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河北·e起过年』年味儿

年 味 儿

作者:马瑞颖

年在等待中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进入腊月开始倒计时,还有二十九天、二十八天,二十七天......到了腊八,在寒冷的冬季熬上一锅腊八粥,喝起来暖暖的,家里人爱吃腊八蒜,把剥好的蒜瓣放入罐头瓶里,倒上醋,封好盖,过段时间就可以吃那绿色的腊八蒜了。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们早早地订火车票、飞机票,盼着过年回家团圆。
商场里装饰得五彩缤纷,再加上欢快的音乐。回到家,打开电视机,正播放央视春晚的彩排,各地过节的民俗等等。可不管人们再怎么活跃这节日气氛,都找不到曾经的年味儿。这几年每到春节,我总在回忆幼时过年的感觉。
年集可谓是一道壮观的景象。平时,集从早上开始,到中午就散了。年底最后两个集可不一样,白天一天的时间。货摊排成长龙,比平时多两倍呢。人们的哟喝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和现在比,九十年代物质生活还是很差的。到年集的时候,我们小孩儿才有幸得到几元钱,买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和姐姐最喜欢的是年画。我们开开心心地拿着钱去集上挑画,挑来挑去,挑得眼花缭乱,不知道买哪个好。有一年,我说要买个山水的,姐姐说那个花鸟的好看,最后还了价,两个都要了。回到家,一个人把画贴墙上,另一个人在下面看着,直到觉得不偏不倚再用图钉钉上。有了年画,屋里顿生光彩,有了年味。弟弟就不一样了,买了小炮儿,和男孩子们一块玩听响儿。有了鞭炮声,离过年就不远了。
二十三,糖瓜粘。傍晚,大人们给灶王爷上供,把旧的送走,让他上天言好事,并期望来年财源广进。我们姐妹俩个,齐整整趴在炕沿上,一边看电视,一边品尝灶王爷吃剩下的糖瓜。弟弟则把两根芝麻糖当望远镜,瞭望着电视里的日本鬼子,嘴里打着杀呀地乱叫。
馒头、豆包都要自家蒸,为的是取一个“发”字。妈妈生怕蒸得不够好,把发好的面揉了又揉。她说,揉得时间越长,面越白,蒸出来的馒头更好看。有时候我会帮妈妈揉面团,捏个小老鼠、小鱼,最后觉得不像,还是又揉回圆圆的面团。一锅锅白胖胖的大馒头出锅,满屋的热气,这天屋里就有了小阳春般的温暖。馒头要翻几次,不粘了,再把它们用干净的布包裹好,放进大瓮里,盖好盖子,这天然冷冻的效果极好。
蒸完馒头,妈妈又接着炸花果子。上了糖色的面和没有颜色的面搭配好,这样才能显出花色。把两色面分别搓成长条,用筷子夹出各种花色。我非常喜欢做这个,每夹出一个漂亮的形状,就有一种成就感。放入油锅里,等到变成金黄色的时候用笊篱捞出,此时就色香味俱全了。这时,我们早已垂涎欲滴,等不得变凉,就抢一个,一嘴咬下去,烫得直吐舌头。
二十七,是我们陶墟村最后一个集。爸爸买回少半片猪肉,洗净,切成方块,放进大锅里煮。现在是素食主义的我,那个时候吃肉吃得可香了。那些吃不完的方块肉,把水份控干,然后搓上盐,放进罐子里腌制,春天就可以煎肉片了。
大年三十是非常忙碌的一天。爸妈很早就起来了,把院子里、胡同里洒上水,扫得干干净净。把屋里的家什们再重新擦擦冼洗。接下来贴春联的工作开始了,拿糨糊的,捧春联的,搬凳子的,一家子热热闹闹,贴了一个门又一个门。爸爸说“福”字倒着贴,就是福到了。下午,男人们拿着供品、鞭炮、纸钱去坟上祭奠祖先。鞭炮声此起彼伏,寄托着人们对已故亲人的思念。这时候,我和姐姐到大街小巷一字一句念人家刚贴的春联。红彤彤的纸上,写满了吉祥话。傍晚,妈妈把饺子、水果、糖等敬在天地神前,焚好香,祈求神的福泽庇佑。晚上,爸爸出去和朋友喝茶、聊天。我们看着春晚,有说有笑地包着初一的饺子。饺子要围成圆圈,并要围满,寓意是团圆美满。临睡前,我还要试穿一下妈妈给我做的新衣服、新棉鞋,然后,把它们整齐地放在枕头边,满怀喜悦地睡下。半夜里睡得正香,院里鞭炮噼哩啪啦地响起来。哦,爸爸回来了,12点了。远的近的鞭炮声持续响了好久,人们用这火爆的声音辞旧迎新。
初一早上,天还不亮,爸妈早早地喊我们起床。吃了饺子,我们换上新衣服,去给爷爷奶奶拜年。一路上来来往往好多人,每个脸上都带着笑容,互相问好。在农村,大年初一早上的大街是最热闹的。到了那儿,他们拿出了糖、瓜子,压岁钱。不一会儿,叔叔婶婶他们也来了,一家人在一起嘘寒问暖、笑声不断。奶奶说:“都到齐了,咱们吃个团圆饭吧”,妈妈、婶婶帮忙去做饭,一会儿一大桌子菜做好了,荤素搭配,照顾到每个人的口味。奶奶说:“这个鱼是不能少的,希望我们年年有余。”可口的饭菜、暖心的话语和幸福的笑声,无不诠释着新年团圆的美好。
一年又一年。现在,父母头发白了,皱纹多了。正是他们的操劳,不仅没让我们受冻挨饿,还让我们有一个个值得回味的幸福年。
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家,父母孤独地守着那个曾经热闹的小院。我们商量好,过年都要领着孩子回家给父母拜年,带去新衣服、自已蒸的馒头,炸的花果子,找回曾经的年味儿。
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所有人的计划。我们都自觉地遵守社区和村委会的规定,不拜年,不聚会,同亲人电话微信联系。这样过年,虽然年味淡了许多,但同那些奔赴疫区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我们能呆在家里过年,已经感觉幸福多了。

作者简介

马瑞颖,博野人。阳光正能量,喜欢诗词,爱好古琴。

技术编辑:庞里地

博野乡音管理团队成员

顾问:郭泽民     总策划:霜白

总编:孔淑茵     责任主编:乐文

技术部:庞里地  马铭斋

编辑部:安博   任静月   于铁江  郑文林  杨娜

外联部:李玉珍  孙进学  孟琳萍  刘永涛  沙红  刘代臣  庞静  布颖哲

摄影部:赵树恒   姚永辉  程改正  张东旭  心静如水  在路上

播音部:程建辉  罗福星  张立军    李静  邸丽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