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生地黄 熟地黄 山茱萸: 补益肝肾 滋阴养血
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为刘尚义临床常用的补益肝肾,滋阴养血药角。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味甘、苦,性凉。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之功效。本品根茎含反式对羟基桂皮酸甲酯,阿魏酸甲酯,3-甲氧基-3-羟基桂皮醛,地黄苷,阿克替苷,异毛蕊花糖苷,海胆苷,地黄苷D,6-β-二羟基胡萝卜苷,3-吲哚甲酸,鸟嘌呤核苷酸,腺嘌呤核苷酸,β-谷甾醇和胡萝卜苷等多种成分。熟地黄为生地黄块根酒炖或酒蒸法后的炮制加工品。味甘,性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为滋补肝肾阴血之要药。主要含有毛蕊花糖苷(苯乙醇苷类)、梓醇(环烯醚萜苷类)、5-羟甲基糠醛等多种物质。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除去果核的干燥成熟果肉。性味酸、 涩,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涩精固脱的功效。成分主要为环烯醚萜类化合物 (如马钱素、莫诺苷、 獐牙菜苷、7-0-甲基莫诺苷)、鞣质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熊果酸、多糖、有机酸、大量的挥发性物质等。
配伍功效
古代医家多两两配伍,如生地黄配熟地黄,熟地黄配山茱萸。生地黄性凉,具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之功效。熟地黄性温,具有补血滋阴,益精填髓,两药相配,共达滋阴补血之功,同时一温一凉,滋而不腻。山茱萸常与熟地黄相配,山茱萸补益肝肾,取其肝肾同源之意。《本草汇言》 曰:“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血得补,则筋受荣, 肾得之而骨强力壮。”《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 《本草衍义》:“地黄,《经》 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医方集解》:“以二地助肾滋水退热。”《本草纲目》载:“山茱萸……有强阴益精、安五脏、通九窍、止小便淋沥之功……” 刘尚义将三药配伍使用可滋阴养血,肝肾同补,以肾为主。临床上,用于肝肾亏虚之候,如阴虚夹热亦可用之。
药理作用
生地黄 (1)生地黄有免疫调节作用。生地黄能提高淋巴细胞的合成,增加淋巴细胞的活性。并能改善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引起的免疫抑制。(2)生地黄能通过减少类固醇激素的副作用,而防止该类激素引起的肾上腺皮质网状带萎缩。(3)生地黄有抗炎作用。其机制是减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内皮炎症。(4)生地黄有降温作用。(5)生地有强心作用,对衰弱的心脏更为明显。(6)生地黄通过升高cAMP,使cGMP的比值降低而引起血压下降有关。(7)因生地有强心和扩张肾血管的作用,故生地有弱的利尿作用。⑧地黄煎剂能防止肝糖原减少。⑨地黄具有刺激骨髓,增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作用。
熟地黄 (1)熟地黄有增强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改善中枢胆碱能神经系统功能,保护脑组织等机制有关。(2)熟地黄有抗焦虑的作用。(3)熟地黄具有抗肿瘤活性。其机制是增强细胞因子TNH-α的分泌,TNF-α有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4)熟地黄含药血清可用于治疗缺血性疾病,如中风,冠心病等。其机制可能是诱导和启动缺血区域的血管新生。(5)熟地黄具有抗衰老的作用。(6) 熟地黄能增强机体造血,改善机体免疫力。(7)熟地黄多糖类物质能提高血中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降低相关组织的过氧化脂质水平,而具有抗氧化作用。⑧熟地黄具有抗突变作用。⑨熟地黄煎液、熟地黄多糖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
山茱萸 (1)山茱萸对免疫有双向调节作用。(2)山茱萸水煎液具有明确的强心作用。(3)山茱萸醇提取液有抗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减缓血栓的形成。(4)山茱萸具有明显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且在抗心律失常的同时,具有显著的正性肌力效应。(5)山茱萸能降低血糖,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降低血液黏稠度。(6)山茱萸提取物能提高SOD活性,减轻自由基损害,从而达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7)其他:山茱萸水提提取物有抗肿瘤,抑菌的作用。
从其药理研究看出,生熟地、山茱萸滋补肝肾与其刺激机体造血、抗氧化等有关。
使用剂量
刘尚义将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配伍使用时,其用量比例关系通常为1∶1∶1。常用剂量为生地黄20g,熟地黄20g,山茱萸20g。古代医家中多见生地黄、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同用之剂量,如百合固经汤中,生熟地剂量之比为1∶1,均为 9g;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用量比例为2∶1,分别为24g、12g。刘尚义根据实际情况而用剂量,有效而安全。
临证运用
本药角常用于临床肝肾亏虚诸证,如症见视物不清、腰膝酸软、夜尿频等 (慢性肾炎等);月经不调、潮热心烦(更年期综合征);消渴之下消,多尿、口干(糖尿病);虚劳,觉肢软乏力、面色白光白等(缺铁性贫血等);中风之肝肾不足证 (脑梗死等);头昏,耳鸣等(见于高血压)。
视物不清、腰膝酸软、夜尿频多:肝开窍于目主筋,肾为腰之府,肾主膀胱开合,肝肾亏虚,目筋失养,膀胱失约,故用生熟地、山茱萸补益肝肾。
更年期综合征:症见潮热、心烦、盗汗等。绝经前后,女子七七而天癸竭,肾脏衰。此药角益肾补肝,加之生地黄有清热凉血之效,对于肝肾亏虚而生内热者尤为适宜。
虚劳:肾为先天之本,肝藏血,肝肾亏虚,精亏血少,无以濡养机体,症见乏力肢软、 面色白光白等。现代药理研究证明生熟地有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故对于贫血、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消渴:消渴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此药角既滋阴,又清热,对于消渴之下消尤为适宜。
肝肾亏虚,阴虚阳亢:阴虚不制阳,风阳上扰清窍,而见头昏、耳鸣等,用此药角加之平肝潜阳之品可有效果。
中风:阴虚于下,肝阳暴张,血随气逆,不循脑脉而成此病。用其配之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之品,标本兼治。
刘尚义临床上常用此药角治疗肝肾亏虚而引起的诸证,均有佳馈。
毒副作用
因三药皆为补益之品,滋腻易碍伤脾胃。熟地黄有此记载,如 《医学入门》曰:“中满痰盛者慎用。” 《本草从新》记载:“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名医别录》载:“山茱萸微温,无毒。” 《别录》 曰生地黄 “苦,无毒”。 《本草纲目》记载:“生地黄性大寒,凡产后恶食作泻,虽见发热恶露作痛,不可用,用则泻不止。” “凡见此证,宜多加炮姜必自愈。” “一见脾胃虚弱,大便不实,或天明即泻,产后泄泻,升降滞塞,药宜通不宜泻,汤液中禁入地黄。” 故生地黄、熟地黄、山茱萸一般无毒副作用,但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本文摘自《刘尚义常用药对辨析与临证应用》)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LQ)