黄丹收。糁米砂贴心口,恶露末净加桃仁、红花、炮姜各6克。

功效主治;益气血,养心健脾安神。适用于产后谵语怔仲、惊悸。

资料来源:《理瀹骈文》注释本。

产  后  腹  痛

产后小腹疼痛为主症者,称为“产后腹痛”。其中因瘀血引起的,又称“儿枕痛”,相当于产后子宫收缩时引起的子宫缩痛,西医称“产后痛”。本病为产后常见病,以新产后为多见,腹痛轻者,可逐渐自行消失,无需治疗。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本病发生的特定时间、部位、疼痛性质及子宫局部表现进行诊断。产后腹痛常发生手经产妇,产后三、四天内,下腹部疼痛,为阵发性,哺乳时疼痛可加剧,不伴寒热等症。检查子宫无压痛,呈阵发性收缩变硬。实验室检查多无异常发现。

中医分型:(1)血虚型:产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恶露量少色淡,头晕耳鸣,便燥,舌质淡红,苔薄,脉虚细。(z)血瘀型:产后小腹疼拒按,或得热稍减,恶露量步,涩滞不畅,色紫黯有块,苔白滑,脉沉紧或弦涩。

本节附属介绍^流后腹痛,剖腹产腹痛的外治方法。

治疗方法

一、灌肠法    。

处方莱菔子10克大黄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大枣10克黄芪10克元胡10克五灵脂10.克干姜10克番泻叶6克杏仁6克桔梗6克夜交藤30克马齿苋30克

方法:上述药煎三次,煎液共500毫升装入盐水瓶,存放冰箱备用。术后6小时,用导尿管插入肛门约16-20厘米左右,取上述煎液500毫升,加入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10%的葡萄糖500毫升,50%的葡萄糖100毫升,维生素Cl克加温至38℃左右,取120-160毫升,所配药液缓慢灌入,保留其尿管,每隔2小时灌肠一次,直至排气或排便为止(多数病人排气排便同时出现)。

功效主治:理气止痛,除腹胀痞满。主治剖腹产术后腹胀痛,缩短排气时间。

资料来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3){10

二、热熨法    。.

处方陈艾叶24克

方法:培于捣末敷脐中;以绢盖之,再用热物往来熨之,待患者感口中有艾气出,寒气即除,腹痛即止。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止痛。适用于产后感寒所致的腹痛。

资料来源:《民间灵验便方(三)》

三、拍火法

处方元胡附子炮姜肉桂各10克

方法;将上药共为末,铺于小腹,盖上鼓层白布,再洒上75%的酒精和醋,点燃,药布周围垫以空气橡皮圈。点燃火后,如患者感到热痛时,印用棉垫轻压将火熄灭,约经1分钟后,把热水袋搜在棉垫上保温,约隔4-5分钟,再加醋和酒精少许,重新点火,如此反复5-6次,每日治疗1次.10日为一疗程。

功效主治:散寒祛瘀活血止痛。用于产后腹痛。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四、拔罐法

处方取穴:关元.'腰骶部两侧压痛点.足三里归来

方法;采用单纯罐法或留针罐法。若小腹冷痛拒按者,宜采用艾灸或姜艾受罐法。留罐10-15分钟,每ai次。一般施术当日即效,2-3日而愈。

功效主治:温宫散寒,和血止痛。适用于产后宫缩痛。

资料来源:《拔罐疗法》

五、药带法

处方元胡30克炮姜  附子各15克  肉桂12克艾叶10克

方法:共研细末,白酒炒热.,制成药带,缚于小腹部。

功效主治:温宫散寒,活血止痛。适用于产后腹痛。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

六、敷贴法

处方1蒲黄炒五灵脂各60克

方法:上二味共为末,以醋熬膏敷小腹。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止痛。适用于血痰内阻所致的产后腹痛,即“儿枕痛”。

资料来源。《中荮外贴治百病》

处方2香白芷小茴香红花各4克细辛知母,肉桂各3克当归5克益母草6克元胡4克,乳香没药各10克樟脑末-10克

方法:先将香芷、小茴香、当归、细辛、肉桂、红花、元胡、益母草等药水煎两孜,取汤液浓缩成稠糊状。再将乳香、没药溶于95“乙醇溶液中,然后取药糊混合于适量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焙干岳研为细末,加入樟脑末谓匀即成。每次取药末9克,用黄酒数滴拌成期状,将药期敷于脐中穴(神阙)上.外用伤湿膏固定,干后再换1次,一般3-6次即可病愈。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活血理气止痛。适用于人工流产后腹痛。

资料来源:《中药外贴浩百病》

处方3牙皂Z.5克细辛1.5克葱白三根生姜三片

方法:前二药研为细末,葱白、生姜捣烂调均,用酒精调成糊状,敷于印堂穴或患处。可加温灸。

功效主治:温经止痛。用于产后小腹疼痛,恶露末下。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处方4-吴茱萸15克栀子桃仁沉香各10克

方法:上药共为细末,用酒调匀,加热后敷于小腹。

功效主治:温经活血。用于血瘀型产后腹痛。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处方5芋麻根120克

方法:洗净切极碎,用酒炒后,趁热敷于小腹。.

功效主治:散瘀止痛。用于产后腹痛,小腹有硬块者。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处方6当归20克生姜12克川芎12克桃仁8克乳香12克桂枝20克.

