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年前的稻谷是什么味道?哈尼梯田红米,能吃的世界文化遗产

经过一年胼手胝足的辛劳,哈尼族同胞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梯田间,稻谷随风微微的飘荡,妻子用娴熟的手法割下一捆红米稻穗摆在田间,而丈夫则利用漂在水中的“谷船”,将一粒粒承载全年收入希望的谷粒,一下下的打出来。打谷间歇,他们会动作敏捷的将肥美的稻米鱼儿牢牢抓住,这是一天辛劳之后的犒赏……日落西山,哈尼人带着一天的充实收获回到了家中,家家都飘起了红米特有的清香味。哀牢山脚下,这样的收获景象,已经重复上演了1300余年。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18万公顷的哈尼梯田,养育了126万人口。在垂直高度差距达到2000多米的坡地上,有长达4300多级的哈尼梯田。生长其中的梯田红米,是一种外观看上去是红色,但米质稍显粗糙的老品种,是哈尼族先民在隋唐初期的高山梯田垦殖中由野稻逐渐驯化而成。从1300多年前哈尼人迁徙至此,梯田红米是至今从未变过的稻谷品种。历经岁月更替,山河变迁,却从未退化。而当地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到田间去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种,来年再将它播下,世代耕种,延续至今。

梯田红米上千年的栽种历史,需要科学的认证,需要找到距今历史最长的稻谷进行DNA比对。为此,著名植物病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院士和他的研究小组走遍了有梯田的哈尼村寨。一次,喜欢和当地人聊天的朱有勇听说哈尼族人盖房时有采用大谷穗祭祀的传统,这让他大为惊喜:只要找到当地最古老的房子,肯定就能得到最古老的红米谷穗。最终,他们在元阳县新街镇全福庄村找到了一幢盖于1889年的老房子,并在房屋主梁上找到了一株红米谷穗。房屋的主人卢自忠说,这是他家最早的一串稻谷。后来每年收新谷时虽然都会再找一串挂上,但都没有这串老。为了得到这串已快腐掉的稻谷,朱有勇按照当地风俗,对着这满梁黑魆魆的稻谷郑重磕了个头。

正是这串得之不易的稻谷,证明了哈尼梯田红米的栽种历史。经过和现代栽种的红米品种进行外观、微观和杆上的DNA比对,这串于1889年挂上房梁的稻谷和现代谷种种子形态数据无差异、微观组织结构无差异、DNA片段碱基无差异。这证明,它们是同一个品种。而另一个发现是:把目前栽种品种的DNA进行测序后,可看出梯田红米的基因多样性非常丰富,其等位基因比现代品种平均高3.8倍,其基因多样性为它消除掉诸多不利影响,使得梯田红米种植千年品质和产量保持稳定。中国农业科学学院作物检测也清楚地表明:梯田红米钙含量是白米的1.7倍,铁含量是白米的2.75倍,一些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更是高达十几倍,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氨基酸中,红米就含有7种。

稻谷是一种极易杂交的作物,优良品种很有可能在几代的耕作之后,退化还原成为无法食用的野稻。然而哀牢山地区的封闭环境,却让这里的红米变得性状极为稳定,成功的经历了千百年的时光考验,以中国最古稻种的身份延续至今。水稻品种与种植区域小气候息息相关,在红河梯田小气候下种植的红米,由于昼夜温差较大,形成了独特的天然胭脂色红米。梯田红米生长期最长可以达到210天,为中国稻米之最,一年只能种植一季,在这漫长的生育期里,梯田红米也积累了远超普通大米矿质营养元素。古老的红米并不耐肥,过度施肥却会让稻谷易生稻瘟或病虫害,因此这里的红米平均产量只有300公斤。梯田聚集了山林千百年来有机质积累,灌溉水也来自山泉,高寒地带,病虫害极少,由于生态系统完整,红河梯田水稻的虫害能够获得天敌有效防控,经检测,哈尼梯田红米在严格265项农残与4项重金属检测中,结果为“0”。

哈尼人原本是游牧于青藏高原古羌人的后裔,因不堪忍受频繁的战乱,其流落部落毅然踏上了迁徙之路。历经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最终来到了哀牢山的怀抱。地处热带的红河地区,红河水从最高海拔2900多米的哀牢山群中蜿蜒而过。炎热的山谷中,水汽蒸发量巨大。但潮湿的空气走到山顶时,却又会立刻凝结成云并形成降雨。这便是哈尼梯田千年以来从来无需人力抽水灌溉的最大秘密。哈尼人很好的利用了这里的地理气候特点,在他们生活的群山之中,山顶地区是哈尼人奉若神明的“神林”地区,而哈尼人的民居,则如项链一般环山颈而建。自民居以下,便是顺着山坡一路连绵到谷底的红米梯田。

哈尼族人在山顶的树林外围,层层修建了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复杂的疏水灌溉系统,层层水渠既能防止山洪,又能让梯田常年维持充足的水分。在雨季,大雨会将森林中充分的腐殖质冲刷进蓄水池中,而集中于山顶的沤肥池,又可以集中各家的有机废料发酵沤肥。每年5月间,哈尼人会打开池水引进沤肥池,并进一步将肥力充足的水源,从梯田顶部一口气疏导而下,在各家各户的协作中,肥水逐级而下,平等而有效的被引进各家田中。

在这里,一块块稻田,一个个村庄,甚至这些辛勤劳作的村民都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是可以吃的文化,也是活着的文化遗产。因为哈尼梯田与世隔绝,哈尼人至今依旧遵循着古老的传统,种植最古老的红米品种。他们遵守着自然法则,春种直到初霜后才收割,让稻谷积攒足够的营养。世代食用梯田红米的哈尼人普遍长寿,在哈尼梯田,时常可见七八十岁下地干活的老人,三四岁的小孩子健壮活泼。哈尼人得益于这些古老的智慧,传承着这些智慧,幸运的把这份古老的味道保留到了今天。

【作者】王成,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媒体撰稿人,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能朝九晚五,也有诗和远方。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署名,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微信:186126304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