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童谣//贵州遵义 邹胜强《童谣十问》(一篇令我脸红心跳的肺腑之言)

书写童真童趣 鉴赏原创原作

[编者按]

”童子童谣”群自成立以来,已经有半年时间了,群成员将近200人,创作的所谓“童谣”作品也不少。可是,问大家十个问题:你的作品是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吗?你的作品是儿童语言吗?你的作品顺口吗?你的作品有童真童趣吗?你的作品是歌词么?你的作品契合主题么?你的作品顾及地域特色了么?你的作品适合传唱吗?你认真诵读过多少优秀童谣作品?你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吗?

童谣十问

文/邹胜强

我是一名童谣爱好者,热衷读童谣、收集民间童谣、写童谣。黔北民间童谣收集已有10余年,正在成文《传承“非遗”,品黔北民间童谣》。2017年童谣《山里娃》参赛获遵义市二等奖、贵州省三等奖;2018年童谣《我往哪里藏?》获遵义市一等奖;《遵义有群好司机》获遵义市二等奖。

很早就有一个想法:收集历年来遵义市的全部童谣作品,并对作品做一些简要的述评。但由于琐事缠身,只收集并思考了一部分作品,未能如期完成述评,遗憾。

说实在话,这几年遵义市的童谣创作的确是风生水起,作品多,质量高。但是,认真一阅读,普遍存在一个问题:成人化!我所说的“成人化”,不是指作者“成人化”,而是作品、语言“成人化”。

童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光大,我想就童谣作品、语言的“成人化”问题,我冒昧的提出“童谣十问”,以求教于大家。

一问:你的作品是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吗?

童谣是儿童歌谣,最起码的要求就是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这是出发点,也是归宿。

二问:你的作品是儿童语言吗?

童谣要适宜儿童的特点,适合儿童传唱。这就要求作品语言通俗易懂。

三问:你的作品顺口吗?

前面在群里交流,有的老师提出:你的作品不就是顺口溜吗?我听了很高兴,因为“顺口”本身就应该是童谣作品的要求之一。

四问:你的作品有童真童趣吗?

前面说到童谣要从儿童的认知出发,以儿童的眼光看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的童谣作品要具备童真童趣。

五问:你的作品是歌词么?

我的理解:童谣作为儿童歌谣,就应该近乎于歌词。因为只有近乎了歌词,才适合传唱。

六问:你的作品契合主题么?

当然,说到主题,那当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爱祖国、爱家乡、爱生活、爱环境等等。这里就要注意如何把童真童趣融合到主题的问题,既不能牵强,又要做到二者的有机统一。

七问:你的作品顾及地域特色了么?

童谣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当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地域俚语等。去年获得全国三等奖的黄明录老师的童谣“小河换上绿衣裳”,开始,他写的是“黄河穿上绿衣裳”,因为黄河不是我们的地域,后来大家商量,才改为了“小河换上绿衣裳”。这就是兼顾地方特色了。

八问:你的作品适合传唱吗?

童谣的生命力就在于经久不衰,永久传唱。2018年“童谣唱响新时代”优秀童谣征集活动的最后一环节就是把童谣作品谱曲后制作,并要求有传唱视频。因此,我认为,童谣作品应该简短些,押韵点,整齐点。以达适合传唱的要求。

九问:你认真诵读过多少优秀童谣作品?

童谣历史悠久,是祖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在写作前,就应该多去吸收优秀童谣的营养,帮助我们的童谣创作。“诵读——思考——借鉴——升华”也是创作童谣的一条可行之路。

十问:你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了吗?

这一点似乎要求有些过高。但是,作品来源于生活,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童谣是儿童的天地,我们要创作出优秀的童谣作品,就应该观察儿童的生活,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和孩子交朋友,我们的童谣作品就会得到质的飞跃。

以上是我不成熟的随想,错谬难免。只是,我很揪心童谣作品的“成人化”泛滥问题,望大家审之慎之。别因为“成人化”伤害了童谣。但愿对你的童谣创作有点帮助,这是我的心愿!

祝愿大家童谣创作更上新台阶!

作者简介

邹胜强,遵义市新蒲新区永乐小学高级教师。遵义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新蒲新区作家协会会员。作品主要以教学论文、教学随笔、童谣为主。长期收集并研究民间童谣,尝试新童谣创作。童谣作品曾获贵州省三等奖,遵义市一等奖、二等奖。

下期预告:

《邹胜强原创童谣十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