方法:将上药研末,或煎后取汁,调拌凡士林,或熬炼成膏荆,外敷小腹部。若气血虚弱者,加敷腰眼、命门,瘀血内阻的加中脘、八谬。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用于瘀血内阻的产后腹痛,

资料来源:经验方。

七、中药静脉滴注

处方红花注射液

方法;红花500克,注射用水加至1000毫升,制成红花注射液针荆。静脉滴注每日1次,每次4-20毫升,加入5—10%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亦可肌肉注射,每日2次,每次2-4毫升。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适用于产后瘀血腹痛。

资料来源:《中草药注射剂》

产后恶露不绝

产后恶露持续二十天以上,仍有淋漓不断者称为“恶露不绝”。又称为“恶露不尽”、“恶露不止”。恶露:指胎儿娩出后,胞宫内遗留的余血、浊液。西医学之产后感染,胎盘、胎膜残留,或其它原因所致的子宫复旧不良之晚期产后出血,可参考本病论治。

临术诊断:产后恶露,在正常情况下,一般二十天内便完全排尽。如超过这段时间,仍有淋漓不断者,为恶露不绝。妇科检查,或可发现子宫较同时期的正常产褥子宫大而软,多呈后倾位,或伴压痛。

中医分型:(1)气虚型:产后恶露过期不止,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质稀薄,无臭气。小腹空坠,神倦懒言,而色咣白,舌淡,脉缓弱。(2)血热型:恶露过期不止,量较多,色深红,口燥咽于,舌质红,脉虚细而数。(3)血瘀型;产后恶露淋漓摧滞不爽,量少,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或边有紫点,脉弦涩或沉而有力。

【治疗方法】

一、敷脐法

处方1  当归  川芎  肉桂  炙甘草各15克,蒲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各7·5克赤芍3克血竭1.5克(另研)热酒(适量)    .

方法:上药除血竭另研外,其余药物共碾为细末,瓶贮备用;血蝎另研备用。临用时取药末适量(约15-30克)与血竭o.5克混合拌匀,加入热酒调和成厚膏,将药膏敷贴于脐孔上亦可敷于关元穴,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隔3天换药一次,恶露干净方可停药。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活血去瘀。适用于产后恶露过期不止,淋漓不断,或有发热,烦躁,跪中有包块,小腹疼痛拒按。

资料来源:《中药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2附子  肉桂母丁香各10克五灵脂蒲黄炭茜根炭各15克黄酒适量

方法:将以上药物混合研为细末,过筛后装入瓶中密封备用。临用时,取药束15-30克,以黄酒适量煮热,加入药束调和成厚膏,以此膏贴于患者脐孔(神阙)穴和子宫穴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3天换药1次。子宫穴位于前正中线,脐下4寸旁开3寸取穴。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适用于血瘀型产后恶露久不净。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二、灯火灸法

处方1取穴:三阴交关元隐白

方法:用明灯爆灸法,每日灸一次,每穴1-2壮,7日一疗程。

功效主治;补气固脱,调理冲任。适用于气虚宫缩不良引起的产后恶露不绝。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2取穴;三阴交曲池隐白

方法:用明火爆灸法,每日灸一次,每穴1-2壮,7日一疗程。

功效主治:补虚固脱,清热,调冲任。适用于血热官缩不良引起的产后恶露不绝。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3取穴:三阴交血海归来隐白

方法;用明火爆灸法,每日灸一次,每穴1-2壮,7日一疗程。

功效主治;补虚固脱,理气行瘀,调理冲任。适用于血瘀宫缩不良,引起的产后恶露不绝。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4取穴;神阙中极美元

方法:用明灯隔艾叶灸法,每日 1-2次,每穴灸1-3壮,以恶露停止为度。

功效主治:补气固脱,调理冲任。适用于气虚产后恶露不绝,促子宫收缩,止血效果频佳.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5取穴:神阙  中极曲池

方法:用明灯隔艾灸法,每日灸1-2次,每穴灸1-3壮,以恶露停止为度。

功效主治;补虚固脱,清热,调冲任。适用于血热产后恶露不绝,促子宫收缩,止血效果颇佳。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处方6取穴;神阙  中极血海归来

方法:用明灯隔艾叶灸法,每日灸1-2次,每穴灸1-3壮,以恶露停止为度。

功效主治:补虚固脱,理气行瘀,调理冲任。适用于血瘀产后恶露不绝。促子宫收缩,止血,效果颇佳。

资料来源:《灯火灸疗法》

三、热熨法

处方吴萸

方法:取吴萸适量,将其炒热,熨小腹部,每日2次。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暖宫L化瘀。适用于产后恶露不净,发热,烦燥,或大小腹有块疼痛。

资料来源;《中医外冶法类编》

四、薄贴法

处方  当归64克黑芥穗  党参  白术  熟地黄芪川芎  白芷炒蒲黄炒五灵脂各32克柴胡  升麻陈皮各15克乌梅炮姜各10克

方法:麻油熬,黄丹收,贴心口脐下。

功效主治:益气和血,升举固崩。适用于气虚型产后血崩不止。老少血崩皆可用。

资料来源;《理瀹骈文》注释本。

五、拔罐法

处方  第一腰椎至骶尾部脊柱中线及两恻膀胱经内侧循行线

方法;采用走罐法至皮肤潮红,或用大罐密排罐,留罐10-15分钟,走罐}排罐后在十七椎、肾俞、大脑俞、小肠俞等穴位各闪罐5-6次。每1-2日施术1次。若有恶寒发热者,加配大椎穴施行刺罐法。一般2日见效,4-5天而愈。

功教主治:活血化瘀,调理气血。适甩于血瘀型产后恶露不绝。

资料来源:《拔罐疗法》

产后大便难

产后大便艰涩,或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大便难”,即西医之产后便秘。属新产病“三病”之一。早在《金匮要略》中即有记载。

临床诊断:根据本病之特点,为分娩后发生之大便困难,饮食如常,且无腹痛,呕吐等伴见症,一般发病较缓慢,肛门检查无异常发现诊断,诊断多无困难。但应该注意排除痔疮、肛裂等。如有腹痛、呕吐等伴见症,则需进一步检查。

中医分型:血虚津亏型: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或解时艰涩难下,但腹无胀痛,饮食如常。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苔薄,脉虚而涩。

【治疗方法】

一、灌肠法

处方1液体石腊油30毫升

方法:灌入直肠内,用肛管接灌肠器,排空气体后,肠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缓慢灌肠。

功效主治:润肠通便,适用于产后大便难。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2肥皂适量

方法;肥皂加水300-500毫升,溶化用此灌肠,须臾即便。

功效主治:润肠通便,适用于产后便秘。

资料来源:经验方

处方3猪胆l枚醋30-60克

方法:倾汁入碗内,加好醋30-60克,搅匀,灌入肠门内。

功效主治:清热润肠通便.用于产后便难有热者。

资料来源:经验方

二、肛塞法

处方1甘油栓

方法:每次塞入肛门1粒。

功效主治:通肠润便,适应于产后大便难。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2开塞露20-40毫升

方法:挤入肛门内。

功效主治:滑肠润便,适应于产后大便难。

资料来源:《中医诊疗常规》

处方3蜂蜜60克

方法;蜂蜜用徽火缓煎,时时搅动,熬如胶饴状,稍冷后,捻如锭状,勿使冷透,趁温热时,纳入肛门内。

功效主治:补虚润肠通便,用于产后大便难。

资料来源:经验方

三、敷脐法

处方l活田螺5-7个麝香0.3克

方法:先将田螺去壳,取田螺肉加入麝香共捣烂,捏成小圆形药饼1个,贴敷于产妇脐孔穴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或2次。连贴3-4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主治;下气润燥通便,适用于产后大便难。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2葱白5根  生姜1片  淡豆豉21粒食盐少量。

方法:将以上诸药混合共捣烂如厚泥状,软硬适中,捏成1个圆形小药饼,烘热乘热敷贴于产妇脐孔上,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2次。  -

功效主治:适应于产后大便难。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四、熏脐法

处方甘遂8克食盐(炒)5克麝香-0.3克  陈艾叶适量。

方法:将以上三味药混合研为细末,调和拌匀备用,为1次量。将药末填入患者脐窝,略高出肚皮,以艾叶揉碎做成圈形艾炷如黄豆大小,放置于药物上面,点燃灸之。一般灸5-7壮即可通下大便。如症轻,可用药物填满脐孔,盖以纱布,胶布固定,亦有效,可不艾灸。

功效主治:温经泻下通便,适用于产后大便秘结。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五、按压法

处方迎香穴

方法:用双手各一指,以适当的压力,按压迎香穴5-10分钟,或按摩对手指向四周移动,扩大面积。

功效主治:行气通便,可使肠蠕动加快,促进大便排出,用于产后便秘。

资料来源:经验方产后排尿异常

新产后小便不通或尿意频数,甚至小便失禁者,统称“产后排尿异常”。包括了多种症侯。早在《诸病源侯论》就有“产后小便不通候”,“产后小便难候”,“产后遗尿候”,“产后淋候”,“产后尿血候”等记载。嗣后,历代医著均有专篇论述。因此,各症候虽表现不同,但总的病因、病机、治则大体一致,故统称为“排尿异常”。本节仅论述小便不通和小便额数或失禁。

临床诊断:本病多发生于新产后,症见排尿困难,小腹胀急,坐卧不安,或小便次数增多,甚至日夜数十次,或排尿不能自行控制等。临证时须与产后尿淋,产后血尿相鉴别。淋者应有排尿频急,淋沥涩痛之特点,尚可伴见恶寒,发热;血尿可从小便性状加以辨别,但对血尿之原因,又需结合必要的检查方可明断。

中医分型:(1)气虚型:产后小便不通,少腹胀急,或小便频数甚或失禁,少气懒言,四肢无力,面色少华,舌质淡,苔少,脉缓弱。(z)肾虚型:产后小便不通,小腹胀满面痛或小便频数,甚时遗尿,面色晦黯,腰膝酸软。舌淡苔润,脉沉细而迟。

【治疗方法l

一、灌肠法

处方枳实12克厚朴12克生大黄20克(后下)

方法:大便干者加芒硝20克冲入煎好的药液中,以上药物煎取l0-200毫升,作保留灌肠。每日1-2次,每次间隔4-6小时,每次保留30-60分钟,疗程为l天,无效改导尿管保留导尿。

功效主治:行气利水,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注意事项:疑有膀胱损伤者,应于分娩后留滞导尿管,保持膀胱空虚,以利损伤部位愈合,不宜灌肠。

资料来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  (4):209

二、敷脐法

处方l姜皮15克大蒜2瓣葱白10根食盐适量    方法:将上药加水少许,共捣碎为期状;将上药敷于肚脐上(脐中穴),上用塑料纸及胶布固定,再用热水袋外敷其上面,温度保持在能耐受的程度为宜。用药后有热气窜入腹内之感,或稍有不适。如有灼痛,可先将热水袋去掉,一般可使疼痛逐渐消失,如灼痛感持续则终止用药,改用它法。

功效主治:通阳利水,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2(4):39

处方2吴茱萸15克益智仁15克小茴香15克正官桂10克麦面粉10克白酒适量

方法:将前四昧药共碾成粉末,再加麦面粉拌匀,用热酒调和,做成药饼一个,备用。将药饼敷于患者脐孔上,外加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待敷处发痒则去掉。通常1剂即可以正常,

功效主治:补肾助阳,化气行水。适用于产后小便频数,尿量次数多,甚至屎急不能自控,或失禁而遗尿。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3肉桂附子各15克母丁香10克公丁香10克黄酒适量

方法:将上四味药共碾细末,以黄酒调匀,制成圆形小饼如古铜钱大稍厚,备用。取药饼烘热,贴于患者脐孔上,外“纱布盖上,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

功效主治:补肾温阳,化气行水。适用于产后小便频,尿次多,量多,或小便失禁。

资料来源:《电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4吴茱萸附子桑螵蛸(烧炭存性)油桂茴香籽各10-15克黄酒适量

方法;诸药共研细末,过筛,加黄酒调和如糊状,备用。临用.时取药30克涂满产妇脐窝。外加纱布盖之,再以胶布固定。待脐部发痒,即可去掉敷药,通常敷3 -4次可愈。

功效主治:益肾助阳,化气行水。适用于产后小便频数。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5油桂30克、丁香10克桂林三花酒适量

方法:前z味药共研细末,以桂林三花酒调匀,制成桂圆大小药丸1个备用。取药丸填入孔穴中,压平陷紧,盖以纱布,胶布固定,2天换药1次。

功效主治;温阳行气利水。适用于产后小便失禁。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6党参30克  当归15克  川芎10克  柴胡10克。升麻10克.

方法: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熬,去渣浓缩成稠厚药膏,摊于蜡纸或纱布中间,贴敷在患者脐孔穴及脐下1·5寸气海穴上,以脐布固定,2天换药1次,连续贴药至小便通利即可停药。

功效主治:补气通阳,化气行水。适用于老人、产妇气虚尿闭。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敷疗法》

处方7白矾食盐等量

方法:上药研面装瓶备用。用牛皮纸卷成直径z厘米高5厘米的圆形小管,置于患者肚脐上,将药面装入纸管一半处,用冷水往管内浇灌,使患者自觉冷透鹿内。

功效主治.通利小便。适用于产后癃闭。

资料来源{山西中医1992 (1):40.    .

三、熨脐法

处方麝香0.2克食盐60克

方法:先将静香研为细末,备用。再将食盐炒热,扫作2份,布包扎紧制成熨药备用。先取麝香0.1克纳入患者脐中,再以盐包置于患者脐孔上熨之,冷却后再换另一包继续熨之,通常1一2次即可通利小便。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四、热罨法

处方1芥子5克

方法:芥子5克泡于30℃的温水中,搅拌成泥状,将药泥涂在一块20平方厘米正方形的布上,贴在小腹膀胱胀满部位上,盖一条毛巾,再加上装有热水的热水袋,贴敷时间约10一15分钟。因芥子泥对皮肤刺激性强,敷贴时间不宜过长。小便自利后(或同时)配服益气括血利尿中药,以巩固提高疗效。

功效主治:通经活络利尿。主治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江苏中医  1992  (2)  36

处方2生葱白60茎(连须)麝香0. 15克熨斗一个

方法:先将生葱白捣烂如泥,加入麝香再捣至均匀,分成两包,备用。先取一包敷贴于患者脐孔.,外以纱布束紧,继用热熨斗置脐上熨之,待30分钟后再换另一包敷于脐孔上,以冷熨斗熨之,这样冷热互相交替熨脐,以小便下为度。

功效主治:温阳化气行水,适应于产后小便不通,点滴难出,虽有尿意,排屎艰涩不畅。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五、熏脐法

处方葱白15根食盐适量麝香0.2克艾炷(如黄豆大小)不拘数量

方法;先将食盐炒热待用,次将葱白单独捣烂如泥,捏成1个圆扁状药饼,备用。嘱孕妇仰卧床上,取炒热的食盐填满患者脐窝,再取葱白饼置于脐孔内的食盐上,旋即取艾叶置于葱饼之一.点燃灸之。灸壮数不计。直灸至患者自觉有热气入腹时,小便即可通利。

功效主治:温阳化气行水。适用于产后小便不通。

资料来源:经验方

六、灸法

处方1  生姜一片艾

方法;取生姜一片,置于关元穴上,并以蚕豆大小圆椎形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三壮后,感到温热入腹内时。即服汤药:灸黄芪30克,党参、丹参、炒白术、白芍各10克,炒柴胡、通草各5克,炒当归、王不留行、瞿麦、炮山甲、杏仁、牛蒡子各10克,苦桔梗6克。1小时后,小便自解,翌日,小便自行。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行气活血,并引导药力直达病所,正如《医学入门》所说:“凡平凡昌之不及,刺之不到,必须灸之。”药灸合用共成“开鬼门,洁净府”之功,主治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江苏中医  1989  (6):封3

处方2取穴:关元中极三阴交

方法:施灸艾条距施灸穴位约3-5厘米,每穴每次灸治5-7分钟,使局部皮肤红润并有灼热感,以烫伤皮肤为原则以上穴位轮流灸治,直至自行排尿为主。

功效主治:调三焦补肾气,通尿闭。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中医药信息  1992  (3):35

七、敷贴法

处方1甘遂末少许  .

方法:甘遂末少许,敷于脐部。另口含甘草。

功效主治1:通络利水,用于产后小便难。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简编》

处方2芒硝3克

方法:芒硝研末,贴水分穴,三小时后即通小便。

功效主治:适用于产后尿闭。

资料来源:《祖传秘方大全》

处方3葱白适量

方法:葱白炒热敷小腹。

功效主治:产后气虚寒阻,膀胱气化无力,用此法以助散寒,使膀胱气化功能复原。主治产后小便难。

资料来源:经验方

八、热熨法-

处方内桂3克黄芪15克  白术10克茯苓15克黄柏知母各10克生军5克泽泻荆芥各10克车前子12克沉香3克术香10克

方法:上方每日l剂,煎分2次服,将本方第二煎后的药渣加生姜、葱、醋各适量(有的还加麦麸)同人锅中炒热,布包外敷小腹,每日1-2次。

功效主治:主治产后尿潞留。

资料来源:《当代中医实用临床效验方》

九、针刺法

处方1取穴:三阴交

方法:患者取蹲位势,意欲尿之念,选三阴交,用1.5毫针进针1寸,强刺激,留针15分钟即可。

功效主治:主治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四川中医1986    (11):37

处方2取穴:三阴交(双)足三里阴陵泉中极

方法:针刺以上各穴,得气后使足三里穴针感向上传导,然后,留针20分钟左右,患者欲解小便,随立即起针,10分钟后自行解小便。

功效主治:培本囿元,通调水道。.适用于产后8小时无排尿者,即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内蒙古中医药1992  (1),26

处方3取穴:归来(双)三阴交(双)中极配穴:曲骨  阳陵泉(双)    .

方法;少腹急胀加足三里(双),尿时无力或无尿意加关元(灸)、肾俞(双灸),插导尿管停留时间较长或尿道水肿者加太冲(双)。患者仰卧针中极、归来时,针尖向会阴部方向刺入1至1寸半,待有酸麻胀感后,行快速捻转提插.。持续1分钟,使针感射至会阴部。针三阴交、阳陵泉时,针尖向上斜刺2至3寸,行提插捻转手法,要求针感传导至大腿内上侧.,若能放散至小腹部则疗效更佳。以上得气后,留针15至30分钟,中途行针2-3次。

功效主治:培元固本,通调水道。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浙江中医杂志1094  (9):406

处方4曲骨足三里(双侧)  阴陵泉(双侧)  三阴交(双侧)气海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前四穴,留针20分钟,在腹部气海穴平行拔三个火罐,留罐10分钟。一般只需1次,即可收效,起针后20分钟左右,就可自行排尿。仅有少数病例,需再次针灸。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通利小便。主治产后尿潴留。

资料来源:内蒙古中医药1987 (2):31

十、拔罐法

处方1取穴;气海。气海两旁约3寸处,中极关元俞次谬下谬足三里(交替)三阴交(交替)

方法:先以毫针从中极沿皮下平行剌1-1.5寸,再刺下肢2穴,留针约20分钟,起针后于腰骶鹿部诸穴,采用单纯罐法,或温姜汁罐法,涂之香精,薄荷油罐法等,留罐10-15分钟。

功效主治:温阳行气利水。适用于产后尿潴留。

处方2取穴:关元    ’.

方法:于穴位上先涂薄荷油、姜汁或葱汁等,然后缓慢闺罐10-30次,以局部出现紫红为度。

注意事项:配合疗法,在投罐时反复用勺舀水+从高处缓缓倾倒桶(盆)里,以水流声刺激病人屎欲。

资料来源:《拔罐疗法》

产后自汗盗汗

产妇产后涔涔汗出,持续不止者,称为“产后自汗”。若睡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者,称为“产后盗汁”。属产后“三急”症之一。但不少妇女产后汗出较平时多,尤其于饮食、活动后或睡眠时为显,此因产后气血较虚,腠理不密导致,可在数天后营卫自调而缓解可不作病论。

临床诊断:本病以产后,出汗量过多或持续时间长为特点。根据出汗时间之不同,以分盗汗,自汗。睡中汗出-,醒来即止为盗汗。白昼汗多,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中医分型:(1)气虚产后自汗型;产后汗出较多,不能自止,动则加剧,时或恶风,面色觥白,气短懒言,语声低怯,倦意乏力,舌淡苔薄,脉虚弱。(2)阴虚产后盗汗型:产后睡中汗出,醒来自止,面色潮红,头晕耳呜,口燥咽干,渴不思饮,或五心烦热,午后较甚,腰膝酸软。舌嫩红或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无力。

【治疗方法】

一、敷脐法

处方何首乌20克

方法;上药研末,水调成糊状,贴于脐中。产后虚汗不止,自汗盗汗不止。

资料来源:《中药外治百病》

二、扑粉法

处方麻黄根60克牡蛎粉2克

方法:上药捣细末,用时敷擦身上。

功效主治:收敛止汗。适用于产后虚汗不止。

资料来源;《中药外贴治百病》

产  后  身痛

妇女产褥期间,出现肢体酸痛、麻木,重著者,称为“产后身痛”,或称“产后关节痛”,亦称“产后痛风”。  .

临床诊断;本病特点是产后肢体酸痛、麻木、重著,局部无红、肿、灼热,临证时应与风湿热相鉴别。

中医分型:(1)血虚型:遍身关节疼痛,肢体酸楚、麻木,头晕心悸,舌淡红,少苔,脉细无力。(2)风寒型:周身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或痛无定处,或疼痛剧烈,宛如锥刺,或肢体舯胀,麻木重着,步履艰难,得热则舒。舌淡,苔薄白,脉细缓。(2)肾虚型:产后腰酸痛,腿脚乏力,或足跟痛。舌淡红苔薄,脉沉细。

【治疗方法】

一、艾灸法

处方艾叶60克

方法:艾叶捣烂,外敷贴腰眼处,然后温灸,日1攻。

功效主治: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用于产后腰痛。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二、敷贴法

处方1牛膝20克当归20克黄芪12克桃仁8克红花12克木通12克桂枝8克鸡血藤30克

方法:外感风寒加艾叶60克,冰片3克,瘀血内阻加乳香12克,樟脑3克,上药共研细末,调拌麻油或凡士林备用。外感风寒者敷于命门、委中、承山,瘀血内阻的敷于八器、关元、涌泉。

功效主治:和血通络,祛风散寒,祛瘀止痛。用于产后腰部胀痛,届仲困难。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处方2三棱12克莪术12克威灵仙12克术瓜20克杜仲10克防风12克独活8克冰片3克

方法:上药研细末,凡士林调或熬炼成膏,外敷痛处。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祛风通络止痛。用于产后腰痛。

资料来源:经验方

三、薄贴法

处方:当归  肉桂乳香没药防风杜仲  牛膝羌活大黄海马鹿茸香_油

方法:上方为哈尔滨市膏药厂生产的海马鹿茸膏基本处方。用时将膏药加温后揭开,将小包药面撒药上,然后贴于患处。如感皮肤发痒时,将膏药取下,用鲜姜片擦之,再贴。

功效主治:温肾助阳,活血化瘀,祛风止痛。适用于腰腿疼痛,筋骨麻木,男子肾寒,腰痛腹痛,偏坠疝气,妇人官寒,赤白带下,经血不调:产后风湿痹痛等证。

资料来源:《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四、熟熨法

处方1葱白60克桑杖'30克食盐80克

方法:上三味药共炒热,趁热外敷于关元、命门穴,每日二次。

功效主治:温阳通经活络。适用于产后腰冷疼痛。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处方2老鹳草20克仲筋草30克透骨草30克食盐适量。

方法;上药共捣烂,加食盐炒热,外敷八谬、涌泉穴、阿是穴,每日一次。.

功效主治:舒筋活络止痛,用于产后腰痛及关节疼痛。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敷药疗法》

五、洗浴法

处方1老茅草叶石菖蒲陈艾各适量

方法:水煎外洗。

功效主治:温经止痛,适用于产后风湿疼痛。

资料来源:《重庆草药》

处方2还阳参适量

方法:煎水洗浴。

功效主治:适用于产后腰痛。

资料来源;《文山中草药》

产后胞衣不下

产后胞衣不下是指胎儿娩出后,胎盘经过较长时间不能娩出者。其主要原因是:气亏血损,无力送出,或产时感寒,血液凝滞。类似现代医学的胎盘滞留。

临床诊断:胎儿娩出后半小时,胎盘仍然没有娩出。

中医分型:(1)正气虚弱型:产后胞衣不下,少腹微胀,按之不痛而有硬块,阴道流血量多,色淡,面色咣白,头晕心悸,气短神疲;胃冷喜热,舌淡苔薄,脉虚弱。(2)寒凝血滞型:胞衣不下,腹冷痛,拒按。恶露甚少,色黯红,面色苍白,痛时欲呕,舌淡苔白,脉沉弦涩。

【治疗方法】

一、取嚏法

处方牙皂角1只。

方法:烘干碾细粉,用麦杆管取药粉少许,吹入产妇鼻孔,引其作嚏,胞衣即下。

功效主治;行气通窍,适用于产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经验方。

二、熨脐法

处方红蓖麻叶80克

用法:将红蓖麻叶打烂,嚏洒适量的白酒炒烫,装入布袋,热熨神阙穴;

功技主治:温经行气,用于产后胞衣不下。

资料来探,《中国民间疗法》

三、敷脐法

处方1雄鸡一只。

方法;用雄鸡一只,连毛破开,去肠杂,盖产妇脐上,鸡头向上,以布扎缚,即下,神效。

功效主治;温经通络。适用于产妇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处方2蛇蜕粉5克  巴豆1粒蓖麻子三粒麝香1克

方法;将蛇蜕火煅为末,混入以上各药,槌饼。令产妇贴脐上,即下,并治死胎。

功效主治:活血下气,适用于产后胞衣不下,并治死胎。

资料来源:《妇科秘方》

处方3巴豆2粒蓖麻子5粒麝香0.3克

方法:先将前两味药共研碎为细末,加入麝香o.3克,调匀备用。将药末分两半,用1半敷于产妇脐中穴,另1半敷于两足心(涌泉穴)处,外用纱布束紧固定之。嘱产妇静卧休息,片刻胞衣即下。敷药后令产妇吃姜汁酒鸡蛋汤1碗,助药力更佳。

功效主治:温阳行气活血。适用于产后妇人,胞衣不下,步腹疼痛。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4炒灶心土(伏龙肝)30-50克甘草10-15克陈米醋适量

方法:首先将炒灶心土(伏龙肝)碾碎为细末,筛过后再取陈米醋适量加入灶心土中调如糊备用。另将甘草煎汤待用。取制备的药糊涂布于患者的脐窝上,盖以纱布,再以胶布固定。然后将甘草汤乘热饮下,约10-15分钟,胞衣即下。

功效主治:益气和血。适用于产后妇人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5附子15克丹皮干漆大黄各15克陈醋(适量)

方法:将以上药物碾成极细粉末,加米醋同熬成稠膏,备用。取药膏30克分作二份,将1份敷于患者脐孔上,另一份敷贴脐下三寸关元穴上,外以纱布掩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通常敷药后静卧30分钟,胞衣自下。

功效主治;温经行气通窍,下胞衣。适用于产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6蓖麻子(净仁)14粒。

方法:将蓖麻子捣融如膏备用。’取膏药适量,分别敷贴于患者脐中(神阚)穴、涌泉穴(双)之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少顷胞衣即下。

功效主治:适用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四、热熨法

处方l黑豆300克陈米酷300-500毫升

方法:先将黑豆放锅中炒爆,次加入米醋同煎煮数滚,待半干时将黑豆取出,装入毛巾袋中扎紧即成熨袋1个备用。将药袋熨孕妇脐孔和脐下,嘱静卧闭目片刻,胞衣即下。胞衣下后,去掉药袋,并用宽布带束紧腰脐部。据民间接生老人吴敏玲述:其接生20余年,逢胞不下者,用本法熨脐腹、,奏效颇速,一般30分钟左右,胞衣即。自然而下。

功效主治.;用助肾养血,通窍下衣。适用于产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医药物贴脐疗法》

处方2陈蕲艾1000克.

方法:焙干,捣敷脐上,以绢覆盖,熨斗熨之,待口中艾气出,则痛自止矣,

功效主治:产后胞衣不出欲死,腹痛,因感寒起者。

资料来源:《古今中药外治真传》

处方3-热水袋麦麸1斤

方法:产后3-6小时,胎盘不下,用热水袋或麦麸1斤,急火炒热后,随即装入布袋内热熨小腹,约10分许,胎盘随脐娩出。

功效主治:.温经活血行气,主治胎盘滞留.。

注意事项;此法用于单纯性胎盘滞留者。若出现大出血、胎盘残留不全或其它危急并发症时,应转妇产科等进行手术治疗。'热熨时动作应轻柔,切忌按压。

资料来源:四川中医1986    (11):35

五、灯火灸法

处方取穴:三阴交关元

方法:气虚加灸膻中、气海,气滞血瘀加血海、八廖、足三里,用明灯爆灸法,诸穴轮番使用,每穴1壮,直灸至胞衣娩出为止。

功效主治:温补元气,行气消瘀。适用于各种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经验方

六、针灸法

处方取亢;中极三阴交

方法:先针后灸。

功效主治:温经活血,适应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国医学百科全书》

七、敷贴法

处方1花蕊石2克沉香1克

用法:研末酒调成糊状,敷于人中穴。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用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处方2蓖麻子十四粒

方法:去壳捣烂,敷贴两足心,胞衣即下。赶紧将药洗去则恐肠出也。如肠已出,仍用此药敷于囟门上,肠自收入,药随洗去,勿迟。

功效主治:适用于于宫收缩乏力所致产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

处方3蓖麻子三十粒

方法:上药研烂去壳,于产妇头顶上擢发少许;涂之,须臾觉腹中提上即除去,再于足心涂之,自然顺生,生下即去药,迟则肠出不收。如胞衣不下,贴足心即下。

功效主治:适用于横生逆产井治死胎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妇科秘方》    .  、

处方4大麻仁14粒吴萸9克雄黄3克

方法:和醋捣,双足心贴,下即去药。

功效主治;适用于胎盘不下。

资料来源:山西《常见病验方选》

八、蒸气疗法

处方l小白菜500克

方法:取间苗拔下之嫩小白菜500克(以阴干的为佳)加清水3000毫升,煎数沸,先服用500毫升,余之煎液倒入盆中,令产妇坐其上蒸熏(勿令泄气,顿时亦下)。

功效主治:温经通络,适用于元气亏损,血液凝滞所致胎盘滞留。

资料来源;《千家妙方》

处方2石灰一块葱白

方法:置石灰于净盆中,以拂汤泼之,扶产妇蹲其中熏之即下,此方较峻。或用葱白浓煎熏洗较稳。

功效主治:主治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九、噀法

处方水2000毫升人醋少许

方法:以水醋喷洒于患者面部。

功效主治:适用于胞表不下。

资料来源:《圣惠方》

十、外洗法:

处方1川芎当归各60克水1000毫升

方法;煎洗外阴。

功效主治:养血活血,主治胞衣不下。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产后玉门不闭

产后玉门不闭,是指妇女产后阴户不能闭台的病证。多由于胎前失于调养,产后气血大虚,不能摄取而致,又称“产门不闭”。

临床诊断:以产后阻户不能闭合为其主要特征,多伴见少气懒言,面色苍白,自汗等。

中医分型;中医临床外治不分型。

【治疗方法l

一、烟熏法

处方雄鼠屎

方法,雄鼠屎,两头尖者是。烧烟熏之,即愈。如阴户破烂,久不收口,用白芨、白龙骨、诃子、烂蜂窠、炒黄柏各3克研末;先用野紫苏煎水洗,试干,再用此药敷之。或银青散:白螺壳取墙头上白色者佳,去净泥,火烧存性,橄榄核6克(火煅存性,研取净末),寒水石(另研极细)临用时每药6克,再配冰片3克,研匀,以罐盛贮,勿使出气;临用耐以麻油调搽,敷之均效。

功效主治;适用于产后阴户不闭或脱出。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二、蒸气疗法

处方l石灰l份水2份

方法:石灰炒黄色,以水2份加入,搅匀澄清,令患者蹲在盆上,乘热熏之。

功效主治:适应于产后阴户不闭或脱出。

资料来源:《验方新编》

处方z蛇床子甘草菟丝子吴萸各等份

方法;上药研束,煎熏会阴穴。

功效主治适用于产后玉门不闭。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三、熏洗法

处方:甘草适量

方法:煎汤,乘热先熏阴部,待温不烫皮肤时洗之,自闭。

功效主治:补气摄纳。适用于气血不足之失合症,见产伤阴肿疼,气虚回纳无力者。

资料来源:《医宗金鉴》

处方2野紫苏.

功效主治:适应于产后玉门不闭。

资料来源:《万氏女科》

四、药包热熨法

处方蛇床子适量

方法:上药炒热,用绢包药熨之。.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利湿消肿,解毒通络,适用于产后阴户不闭。

资料来源:《中药外治疗法》

五、扑粉法  、

处方硫黄乌贼骨五味于各等分

方法:研细涂搽患处。

功效主治:适用于产后玉门不闭。

资料来源:《备急千金要方》    ,

产  后  脱  肛

产后脱肛,是指女子于产后出现直肠、肛管、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脱出于肛门处的疾病。本病也叫“截肠”。西医所称的直肠脱垂,也属本病的范畴。

临床诊断:(1)产妇排便时,甚则咳嗽行走时,有物自肛门脱出,呈锥形或圆状。(2)肛门指诊可有不同程度的括约肌松驰。

中医分型:(1)气虚下陷型:产妇排便时直肠脱出于肛门外,甚者往往在咳嗽、行路、站立或排尿时稍用力即脱出,常伴疲倦乏力,气短声低,头晕心悸,食减,便溏,舌质淡伴有齿痕,脉弱。(2)脾肾两虚型:产后脱肛不收,或肛门常有下坠感,神疲气力,行动气促,头晕心悸,腰膝酸软,小便额数,夜尿多,舌淡,脉细弱。

【治疗方法】

一、敷贴法

处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熟地升麻山萸内菟丝饼内桂附子黑豆等分

方法:上药以煨姜捣贴或熬膏,临用时贴百会穴。

功效主治,《中医外治法简编》

二、涂擦法

处方一.荆芥末15克,鳖头灰9克陈年草鞋1只  蜜少许

方法;前2味以蜜调涂肛门,再以陈年草鞋1只。,烘热后托上数次可愈。

功效。主治:补气升提益血,用于治疗气血虚脱肛。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三、洗法

处方黄芪桐油鲫鱼补中益气汤倍升麻。

方法:先以产妇发梢或纸捻入鼻取嚏,再放肠漆嚣中,黄纸煎汤温浸之,自收。急抹桐油以防风袭,或鲫鱼焙涂患处,或用补中益气汤倍升麻,浓煎汤温浸患处。

功效主治:补气升提,主治产妇脱肛、盘肠生、阴挺等。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产  后  咳  喘

产后咳喘,是指妇女产后发生咳嗽气喘的一种病症。古人以有声无痰称咳,有痰无声称嗽。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的病症。若咳嗽气喘并见,则称咳喘。

临床诊断:本病以产后,出现咳嗽气喘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伴见的其它症状不突出。

中医分型:中医临床外治不分型。

【治疗方法】

一、鼻嗅法

处方-当归24克,川芎9克桃仁9克炒姜1.5克炙甘草1.5克

方法:用醋煎上药;熏鼻。  :

功效主治;活血祛瘀,产后败血入肺,气短咳嗽。用于产后咳嗽。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二、热敷法

处方苏术适量

方法;苏木煎汤阵气,用于产后败血入肺面黑咳嗽喘急。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类编》

三、涂擦法

处方    肉桂束少许!姜汁少许

方法:将肉桂末用姜汁调涂肺俞。

功效主治:温肺止咳。用于产后咳逆,因于寒者。

资料来源:《中医外治法简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